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烂头原因及防治方法讲解

黄瓜烂头原因及防治方法讲解黄瓜是常见的蔬菜,具有美容养颜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黄瓜种植时烂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严重影响到黄瓜的产量。
那么黄瓜烂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蔓枯病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也可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是病部会流出油渍状病斑,成椭圆形或者菱形,干燥后纵裂。
叶片染病后多从叶缘开始发作,形成黄褐色的“V”字型病斑,上面密布小黑点,干燥后易破裂,果实在幼果期染病,果肉软化流脓。
防治方法:蔓枯病可喷药防治,常用的药物有百可得、百泰、甲基托布津等,这些药物都能治疗蔓枯病。
2、黑星病黑星病主要为危害黄瓜的生长节点,且发病较快,在几天内即可正常心叶枯萎,发病后叶片出现星状穿孔,茎部病斑龟裂,往往有胶质物流出,瓜条上也有透明胶状物流出,后成疮痂状。
在湿度较大时,病斑出会长有黑色的霉层。
防治方法:此病是低温高温病害,所以在栽培时要注意保温措施,同时要注意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棚外烧毁。
发病初期可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防治,喷药时不要漏喷生长点。
3、细菌性缘枯病此病在低温季节易发病,引起黄瓜烂头,必须为病菌侵染后,从新叶边缘入侵,引起叶缘干枯,叶脉弯曲褶皱,叶片卷曲。
防治方法:可用农用链霉素和可杀得喷雾防治,每5-7天一次,连喷3-4次。
4、缺钙缺钙也会造成黄瓜烂头,黄瓜缺钙时心叶极易病变,顶端生长受阻,叶片黄化、卷曲,顶叶变小,出现矮化症状,叶蔓变褐枯死。
若遇低温、寡照,再突然变晴、高温,生长节点附近叶片会卷曲枯死。
呈降落伞状,上位叶的叶脉间黄化,叶变小,根部枯死。
防治方法:钙肥是一种惰性的元素,要想提高钙肥的吸收率,就需要从改善根系做起,适当增加土壤湿度,促进钙肥吸收,在生长中后期可以通过叶面肥方法,为植株生长提高充足的钙肥。
以上是黄瓜烂头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黄瓜是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但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黄瓜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霉病黄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霉病的症状包括叶片、花和果实的褪色变黄、覆盖白色或灰色粉末等。
预防霉病的方法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和土壤,及时除草和去掉已感染的植株。
2.炭疽病炭疽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切口传播。
症状包括果实出现沉降和凹陷、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黑斑。
对于已感染的植株,应该及时去除并焚烧,确保病害不会扩散。
可以向灌溉水中添加铜剂,也可以使用含铜的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3.青枯病青枯病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症状包括叶片和茎部出现垂直于脉的黄褐色条纹,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预防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使用病毒抗性的品种和健康的种子,保持足够的间距和通风,及时除草和消毒工具。
4.病毒病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症状包括嫩叶变窄变短、扭曲变形或变白,果实变得小而畸形等。
传播病毒的途径包括昆虫、接种器具和种子。
预防病毒病的方法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和植株,早期发现并去除已感染的植株,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等。
5.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症状包括叶片覆盖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叶子变黄。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减少密植,促进通风和阳光照射,定期喷施含硫的杀菌剂。
综上所述,黄瓜病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已感染的植株,应该及时去除并焚烧,确保病害不会继续扩散。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高产高质的黄瓜产量。
蔬菜常见细菌性病害

三、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
1.症状: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青枯病发病急,蔓延块,发生严重时 造成植株成片死亡。
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顶部、下部 和中部叶片相机出现萎蔫或整株 叶片同时萎蔫 。
病株萎蔫致死时间很短,死时 植株仍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 稍变淡。
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 不定根或不定芽
病原物: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一端生有
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5~28℃,在 49~50℃下经10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 侵染菌源。
◆传播特点: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 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 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
一、黄瓜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 ◆真叶染病,初为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部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 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 ◆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 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 留白痕。 ◆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 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病菌侵入种子, 致种子带菌。
菌脓。黄瓜叶缘吐水是引起该病流行的重要水湿条件。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 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用40% 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h,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h, 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2016-10-05?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
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
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
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猝倒病:发病症状:苗期胚茎基部呈水浸状,后变褐干枯,幼苗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枯死。
苗床低温、高湿、弱光最易发病。
黄瓜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黄瓜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黄瓜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黄瓜病虫害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户们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做好黄瓜病害的预防治疗工作,成为种植黄瓜必须做好的工作。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黄瓜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一、当前黄瓜病虫害产生的现状1、病虫害的种类多由于温室蔬菜实现了周年生产,在被保护的环境中,能够不受外界环境或受影响较小的条件下,轮换种植,导致病虫害源头的越冬性、越夏性不显著,致使病虫害产生越来越重,并且种类不断增多。
例如:近几年来,黄瓜的靶斑病,细菌性流胶病等在黄瓜区特别常见。
2、土壤环境难以得到改善土壤是黄瓜成长的基础条件,但是保护地的土壤长时间受覆盖和保护,处于半封闭状态,改变了原来的如淋失、雨水帮助降解有害物质等,改变了原来的自然风化、有用生态循环的状态。
并且存在大量的肥料滥用现象,保护地土壤“疲惫不堪”,各类土传病虫害严重。
二、病害的种类一)感染性病害!二)非感染性病害!三)害虫一)感染性病害1、真菌类病害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统称为真菌性病害。
我们大棚蔬菜产生的常见真菌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灰霉病、靶斑病、褐斑病等。
大约在保护地蔬菜病害种类中占60%。
真菌性病害的特征与识别特征:真菌性病害的重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为畸形。
在病斑上常伴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等病症。
识别:具有传染性,堤防田间症状观察,由一个发病中心向四周扩展。
堤防和生理性问题不同,生理性问题一般产生比较普遍,例如水大伤根、沤根等。
2、细菌性病害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统称为细菌性病害。
蔬菜生产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如黄瓜的细菌性叶枯病、缘枯病、青枯病、角斑病。
细菌性病害发病速度快,软、烂、臭是其重要的体现症状,危害严重时有脓膜、滴水、软烂等显著症状。
1)受害组织表面通常体现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2)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有黄褐色或白色的胶黏或菌脓。
3)病患位置常常有恶臭味。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那么如何防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
黄瓜病害1.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药剂: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呋酰.锰锌、锰锌.烯酰、嘧菌酯、甲霜.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等药剂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防治药剂:发病初期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3.黄瓜白粉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面较多。
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呈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落叶。
叶柄、茎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选嘧菌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丙森锌、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4.黄瓜红粉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生长后期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至浅褐色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薄,边缘呈水浸状,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越长,病斑上越易长浅橙色霉状物,迅速扩大,使叶片腐烂或干枯。
菌落初为白色,后变粉红色。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氟硅唑、异菌脲、嘧菌酯、甲硫.霉威、咪鲜胺锰盐+代森联、溴菌腈+百菌清等药剂。
黄瓜流胶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黄瓜流胶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10期在黄瓜生产中,尤其是保护地栽培,黄瓜植株常出现流胶的现象。
黄瓜流胶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果实、茎蔓、叶片、叶柄和嫁接口等部位均可受到侵害。
引起黄瓜流胶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黄瓜的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性病害。
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扩大后成鼻涕状凝胶,病斑叶脉发黑,造成瓜条腐烂,变臭。
防治:可选择喹啉酮、中生菌素、噻霉铜等药剂叶面喷雾。
同时,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
降低棚室空气湿度。
二、蔓枯病流胶一般是褐色的斑点,叶片边缘V形病斑,叶片内部圆形病斑,茎蔓和瓜条上出现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胶。
防治:10%苯醚甲环唑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三、黑星病的流胶发生在瓜体上,黑星病病斑上流的胶为红褐色,流胶处的病斑黑褐色,易开裂。
黑星病可侵染叶片成褐色小斑点,并造成叶穿孔或嫩叶边缘腐烂,致病叶为秃桩。
防治:可喷用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及氟硅唑等三唑类药剂,但需控制浓度及使用次数,必要时要促进营养生长,以预防药物抑制生长造成“花打顶”问题发生。
例如腈菌唑+百菌清+医康胖娃娃共同叶面喷雾,效果好。
治疗黑星病的同时,药剂里可加入硼钙叶面肥。
四、疫病流胶一般发生在茎蔓上,严重时危害瓜条。
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
防治:轮作,覆地膜,药剂杀毒矾、甲霜灵、增效瑞毒霉灌根。
五、灰霉病、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多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
开始的流胶多呈白色小米粒状,围绕瓜顶一周,后胶粒上着生白霉,严重的最后变成鼠粪状菌核,导致瓜条腐烂。
防治:叶面喷雾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和咯菌腈,啶菌恶唑等药剂,加上地益铜进行防治,也可以在黄瓜蘸花药中混掺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等。
但异菌脲不要用在水果型迷你黄瓜上,以免引起皴皮的发生,除了选用上述药剂喷雾防治外,还可以结合药剂薰烟等措施防治灰霉病、菌核病。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要点

黄瓜病害目录黄瓜白粉病 (3)黄瓜霜霉病 (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黄瓜灰色疫病 (6)黄瓜软腐病 (7)黄瓜焦边叶 (8)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 (9)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10)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11)黄瓜叶斑病 (12)黄瓜红粉病 (13)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 (14)黄瓜高温障碍 (15)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 (16)黄瓜花腐病 (17)黄瓜低温生理病 (18)黄瓜泡泡病 (19)嫁接黄瓜根腐病 (20)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21)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2)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23)黄瓜缺素症 (24)黄瓜黄化叶 (26)黄瓜绿斑花叶病 (27)黄瓜真滑刃线虫病 (28)黄瓜花斑叶 (29)黄瓜叶烧病 (30)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31)黄瓜硼过剩 (32)黄瓜褐脉叶 (33)黄瓜花打顶 (34)黄瓜瓜佬 (35)黄瓜苗“载帽” (36)黄瓜蔓枯病 (37)黄瓜炭疽病 (38)黄瓜菌核病 (39)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
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
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
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
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
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
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黄瓜灰色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
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
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病部生白色粉状霉。
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初期病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病瓜
【病害名称】: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特征】: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
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
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本乃伊状。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菌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靠风雨、田间操作传播蔓延和重复侵染。
经观察此病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及叶面结露影响,我国北方春夏两季大棚相对湿度高,尤其每到夜里随气温下降,湿度不断上升至70%以上或饱和,且长达7-8小时,这时笼罩在棚里的水蒸气,遇露点温度,就会凝降到黄瓜叶片或茎上,形成叶面结露,这种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缘枯细菌病的水浸状病斑出现越多,有的在病部可见菌脓。
与此同时黄瓜叶缘吐水为该菌活动及侵入和蔓延了引起该病流行的重要水湿条件。
【防治方法】:
1.选无病瓜留种。
选无病瓜留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100毫克/升硫酸链霉素500倍浸种2小时,冲净催芽;也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50%温水浸种20分钟等方法处理。
2.清洁土壤,减少菌源。
用无菌土育苗,并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
3.控制大棚内温、湿度。
定植后适当控制浇水,做到保温、通风,以降低棚内温度。
不能大水漫灌.要小水勤灌。
4.施药防治。
发病期间,可选用下列药剂施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75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40%细菌灵0.5公斤加水2.5升,70%百菌通500~600倍液,200单位农用链霉素,150~200单位新植霉素,800~1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
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