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合集下载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十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成语

十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成语

以下是十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成语: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分猜疑而产生的心理恐惧。

鸠占鹊巢:比喻不法侵占他人的事物或地位。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运气,不主动积极努力。

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顾实际情况。

走马观花:比喻浏览或欣赏事物时匆忙、不深入。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采取措施。

守望相助:指互相帮助,共同守护。

锦上添花:指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好的事物或效果。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真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转化为幸运。

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历史典故,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并且在汉语中广泛应用。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历史典故的成语(一):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注音】bù tàn hǔ 某ué , ān dé hǔ zǐ【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15岁时,偷偷地跟随吕当随军打仗。

吕当看见后立即大声呵叱他要他回家,吕蒙就是不听。

战后吕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

吕母十分生气要惩罚他,吕蒙说:“家里贫穷十分艰难,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出处】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解释】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

同“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相近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示例】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宋·陈亮《酌古论·马援》历史典故的成语(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注音】bā 某iān guò hǎi , gè 某iǎn qí néng【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用法】作定语、分句、宾语;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事【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语例句】◎ 海拉尔垦区从这一最敏感的神经入手,在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中,注入了与投入产出挂钩,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资分配的内容,使垦区上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学习历史故事有何意义?可以以史为鉴,完善自己的学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例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字成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精辟的四个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内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良多。

而其中,许多四字成语都来源于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这不仅让这些成语更加具有生动性,也让人们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第一个四字成语是“焚琴煮鹤”。

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怀王的宠臣,但是他的忠贞与刚直却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忌恨,最终被栽赃陷害,被怀王贬谪。

在离开楚国之际,屈原焚毁了自己的琴,煮了一只鹤以为己食,以表达自己的忠贞之心。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总结成了“焚琴煮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表明自己态度或忠诚不做作。

另一个四字成语是“闭月羞花”。

这个成语又源自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

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名为貂蝉。

貂蝉容貌秀美,举止高雅,被誉为“闭月羞花”。

她的美貌让无数英雄俊杰神魂颠倒,甚至导致了著名的“貂蝉传”故事。

后人便以“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绝伦,超凡脱俗。

第三个四字成语是“草船借箭”。

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兵法计谋。

当时,曹操派遣军队攻打蜀汉,而蜀汉用箭较少,诸葛亮便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派遣士兵划着草船,前去曹军阵地借箭,借箭之名实则是为了增加蜀军的弓箭数量。

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大大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

因此,“草船借箭”成语就用来形容智取他人之物以己之用的手段。

最后一个四字成语是“华而不实”。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东西或人。

在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因为华而不实最终走上了败坏的道路。

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和功夫。

以上介绍的四个历史故事四字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故事或者典故。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的传奇故事,更能够领悟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
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囊萤映雪(车胤)凿壁借光(匡衡)负荆请罪(廉颇)初出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起死回生(扁鹊)口蜜腹剑(李林甫)围魏救赵(孙膑)才高八斗(曹植)程门立雪(杨时)两袖清风(于谦)精忠报国(岳飞)
入木三分(王羲之)夸夸其谈(刘备)四面楚歌(项羽)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
逼上梁山(林冲)多多益善(韩信)完璧归赵(蔺相如)单刀赴会(关羽)梦笔生花(李白)破釜沉舟(项羽)
望梅止渴(曹操)江郎才尽(江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