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解释型题目
选准好思路,巧解解答题(高中数学)

2 和 tan (2 3) cot 都成立 ? 若存在 , 求出 3 2
,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解 : 由 已 知 可 得
3
, 所 以 , tan(
2
)
tan
2
tan 1 tan2tan
3 , 又 由
t a n
故 tan
热线:029-82551428
解答题专项训练
1. 求函数 y 3 sin x cos x (
3
x
2
)的值域.
1. 解 :整理函数解析式可得 y 2 sin(x 据正弦函数的图像可得
6
) , 因为
3
x
2
, 所以 ,
6
x
6
1 sin( x ) 1 ,故函数的值域为 [1, 2] . 2 6 1 2.已知点点 A(1,2),点 B(-2,6),点 P 在直线 AB 上,且满足 | AP | | AB | ,求点 P 的坐标. 3
3.解: OG 所 以 , ( m) a
1 3
1 1 1 b = [ a ( n)b] , 故 3 3 3
1 m 3 3 ,消去 可得: ( 1 n) 1 3 3
1 1 1 1 1 ( m)( n) ,整理即得 3 . 3 3 9 m n
8 2 , 5
) 的值. 2 8 解: 由 m (cos ,sin ) , n ( 2 sin ,cos ) 知:
2.20申论-词语解释类题目李梦圆(2).pdf

词句解释类题目一、【2018联考】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对画线部分“用好科技特派员的前提是科技特派员好用、够用”的理解。
(30分)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资料4:M市D区是H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试点地区,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相关试点工作。
D区的农民是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最早受益人。
在他们心中,科技特派员就是要给田间地头开药方,把先进的科技种到地里头,长出金苗苗。
不久前,记者小菲就D区科技特派员的情况,对区科技局李局长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中,李局长感叹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大部分是行业领域的专家、大学生,有的讲授得偏重于纯理论,对农民来说,太过于抽象,不接地气,不实用。
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得不到农民欢迎的。
再者说,术业有专攻,本是种蔬菜的农民,要是派一个专攻苗木培养的工作人员给他,又能有多少用呢?”李局长认为,“农民需要和专业领域对口、有真才实学、能听懂田坎语言的科技特派员对接,而非流于形式的‘拉郎配’。
”D区目前共有440 多个行政村,但科技特派员总共才82 名。
这令李局长担忧。
“在这支队伍里,60 来岁的根本不算老,最大的已经70 多岁了。
想想这些老人们还能在田坎上、果林里跑几年? 而一个大学生想要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起码要跟着老特派员学习两年。
但是,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天天跟着进村下地? 我们这些年过花甲的特派员又有多少精力来带这些‘徒弟’呢?”D区村民老蒋也对小菲说道:“去年我养土鸡,上面给我安排了个科技特派员。
结果每次来就是帮我喂喂鸡苗,陪着唠唠嗑。
后来我怀疑有些鸡苗害了瘟病,找他帮忙看看,他却说没事,叫我放心。
结果后来几百只鸡全部染上了鸡瘟,让我损失惨重。
”对此,老蒋村里的村支书老周也表示无奈:“现在我们这儿对特派员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
要是他们干好干坏都一个样,是很难有积极性的。
如果能通过建立责任连带制度,并让特派员们以技术入股分红的话,他们和服务的农户就会‘同呼吸、共命运’,双方都可以受益匪浅。
国家公务员:巧解意图社会现象题

国家公务员:巧解意图社会现象题意图判断题是言语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我们了解,意图判断是在主旨基础之上的变型,需要引申。
在这里,笔者为各位考生介绍意图判断中社会现象类当中考频较高的几种典型题目。
一、文段为“消极的社会现象”,即社会问题,作者的目的不是仅仅需要你了解这个问题,而是希望你能提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一般是选择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这个对策一般是需要自己针对问题进行补充,如:【例1】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从此,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各领域逐渐渗透,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被做得越来越大,已经不只局限在“突飞猛进”的工业生产领域,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
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A.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B.批判工业生产、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的弊端C.揭示工业生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D.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陈述了一个社会现象,即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主导我们的生活,最后引出问题,这个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一个消极的社会现象,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应该是希望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选项当中首先关注呼吁对策项,从AD中考虑,再看文段的陈述主体,文段每个句子都在谈“这种模式”,根据高频词确定陈述主体,所以排除掉D,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二、文段为“消极的社会现象+原因”,既然文段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并告诉我们,那他的目的和意图就是希望我们真题已经发现的原因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更有针对性,所以意图判断题当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很重要,考生在阅读文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是一些引导词,如“由于”“因为”等。
【例题2】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
六阅读七、巧妙解答开放性题目

她心里一直涌动辍学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
这天,她刚转(zhuǎn zhuàn)过路口,就看见了奶奶。同时, 她还发现一个老人在那里摆摊修车。她和奶奶走的时候,老人也
收了摊,不紧不慢跟在后边一起往回走。
她觉得这位修车的老人很慈祥,奶奶也觉得他人很好。由于 老人一般在她放学的时候收摊,于是,奶奶放心的把我交给了老 人。每天很晚的时候,悠长的巷子里,就回荡这一老一少回家的 欢声笑语。 她不知道老人一天内出摊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老人一天能挣 多少钱,她所清楚的是,有了这位老人,她也没有想过辍学的事 情。 后来,她上了大学。再后来她有了不错的工作。那年冬天, 她回去看望已经风烛残年的奶奶,听说后街的那位老人去世了, 她去吊唁碰上了老人的女儿,她悲戚的说,老人可是位好的修车 师傅啊。老人的女儿并不认识她,说,我爸哪会修车啊,刚退休 的那一年,他在晚报上看到了一个故事,就说什么也要去那个街 口修车。她突然想到几年前,她在晚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 过那条悠长的巷子带给她的烦恼。她问老人的女儿,老人读到的 故事主人公是不是一个女孩子?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偏僻 )的山村 ( 胡子拉碴 )的中年男人 ( 破败 )的屋子 ( 遥远 )的乡下 ( 不期而遇 )的温暖 ( 生生不灭 )的希望 2、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在括号里写一个词用代替加点的词。 (1)他所在的报社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寻亲”的栏目,收起 许多读者的关注。 注意 ( ) (2)之后,孤苦无依的他,一个人从遥远的乡下流落到这座城市。 ( 孤苦伶仃 ) (3)家破人亡的那一年,我遇到了许多冷遇,没有感受到笑脸, 没有得到过帮助,人人都躲着我。 ( 冷落 ) 3、用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我缺少温暖。 我想给你温暖。 因为我缺少温暖,所以才想给你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牛吃草模型的巧解方法

⾏测数量关系题型:⽜吃草模型的巧解⽅法 任何⼀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点点滴滴的积累,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数量关系题型:⽜吃草模型的巧解⽅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测数量关系题型:⽜吃草模型的巧解⽅法 在⾏测数量关系的常考题⽬中,⽜吃草是⼀类常见的考题类型,⽽最常考的两类题型是追及型⽜吃草和相遇型⽜吃草,只要掌握这类题型的做题原理和⽅法,就能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追及型⽜吃草例1.⼀⽚草地上草每天都均匀地⽣长,如果放24头⽜,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21头⽜,则8天吃完牧草。
问如果放16头⽜,⼏天可以吃完牧草? 如图所⽰,⽤M表⽰草地上的原始草量,⽜吃草使草量减少,草在匀速⽣长使草量增加,⽜吃完草的时候相当于⽜追上了正在⽣长的草,构成了⼀个追及问题,⽽原始草量M就是⽜⽐草多⾛的路程。
我们假设每头⽜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长量为x,设16头⽜t天可以吃完,则原始草量M=(24-x)×6=(21-x)×8=(16-x)×t,解得x=12,t=18,所以16头⽜18天可以吃完牧草。
根据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追及型⽜吃草的做题公式,假设每头⽜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长量为x,⽜吃草的时间记为T,则原始草量M=(⽜的数量-x)×T。
⼆、相遇型⽜吃草例2.⼀⽚草地上草每天都匀速枯萎,如果放2头⽜,7天可以吃完;如果放3头⽜,6天可以吃完。
若要在3天内吃完,则需要多少头⽜? 如图所⽰,我们依然⽤M表⽰草地上的原始草量,⽜吃草使草量减少,草在匀速枯萎也使草量减少,⽜吃完草的时候相当于⽜与正在枯萎的草相遇了,构成了⼀个相遇问题,⽽原始草量M就是⽜与草⾛的路程和。
假设每头⽜单位吃草量为1,草单位时间枯萎量为x,设y头⽜3天可以吃完,则原始草量M=(2+x)×7=(3+x)×6=(y+x)×3,解得x=4,y=10,所以10头⽜3天可以吃完牧草。
妙识特殊性 巧解智慧题

) .
=1的解是 (
C.=2 x
) .
C 2个 . D3 . 个 解析 :在 同一平面直角 坐标 系 内画出简图可知:
A. =1
B. =一l
D. = 四象 限 , 而
的图像 经过
解析: xl 将 = 直接代 入方程 , 左边 = =右边 , 故
巧 妙 解 题 .下 面 我 们 以 四
0
们 的交 点为 O,再 连 接 O .显然 可 得平 行 四边 形 C
A DD,并 且 ADC 3 。 4 。 7 。 O = = 0 + 0 = 0 , DC =
个 典 型 题 为例 来 谈 一谈 .
4 。, D= : C 0 O A D .在 △DO 中 , C LDO = DC = C O
例 4 .已知 函 数 y 麟 b + : + x c的 图像 如 图 5所
示 ,那 么关 于 的方 程 a2b+ + = x+ x c 2 O的根 的情 况
) .
即 [ 2 1I 2 l+[ 2)+ 。【x 2) 3] 0, 是 ( ( )+ ]( )一 】 ( ~ 一 + 3] ( + 2 2 - =
诜 A.
第一 、 三象 限 , 没有 交点 , 故选 A . ( 作者 单位 : 东县杨桥镇杨塘 中学 ) 邵
4 5
…
下 ‘
擦
囊
●墨盈臣董 日
于 是 有 等 腰 梯 形 AD O.由 等 腰 梯 形 的 性 质 知 C
AC ODC=4 D= 0。.
腰 D 或 B G 的 角 平 A 分线 , 与线 段 B 的交 点 D
D C
例 1如 图 1在 AAB . , C
国考行测之言语理解五大快速巧解法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正在备考中的你是否感觉在解答言语理解类的题目时速度很慢,严重影响行测的答题速度?不要急本人收集了五种快速解答的方法,现在就来看看吧。
方法一分析词句中的修辞手法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很多词语或是句子都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更容易理解词句中的含义。
【例题1】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
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解析:题干中那句话采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的是后半句”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意在告诫、督促员工在气象预报工作上要认真负责,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故本题答案为B。
文章来源于:103网校【例题2】人口的激增,让地球的粮食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类才能养活自己。
但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
于是,科学家转向海洋求助: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计,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根据这段文字,”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是指( )。
A.对海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其利用率B.海水养殖业将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C.加大深海养殖的力度,弥补近海养殖的不足D.海洋鱼类资源将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较大比重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是指: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
把握两个要点,一是”鱼“,二是”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四个选项中包含了这两点的只有D。
另外,本题中的”蓝色革命“明显是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蓝色“是借代,由它最易联想到海洋;”革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变化很大。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讲练:巧解最值问题试题(含答案)

巧解最值问题利用函数性质求最值1. 利用图象求最值:如:若该地10号、15号的人均用水量分别为18千克和15千克,并一直按此趋势直线下降。
当人日均用水量低于10千克时,政府将向当地居民送水。
那么政府应开始送水的最合适号数为几号?答案:24号。
2. 利用几何图形变化求最值:如:在矩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 处停止,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BCE的面积为y,AB=4,AD=5时,则当x的值在什么范围时,△BCE面积最大?答案:49≤≤。
x3. 根据实际问题中条件求最值:如:某市出租车价格是这样规定的:不超过2公里,付车费5元,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米1.6元收费,已知李老师乘出租车行驶了x(x>2)千米,付车费y元,则所付车费y元与出租车行驶的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如果李老师有22元,那么他所乘车的最远距离是多少?答案: 1.6 1.8y x=+,12.625千米。
4. 利用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求值范围求最值:如:某商场欲购进A、B两种品牌的饮料500箱,此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
设购进A种饮料x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
⑴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⑵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利润=售价-成本)答案:(1)(2)购进A 种饮料125箱,购进B 种饮料375箱。
总结:从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来看,当自变量 x取全体实数时,它没有最值,但如果自变量x的取值不是全体实数,那么它可能有最值,因此,解决有关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
关键是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然后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去处理。
函数关系,设出一次函数关系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求得函数关系式,令x =10代入求得y 的值即可。
答案:由表中关系可以得到,弹簧长度y (厘米)与称重x (千克)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设弹簧长度y (厘米)与称重x (千克)的关系式为y =kx +b,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得当x =1时,y =4.5;当x =2时,y =5.5;∴ 4.52 5.5⎧⎨⎩k b k b +=+=,解得:13.5⎧⎨⎩k b ==,∴解析式为y =3.5+x,当弹簧最长时就是所挂重物最重时,此时x =10,∴y=3.5+10=13.5,故弹簧最长为13.5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中公教育 1
2018年事业单位行测备考-巧解解释型题目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2018年事业
单位行测备考:巧解解释型题目。
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下半年事业单位考试高峰期即将来临,在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过程当中,大家都希望能够用最短的复习时间取
得最大的复习效果。
事业单位考试特点往往是难度不大但是考点复杂,涉及的内容杂而乱,这就需要我们在
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条理做到事半功倍。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备受出题人青睐的一种题型就是可能性
推理中的解释型题目,那么这类题目我们该如何求解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介绍此类题型,希望大家能有
所收获。
解释型题目的特点是题干一般会出现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的现象,让我们加上选项让矛盾变成顺理成章的事
实。
例如某地区房价下跌但是该地房产的销量也在下跌这就是典型的题干矛盾。
这样的题目我们就可以从矛
盾产生的背景、事件产生的目的,原因等角度把题干矛盾解释清楚即可,例如上诉案例就可以用当地采取了
10年最严厉的限购政策来解释价格下跌销量也下跌的这个矛盾。
当然有些时候解释性题目问法是问以下哪
个选项最能或最不能解释上述现象,那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选项。
如何选择最优我们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①解释要全面具体有针对性②解释要合情合理③解释要有普遍适用性。
接下来我们选择几道题目来检验效
果。
例1某国家先后四次调高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以抑制化肥产品出口.但是、该国化肥的出口仍在増加,在国际市
场上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下不能解释这一情况的是
A.国际市场上化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B.该国化肥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口碑很好
C 该国化肥产品的价格在关税提高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D.该国化肥产品的产量仍在不断增加
【答案】D 。
解析:问法是最不能解释的是明显的解释题目,题干的矛盾点是四次提高关税但是出口量依然
增加。
只要能够将此矛盾解释清楚的都是能够解释的选项。
A 市场供不应求,说明即使价格高我也要买能解
释;B 口碑好也能说明原因,质量好价格高点我还是会买。
C 说明依然存在价格优势可以解释;D 选项说的是产
量在增加,我们是否会购买某一产品是不受其产量的影响的。
所以D 最不能解释正确答案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