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句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句公开课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新闻报道要求语言准确、简练,而炼 句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
在广告中的应用
在广告文案中,炼句的应用同样 不可忽视。好的炼句可以使广告 更加吸引人,提高广告的传播效
果。
炼句可以帮助广告传达品牌形象, 突出产品特点,使消费者对产品 有更深刻的印象。
炼句还可以用来营造情感共鸣,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触动消
费者的情感,激发购买欲望。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炼句的重要性和价值
01
02
0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炼句,可以锻炼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 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 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培养创新思维
炼句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 寻找新颖、独特的表达方 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
在散文中的应用
散文中炼句的应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炼句可以帮助散文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炼句可以使散文的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严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顺畅。
在小说中的应用
在小说中,炼句的应用同样重要。 好的炼句可以使小说更加引人入 胜,让读者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深化主 题
总结词
炼句能够揭示诗歌的主题,使其更加鲜明、深刻。
详细描述
炼句往往凝聚了诗人的智慧和思考,能够深刻地揭示诗歌的主题。通过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炼句能够将诗歌 的主题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中,使其更加鲜明、深刻。这样的炼句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增强诗歌的 哲理性和思想性。
增强语言美感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诗歌解读之炼句 公开课教案

诗歌解读之炼句公开课教案1. 教案简介本公开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炼句的重要性和技巧,以提升他们对诗歌的解读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会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句子,掌握炼句的方法,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2.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炼句,以及炼句在诗歌解读中的作用;- 掌握分析和解读诗歌中句子的技巧;-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炼句- 介绍炼句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炼句对诗歌意义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句子- 解读教师提供的几首诗歌中的句子;- 根据句子的语义、修辞手法等因素,分析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句子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炼句的技巧- 分享炼句的几种技巧和方法,如修辞分析、语法分析、意象分析等;- 给学生提供练材料,让他们通过应用这些技巧来炼句。
第四部分: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对诗歌的理解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练撰写简短的诗歌解读,包括对其中句子的解析和理解。
4.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首先介绍相关概念和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句子;- 练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实际的练,在应用炼句技巧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艺术鉴赏与写作相结合: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用适当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的能力。
5.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来评价他们对炼句和诗歌解读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在写作练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诗歌解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6. 教学资源- 选取多样化的诗歌材料供学生分析和解读;- 准备相应的讲义和练材料,以及展示课件。
7. 时间安排本公开课教案计划为期2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简介和目标介绍:10分钟;- 第一部分:什么是炼句:20分钟;- 第二部分: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句子:30分钟;- 第三部分:炼句的技巧:30分钟;- 第四部分: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30分钟;-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精讲精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精讲精练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学习重点:表述要清晰规范。
教学设想:每块“诗歌例析”都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外作业”于课后完成,“课堂练习”课前完成当堂展示并由学生评析老师再指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复习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1、鉴赏诗歌用字(词)之妙 2、鉴赏诗歌缀句之妙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一、板块 1 炼字(词)(一)、提问方式:1.第×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简析“××××××”中的“×”字的妙处。
3.联系全诗,赏析“×”字的表达效果。
4. “××”这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5这首诗第二句中得“×”可否换成“×”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6.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二)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作用(三)诗歌例析1:(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诗歌例析2:(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 ①“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炼字炼句 教案

《古诗鉴赏之二:炼字炼句》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关键词和句子的赏析的方法2.掌握语言鉴赏题的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关键词和句子的赏析的方法2.掌握语言鉴赏题的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炼字炼词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2.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眼)3.答题思路:含义(表达技巧)+形象特点(意境)+效果或感情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问: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例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问: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②“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精品文档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题目: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1、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心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1 / 9精品文档(3分)(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及时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句》教学设计21

《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炼句”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炼句题的解题思路和结题技巧。
3、能运用炼句的相关知识赏析诗歌作品。
学情分析:通过本次月考对于学生炼句专题解题能力的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掌握情况是非常差的,尤其是平行班,均分只有0.8分。
教学设想:纵向设计。
以学案为主体,以解题思路为主线,从诗歌句意的解读,形象的赏析,手法的探究,情感的理解以及语言的揣摩这几点启发学生的答题思路,并通过课堂训练规范学生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意,探究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诗歌鉴赏炼句专题学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对于相关知识的回顾,同时完成课前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两首诗的颔联都是对白海棠的描摹,你更喜欢哪一联?请说明你的理由。
咏白海棠其二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其四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由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师明确:这两首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第一首为薛宝钗所作,第二首为林黛玉所作。
单从颔联而言,两首诗都着力于展现海棠花之洁白高洁,其中薛诗使用了倒装、衬托的手法,林诗使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二者各具其妙。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精于炼句,这也便是我们这堂课所针对的主要内容。
二、题型解读“炼句三问”1、什么是“炼句”?炼句对于诗人而言,是对于诗句的反复雕琢;对于读者而言,是对于所赏析诗句的反复把玩、咂摸。
2、炼什么?炼句意,炼形象,炼手法,炼情感,炼语言。
3、怎么炼?从内容层面而言,炼句炼的是句意、形象、情感;从形式而言,炼句炼的是手法和语言,因此在诗句赏析时,不妨从以下几点分别对诗句加以赏析探究。
三、课堂练习(1)请说出下列诗词中划线诗句的妙处。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详案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千锤百“炼”的智慧——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教案一、复习目标1、认识鉴赏诗歌语言炼句题型的考察模式。
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中的重点句的方法。
3、能够规范答题。
二、题型概说1.炼要旨句、拥有隐含信息的语句;2.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3.炼有特别句式的语句;4.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
三、实战技法1.答题角度①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义思, 从而掌握住其内容、感情。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感情方面出发的,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关于个别句子 , 特别是交口称赞的句子 , 其内容有精湛之处 , 感情有共通性 , 它们自己就是赏析的对象。
②注意从语言特色出发。
倒装——错位之美 ; 对仗——整饬之美 ; 有的句子擅长炼字——凝练之美;互文——开合之美。
③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
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从这个角度说, 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④注意从句子的地点出发,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构造与感情方面的作用。
地点作用或成效或开篇点题、统率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内容的描绘;或衬着某种气氛,首句为诗歌确立某种感情基调;或首句设问,惹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虑。
或承前启后:承上什么内容,引出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怀,表达某种情中间句感。
或总结全诗,深入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或以景尾句衬情,用某景衬某情;特别是以景结情句,有委婉隽永之妙。
2.答题步骤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 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向掌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色, 特别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并剖析其作用及表达成效。
②依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地点, 剖析诗句对全诗构造所起的作用。
③点出诗句创造了如何的境界, 或表达了如何的感情。
3.答题模板(参照)1 / 4该诗句是的意思, 描述出一幅的画面/ 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衬托了的境界, 创造了的气氛/ 表达了的感情。
四、讲堂练习1.( 2018,全国卷 1, 15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 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好。 想都不曾有过,
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 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 样的品格呢?
参考答案: 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
地间一片寂寥。(步骤一)这句诗通过描 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二)作者借景抒 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 情更是情动于衷。(步骤三)
•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竹轩诗兴 张镃
•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 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
二.赏析类题
答题步骤:(结构、内容) 1、结构:关注位置 2、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写法<抒情、描 写、修辞>或语言)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例2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 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ī弟妹。
参考答案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012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 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 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 面。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 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 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分。)
【答案】 (1)形象地写出了人们为功名从早到晚奔波不
休的情景,引出了下文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 (2)以青山依旧美好和人容颜憔悴构成对比,
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也告诫 人们,人生有限,为了外在的功名而耗掉自己的 青春年华的人生将是悲苦的人生。
考题试做: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 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例3.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妙处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 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 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2012 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012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 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 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 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形象地写出 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并侧面写出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 阔;“肥”形象地写出一场夜雨后水面的宽阔,又侧面写出下雨之 前谷溪的窄浅。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 含蕴丰富隽永。
武夷山中(宋)谢枋fāng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 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 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 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 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3分)
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 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 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 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 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巩固练习《金榜》113页
1.(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3.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①,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一 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
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 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 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 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 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四、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 个版本更好)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 足)
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起笔“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有什么作用? (2)“山,依旧好;人,憔悴了”一句意味深长, 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 词句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
”,“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 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 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 ,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 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jù 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 心情。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 扣人心弦。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赏 析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 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型
(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4 分)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 意吗?为什么?
简析句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
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结合文意赏析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
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
少悲苦与无分奈析。眼作前用的闲、适效生活果是、建立在“故人 供禄米”的表基达础上的的主。此旨刻、寄人情篱感下,艰难辛酸
炼句
由考题看考查角度
内容 概括
技 巧 型
感情 主旨
(2012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
分()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2013 四川卷)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 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作品译文:
望月有感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 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 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 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 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 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