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隧道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隧道工程-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

隧道工程-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材料和设备来完成。
下面是一份关于隧道工程主要材料和工程设备使用的计划表,供参考。
1.钢筋:隧道工程中使用大量的钢筋来加固混凝土结构,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吨。
2.混凝土:隧道的主要结构材料,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立方米。
3.橡胶防水材料:用于隧道壁和顶部的防水工作,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平方米。
4.砂石:用于填充隧道工程的基础和边坡,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立方米。
5.板材:用于隧道内部装饰和管道隔离,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平方米。
6.照明设备:用于隧道内的照明装置,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套。
7.管道材料:用于隧道内的排水和通风系统,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 米。
8.隧道防火材料:用于隧道内部的防火材料,计划采购总量为XXXX平方米。
1.隧道掘进机:使用隧道掘进机进行隧道的掘进作业,计划使用XXXX台。
2.压力注浆机:用于隧道工程中的加固和注浆,计划使用XXXX台。
3.隧道甲板吊:用于隧道内部的施工和运输工作,计划使用XXXX台。
4.隧道防火设备:用于隧道内部的消防和防火工作,计划使用XXXX 套。
5.排水泵:用于隧道内的排水工作,计划使用XXXX台。
6.隧道通风设备:用于隧道内的通风工作,计划使用XXXX套。
7.清淤机:用于隧道内的淤泥清理工作,计划使用XXXX台。
8.隧道装饰工具:用于隧道内的装饰和修补工作,计划使用XXXX套。
以上是隧道工程主要材料和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表。
通过合理安排和使用这些材料和设备,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2)

4.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4.1.总体施工方案4.1.1总体施工方案的原则4.1.1.1.坚持采用先进的配套机械、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工序安排,努力实现平导快速掘进的原则。
4.1.1.2.对软弱围岩的施工,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速反馈、控变形”的原则。
4.1.1.3.坚持努力提高软弱围岩段施工机械化程度的原则;本标段中,Ⅴ、Ⅵ级围岩总长2525米(含Ⅰ线),提高软弱围岩段的进度,将会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4.1.1.4.坚持网络信息化管理、动态设计的原则,尤其在不良地质地段,做到“超前预报预知、施工通过方案合理、出现灾害能及时补救”;实现安全生产、均衡生产,从而达到平导快速掘进的目的。
4.1.1.5.坚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控制方法、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科学丰富的检测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4.1.2总体施工程序参见图4-1乌鞘岭隧道总体施工程序图。
4.2.总体施工方案概述4.2.1开挖Ⅵ级围岩洞口段,开挖前先进行Φ4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F4、F5断层破碎带Ⅵ级围岩段,开挖前先进行帷幕注浆。
Ⅵ级围岩采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
采用KL-20挖掘装载机的掘进头进行机械开挖,控制每循环进尺,紧跟锚、网、喷、工字钢支撑支护。
Ⅵ级围岩段一次开挖成单线隧道断面,并及时进行钢筋砼整体衬砌。
Ⅴ级围岩开挖前先进行小导管注浆,门架式凿岩台车钻孔,弱爆破,控制循环进尺,超短台阶法开挖。
紧跟锚、网、喷、格栅钢架支护。
Ⅲ、Ⅳ级围岩全断面开挖,门架式凿岩台车钻孔,采用水压爆破工法,光面爆破。
紧跟喷砼支护。
4.2.2装碴运输装碴采用KL-20隧道挖掘装载机装碴。
有轨运输,洞内铺设43kg/m 轨道,双线布置,每隔200米设一组渡线,方向一正一反;2×25吨电瓶车牵引,20m3梭式矿车运输。
4.2.3锚喷支护轨行式ACL606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诺麦特湿式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
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在建兰新线兰武段增建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 起讫里程DK163+135~DK183+185, 全长20050m, 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 线间距为40m 。
隧道衬砌为复合式衬砌曲墙带仰拱结构形式;轨道类型按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设计,钢轨为60kg/m,BNbRE 高强耐磨钢轨,一次铺设超长无缝线路;道床为套靴式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结构。
左线出口段由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施工, 本段于2003年2月20日开工, 2005年9月10日达到铺设整体道床条件。
2. 支承块式弹性整体道床设计情况 2.1弹性整体道床结构图图1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平面图 图2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纵断面图3 乌鞘岭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整体道床结构图3.施工准备3.1.施工现场准备(1)隧道拱墙衬砌工程完成,水沟电缆槽、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已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以上;仰拱填充面在施工时,用钢筋压毛,填充面粗糙度控制在5~10mm。
(2)整体道床施工前, 利用贯通测量成果进行本管段内中线点及高程点的设置,高程误差控制在±2mm 内,并对误差进行平差调整。
中线误差为±2mm;两测点的间距误差控制在1/5000以内。
(3)将作业现场的施工遗留物品、碎石、浮土和积水清理干净, 并保障运输畅通。
(4)所有轨道材料、机具和相关设备应提前运抵现场。
(5)道床混凝土所需水泥、砂子、碎石、外加剂等备足, 并提前做好配合比试验。
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
3.2.施工机具准备所需机具设备、测量用具和常用工具准备见表1~3。
表1 施工专用机具配备表表3 道床施工主要工具配备表3.2.1.200型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机具验收标准3.2.1.1.自行门式吊机验收标准(见表4)表4自行门式吊机验收标准3.2.1.2.移动式组装平台验收标准(1)、面板平整, 无凸起物。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文字)

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一)编制依据1 、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预设计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设计图(第一册~第四册);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修改预设计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设计图(第一批)。
2、改建铁路兰新线兰州至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方案(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
3、乌鞘岭建设指挥部《乌鞘岭隧道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4、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对乌鞘岭隧道施工要求及指示精神。
5.当地气候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
6.铁道部现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试验规程》。
(二)编制范围改建铁路兰新线兰州至武威段增建第二线DK177+000~DK184+800段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出口段右线隧道工程及左、右线隧道出口段洞外的路基,主要工程项目有隧道正洞6190m、辅助导坑905.34m(其中11#斜井671.51m,13#斜井233.83m)、路基土石方、路基挡护圬工、大桥4座、涵洞一座。
(三)编制原则1.尊重科学,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2.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实施设备大功率大能力配套。
3.针对不良地质,实行超前预报、提前准备、宁强勿弱的安全施工原则。
4..加强过程监控,强化高度协调,实现快速施工。
5.坚决执行验标及施工规范要求标准,确保质量第一。
6.坚决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7.坚决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
(四)采用的技术规范施工组织编制中,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0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等规范、标准。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张新曙

变等地质灾害 。 (4)施工区海拔高 、气候寒冷 、日温差大 , 阴 雨风
雪气候 多变 、冰 冻 时间 长 , 对 冬季 混 凝 土作 业 带 来 困难 。
(5)斜井 、竖井及进口端洞内运输及排水困难 。 (6)隧道位 于甘肃祁 连山国家 级自然 保护试 验 内 , 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保护要求高 。
2004年 4月以来 , 隧道施工进入岭脊地段后 , 遇 到了初期支护结构变形 、涌水以及复杂多变的地质问
34
铁道标准设计 RA ILW AY STANDARD DES IGN 2005 (9 )
张新曙 —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乌鞘岭隧道论文专辑
题 , 地质情况比原设计发生重大变化 , 岭脊地段剩余工 程量较大 , 施工任务非常艰巨 。 为确保乌鞘岭隧道建 设总工期 , 根据动态施工组织管理要求 , 结合各洞口实 际 , 2004年 5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加强 。 3. 2. 1 工程 地质 变化 情况
2 施工组织设计
2. 1 总 体施 工方 案 本隧道全部采用钻爆法施工 。 为加快施工速度 ,
全隧道除在 4个洞口掘进施工外 , Ⅰ 线设 8个斜井 、1 个竖井 , Ⅱ线设 5个斜井 、1个竖井及 1个横洞 , 共计 16个辅助坑道共 20个工作面 。
Ⅰ 线隧道一次建成 。 Ⅱ线隧道 , Ⅵ 级围岩段一次 建成 , Ⅴ级围岩段开挖一次完成 , 其余地段先按平导施 工 , 平导超前辅助 Ⅰ线施工 。 Ⅰ线贯通后 , 再将平导扩 挖成 Ⅱ线隧道 。
全隧道建设总工期为 44个月 。 2003年 2月 1日开始施工准备 ;2003年 3月 1日 全隧道 “四正 、十三斜 、二竖 、一横洞 ”20个洞口全面进
洞 ;要求迅速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 掀起施工高潮 , 持续 稳产高产 。 2005年 1月 30日 Ⅱ线隧道先以平导贯通 辅助 Ⅰ 线隧 道施工 , 2005 年 10 月 21 日 Ⅰ 线隧道 运 营 , 2006年四季度 Ⅱ线隧道运营 。
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

1.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1.1.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招标书。
1.1.2.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招标内容简要说明。
1.1.3.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招标补遗书和答疑书。
1.1.4.现场踏勘所采集的资料。
1.1.5.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执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1.6.我单位多年从事铁路、公路等项目的长大隧道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2.1.施工组织设计严格遵守国家及铁道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
1.2.2.针对乌鞘岭特长山岭隧道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
1.2.3.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先进施工工艺,配备国内外精良的机械设备,充足的技术熟练的专业施工队伍,快速施工,按期为业主提供一个优良的工程产品。
1.2.4.以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防止突泥、突水和坍塌,控制地层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的稳定,隧道不漏、不渗、不裂。
1.2.5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和优秀管理软件优化施工安排,实现平行流水作业,均衡快速生产。
1.2.6.乌鞘岭隧道施工以确保工期为核心,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全断面开挖、高质量快速掘进,围岩较弱地层稳扎稳打,稳中求快。
1.2.7.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安全为保证,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手段,实现本工程安全、优质、快速的目标。
1.3.编制范围本投标书的编制范围为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工程打柴沟车站(不含)站外至隧道右线贯通点,即包括隧道洞外DK160+800~DK163+125,1.930正线公里(双线);右线YDK163+130~YDK170+140,7.010正线公里,其中隧道7.000km,主要工程量为正线隧道7000米、路基土石方559641m3、箱形框架桥2座、涵洞4座。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制上述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进度计划、劳材机的供应计划、施工管理及相关保证措施等。
材料需求计划表

资源需求计划1、机械配置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制定机械需用计划,及时组织好施工机械的进场就位,并检查保养一遍,使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1)路基填筑配自卸车A.运距确定作业段为K76+100~K80+850。
土方量来源为K78+950。
运距为:2.8+1.9=4.7<2.5运距取2.5km内为标准。
B.施工方案路基采取每天施工500m,每天摊铺一层,厚度是20cm(压实方)。
当天摊铺当天碾压。
由于地处平原地区,在500m范围内没有太大的起伏,路基坡角变化相差不大,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由一段反映各段的情况。
C.车数确定取K768+100~K76+600段,则下底宽度为32m,每向上铺一层,递减0.6m,即面积为:(32+31.4)×0.2×1/2=6.34m2体积为:6.34×500=3170m3采取方案为分层摊铺法,当摊铺完一层再进行下一层的摊铺,按500m/d 计算。
路段长5600m,两个施工队同时摊铺,摊铺一层需要:5600÷1000=6天多出时间为机械运转调运时间,再向上填,多出的自卸车,可以退出施工现场。
压实方为3170m3,取为3200m3,则取土为:3200×1.16=3712m3则运土方为:3712×1.1=4083m3此段取土场最远距离为km,则配置自卸车为:4083÷(144×2.5)=22.7≈23辆每向上摊铺一层递减土方量:0.2×0.3×2×500=60m3按最底层配置自卸车,可以满足运土要求。
向上由于体积减少而暂时停工的车辆可以作为备用车,以防出现问题。
则在同一运距内,自卸车每向上铺一层递减量为:a. 2.5km内向上一层递减车辆为60÷144=0.4辆顶层宽度为30m,500m内土方量为:压实方:30×500×0.2=3000m3取土方:3000×1.16=3480m3运土方:3480×1.1=3828m3则需要车辆为:3828÷(144×1.25)=21辆即2.5km内需要运土自卸车为:21~23辆b.2km内向上施工一层递减车辆为:60÷158=0.38辆最下层需要车辆为:4083÷(158×1.25)=21辆最上层需要车辆为:3828÷(158×1.25)=19辆则2.0km内需运土自卸车为:19~21辆c. 1.5km内向上施工一层递减车辆为:60÷174=0.34辆最下层需要车辆为:4083÷(174×1.25)=19辆最上层需要车辆为:3828÷(174×1.25)=17辆则1.5km内需运土自卸车为:17~19辆d. 1 km内向上施工一层递减车辆为:60÷200=0.3辆最下层需要车辆为:4083÷(200×1.25)=17辆最上层需要车辆为:则1km内需运土自卸车为:15~17辆即每近0.5km减少2辆自卸车。
003.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

1.4.2.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 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 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1.4.3.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统筹安排,确保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的施 工,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 接,确保按期和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1.4.4.应用“四新”技术,提高施工水平的原则 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 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 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质、快速、安 全、高效按期完成本工程。 1.4.5.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 工生产和人身安全。 1.4.6. 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 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1.4.7.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 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 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1.5.自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