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标准)(运用实操)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 引言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细则,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控设备选择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高清晰度图像采集功能,以便实时观察隧道内的运行情况。
- 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 具备烟雾、火灾等灾害监测功能,能及时发现并报警。
- 具备车辆行驶状态监测功能,如车速、车流量等。
- 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根据监测数据识别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3. 监控布局设计在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设计监控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 根据隧道长度和形状,确定安装监控设备的位置。
- 针对关键区域,如车辆进入和离开隧道口、隧道内的交叉口等,增加监控设备数量,以便全面监测。
- 注意隧道内的盲区,合理布置监控设备以消除盲点。
- 考虑到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角度,确保能够全面观察隧道内的各个区域。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控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实时观察隧道内的情况,还可以采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管理决策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点:- 对于环境参数的采集,如温度、湿度等,应进行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寻找隧道内的变化趋势。
- 对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监测,应及时记录并分析车速、车流量等数据,以评估隧道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
- 对于灾害监测的数据,如烟雾、火灾等,应设置相应的报警阈值,并及时发出警报。
5. 报警与处置监控量测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隧道内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报警与处置的建议:- 设置合适的报警阈值,确保只有在真正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才会触发报警。
- 确定报警信号的接收方,如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应急联系人、应急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境和特殊结构的工程,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监控量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以下是隧道监控量测的规范要求。
一、监控设备的选用1. 监控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满足隧道安全运行的要求。
2. 监控设备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等功能,并支持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
3. 监控设备的选用应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
二、监控参数的选取1. 监控参数应包括但不限于隧道内部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挠度、位移、变形、风速、烟雾等参数。
2. 监控参数的选取应根据隧道的功能和结构特性进行,重点关注对隧道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的参数。
三、监控频率的确定1. 监控频率应根据监控参数的变化情况和对隧道安全运行的需求确定。
2. 监控频率应能够满足监控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要求。
四、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 监控数据应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监控数据应进行趋势分析和统计分析,为隧道的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控报告的编制与上报1. 监控报告应根据监控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编制,包括监测数据的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等内容。
2. 监控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按要求进行保存。
六、巡视与检修1. 隧道监控设备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巡视和检修应按照隧道监控设备的维护手册和要求进行,记录巡视和检修的内容和结果。
七、紧急事件的处理1. 对于出现紧急情况的隧道,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监控设备应具备紧急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功能,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和指示。
八、监控人员的培训与考核1. 监控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监控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监控技术和方法,并参加相关的考核。
以上是隧道监控量测的一般规范要求,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以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和调整。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要点分析摘要:为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本文结合向莆铁路某隧道施工状况,重点阐述了Ⅴ类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阶段的监控量测,为二衬施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of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project,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a tunnel construction of Xiangtang-Putian Railwa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of V-type surrounding rock by three-step and seven-step excavation method in construction phase to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cond lining construction.关键词: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反馈;预警值Key words:tunnel project;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data analysis,processing and feedback;warning value1 监控量测目的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是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安全。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9.1一般要求9.1.1隧道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制订施工全过程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必须纳入管理,现场应严格执行相关监控量测工作。
9.1.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
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并经过有效校验;鼓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9.1.3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拱脚下沉等必测项目宜布置在统一断面,其量测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等确定。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当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
洞口段、浅埋段或地表有建(构)筑物,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流沙、软岩大变形、含水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段,应进行拱脚下沉量测。
9.1.4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
9.1.5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间。
9.1.6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埋设日期等;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内作业施工要求。
9.1.7应确保现场照明、通风等作业条件良好,满足正常量测作业需要。
9.2量测项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执行。
9.3实施要求9.3.1一般要求(1)监测测点应根据隧道的特点(断面大小,地质条件,变形情况等)进行布设。
布设符合以下原则:①洞口、洞身浅埋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段落,监测断面适当加密;②施工方法出现变化时,应在变化里程前后布置1~2个监测断面;③选测项目监测断面宜与必测项目布置在同一断面。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完整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监控量测项目;(2)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施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隧道施工里程DK8****~DK****
交底内容***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
术交底
接底部门
(架子队)
架子队施工人员***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一、工程地质特性
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带,构造相对简单。
隧道洞身通过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与上第三系泥岩及华力西期花岗岩;泥岩与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大的构造形迹。
隧道通过地区属黄土高原,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
下浮基岩为第三系泥岩,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黄土孔隙裂隙和基岩裂隙水。
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中,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隧道围岩分级表
序号段落长度
(m)
围岩分
级
土石名称及特征
1 DK**8+040~+150 110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2 DK**8+150~+300 150 Ⅳ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3 DK**8+300~DK**9+376 1006 Ⅳ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4 DK**9+376~+531 15
5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5 DK**9+531~+632 101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6 DK**9+632~+662 30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7 DK**9+662~+670 8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8 DK**9+670~+687 17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二、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监控量测项
目
常用量测仪器测试精
度
适用情况
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初期支护完成后观察喷层表面裂隙及其发展、渗水、变形等
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
站仪
0.1mm
隧道洞身
3 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0.1mm
4 地表沉降水准仪、全站仪0.1mm 隧道浅埋段
监控量测项目表
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适用情况
1 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软弱变形段
2 隧道隆起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
仪膨胀性岩段
3 爆破震动震动传感器、记录仪滑坡、下穿段或临近建筑物
4 孔隙水压力水压计饱和黄土段
5 水量三角堰、流量计可能出现涌水地段
三、基础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点布置
1.隧道洞口段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结合本隧道设计图纸,其沉降观测点布设里程为DK**9+687、DK**9+662、DK**9+644。
2.DK**9+644段位于基础处理与不处理分界段,此里程桩设置时左右各布置一个断面。
3.洞身段范围内Ⅳ级围岩每隔300m、Ⅴ级围岩每隔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隧道两个相向施工贯通面处两侧各布置一个断面。
5.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高于沟槽盖板0.3m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四、监控量测频率
隧道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根据测点距离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率确定。
如有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位移速率确定的量测频率
位移速率(mm/d)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d
0.2~0.5 1次/3d
< 0.2 1次/7d
按距开挖面的距离确定的量测频率
监控量
断面距开挖距离(m)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d~3d)
>5B 1次/7d
B—隧道开挖宽度
五、监控量测人员及仪器
1.***隧道监控量测人员有甲、乙、丙
2.监控量测仪器采用莱卡TCR402全站仪一套、苏光DSZ2水准仪一套、收敛计一套
六、监控量测断面设置原则:
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由于隧道洞口处于浅埋段,隧道地表沉降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的要求布置。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2B 5~10
注:H 。
—隧道埋深;B —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本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28m ,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共计设置2处,桩号为DK**9+642、DK**9+632。
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2.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必测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 ≤5 Ⅳ ≤10 Ⅲ
30~50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临时仰拱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B H
2~5m 地表沉降横向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