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的元素丰度,黎彤

合集下载

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四.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她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

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统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

关于地球的元素丰度,上地壳、水圈、大气圈的成分可以直接观测,而困难的是下地壳、地幔,尤其是下地幔和地核。

解决这一问题,法金顿(1911)、克拉克(1921)应用陨石类比法;华盛顿(1925)、马逊(1966)应用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我国黎彤(1976)应用地球物理类比法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他们的研究虽然有些差别,但其结果有共同特征,即地球主要元素丰度:Fe>O>Mg>Si>Ni>S>Ca>Al>Co>Na 。

地球的化学组成特点是:氧和硫(主要阴离子)原子丰度远小于全部金属阳离子的原子丰度之和,因而地球能有多余的Fe 、Ni 进入地核;并且地球有一些元素表现为亲氧性,成为造岩元素,另一些元素表现为亲硫性,成为金属成矿元素。

目前,许多学者都是借助于宇宙的丰度和已知的观测事实以及地球物理资料来构筑地球模型,主要考虑如下四个方面:①地球作为宇宙天体的一个成员并由宇宙物质演化而来,地球的元素丰度应与宇宙的元素丰度大致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宇宙丰度构成地球基本成分的简单模型;②地球基本成分及其分布必须符合深部地震资料所反映的物质密度、比重等物理参数;③地球成分分布必须与地球总的质量和惯性矩相协调;④地球元素分布必须符合地球内部温度、压力分布的状况。

安德森(D.L. Anderson)与Cameron(1982)以宇宙元素丰度为基础建立了简单的地球基本成分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地核的主要成分是Fe 2O 。

如果大多数Fe 按Fe 2O 的比例进入地核中,那么地核的质量将占地球总质量的30�34%,这与地核是地球质量的33%的情况非常一致。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1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7.8.123456712345A6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B、第三纪C、白垩纪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C、磨拉石沉积D、火山碎屑沉积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B、下地壳C、地幔D、地核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B、苏铁C、松柏D、银杏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B、6C、7D、8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B、片麻岩C、糜棱岩D、大理岩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1719201.2.1.(1 2.(233分)。

45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名词解释(任选10题,3分/题)1.克拉克值:地壳中各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称为该元素的克拉克值,如以重量百分数则表示则为“重量克拉克值”或缩写“克拉克值”,例如以原子百分数则表示,则称作“原子克拉克值”。

2.元素的浓集系数:定义为―浓积系数=矿石边界品位/克拉克值。

实质是地壳中某元素称作可以采矿利用的矿石所须要天然的倍数,浓积系数高的元素较难天然成矿,浓积系数低的须要经过多次维奈县和多次的天然促进作用就可以达至工业采矿品位。

短做为确认元素天然成矿能力的指标。

3.大离子亲石元素:离子半径大,大于常见造岩元素的亲石元素,如钾、铷、钙、锶、钡、铊等。

4.不相容元素或相容元素:在岩浆过程中,总分配系数大于1,趋向于保留在源区岩石的固相矿物中的元素为兼容元素,如ni,cr,co等;总分配系数大于1,趋向于步入至熔体中的称作不相容元素,如ba,rb,u。

5.惰性组分:扩散能力很差,难于与系统发生物质交换的组分。

系统对它们来说是半封闭的,在均衡过程中维持质量紧固维持不变,因而又称作紧固组分。

活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为了消除组分在矿物和外来溶液之间存在的浓度梯度(化学位),就会发生其小一部分组分向岩石(体系)的带入和另一部分组分自岩石带出,这样的组分称为活性组分。

6.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融合的性质。

分亲铁性(趋向于以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和亲气性。

7.批次熔融模型:则表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阴之木残存相在不断创建的均衡中入行,发生连续的再平衡,直到熔体的移出。

c1/c0=1/(d(1-f)+f)c1和c0分别就是岩浆源区岩石和岩浆中元素的含量;d为元素的分配系数;f为部分熔融程度,(0~1)8.同位素蒸馏系数:在平衡条件下,两种看中某种同位素比值之商。

αa-b=ra/rb。

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简史摘要:通过对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沉积相建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条件分析,将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史划分为四大阶段。

进一步根据四大阶段形成与演化的各个具体时期,阐明了辽东半岛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辽东半岛;构造演化;克拉通基底;陆块盖层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edimentary Facies formation、magmatism、metamorphism in Liaodong Peninsula, The present paper divides that the direc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t clarifi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iaodong Peninsula according to each concrete period of four stage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Key words: Liaodong Peninsula; evolution development; craton basement;the cover ofland mass0、引言根据建造与后期改造,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史可划分为四大阶段:新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新元古代—古生代陆块盖层发展阶段以及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发展阶段。

1、克拉通基底形成与演化1.1新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新太古代为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与演化重要时期,由于该时期构造岩浆侵入作用,在辽东半岛形成了大量的TTG岩系和CA岩系,构成了重要岩浆弧,并在弧后盆地内,沉积了鞍山群含铁建造。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原版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原版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迟清华鄢明才编著地质出版社·北京·1内容提要本书汇编了国内外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土壤、水系沉积物、泛滥平原沉积物、浅海沉积物和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与元素丰度,同时列出了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中国主要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所提供内容均为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必须了解的各种重要地质介质的地球化学基础数据。

本书供从事地球化学、岩石学、勘查地球化学、生态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地质样品分析测试、矿产勘查、基础地质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也可供地球科学其它领域的研究者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迟清华,鄢明才编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2ISBN 978-7-116-05536-0Ⅰ. 应… Ⅱ. ①迟…②鄢…Ⅲ. 地球化学丰度-化学元素-数据-手册Ⅳ. P595-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85917号责任编辑:王永奉陈军中责任校对:李玫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社址邮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100083电话:(010)82324508(邮购部)网址:电子邮箱:zbs@传真:(010)82310759印刷:北京地大彩印厂开本:889mm×1194mm 1/16印张:10.25字数:260千字印数:1-3000册版次:2007年1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28.00元书号:ISBN 978-7-116-05536-0(如对本书有建议或意见,敬请致电本社;如本社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2关于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代序)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即地壳五个圈内多种元素在各种介质、各种尺度内含量的统计数据。

它是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上重要的资料。

将这些数据资料汇编在一起将使研究人员节省不少查找文献的劳动与时间。

这本小册子就是按照这样的想法编汇的。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

于 软 流 圈 之 上 ,由地 壳 和 幔 岩 层 组 成 。幔 岩 层 质 量
0 引 言
大 洋 岩 石 圈 又 称 洋 壳 型 岩 石 圈 简 称 洋 圈 大 陆 岩 石 圈又 称 陆 壳 型 岩 石 圈 ,简 称 陆 圈 。 这 两 类 岩 石 圈 各 有 不 同 的 地 质 发 展 历 史 ,地 球 动 力 学 过 程 , 壳 / 化 学 结 构 和 化 学元 素丰 度 。 幔 为 了查 明 化 学 元 素在 洋 圈 或 陆 国 内 的分 布 特 征 研 究 其 区域 成 矿 地 球 化 学 作 用 ,本 文 依 据 已 有 研 究 积 累 ,采 用 壳/ 结 构 模 型 和 质 量 加 权 平 均 法 ,分 别 幔 求 出 洋 圈 和 陆 圈 的元 素 丰度 近 似 值 ,以供 参 考 。
第4 0卷 第 1 期 21 年 1 01 月
砧 f
G Eo C H I I A M C
V0 .0. o 1 ~5 1 4 N ..1 J n. 0 1 a .2 1
大洋岩石 圈和大 陆岩石 圈的元素丰度
黎 彤,袁怀 雨
1o s) o o 3 dE 科 技大 学,北 京 京
摘 要 :根据 大洋 地壳 、大陆地 壳 、上地 幔和球岩 石圈 的元素 丰度资料 ,本 文初次 分别求 出大洋 岩石 圈和 大 陆岩石 圈的元素 丰度,如 表 2所 示 。可用作研 究化学 元素在 洋圈或 陆国 内各地 区分布 特征 的地球 化学 背
砧 f§
按 主 要 组 分 f 量 大 于 1 %) 1 为 四种 类 型 。 含 0 9分 计 算 洋 圈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的关 键 问题 ,是 在 已知 洋 壳 成 分 条 件 下 求 出洋 幔成 分 。洋 幔 主要 由橄 榄 岩 类 组 成 。 实 验 岩 石 学 研 究 证 实 ,洋 幔 上 部 的方 辉 橄 榄 岩 层 ,是 二 辉 橄 榄 岩 熔 出 大 洋 玄 武 岩 后 残 留 的难 熔 物 l。因 此 ,根 据 大 洋 玄 武 岩 的质 量 ,可估 计 出洋 6 J 幔 内 方 辉 橄 榄 岩 质 量 占 1%,二 辉 橄 榄 岩 质 量 占 5 8 % 。据 此 求 得 表 1 中 的 洋 幔成 分 可 与 M ale 5 ao f9 0按 二 辉 橄榄 岩 成 分 外 推 的上 地 幔 模 型 对 比 。 1 8) 由 此 得 知 ,洋 圈 的 壳 / 化 学 结 构 为 :『S— 一eCa/ 幔 (iA1 — ) F (iMg] 。 洋 幔 成 分 可代 表 Sma层 的典 型 成 分 。 S— )型 i 进 一 步 按 1 %洋 壳 成分 和 8%洋 幔成 分 求 得 的 4 6 洋 圈 成 分 ,则 可 与 Rig o (9 6 9 1的 “ 幔 nwod 16 ,18 ) 地 岩 ”P rle模 型对 比 。该 “ 幔 岩” 型 的标 准 成 分 , (yoi ) t 地 模 是 按 1份 玄武 岩 和 3份 橄 榄 岩 求得 的 。 实 际 上 是 一 它 种 按 洋 圈 成 分 外 推 的上 地 幔 模 型 ,并 非 指 整 个 地 幔 岩 石 模 型 而言 。这就 为 采 用上 地 幔 元 素 丰度 资 料 来估 算 洋 圈 元 素 丰 度 值 提 供 了依 据 因 为 黎 彤 的上 地 幔 元 素 丰 度 资料 l,正是 按 该 P rle模 型求 得 的 。 1 1 yoi t 陆 圈成 分 的计 算 步 骤 则 不 同 。是 在 求 出洋 圈成 分 后 ,结 合 已知 全 球 岩 石 圈 口成 分 求 出 的 。 1 再结 合 已 知 陆 壳 成 分 【,求 出 陆 幔成 分 。表 1中 的 陆 幔 成 分, 3 1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是 计 算 岩 石 圈 元 素 丰 度 的基 础 资 可 与 C re(9 0按 橄 榄 石 ( 8 ) 分模 拟 的上 地 atr1 7 ) Fo 8成 幔 模 型 对 比 。 由 此 得 知 ,陆 圈 的 壳 / 化 学 结 构 为 : 幔 『S— ) S— —e] 。陆壳 成 分 可代 表 Sa层 的典 (i / i A1( Mgr)型 il 型 成 分 。我 国大 陆岩 石 圈是 欧亚 大 陆东 部 的一 个 区 域 性 岩 石 圈 。它 除 了包 含 9 0万 k 的 陆 地 面 积 外, 6 m

地球化学题库

地球化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位不是经典地球化学的代表人物。

( D )A.克拉克B. 维尔纳茨基C.戈德施密特D.魏格纳2.下列哪位科学家是经典地球化学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

( C )A.威尔逊B. 瓦因-马修斯C.戈德施密特D.魏格纳3. 下列哪位不是我国地球化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 D )A.涂光炽B. 欧阳自远C.张本仁D.李四光二、填空题1.我国地球化学家黎彤长期从事地壳丰度的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研究元素或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研究元素的迁移,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3.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答:1)研究元素或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四、论述题1.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2) 地球化学是地质学和化学、物理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3) 地球化学既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成分的主干学科,又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学科;地球化学既需要地质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作基础,又能更深刻地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使地球科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4) 地球化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仍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5) 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论述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答: 1)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地壳中演化活动的整个历史,而矿物、岩石、矿床等学科仅研究元素全部活动历中的某个阶段。

第一章 勘查地球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勘查地球化学基本原理

3.造岩元素
包括K、Na、Ca、Mg、Al、Si及Li、Be、Rb、 Ca、Sr、Ba。它们能形成八电子惰性气体型离 子。作为造岩元素,常量元素是地壳主要类型岩 石的成分,微量元素则成分散状态产于硅酸盐及 碳酸盐矿物中,局部富集于伟晶岩、交代岩及沉 积岩类矿床中。
4.矿化剂元素族
包括B、C、O、F、P、S、Cl。由于它们有巨 大的电负性,因而都呈阴离子或配离子,并能与 金属元素形成易溶或易挥发的配合物,对成矿元 素的迁移与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风化
机械和外力作用下或气候变化 导致岩石的破裂、崩解、跨塌 等现象,没有明显的矿物组分 和化学组分的变化。


大气和溶液与岩石矿物相互作

化学风化 用导致的一种地球化学作用过

程。如:水解反应、水合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等。
生物风化
在生物圈中有机物活动参与的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Chemical weathering of carbonates
维诺格拉多夫则采用两份花岗岩(代表硅铝层)和一份 玄武岩(代表硅镁层)的组合样品来代表地壳的总成分。 (2)国外文献,未考虑大洋地壳的组分。
只代表元素在大陆地壳中的平均含量,而不代表整个地 壳的平均化学成分。
地壳中元素分布规律
1.地壳中元素相对的平均含量是极不均匀的。 丰度最大的元素(O=47%)比丰度最小的元素 (Rn=7×10-16)在含量上可大1017倍,O占地壳 总重量的近二分之一,而Rn近重n*10t,相差十分 悬殊。
风化作用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是岩石圈与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 综合。风化作用产生了土壤,改变了地下水、地表水和 岩石的化学形式,是元素发生再分配和存在形态改变的 主要地球化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