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学案

九上德法学案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1、时代发展呼唤。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
2、实施战略,推进以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引擎,释放更多,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
中国正走在通往的创新路上。
4、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竟争的决定性因素,需要加快建设国家。
5、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将和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和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6、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的培养。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培养、促进的根本途径。
7、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能力。
8、创新的时代,既要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
9、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维护自己的权益10、创新的目的是增进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二、选择题1、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之所以说异想天开是青年人所必需的,是因为①知识的创新有利于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④创新可以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科技梦助推中国梦,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对青年提出的要求是①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权③通过改革激活创新并释放更多创新活力④培养创新意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这种现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②促进生产力发展③让人获得成就感④推动社会进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回顾人类社会发展文明史,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

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辛亥革命在内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终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6、“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及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2、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社会主义本质。
5、“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6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艰辛的探索教学目的:通过三大历史事实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政,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第二课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惟一正确选择。
二、新课教学:1、百年悲怆阅读指导:P38-39第一段1840年后,中国一步一步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九年级政治第二课教案范文

九年级政治第二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学习新课(1)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自然资源等。
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如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等。
(2)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3)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讲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4.课堂小结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短文。
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在讲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初中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价值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正确的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关系。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价值观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正确的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3. 讲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正反面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小组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
六、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期望。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价值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实际表现。
专家解析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

专家解析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课件25第二课框目结构图课件26第二课对应课程标准(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引言课件27导入活动小刚16岁生日那天,很认真地问妈妈:“16岁意味着什么?”妈妈回答说:“它意味着责任。
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
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勇敢;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无私;也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男子汉迈向成熟,就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责任。
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你才会更加成熟。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刚的妈妈从责任使人勇敢、使人无私、使人走向成熟等几个方面启发儿子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引言是对第一课内容的总结,也是开启下文的引子。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本框由“我是集体的一员”、“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两目组成。
第一目“我是集体的一员”课件28导入活动:小董爸爸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
集体给我们温暖、关爱和力量。
小董的爸爸初中毕业已经二十年了,为了方便与原来的同学联系,他在“中国同学录”上建立了班级同学网页。
几天之后,班里绝大多数同学登录了网页。
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在网上畅叙旧情,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享受老同学那份特有的浓浓情谊,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共同分享小董爸爸这份同学之情的同时,我们认识到:集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集体离不开个体,而个人也同样离不开集体;个体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这种力量既可能是情感等精神方面的,也可能是物质方面。
课件29:一些同学在家里,一些同学什么事情也不想动手,认为都应该由父母亲包办。
九年级人民版政治教案第二课

九年级人民版政治教案第二课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多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充分的必要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下表带来的九年级人民版政治教案第二课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各族人民九年级人民版政治教案第二课1学习目标:1、聪明孝敬父母责任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2、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法律责任责任。
学习重点: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责任。
学习难点:急于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
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大二大学生。
因带着艰辛捡来的妹妹艰难留学12年,202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代偶像。
2021年,突发洪战辉的叔叔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不幸身亡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
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
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
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发难伺候重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
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或者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让,一挑就是12年。
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
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
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之前,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
为了时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
每天晚上,他也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
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
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后,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
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读书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预习导航:1、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与他们、。
政治教案-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

政治教案-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辛亥革命在内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终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6、“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及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2、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社会主义本质。
5、“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6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艰辛的探索教学目的:通过三大历史事实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政,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第二课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惟一正确选择。
二、新课教学:1、百年悲怆阅读指导:P38-39第一段1840年后,中国一步一步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九年级第二课思想品德2

课题: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难点: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预习成果检查及展示2.出示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能真正落实)(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二)活动二自主学习,质疑解难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①;②。
2.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必然得出结论:只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三)活动三检测自学情况(根据学习目标中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
提出问题进行检测)1.小组内测评2.小组间互相检查3.全班抽测(四)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解难,汇报展示1.列举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救亡图存的尝试。
其结果说明了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是: 。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说明了什么?4.1840年到现在,从我国历史的发展足迹中你从中得出了哪些历史的结论。
分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小组间互相评价纠错,教师点拨提高。
(五)活动五当堂训练1.基础训练:(基础知识题)(1)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这说明了()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D.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人民法院B.国务院C.人民检察院D. 中国共产党(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D.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2、拓展训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教案-初三政治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辛亥革命在内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终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6、“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及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2、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
择。
3、“三个代表”的含义。
4、社会主义本质。
5、“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6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艰辛的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三大历史事实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政,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第二课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惟一正确选择。
二、新课教学:
1、百年悲怆
阅读指导:P38-39第一段
1840年后,中国一步一步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
中国何处何去何从?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但种种救国尝试都失败了。
2、路在何方
阅读指导:P39页的“路在何方”
问:近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救国历程?
答: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A、脱离广大劳动人民;B、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君主身上;C、幻想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用支持。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艰辛的求索,明确地证实了
一个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什么?(板书)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总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小结。
三、课后复习指导。
1、巩固练习:做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