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第10课《牛郎织女(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10《牛郎织女(一)》(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0《牛郎织女(一)》(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b.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文词汇量。
c.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b.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韵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的课文《牛郎织女(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描绘了一段坚贞不渝的爱情传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深入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与中国民间故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民间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之后,分组讨论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准备向教师提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王母娘娘、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3.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牛郎和织女的性格特点和心情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人物:牛郎、织女、王母娘娘故事背景:天上人间,天河之隔主题:真爱至上,坚贞不渝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抄写生字词,加强语文词汇量。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教学重点与难点中提到的“通过课文学习,深入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10牛郎织女(一)(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0牛郎织女(一)(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来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课文《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剧色彩,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2.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人物形象:牛郎织女王母娘娘故事主题:爱情与美好生活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小故事。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能够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和解释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故事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和故事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故事内容。
4. 教学内容1.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分析故事内容,处理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学习相关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
4.进行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内容和相关问题。
•课文朗读:师生共同朗读相关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第二步:学习1.(介绍)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情节和关键词。
3.(课文训练)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表达方式。
4.(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含义呢?”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牛郎织女(一)》这一课文展开,通过介绍传说背景、学习课文内容、讨论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文表达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可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相互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情节相关的主题,如勤劳、善良、真诚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它是一则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勤劳、善良、真诚等美好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情节。通过分析牛郎和织女的行为,了解他们如何展现出美好品质,并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教学策略:设计相关练习,如造句、填空等,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提高运用能力。
(3)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学会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策略:通过示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优化问题设置,使之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修辞手法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多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4.设置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强化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4.增强思维发展与品质:通过分析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能够准确地复述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2.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2.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复述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故事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教材中的《10.牛郎织女(一)》,教师可以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复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归纳、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共同讨论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复述结果,梳理整个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5.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完成相关练习或任务,如绘画、写作等,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七、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悟写作,或者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以上就是本节课《10.牛郎织女(一)》的教学内容,希會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了解《牛郎织女》这个传统文化故事的背景
•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背诵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班级集体备课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准备
•课文PPT
•课文教材
•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2.新课呈现(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课文学习(20分钟)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解释。
4.讨论交流(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梳理故事发展线索。
5.合作创作(25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编排的一个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课堂讨论(10分钟)
–整合各小组的表现,全班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
7.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明确下节课作业要求。
课后作业
•背诵故事中的关键句子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表现积极,集体备课的方式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学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教育价值,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爱情的美好,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爱情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和修辞手法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爱情的美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理解。
2.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生字词,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讲解和示范。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和修辞手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0 牛郎织女(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0 牛郎织女(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故事。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讨论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理解中文课文,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爱情、勇敢和坚持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难点•理解并表达牛郎织女的感情。
•理解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一)》PPT 材料。
2.课文配套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学生词汇表和朗读练习材料。
4.角色扮演道具(如头饰、面具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引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理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明白故事发展。
3. 故事探讨•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感情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牛郎织女的故事片段,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表达。
5. 总结讲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讨论故事教给我们的道理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文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六、课后作业1.背诵两到三段课文内容。
2.总结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等 11个生字,会写“爹、嫂”等 14 个字,会写“嫂子、床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4.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5.体会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感情,了解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缘由。
6.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不难发现天上有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课文《牛郎织女(一)》。
出示课题:牛郎织女(一)(齐读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课文链接(1)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牛郎牛郎织女是流传在中国民间最优秀的爱情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3)织女织女别名天孙、天仙娘娘,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
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代表织女星的女神,编织云雾的女神,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3.读准字音sǎo kěn shāi dǎi hǎn suō yù niàng kē jùlà嫂恳筛歹罕梭狱酿磕拘落4.朗读词语牛郎嫂子勤恳筛子牛虻咧嘴好歹稀罕洗澡晚霞衣裳监狱酿酒瞌睡拘束落后5.多音字落 l uò(落伍)là (丢三落四)lào(落枕)luō (大大落落)看kān(看守)kàn (看见)他是一位狱警,看(kān)守犯人是他的职责,如果看(kàn)见犯人有异样举动,就要及时处理。
6.词语释义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筛:把东西放在箩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二)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郎、爹、嫂、辆、歹、罕、纱、妻、趟、托、泳、婚、辈、挨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三)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牛郎的?生活不太好和牛亲密(对待牛很好)迎娶织女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介绍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5-8):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9-13):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14-21):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四)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的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看看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一)》。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精读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交代了什么?开门见山,说出牛郎的生活状况。
(2)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牛棚里没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他每天放牛。
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牛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每天和谁在一起。
(3)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浑身不舒服。
两相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这句话运用怎样的手法?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哥嫂和老牛的比较,显示出老牛对牛郎的关心。
2.学习第2自然段。
这一段,我们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牛郎”名字的由来,可见哥嫂对他也不重视,反衬出老牛对他的好。
3.第三自然段(1)牛郎认真照顾牛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来回答。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牛郎和老牛的感情?A.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将牛郎和牛的相处描写的很美好,和谐。
B.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采用三个“干干净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具体写了牛郎怎样周到地照顾老牛。
4.学习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写牛郎与老牛相处。
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牛愿意听牛郎哼曲,明白牛郎的话语。
然后,采用心理描写,写出了牛郎的愿望是什么,感受到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为后文做了铺垫。
5.第5-8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牛郎与嫂子分家,只有老牛,他们从此相依为命。
6.学习第12自然段。
第12自然段,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通过老牛的话语,可以看出那个仙女就是织女。
感受到老牛对牛郎的好。
7.学习15自然段。
运用怎样的描写,引出织女?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引出织女的出现。
8.第17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牛郎和织女互相告知情况。
并且聊得很投机。
9.第18自然段(1)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
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
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
记叙:突出描写了织女在天上悲惨的生活,为后面留在人间做铺垫。
(2)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
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
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突显了仙女们在天上的苦恼,显示出天上的冰冷与无情。
10.第19自然段: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
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这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显示出牛郎的憨厚朴实,直接将想法说了出来。
11.第20段: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织女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嫁给牛郎?因为牛郎心眼好,织女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
12.最后一段写的是什么?牛郎和织女两人成婚,从“眉开眼笑”一词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你怎样评价牛郎和织女?牛郎:心地善良、非常勤劳。
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心地善良、敢于抗争。
14.概括课文的主旨。
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结识了仙女织女,并与其结为夫妻的故事。
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勤劳的品格,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5.拓展延伸:牛郎织女鹊桥会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织女是天帝孙女,后嫁于河西牛郎。
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
俗称"七夕"。
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
(二)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用创造性的表演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描写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使我们感受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布置作业1.把描写牛郎和牛相处的句子抄下来。
2.课下找一找关于牛郎织女的资料,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一下你最喜欢的人物,写出这个人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