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能够准确地复述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2.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2.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复述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故事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教材中的《10.牛郎织女(一)》,教师可以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复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归纳、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共同讨论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复述结果,梳理整个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5.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完成相关练习或任务,如绘画、写作等,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七、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悟写作,或者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以上就是本节课《10.牛郎织女(一)》的教学内容,希會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请选择:亲情、友情、爱情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1)哥哥嫂子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牛郎、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及重点词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2.课文《牛郎织女》。
3.小黑板、粉笔、词卡。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图画或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并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4. 课文解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让他们理解课文隐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5. 语言应用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交际或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生词。
2.完成课后习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加油!。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0《牛郎织女(一)》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0《牛郎织女(一)》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剧。
本课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传说,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情节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部分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珍惜爱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视频素材2.生字词卡片3.相关民间故事的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其他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解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本课节选了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到哥嫂的虐待,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的故事。
学情分析上个单元已经学过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此要阅读并了解故事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不会太困难,但是让学生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课文两处生动的情节“牛郎与老牛相处”和“牛郎与织女相识”为例练习讲故事,揣摩如何把情节讲具体;接着选择故事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练习把简略的内容说具体;最后可以组织讨论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文学的特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难点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难点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3.能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难点能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件出示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银色的天河,在天河的两边,可以看到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在我国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板书:牛郎织女(一))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学生回答)2.学习生字词。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 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 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 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 从此天各一方, 遥河对望。
最终,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 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 与老牛亲密无间, 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 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 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 虽然贫寒, 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 非常温馨。
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 如, 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 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课文中一些神奇、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比如老牛不仅会说话, 还可以预知未来;天山美丽的云霞竟然是织女织的彩锦┅┅这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 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通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的学习, 对概括课文大概内容有了基础的了解。
《牛郎织女(一)》这篇民间故事充满了趣味, 学生很愿意阅读此类文章, 也很乐意讲述此类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筛”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落”, 会写“郎、爹”等14个字, 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 展开想象, 把简略的情节讲具体。
4.能结合文中不可思议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民间故事的特点。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人物角色卡片,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背景资料:收集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牛郎织女传说。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
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牛郎星: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
在星空观测中,它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
牛郎织女是很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也来源于两个星辰。
牛郎星是属天鹰星座,织女星是属天琴星座。
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
它与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样,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恒星,距离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阳附近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神话中,织女为天帝孙女,故亦称天孙。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善良美丽的女子嫁给了范喜良。
结婚当天,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
孟姜女千里寻夫,结果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
孟姜女悲痛万分,心酸大哭,结果一段长城被哭倒,孟姜女终于看到了丈夫,不过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聪明美丽的祝英台化装成男子去书院读书,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梁山伯。
当梁山伯去祝英台家拜访时发现祝英台是女孩,打算求亲,结果祝英台父母不同意,硬是要她嫁给有钱人家的公子。
梁山伯万念俱灰,一病而亡。
祝英台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口子,祝英台跳入坟墓,坟墓合上了。
这时候一对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白蛇传》: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化为人形在西湖游览,忽然遇到大雨,许仙把自己的伞借给了白蛇,并互相产生爱慕之心,最终结为夫妇。
后来许仙去金山寺上香,法海老和尚对许仙说白娘子是妖怪。
最终白蛇和法海在金山寺大战一场,结果白蛇被收进法海的金钵中,压入雷峰塔。
小青逃走后苦练本事,最终打败法海,将他逼入螃蟹腹中,救出白娘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
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牛郎星: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
在星空观测中,它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
牛郎织女是很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也来源于两个星辰。
牛郎星是属天鹰星座,织女星是属天琴星座。
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
它与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样,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恒星,距离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阳附近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神话中,织女为天帝孙女,故亦称天孙。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善良美丽的女子嫁给了范喜良。
结婚当天,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
孟姜女千里寻夫,结果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
孟姜女悲痛万分,心酸大哭,结果一段长城被哭倒,孟姜女终于看到了丈夫,不过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聪明美丽的祝英台化装成男子去书院读书,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梁山伯。
当梁山伯去祝英台家拜访时发现祝英台是女孩,打算求亲,结果祝英台父母不同意,硬是要她嫁给有钱人家的公子。
梁山伯万念俱灰,一病而亡。
祝英台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口子,祝英台跳入坟墓,坟墓合上了。
这时候一对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白蛇传》: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化为人形在西湖游览,忽然遇到大雨,许仙把自己的伞借给了白蛇,并互相产生爱慕之心,最终结为夫妇。
后来许仙去金山寺上香,法海老和尚对许仙说白娘子是妖怪。
最终白蛇和法海在金山寺大战一场,结果白蛇被收进法海的金钵中,压入雷峰塔。
小青逃走后苦练本事,最终打败法海,将他逼入螃蟹腹中,救出白娘子。
从此许仙和白娘子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他和哥哥sǎo zi()坐在同yí liàng()车里,又说又笑,高兴极了。
2.我们这yí bèi()的人里,出现了很多有志之士。
3.这个hǎn jiàn()盛况,吸引了很多人。
二、选词填空。
劳累劳作1.他()一天很(),所以吃完饭就赶紧休息了。
亲热亲切2.她()地抱住老师,感谢老师这么多年来的()教导。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牛好像全了解,虽然..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
(用加点的词..没说话,可是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介绍了_______和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五、重点段落品析。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它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他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密——()干净——()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心句,总领全段。
B过渡句,承上启下。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六、如果你是那头老牛,受到牛郎这样细心的照顾,你会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嫂子一辆 2.一辈 3.罕见二、1.劳作劳累 2.亲热亲切三、1.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眼神出卖了他。
2.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不必恋恋不舍。
四、牛郎织女幸福自由五、1.疏远肮脏2.A3.勤劳、善良六、牛郎,感谢你对我这么细心的照顾,你的勤劳、善良让我感动。
10、牛郎织女(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后作业阅读其它的民间故事。
附板书:牛郎织女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心地善良、留在人间)织女《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由于以前,我在讲课时,谈到过四大民间传说,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分别来讲一下,其它三部民间传说的内容。
学生听得也很认真。
在回到今天所学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于是课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
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移动、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