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系部测绘工程系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指导教师学生姓名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用表.日月年指导教师签名: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此论文是本生于2010年十月~2011年四月于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京福闽赣Ⅰ标第一项目部从事监控量测工作时所写。

关键词理处据数,降沉表地,测量控:隧道施工,监.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6)1.1 工程概况 (6)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7)1.3 地震动参数 (7)第二章人员仪器配置 (8)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8)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8)第三章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9)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9)3.2对施工单位要求 (9)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9)3.4 注意事项 (9)第四章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1)4. 1一般规定 (11)4. 2监控量测项目 (12)4. 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2)4. 4监控量测频率 (14)4. 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5)4. 6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18)第五章监控量测方法 (19)5. 1一般规定 (19)5. 2洞内、外观察 (19)5. 3变形监控量测 (19)5.4控制点的保护 (22)第六章监控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23)1.隧道内的数据采集 (23)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25)致谢..................................................................................................................................... 39 . (40)献文考参.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Ⅰ标第一项目部施工范围:DK343+180~DK357+463,线路长14.283正线公里,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镜内,线路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0.4% 。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相关推荐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在忻保高速公路TS2(L14)合同段芦芽山隧道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部认真进行隧道量控监测,并进行了大量的总结工作。

文章主要从量测方法、目的、管理基准、地质超前预报和组织机构等几方面阐述了隧道在施工中怎样做好量测监控工作。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芦芽山特长隧道(忻保高速公路TS2(L14)合同段),左线起讫桩号LZK85+805~LZK87+000,全长 1 195 m;右线起讫桩号K85+757~K87+000。

全长1243 m;单洞总长2 438 m。

隧道净高7.03m,净宽10.86m,进口为削竹式。

衬砌类型有MD(明洞)35m;QM5(V级浅埋)128 m;SM5(V级深埋)485 m;SM4(Ⅳ级深埋)1 020m;SM3(Ⅲ级深埋)690m;JJ4(紧急停车带Ⅳ级)80m。

1 工程地质(1)隧道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寒武系上统、中统张夏组、徐庄组。

表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块石土等,下层岩性主要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

(2)断层:在分水岭一带形成了区域性断裂构造,断层性质为逆断层,与路线大角度交于路线ZK86+740和YK86+660两处。

(3)地震:基本烈度Ⅶ-Ⅷ度区。

2 水文情况隧道区址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为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含水介质为岩溶、构造、节理裂隙,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径流受构造、节理裂隙的发育方向控制,在隧道中线沿线有泉水涌出,流量不大。

根据芦芽山隧道勘探结果,芦芽山隧道富水性较弱,地下水数量较弱,透水性强。

3 围岩监控量测的目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包括隧道施工阶段与营运阶段的监控量测。

控制量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隧道施工阶段或竣工验收后的隧道中线和净空断面的位置与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监控量测解决的问题是在隧道施工阶段,使用全站仪、水平仪、收敛仪等对围岩变化情况(如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位移等)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测量结果确定二衬施工的时间,以达到监控隧道围岩的支护结构的变位预应力不超过设计标准。

浅谈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浅谈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3)隧道出口边坡稳定性
隧道出口在薛家沟一级阶地后缘与黄土斜坡交替部位,地形相对较平缓,洞顶接近现地面。洞口围岩为全新统黄土状土和上更新统新黄土,具有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下伏地层为白垩X系洛河组强-中风化砂岩,无不良地质现象,斜坡稳定,地质条件良好,适宜修建隧道洞口。
斜坡表层黄土状土和新黄土结构疏松,具有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洞口开挖易掉块和诱发滑塌 坍塌等边坡失稳现象,应加强边坡防护。
(2)地层岩性
隧址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更新统黄土状土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 中更新统离石黄土 第三系粘土岩(三趾马红土)和下白垩系洛河组砂岩。
1、 第四系全更新统黄土状土:褐黄色,土质不均,空隙发育,结构疏松,含少量钙质结核及植物根,下部含少量圆砾。硬塑-坚硬。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的一级阶地上部。
2、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浅黄色-黄褐色,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大空发育,坚硬——硬塑。分布于黄土梁峁上部。
3.2.2
上述说的是在同一平面上放两个点,且必须在隧道中心线上放一点。下面这种方法是在隧道内可以任意放点,也就是说全站仪可以任意架立,没必要非得架在隧道中心线上。因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洞内不可避免的存在地面上有积水的问题,一但积水的地方占据了隧道中心线上,上诉地一种测量方法就不能实施。下面讲诉测量方法:第一步是把全站仪架立在已经加密好的导线点上,在通过棱镜杆任意测出隧道洞内地面上点1的坐标与高程|}{剖也为哦“。这样,1点的坐标已经知道,再利用CASIO4850计算器,通过程序算出该点所对应的中桩里程,再次利用CASIO4850计算器算出该里程上的中桩坐标,并记录坐标数据。这时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是把全站仪架立在1点上,以这点为测站,以导线点为后视。当对好后视以后,以放样的形势把刚才纪录的中桩坐标放出来,角度调整成0度0分0秒,锁定住全站仪的方向,保证了断面测量在同一断面上。这样,仪器架好,方向确定,随时都可以为第三步的断面测量做准备了。

工程测量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罗孝西

工程测量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罗孝西

毕业设计隧道施工监控测量工作摘要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具备了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迎来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新时代。

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此论文是本生于2011年09月~2011年11月于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对曾在“中铁二十二局沪昆客专贵州段12标第二项目部从事监控量测工作”而撰写。

关键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地表沉降,数据处理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1.1工程概况 (3)1.1.2主要工程数量 (3)1.1.3沿线地形地貌 (4)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4)1.2.1工程地质 (4)1.2.2水文地质条件 (4)1.3 地震动参数 (4)第二章人员仪器配置 (6)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6)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6)第三章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7)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7)3.2对施工单位要求 (7)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7)3.4注意事项 (7)第四章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9)4.1一般规定 (9)4.1.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9)4.1.2 监控量测设计因素 (9)4.1.3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9)4.2监控量测项目 (10)4.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0)4.4监控量测频率 (12)4.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3)4.6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16)第五章监控量测方法 (17)5.1一般规定 (17)5.2洞内、外观察 (17)5.3变形监控量测 (17)5.4控制点的保护 (19)第六章监控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21)1.隧道内的数据采集 (21)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2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分析监控量测作用以及基本项目构成的基础上,结合某隧道工程施工的实际,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选型工作,在此基础上,吸收以往经验,制订系统的技术应用方案,扎实推进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合理高效应用。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隧道施工;应用1隧道监控量测概述监控量测技术作为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监测机制,其主要针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的安全性,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对各个监测点支护效果以及围岩状态进行评估,帮助施工人员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效率。

具体来看,借助于必要的数据参数,技术人员能够对隧道的开挖方式、施工工艺进行针对性选择,同时,也为后续相关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了公路隧道施工管理的有效性,理清了各个管理环节。

在监控量测机制下,施工人员从整体上把握隧道围岩以及相关支护结构变形的基本规律,与其他监测方式相对比,监控量测对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隧道初期支护、砌衬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大大提升了公路隧道施工的科学性,避免出现施工差错,影响整个施工质效,造成不必要的施工风险。

从过往情况来看,需要做好洞内观测、隧道拱顶下沉测算、隧道水平收敛评估、地表沉降量计算等工作,通过系统化测量监控,实现了对隧道内围岩状态以及支护结构设置等基本数据的获取。

考虑到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常规性的监控量测无法完全体现相关情况,因此,工作人员就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常规性监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项目,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落实到位。

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仪器的选用为做好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工作人员应当吸取过往经验,在明确公路隧道施工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监控量测仪器的选用,通过这种方式,确保监控量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公路隧道内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由于各个工种同时进行施工作业,加之潮湿、阴暗的环境,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地质活动较为频繁,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量测就成为施工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

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

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阶段的应用论文篇1摘要:本文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施工组织特点,论述了监控量测具体的实施过程以及与设计、施工的关系。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应用1、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

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了适应公路隧道大规模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水平,确保安全运营,给今后隧道工程的建设积累经验,在某特长公路隧道(上、下线总长分别为:3373.3344米)中进行施工期的监控量测。

隧道位于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南缘哀牢山主峰元江水系和阿墨江水系分水岭的坡麓地带,路线海拔高程1600~2080米,相对高差400多米,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

隧道属上三迭统一碗水组,少量属路马组T31地层,岩性比较复杂,硬岩有:板岩、含炭质板岩、弱变质灰岩、超极性浸入岩。

软岩有:砂岩、泥岩。

由于受哀牢山大断裂及次一级构造的影响,隧道基本上出露灰黑和深黑色板岩、炭质板岩表层强风化破碎。

围岩范围内板岩基本上呈弱风化碎块状或大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不均匀风化,容许承载力约1500Kpa;弱变质深灰色灰岩及超基入岩为弱风化大块状,容许承载力约2000Kpa;隧道围岩出现的浅色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属软岩,容许承载力约1000Kpa.地表覆盖层以第四系残坡积层为主,为灰褐色亚粘土夹碎石、碎石土,容许承载力约250Kpa,覆盖层对隧道进出口及穿过河谷地带时有影响。

监控测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监控测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监控测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发,监控测量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成为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分析与探究监控测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对于推进当前隧道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监控测量技术隧道工程施工应用分析社会经济的运行,推动了当前公路隧道工程的发展。

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快捷化。

现场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隧道施工现场相关工况进行及时的监控量测,预测围岩变化,优化施工过程,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与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针对监控测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隧道施工中应用监控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分析相对来说,地下隧道工程较为复杂,从地质岩体力学角度看,隧道工程与围岩相互作用,处于复杂的地质结构体系中,受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巨大;隧道工程的成形过程,从隧道开挖起,围岩内部结构、支护衬砌的应力和外形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在状态。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建设施工中影响施工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

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是新奥法现场量测的首要内容,是支护参数设计和判别围岩稳定性能的主要依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通过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拱顶下沉及净空量测,及时与预先设计的要求进行量测数据和分析比较,动态的掌握地表沉陷、围岩支护状态,分析明确围岩稳定性,确定或调整支护结构、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有利于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隧道围岩的稳定。

监控量测环节中的选测项目,是着重对承载结构内部各种作用机理可以量化的部分得出相关数据,为以后理论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同时为评价承载结构受力状况提供参考。

必测项目的量测数据,可以直接指导隧道工程进行施工,通过利用类比的方法判断甄别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量测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变位速率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隧道工程测量毕业设计论文

隧道工程测量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工程概况 (1)第二章隧洞施工测量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隧洞施工测量的目的及任务 (2)2.2施工控制测量的概况 (2)2.2.1 施工控制测量基本概念 (2)2.2.2 施工控制测量分类 (2)2.2.3 控制测量应遵循的原则 (2)2.2.4 控制测量实施步骤 (3)2.3隧洞施工控制测量 (3)2.3.1 洞外控制测量 (3)2.3.2 洞内控制测量 (6)2.4洞外、内的三角高程测量 (8)2.5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0)2.6进洞关系计算和进洞测量的主要任务 (13)第三章所在工程引水隧洞控制测量的大体设计 (14)3.1控制点布设 (14)3.2选点 (14)3.3控制点标石 (14)3.4边、角及水准观测 (14)3.4.1 边、角观测 (14)3.4.2 水准观测 (15)第四章如何进行断面测量 (16)4.1工程作业情况 (16)4.2断面测量 (16)第五章贯通测量及精度分析 (18)5.1贯通测量的介绍 (18)5.2影响贯通误差的主要因素及其分解 (18)5.3贯通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18)5.4主要的贯通横向中误差分析 (19)5.5贯通横向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19)5.6洞内导线贯通误差估算示例 (20)第六章隧道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6.1洞内导线应注意的问题 (24)6.2在洞内进行平面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24)总结 (24)参考文献 (26)致谢 (27)摘要隧道工程测量是在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的测量。

锦屏引水隧洞埋深大,洞群并行、洞径大、洞线长,地质条件复杂,岩爆、突发性涌水多,通风排烟难度大,施工交叉干扰大,各种工序衔接紧凑,平行作业,洞内排风不畅,空气质量差,导致红外线测量仪器反射信号弱,往往无法进行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控制着隧道开挖的平面、高程和断面几何尺寸,关系到隧道的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评定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用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此论文是本生于2010年十月~2011年四月于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京福闽赣Ⅰ标第一项目部从事监控量测工作时所写。

关键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地表沉降,数据处理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8)1.1 工程概况 (8)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9)1.3 地震动参数 (9)第二章人员仪器配置 (10)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10)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10)第三章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11)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11)3.2对施工单位要求 (11)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11)3.4 注意事项 (11)第四章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3)4. 1一般规定 (13)4. 2监控量测项目 (14)4. 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4)4. 4监控量测频率 (16)4. 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7)4. 6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20)第五章监控量测方法 (21)5. 1一般规定 (21)5. 2洞内、外观察 (21)5. 3变形监控量测 (21)5.4控制点的保护 (24)第六章监控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25)1.隧道内的数据采集 (25)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27)致谢 (41)参考文献 (42)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Ⅰ标第一项目部施工范围: DK343+180~DK357+463,线路长14.283正线公里,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镜内,线路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0.4% 。

主要包括五城隧道(出口段)、方思山隧道、桃源隧道、金山顶隧道(进口段)、东溪中桥、桃源中桥、龙尾大桥。

1.1.2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隧道工程本段包括四座隧道,分别五城隧道(出口段)3094延米、方思山隧道2802延米、桃源隧道4471延米、金山顶隧道(进口段)2756延米,合计13131延米。

其中Ⅴ级围岩928延米(含明洞),Ⅳ级围岩1335延米,Ⅲ级围岩8597延米,Ⅱ级围岩2145延米。

(2)桥梁工程本段含桥三座,分别为东溪中桥2(2-24)m、桃源中桥2(2-32)m、龙尾大桥2(1-24+3-32+1-(32+48+32)m连续梁+1-32+3-24m),合计448延米。

1.1.3沿线地形地貌本工区施工段为闽赣两省交界处,山势延绵,起伏较大,植被发育,相对高差150~300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1.2.1工程地质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下元古界~第三系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时期的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地层。

主要沉积岩系有石英砂岩、灰岩等,及火山—沉积岩系凝灰岩、凝灰熔岩和凝灰质砂岩等等。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等。

1.2.2水文地质条件1)概隧道位于剥蚀中丘陵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盒基岩裂隙水。

其中孔隙潜水埋藏浅,赋存于上部第四系坡残积土层中,含水量少,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坳沟中季节性地表水,其动态变化大。

基岩风化裂隙水埋藏于石英片岩风化带裂隙中,属潜水,呈带状分布。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盒排泄测区内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坳沟中季节地表水。

测区大气降水部分通过地表沿丘坡径流排出,部分通过岩层裂隙及下渗于岩体中。

岩体中的地下水,大部分沿裂隙运移倒山体两侧坡脚,小部分存于岩体中。

1.3 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闽赣段DK343+180~DK357+463段<0.05g。

(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闽赣段DK343+180~DK357+463段为0.35s。

第二章人员仪器配置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实行监测质量专人负责制。

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测量小组总共十人,其中监控量测小组四人,总共三对洞口,组员每人负责一对,小组长和各洞口负责人负责采集洞内数据,三个组员负责各自洞口的资料处理,组长负责资料的打印,汇总。

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1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根据以上精度对仪器进行配备。

第三章监控量测基本规定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

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1.确定监控量测项目;2.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2对施工单位要求1.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2.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施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3.4 注意事项1.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3.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5.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6.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第四章监控量测技术要求4.1一般规定4.1.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4.1.2 监控量测设计因素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

4. 1.3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监控量测项目;2.人员组织;3.元器件及设备4.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5.数据记录格式;6.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7.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4.2 监控量测项目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4-1。

表4-1隧道监控量测目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按表4-2选择。

表4-2隧道特殊监控量测目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1.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3的要求布置,隧道内测点应按图4-1布设。

表4-3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对照表注: 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Ⅱ级围岩监控量测图Ⅲ级围岩监控量测图Ⅳ级围岩监控量测图Ⅴ级围岩监控量测图图4-1隧道内测点布设图2.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