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及会计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及会计核算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材料实际成本,是指企业所用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
材料计划成本,则是指企业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
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量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主要反映在材料的收入入库和发出领用等环节。
材料的收入入库环节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
材料发出领用环节,是对材料成本差异在库存材料和发出领用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调整发出领用材料为实际成本。
材料收入入库的成本差异计量。
材料采购时,按照新准则规定的实际成本在“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材料入库时,按照核定的材料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材料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除特殊情况外,计划成本在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发出领用的成本差异计量。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当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以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
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会计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并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该科目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在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衡量企业材料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指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率。
实际材料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成本,而标准材料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量下,按照一定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计算出来的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100%。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析,企业可以找出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的原因,如材料价格波动、材料使用效率低下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降低材料成本差异率,需要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同时,建立科学的采购计划,合理控制材料库存,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其次,加强对材料使用的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和消耗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材料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加强对材料损耗和浪费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和浪费,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最后,加强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析和监控。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监控制度,定期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材料成本控制效果的实现。
总之,材料成本差异率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标,降低材料成本差异率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加强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计划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

计划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
1. 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
-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 例如:某企业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万元;本月入库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万元,成本差异为节约3万元。
- 首先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为2万元(超支,用正数表示),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为- 3万元(节约,用负数表示),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万元。
- 材料成本差异率=(2+( - 3))÷(100 + 300)×100%=(2 - 3)÷400×100%=-
0.25%
2. 其他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情况也可类比。
- 如产品成本核算中,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也可根据类似公式计算成本差异率,只是相关的成本项目会有所不同,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项目分别按照各自的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来计算差异率,进而调整计划成本为实际成本等。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一)复习回顾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方购入:实际>计划(超支差异)实际<计划(节约差异)(二)新课导入由于在计划成本核算下面,原材料的收入和发出是按计划成本结转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这就要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来计算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计算公式: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知识点:材料成本差异借方金额为超支,用正数表示材料成本差异贷方金额为节约,用负数表示(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2、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举例某企业2008年10月月初结存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1,500元(超支),本月收入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4,750元(超支),本月发出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00元。
解析步骤如下:(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1500+4750)/(100000+150000)*100%=2.5%(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80000*2.5%=2000元(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0+2000=82000元(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1500+150000+4750—2000=174250元3、课堂互动练习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3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期初贷方余额为400元,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45,000元,实际成本为350,000元;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50,000元。
解析步骤如下:本题需要注意本期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没直接告诉我们,应该通过实际成本减去计划成本的差额核算(350000-345000=5000)(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400+5000)/(230000+345000)×100%=0.8%(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450000×0.8%=3600元(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450000+3600=453600元(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30000-400+345000+500—453600=126000元四、总结本次课重点学习了如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而计算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该计算公式。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探讨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探讨[摘要] 会计准则规定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有两种情况,即月初材料成本率和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但准则规定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差异状况。本文完善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更符合计划成本法的宗旨。笔者提出了把先进先出法的思想运用到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一些想法。[关键词] 存货;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先进先出法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是存货核算的重要方法。采用计划成本计价不仅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而且能够分析存货的节约或超支成本,考核相关部门的业绩。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就关系到存货计价的准确性。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笔者认为要遵循合理、合实、合时的计算原则。合理就是要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准则的相关规定,合实就是要符合本单位及各种存货的实际情况,合时就是不仅要使差异率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性,而且要在各种特殊的情况下特殊对待。在新准则的规定下,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新准则规定,对于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物资而发出的材料可按月初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当使用当月的差异率,除非当月的差异率不大。笔者认为新准则关于成本差异率的规定还值得商榷。首先,准则对于成本差异率的规定不能体现会计反映信息的及时性,不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其次,准则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在特殊的情况下,如物价变动较频繁,由于准则给予的计算公式自身的局限性,核算结果就会脱离实际成本,不能反映存货的真实成本。一、对现行计划成本法不足之处的探讨1. 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有限的情况例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 000元,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为5 000元。企业在7月份发生如下业务:7月10日,生产领用发出该材料9 000千克;7月25日,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实际成本为9元/千克,7月28日,购入该材料2 000千克,实际成本为13元/千克。发出存货按照本月成本差异率计算:差异率=(5 000-10 000+6 000)/(100 000+100 000+20 000)×100%=0.45%;差异额=90 000 × 0.45%= 405(元)。上述业务中,发出材料全部是期初的材料所承担的,而并没有负担本月购进材料的成本差异,若还按照本月差异率来处理势必会使所反映的信息失真,高估或低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与按本月材料成本率计算的差异对比见表1。另外,准则规定的方法还有利于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比如,某企业在期末为降低成本,低价购进劣质的该材料,调整差异。因此,在该种情况下是不适合采用当月的差异率的。2. 关于发出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核算规定委托加工物资采用月初的成本差异率也是不科学的。例2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 000元,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为10 000元。企业在7月10日,购入该材料5 000千克,实际成本为10.5元/千克,7月15日发出该材料12 000千克给B企业加工成产品。7月24日,购入材料3 000千克,实际成本为9元/千克。按照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100 000=10%;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120 000×10%=12 000(元)。按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2 500-3 000)/(100 000+50 000+30 000)=5.3%;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120 000 × 5.3% = 6 360(元)。上述业务中,发出材料11 000千克负担了期初和7月10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如果按照规定,采用月初的差异率,就忽视了7月10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而如果按本月的差异率,就会像例1一样,承担了不该承担的7月24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因此,要取得材料的实际成本,必须扣除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详见表2)。3. 物价变动较大的情况在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若按准则规定的传统做法核算,就会造成计划成本经常较大地脱离实际成本,这样就使计划成本的优点荡然无存。若频繁修订计划成本,除工作量较大外,给材料数据相互比较也带来很多麻烦。二、计划成本的完善措施——采用先进先出思想的核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方法难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并不仅仅是一些小的漏洞造成的,而是由于公式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加权平均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在计划成本法下,出现的上述情况借鉴先进先出的思想更加有效,切合实际。先进先出思想指存货成本的流动假设是最先入库的存货差异最先发出。于是上述情况便可使用如下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例1中,由于该月只发出了一次存货,只需在期末时,按照先进先出的思想将发出存货所涉及的材料成本差异摊销到发出的存货成本中去便可,这样更符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期末时摊销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 5 000/100 000 × 100%=5%;发出材料应摊销的差异额= 90 000×5%= 4 500(元)。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差异额与成本差异额的实际情况对比见表3。同理,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并同时结转其成本时,也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2 500)/(100 000+50 000)×100%=8%;应摊销材料成本差异=120 000 × 8%=9 600(元)。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差异额与成本差异额实际情况对比见表4。另外,在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某企业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200 000元,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为10 000元。企业在7月份发生如下业务:7月5日,发出材料15 000千克;7月10日,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实际成本为12元/千克; 7月18日,生产产品领用该材料11 000千克。7月26日,车间领用该材料1 500千克。在先进先出法的思想下,平时仍然只记录其购入发出的数量。如发现本月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在会计期间并不急于调整计划成本,而在会计期末,利用先进先出法的思想摊销其成本差异。其计算过程如下:7月5日,发出材料15 000千克,应摊销的差异额=150 000×(10 000 / 200 000)=7 500(元);结存5 00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1 500元;7月10日,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为20 000元。7月18日,生产产品领用材料11 000千克,应摊销的差异额=1 500+60 000×(20 000 / 120 000)=11 500(元);结存4 00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8 500元。7月26日,车间领用该材料1 500千克,应摊销的差异额=1 500×(8 500 / 40 000)=318.75(元)。按照上述做法,尽管会导致会计工作量的增大,但它不仅便于随时了解发出存货的成本而且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并且避免了频繁修订计划成本的大量工作,以及材料数据的不能相互比较所带来的一些麻烦,更符合计划成本的宗旨。主要参考文献[1]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 2006.[2]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 2006.[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中级会计实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指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比率。
在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和分析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标准材料成本和实际材料成本的含义。
标准材料成本是根据生产计划和标准成本制定的预期成本,而实际材料成本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 (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 / 标准材料成本 100%。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出材料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材料使用效率,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高,意味着实际材料成本偏离了标准,企业可能存在材料浪费、材料管理不善等问题,需要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而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低,意味着企业的材料成本控制较好,但也需要不断寻求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分析,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加强对材料的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和损耗率,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品率,降低材料成本。
总之,材料成本差异率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提高材料利用效率,降低材料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管理,不断完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材料成本的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方法的优选

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衣(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
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伊100%
方法一: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分母中的“本期验收入
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原材料计划成本。
此时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100)衣(20 000+10 100)伊100%=1.3%
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计算方法。其核算思路
月末时 A 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20 000
贷:应付账款— ——暂估料款
20 000
2010 年 6 月 30 日,根据企业发料凭证汇总表可知,A 公
司 6 月份共消耗甲材料 40 000 元。
(二)
《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附录中“会计科目和主要
账务处理”中的“1404 材料成本差异”项下有如下叙述:发出
综上所述,第三种计算方法由于不需要刻意从“原材料” 明细账中剔除暂估款项,更不需要考虑暂估材料成本差异,省 时省力,应为理想之选。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学义援中级财务会计援北京院机械工业出版社袁2007 2. 黄芳援小议材料暂估入账援财会月刊渊会计冤袁2007曰7 3. 晋晓雪援计划成本法下暂估材料的核算援财会月刊袁 2009曰31
料成本差异为 320 元(40 000伊0.8%),比实际差异 400 元少分 摊 80 元,即也存在偏差。但由于可以直接从“原材料”和“材料 成本差异”明细账中摘取“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所需的数据, 不需再从“原材料”明细账的合计数中剔除暂估的款项,因此 这种计算方法相对于前两种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实用。
是:考虑到暂估料款并没有产生成本差异,且下月初该笔款项
便会用红字冲销,所以将本笔暂估材料视为没有到库,不将其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所购买的零部件等的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则是指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程度。
本文将讨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一、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法材料成本差异率是通过对实际材料成本和标准材料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材料成本差异率 = (实际材料成本 - 标准材料成本) / 标准材料成本其中,实际材料成本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采购成本、进货成本以及其他与材料有关的费用;标准材料成本是根据企业预设的生产标准和材料使用量来计算得出的理论材料成本。
二、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实际材料成本与预期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成本控制决策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企业可以对材料成本的波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高,说明实际材料成本超过了预期的标准材料成本,企业可以考虑寻找替代材料或者改变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减少成本的浪费。
2.生产效率决策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生产效率。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低,说明企业在材料使用上较为高效,可以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而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高,就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材料浪费。
3.定价决策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还可以影响企业的定价决策。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低,说明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较为有效,可以考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较高,就需要谨慎定价,以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
总结: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材料成本差异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材料成本方面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会计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并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该科目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结转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额,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也主要分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等环节。
1.材料成本差异归集的核算,是指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生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成本差异。
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下,按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例1】某机械制造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2010年2月5日购入钢材10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每吨单价4000元,价款400000元,进项税额68000元,双方商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3个月。
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40000元,增值税抵扣率为7%,抵扣额2800元,该批钢材已运到,并验收入库。
钢材的计划成本每吨4100元。
要求,计算该批钢材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钢材材料成本差异=(400000+40000-2800)-100×4100=27200(元)
(1)结算货款及支付运费时
借:材料采购437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800
贷:应付票据468000
银行存款40000
(2)钢材运到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钢材4100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7200
贷:材料采购437200
2.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的核算,是指在月末首先,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领用材料按照发出领用对象分别以计划成本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得出各对象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再经过结转将发出领用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2】某机械制造公司2010年2月初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借方89300元,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4000000元,其中: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余额10000元,计划成本为500000元;本月收入购进材料发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金额为150000元,其中: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额为5000元;发生材料成本差异贷方金额为20000元;收入购进材料计划成本为8100000元,其中包装物250000元。
本月发出领用材料计划成本13000000元,其中:包装物500000元;分别为:生产车间原材料9500000元,包装物500000元,管理部门1000000元,销售部门2000000元。
要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各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89300-10000+150000-5000-20000)/(4000000-500000+8100000-250000)×100%=1.8%
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0+5000)÷(500000+250000)=2%
生产车间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9500000×1.8%+500000×2%=181000(元)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0000×1.8%=18000(元)
销售部门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000000×1.8%=36000(元)
借:生产成本181000
管理费用——修理费 18000
销售费用36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225000
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10000
3.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结转。
【例3】某机械制造公司2010年2月15日,委托宏亚公司加工零部件发出钢材50吨,计划成本为205000元,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计算委托外部加工发出钢材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发出钢材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05000×2%=41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4100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