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学案49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

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新高考Ⅱ卷《送别》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抒情手法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2016年高考卷除外),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2019 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景物描写作用2016 全国甲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结构技巧知识图要(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

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

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师寄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二、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鉴赏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

2、通过训练学会分析诗歌中所用技巧。

3、通过训练规范答题思路。

三、考纲阐释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

本文就表达技巧的考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考生能有点帮助。

四、术语解读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考生明明读得懂,却得不到分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我们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来谈。

五、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体现了诗歌怎样的主旨。

4、解答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写景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这是术语性很强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悉常用的手法和手法的作用效果,才能结合本手法的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要求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进行鉴赏,不能脱离诗句,不然只能得一半或不足一半的分;用先总后分的顺序答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一高考题型研究课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一高考题型研究课件
【注】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解读下面影响诗歌语意理解的词语
①醉落魄: “一斛珠”,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
正月初七,约提刑官应懋之同游南山。提刑,
指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
②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有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法官兼检察官。 .
③苦: 形容执着地追求。
四、[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解读下面影响诗歌语意理解的词语
(一)
①啭:
鸟婉转地啼叫。
.
②随意:
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解读下面影响诗歌语意理解的词语
③昌亭旅食年:
“昌亭”句:用典。《史记·淮阴侯传》记载:韩信没有做官以前很贫穷,行为 又不检点,不能被推选去当个小官吏,他又不能做买卖设法自谋生计。因此,韩 信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饭,吃了几个月, 亭长妻子不高兴。一天早晨,亭长家在草席上吃饭,韩信去了,亭长妻不给安排 饭食。韩信看出人家讨厌他,很生气,马上离开亭长家。“昌亭”句出于此。意 思是说寄人篱下。昌亭,是南昌亭的省略词。
.
④箫、鼓、笛: 乐器名,此用以形容节日歌舞之盛。
.
解读下面影响诗歌语意理解的词语
⑤祈麦祈蚕: 祈求农事丰收,麦、蚕代指诸多农事。
.
⑥趁元正七: 趁:趁着,就着。元正七:农历的正月初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⑦扶掖:
指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此指孙子搀扶祖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鉴赏》说课稿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鉴赏》说课稿

高三一轮专题複习《古代诗文鉴赏》说课稿《古代诗文鉴赏》说课稿这次我参加比赛的课题是《古代诗文鉴赏》,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达标训练、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这堂课。

一、说教材(说学案)由于是一堂複习课,我的教材便是我的学案。

虽然我的学案只是一张纸,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校编教材的一个缩影。

《古代诗文鉴赏》是我自己按照自己的设想,参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我们老师出的有关诗歌阅读鉴赏的材料整理加工而成的。

在整理这个教材的时候,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鍊。

一是让学生了解高考考试纲要和题型的相关变化,二是让学生从题目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题目会了,这个型别的题目也要会。

所以,我选用的是高考试题和经典的例题。

同时注意了这几首诗歌之间的搭配。

比如第一首诗歌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

而第二首《鸟鸣涧》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一首诗。

第三首《墨梅》是一篇写物明志的诗歌,这首诗歌实际上是通过描写梅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最后一首《泊秦淮》则是一首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感慨的一首诗歌。

四首诗歌,四个不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歌这个形式内部包含的广阔的内容。

这些试题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站的住脚,能够对学生的某个方面进行训练提升其能力的题目。

目的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高考,让他们在练习和听讲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诗歌鉴赏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同时,我对所选择的题目有所创新。

“迁移训练”所选择的诗歌本来后面带有试题,但是我把他们隐藏了起来,让学生自己出题,然后把学生出的题目和原来的题目相对照,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原来的作品和出题者出题的角度进行思考。

锻鍊学生揣摩出题者意图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诗歌阅读感到困难,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重点讲解思想内容方法的知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

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

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引入主体内容(一)诗歌意象的内涵(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

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

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香草——君子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杨柳——惜别圆月——思乡落花——伤春浮云——漂泊流水——惜时古迹——怀旧黄叶——悲秋莲花——高洁红豆——相思丁香——哀愁红药——悲苦羌笛——凄切芳草——离恨以物指事舟楫——引荐长亭——送别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炼字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炼字教案

古诗词鉴赏炼字【教学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

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古典诗歌中的炼字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三、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㈠词性角度:⒈关照动词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㈡设问方式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四、题型一般有三种:㈠定向赏析型。

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㈡自助赏析型。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赏诗“入门课”入门第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赏诗“入门课”入门第

〖即练即悟〗 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答案: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答案: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茂盛的。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即练即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读诗应知:
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 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 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 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 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 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 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练即悟〗 6.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答案:明月升起,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基础知识梳理】一、形象鉴赏诗歌形象(能力层级d),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一)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情感并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彰显的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性格,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现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诗人自身形象。

(9)爱民惜才的形象。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爱民惜才的诗人自身形象。

(二)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1.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诗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代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3.愁苦类。

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抒怀类。

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

古诗中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如三国时刘桢有《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郑板桥有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姜夔《扬州慢》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

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5.爱情类。

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

(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在古代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

“柳营”指军营。

《史记》载抗匈奴的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请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