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测量与监控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过程。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和布置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控制的基准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调查和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便合理确定测量方案。
2.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纵向测量、横断面测量、隧道轴线测量和管片安装测量等。
其中,纵向测量主要是对隧道的纵向坡度、纵断面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横断面测量主要是对隧道断面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隧道轴线测量主要是测量隧道的轴线位置和曲线半径等参数;管片安装测量主要是对管片的安装位置、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和测量尺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激光测量仪器、GNSS定位系统等。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施工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如隧道的几何尺寸、轴线位置等。
最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施工的合格性和进展情况。
4. 施工监控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施工监控。
施工监控主要包括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等。
沉降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或周围地面的沉降量,来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内部的应力变化,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变形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断面的变形量,来确定隧道的形变情况。
为了实现施工监控,可以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法,如人工测量和离散点监测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全站仪监测、激光扫描监测和遥感监测等。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一、监控量测的内容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A和选测项目B两大类。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浅埋暗挖法各种监控量测项目的简介见表10-1。
(1)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1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表10-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注: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埋深。
二、监控量测的方法(一)目测观察1.目的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开挖面附近围岩的性质、状态进行目测。
另外,对开挖后初期支护稳定状态进行目测,也是监控量测中的重要项目。
2.目测观察的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性、节理裂隙的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色度等)。
开挖后对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3)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
(4)是否有底鼓现象。
3.目测结果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及时综合观察测量数据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地下工程的代表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监测和量测工作。
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监测与量测手段和技术方案,做到科学管理、全面监控,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二、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手段在隧道施工中,要实现对于隧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监控和量测,需要用到各种手段。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与量测手段。
1.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地面控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隧道中、上、下部分的变形监测。
2. 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挠度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对隧道中、上、下部位的变形和应力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进行影像、光学和遥感测量,获取隧道周边区域的信息,进行隧道周围环境的监测。
三、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具体情况和所处地环境,采用合理的监控与量测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进行全面监控。
1. 预报警报系统预报警报系统是针对隧道内部、周边环境的变形和应力,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实现预警和警报的系统。
通过对于隧道的监控和预测,及时发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 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是指将各种监测和量测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及时获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以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全面监控。
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报警的功能。
3. 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实时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变形,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1~2次/周
1~3
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每5~10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4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11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及两层支
护间压力
各种类型
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5~20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8
钢支撑内
力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9
支护、衬
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天
16天
~1个月
1~3个月
3个月
以后
1
地质和支
护状况观
察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进行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1. 引言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工程过程,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质量,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隧道位移、应力应变等。
2.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土层的挤压和沉降导致。
地表沉降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地表沉降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必测项目之一。
地表沉降监测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常用的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测点法、全站仪法、激光测距法等。
测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地表设置固定标志点,定期测量标志点的沉降情况。
全站仪法和激光测距法则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表沉降的监测。
监测仪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精度、稳定性、自动化程度等因素。
3. 隧道位移监测隧道位移是指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水平和垂直位移。
隧道位移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重要内容,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情况,避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隧道位移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测点法、测斜法、测倾法等。
测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在隧道内外设置固定测点,定期测量测点的位移情况。
测斜法则是通过在隧道内外设置测斜管,测量隧道的倾斜角度。
测倾法是通过在隧道墙壁上设置倾斜计,测量隧道的倾斜情况。
4. 应力应变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隧道周围的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
因此,应力应变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应力应变监测方法包括应力计法、应变计法、压力计法等。
应力计法通过在隧道壁面或地表上设置应力计,测量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变计法则是通过在隧道壁面或地表上设置应变计,测量应变的大小和方向。
压力计法是通过在隧道附近地层中设置压力计,测量地层的应力情况。
5. 温度湿度监测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温度湿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经纬仪,测 地表水平 距仪,全站 位移 仪,位移计 等 支柱压力计 钢支撑内 或其他测力 力及外力 计 洞内钻孔中 围岩体内 安设单点, 位移(洞 多点杆式或 内设点) 钢丝式位移 计 围岩体内 地面钻孔中 位移(洞 安装各类位 外设点) 移计 围岩压力 各种类型岩 土压力盒
6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7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8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同地表下沉要求 面,每断面3-5个钻孔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1-2次/天 面,每断面3-7个测点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1-2次/天 面,每断面3-7个测点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面,每断面3-7个锚杆 1-2次/天 (素),每根锚杆2-4 测点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1-2次/周 1-3次/月
12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1-2次/天≦ 1次/2天 面,每断面3-7个测点 在有代表性能地段设 —— 置 随爆破进行 ——
1-2次/周 1-3次/月
13 14
—— ——
压力盒 间压力 各类电测锚 锚杆或锚 杆,锚杆测 索内力 力计 支护,衬 砌内应 力,表面 应力及裂 缝量测 围岩弹性 波测试 各类混凝土 内应变计, 应力计,测 缝计及表面 应力解除法 各种声波仪 及配套探头 测振及配套 爆破震动 传感器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11
1次/2天
开挖及初期支护
每次爆破后进行
2 3
每10-50m一个断面, 1-2次/天 每断面2-3对测点 每10-5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次/2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1-2次/周 1-3次/月
4
地表下沉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天每次 每5-50m一个断面,每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 个断面至少7个测点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表 (构)筑物的分布情 同地表下沉要求 况确定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面,每断面钢支撑内 1-2次/天 力3-7个测点,或外力 1对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1-2次/天 面,每断面3-7个钻孔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地质和支 护状况观 察 周边位移 拱顶下沉 岩性结构面 产状及支护 裂缝等观察 或描述,地 质罗盘等 各种类型收 敛计 水平仪,水 准尺,钢尺 或测杆 水平仪,水 准尺 布置 1-15d 量测间隔时间 16d-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