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轨道

合集下载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2 1 U 1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4— 9 4 ( 0 6 0 0 0— 3 10 2 5 2 0 )1 —0 1 0
1 工 程 概 况
乌鞘 岭特 长隧 道为左 右线 并行 电气 化铁路 越岭 隧
轨道 排架 验收标 准 :
() 1 排架 轨 距 1 3 5mm, 差 +0 5mm,一1m 4 误 . m,
道, 线间距 4 0m。为减少 后期 运 营 时 隧道 内工 务 作业 量, 隧道全 长采 用套 靴式 弹性 支承块 整体 道床 , 左线 轨 道标 准提 高 为时速 2 0k 右线 为 时速 10k 。 0 m( 6 m) 弹性 整体 道床 是 一种 新 型 无 碴 轨道 基 础 结 构 , 为 隧 底填 充混凝 土上 部 的 钢筋 混 凝 土 结构 , 面精 确 定 表 位设 置套 靴式 弹 性支 承块 , 期 一 次铺 设 6 g m 高 近 0 k/ 强 耐磨钢 轨 超 长 无缝 线 路 。道 床 横 断 面 宽 度 为 2 6 .0 m, 单元 长度 6 2 单元 间用 沥青 木板 隔开 。主 要 由 . 5m, C 0钢 筋混 凝土 道床 、 胶 套靴及 块 下橡 胶垫 板 、 承 4 橡 支 块、 弹条式 可调 扣件 、 钢轨 等组成 ( I 。 图 ) 仅在 西康 线 、 西南 线等 铁路 隧道 中使用 过 。 工精 度 、 工质 量要求 施 施 较 高 , 弹性 与有碴 轨道相 当 , 有少 维修 或免 维修 的 其 具 特点 ; 轨道 状态 及几 何形位 能持 久保 持 , 高 了列车运 提 行 的安全 性 ; 道刚 度的 均匀性好 , 应 高速 运 行舒适 轨 适
维普资讯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王占龙【摘要】时速200 km标准的弹性整体道床施工国内首次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左线使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其施工工艺以及精度的控制情况.【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6(000)010【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乌鞘岭特长隧道;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作者】王占龙【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 工程概况乌鞘岭特长隧道为左右线并行电气化铁路越岭隧道,线间距40 m。

为减少后期运营时隧道内工务作业量,隧道全长采用套靴式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左线轨道标准提高为时速200 km(右线为时速160 km)。

弹性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无碴轨道基础结构,为隧底填充混凝土上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精确定位设置套靴式弹性支承块,近期一次铺设60 kg/m高强耐磨钢轨超长无缝线路。

道床横断面宽度为2.60 m,单元长度6.25 m,单元间用沥青木板隔开。

主要由C40钢筋混凝土道床、橡胶套靴及块下橡胶垫板、支承块、弹条式可调扣件、钢轨等组成(图1),仅在西康线、西南线等铁路隧道中使用过,施工精度、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其弹性与有碴轨道相当,具有少维修或免维修的特点;轨道状态及几何形位能持久保持,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轨道刚度的均匀性好,适应高速运行舒适性和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

图1 弹性整体道床断面(单位:mm)2 施工准备2.1 高精度组合式轨道排架整体道床施工采用模具轨道排架,悬挂轨道支承块精确就位后,按设计结构尺寸浇筑道床C40混凝土。

要达到时速200 km整体道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高精度的模具轨道排架是必不可少的施工设备。

模具轨道排架的加工制作自钢轨至其中任何一个细小配件,在满足结构强度前提下,全部经过高精度的机加工。

加工作业由具有专业加工能力的厂家完成,出厂前组装验收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在现场由厂方和施工方联合对轨道排架进行验收、调整。

乌鞘岭隧道冬季施工设备防寒防冻浅谈

乌鞘岭隧道冬季施工设备防寒防冻浅谈

乌鞘岭隧道冬季施工设备防寒防冻浅谈
李彦青
【期刊名称】《建筑机械(上半月)》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乌鞘岭隧道位于甘肃省天祝县、古浪县境内,地处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山区,该地区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降水增多,秋季凉爽,降温极快,冬季寒冷。

我部承建的乌鞘岭隧道五号、七号斜井,海拔较高(2900~3600m),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天气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每年从10月份开始到次年的4月份,均属于冬季施工范围,年最低气温-29.0℃~-30.6℃。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李彦青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山西,太原,0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4
【相关文献】
1.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设备结构特点 [J], 杨秋莲
2.浅谈特高压关键设备冬季施工安装技术 [J], 石萍萍
3.乌鞘岭隧道出口段正洞设备配套与选型技术 [J], 苟彪;项志敏;彭万平
4.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快速施工的机械设备配套 [J], 毕海江
5.高寒地区露天煤矿设备冬季防寒防冻措施应用与实践 [J], 孙泽明;苏慎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在建兰新线兰武段增建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 起讫里程DK163+135~DK183+185, 全长20050m, 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 线间距为40m 。

隧道衬砌为复合式衬砌曲墙带仰拱结构形式;轨道类型按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设计,钢轨为60kg/m,BNbRE 高强耐磨钢轨,一次铺设超长无缝线路;道床为套靴式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结构。

左线出口段由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施工, 本段于2003年2月20日开工, 2005年9月10日达到铺设整体道床条件。

2. 支承块式弹性整体道床设计情况 2.1弹性整体道床结构图图1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平面图 图2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纵断面图3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结构图3.施工准备3.1.施工现场准备(1)隧道拱墙衬砌工程完成,水沟电缆槽、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已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以上;仰拱填充面在施工时,用钢筋压毛,填充面粗糙度控制在5~10mm。

(2)整体道床施工前, 利用贯通测量成果进行本管段内中线点及高程点的设置,高程误差控制在±2mm 内,并对误差进行平差调整。

中线误差为±2mm;两测点的间距误差控制在1/5000以内。

(3)将作业现场的施工遗留物品、碎石、浮土和积水清理干净, 并保障运输畅通。

(4)所有轨道材料、机具和相关设备应提前运抵现场。

(5)道床混凝土所需水泥、砂子、碎石、外加剂等备足, 并提前做好配合比试验。

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

3.2.施工机具准备所需机具设备、测量用具和常用工具准备见表1~3。

表1 施工专用机具配备表表3 道床施工主要工具配备表3.2.1.200型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机具验收标准3.2.1.1.自行门式吊机验收标准(见表4)表4自行门式吊机验收标准3.2.1.2.移动式组装平台验收标准(1)、面板平整, 无凸起物。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文字)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文字)

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一)编制依据1 、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预设计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设计图(第一册~第四册);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修改预设计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设计图(第一批)。

2、改建铁路兰新线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方案(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

3、乌鞘岭建设指挥部《乌鞘岭隧道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4、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对乌鞘岭隧道施工要求及指示精神。

5.当地气候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

6.铁道部现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试验规程》。

(二)编制范围改建铁路兰新线兰州至武威段增建第二线DK177+000~DK184+800段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出口段右线隧道工程及左、右线隧道出口段洞外的路基,主要工程项目有隧道正洞6190m、辅助导坑905.34m(其中11#斜井671.51m,13#斜井233.83m)、路基土石方、路基挡护圬工、大桥4座、涵洞一座。

(三)编制原则1.尊重科学,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2.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实施设备大功率大能力配套。

3.针对不良地质,实行超前预报、提前准备、宁强勿弱的安全施工原则。

4..加强过程监控,强化高度协调,实现快速施工。

5.坚决执行验标及施工规范要求标准,确保质量第一。

6.坚决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7.坚决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

(四)采用的技术规范施工组织编制中,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0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等规范、标准。

乌鞘岭隧道F7断层的黏弹性位移反演分析

乌鞘岭隧道F7断层的黏弹性位移反演分析
收稿日期 : 2005207206 ; 修回日期 : 2005210231 ) , 男 , 湖南衡山人 , 博士研究生 。 作者简介 : 王长虹 (1979 — E2mail : changhong_wang @163. com
动方向的影响 ,断层受到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的长期 作用 ,其围岩处于三向受压 ( 强挤压) 状态 ,开挖过程中 随着时间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变形 。 工程材料受力变形的性态常与时间有关 , 这类现 象一般称为材料变形的黏性效应 。材料发生随时间而 增长的变形时 ,如果始终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则称发生 的变形为黏弹性变形 。隧道尺寸较大或处于高地应力 区时 ,永久衬砌修筑后往往经受的形变压力 ,即是衬砌 在随围岩变形的过程中经受围岩变形对衬砌的作用 力 ,因此研究围岩随时间而增长的性态对隧道设计和
第 29 卷
Fxi =
1 σ ( [ 2 x , i b1 + b2 ) +σ x , i- 1 b1 +σ x , i+1 b2 + 6 1 σ ( [ 2 y , i a1 + a2 ) +σ y , i- 1 a1 +σ y , i+1 a2 + 6
( 12 )
x =
Ev
η
A = (
1
E ( t3 )
( 10 )
( 11 ) 式中 E ( t) = [ Ec E v ( t) ]/ [ Ec + Ev ( t) ] 式 ( 11) 的 E ( t) 包含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 , 故称为 综合弹性模量 。
2 初始地应力和等效节点力
初始地应力是指处于天然状态的岩体 , 在工程开 挖之前已存在的应力 , 它包括上覆岩层引起的自重应 力及地质作用产生的构造应力等 。由于隧道开挖使开 挖边界裸露 , 这些边界点原来处于一定的初始应力状 态 , 开挖使这些边界的应力释放 , 从而引起围岩应力场 和位移场的重新分布 。模拟这一开挖效果可以在开挖 边界作用等效释放荷载 , 等效释放荷载等价于作用在 该边界上的初始地应力 , 但方向相反 。反演分析计算 中使用的位移 , 由该等效释放荷载所引起 。 岩体初始地应力的分布形式非常复杂 , 且多种多 样 , 在工程范围内可以假定其按均匀的 、 线性的和抛物 线的规律分布 。等效释放荷载采用以下方式来计算 , 开挖边界的应力分布见图 2 。

乌鞘岭特长隧道进口端弹性整体道床支承块预制讲解

乌鞘岭特长隧道进口端弹性整体道床支承块预制讲解

乌鞘岭特长隧道弹性支承块预制及弹性整体道床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周文海刘成君(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天津300222)摘要此文较为详细地探究了乌鞘岭特长隧道进口端弹性整体道床从其支承块预制到道床铺设的一系列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特长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支承块探究1 工程概况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既有兰新铁路兰武段打柴沟车站与龙沟车站之间,是兰武二线重点控制工程,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km,是目前亚州最长的单线越岭铁路隧道。

两座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2m。

隧道进口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赵家庄附近,地形开阔,施工条件和弃碴条件较好。

轨下基础采用套靴式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结构。

此项施工技术我国仅在西康线,西南线等铁路隧道中使用过,施工精度、施工质量要求极高,其弹性与有碴轨道相当,具有少维修或免维修的特点。

1.1弹性整体道床支承块结构型式支承块为强度等级C50的普通钢筋砼结构。

单块重95.6Kg(不含套靴及垫板),砼用量0.035m3。

1.2整体道床轨道设计标准钢轨:近期采用60㎏/m,BNbRE高强耐磨钢轨,一次铺设超长无缝线路;远期预留特重型轨道75㎏/m钢轨条件。

为保证乌鞘岭特长隧道运营安全,在钢轨内侧设置防脱护轨。

2弹性整体道床支承块预制2.1支承块预制厂规划布局及建设支承块应在具有轨枕生产许可证的工厂生产,但厂家与工地之间距离遥远,因此采用工地建设预制厂进行批量生产,其生产条件与工厂规模化生产是相同的。

支承块预制场地设在乌鞘岭隧道1#斜井工区拌和站附近,占地约5000m2,其中生产区搭设长40m、宽40m、高4.5m的厂房(支承块生产区平面布置图图1)。

厂房分四个区:砼搅拌区,砼振动成型区,蒸汽养护区(详见蒸养室布置图图2),拆模组装区。

保湿养生区,钢筋加工区,材料堆放区,套靴安装区,成品堆放区设在生产厂房外。

图1 支承块生产区平面布置图Ⅰ-Ⅰ图2 蒸养室布置图2.2施工机具准备所需机具设备和常用工具见表1。

乌鞘岭隧道方案设计及科研简况

乌鞘岭隧道方案设计及科研简况

乌鞘岭隧道方案设计及科研简况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第一章乌鞘岭隧道方案设计简况一、概述兰新铁路是我国路网主骨架“八纵八横”中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纵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联系东西部的重要纽带,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兰新线兰(州)武(威)段是兰新铁路的组成部分,在陇海铁路宝(鸡)兰(州)段增建二线后,它是亚欧大陆桥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间唯一一段单线铁路。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陆桥通道的客货运输快速增加,兰新线兰(州)武(威)段对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日显突出,因此尽早尽快建成兰武复线,对发展西部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开放、增强路网功能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新铁路兰(州)武(威)段增建第二线线路起于兰州西站,沿黄河二级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黄河后溯庄浪河而上,在既有兰武段打柴沟站与龙沟车站之间以特长隧道穿越乌鞘岭后沿龙沟河、古浪河峡谷而下,进入河西走廊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武威南站,见图1。

二、越岭隧道方案乌鞘岭地区南北两坡区域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岭南庄浪河河谷区,地形宽阔;岭北为古浪河河谷区地形狭窄,隧道经过乌鞘岭-毛毛山中高山区。

针对越岭隧道的线路方案,在既有铁路、公路越岭垭口附近大范围内,利用不同限制坡度,不同越岭隧道长度结合两端展线工程进行了多个方案比选,由于既有铁路和公路垭口处于安远构造盆地边缘断层交汇区,地质条件差,确定越岭隧道位臵时应尽量远离该垭口,使隧道围岩受构造影响较小,见图2。

2.1限坡选择限制坡度是线路的最主要的技术标准,应根据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相邻路段标准、通过能力、运营费用及沿线地质地形条件等经经济、技术比较综合确定。

20‰单绕方案:采用13.35km特长隧道穿过乌鞘岭,争取高程显著,适应地形良好,线路顺直,投资少;但该方案保留300m小半径曲线,提速困难;另因坡度大,采用自动闭塞,造成行车组织、运输管理不便,且与前后整体通道协调性差,远期适应需求能力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