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

合集下载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量。

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0mmHg时,被认为是诊断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的金标准。

此外,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2mmHg时,也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出血风险增加;而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5mmHg时,则提示已经出血,风险很高。

请注意,由于肝压力梯度的测量是一项有创操作,对操作者水平和医疗检测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临床常根据导致门静脉高压的疾病病史,结合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临床表现,以及门静脉血管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内径主干>13mm,脾静脉内径>8mm,脾静脉血流显著增加来进行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差异。

如需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

疾病名:门静脉高压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门静脉高血压;门静脉血压过高;门脉高压;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ICD号:K76.6分类:肝胆外科概述:门静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

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

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常常伴发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为0.981~1.47kPa(7.4~11.0mmHg),但在1.862kPa(14.0mmHg)以内时,仍可以是正常。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2.45 kPa(18.3mmHg)或高出下腔静脉压1.47kPa(11.0mmHg)以上时,便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若用间接方法测量,当脾髓压超过2.27kPa(17.0mmHg)或肝静脉楔入压(WHVP)高出下腔静脉压0.533kPa(4.0mmHg)以上时,同样可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

流行病学:据1982年全国普外科学术会议3500例资料分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共占97.81%,而肝外型仅占2.19%。

1998年,黄筵庭等汇总全国13个省市的24所医院共施行门静脉高压手术的9980例资料。

其流行病学资料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占71.86%,阴性占28.14%。

肝内型占97.06%,其中坏死性占75.74%,血吸虫性占15.38%,酒精性占2.97%,胆汁性占1.62%;肝外型占2.94%。

从乙肝表面抗原和肝脏病理可见,国内肝硬化仍以肝内型的坏死后性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主,乙型肝炎仍是国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的8327例中有肝癌205例,占2.4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现状与发展如下:
1. 诊断技术的提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影像学技术,以及门静脉压力测定、肝静脉造影等侵入性检查。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门静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能力。

2.外科治疗方法的丰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分流手术和肝移植。

分流手术主要分为体外、体内和内科治疗三种方式,如肝内分流术、门静脉内支架等。

肝移植是治疗晚期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紧张和手术费用高昂等原因,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相对有限。

3. 围手术期管理的改进:围手术期的管理是影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麻醉技术和术后护理的不断改进,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率逐渐降低。

4. 专科化建设与专家队伍培养:我国各大医院正逐步建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专科,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团队式的治疗服务。

同时,逐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家,提升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水平和质量。

虽然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费用较高,限制了部分患者的选择;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护理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肝移植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肝移植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第十七章 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病

第十七章 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病
4.其他
可伴有肝肿大、黄疸、蜘蛛痣、腹壁静脉曲 张、痔等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降至3×109/L 以下,血小板计数减至70—80×109/L以下
2.肝功能检查
白蛋白水平降低而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 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食管吞钡X线检查
可见曲张静脉呈现串珠状改变
课时目标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特点及临床 表现
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检查及治疗
肝脏解剖生 理
肝脏解剖生理
•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脏器 • 肝脏双重血供,25%-30%来自肝动脉,
70%-75%来自门静脉。 • 生理功能: • 分泌胆汁---600—1000ml •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 • 参与糖、脂肪、蛋白质、激素等代谢 • 合成凝血因子 • 解毒、免疫、造血、再生等
B B型超声
• D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术 蛋白测定
E 血清甲胎
• 7.病人男性,65岁。已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晚期,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痛,面色苍白 。大汗,应首先考虑
• A 胃溃疡穿孔
B 十二指肠穿

C 肝癌破裂
• D 胆绞痛E 肾绞痛
• 8.病人男性,66岁。肝硬化病史8年。近2 个月出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及持续性肝区疼痛 ,腹水呈血性。该病人最可能的并发症为
病因
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血吸虫病史、进 食坚硬粗糙食物、咳嗽负重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早期即可出现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可表现为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均减少
2.呕血和便血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突发大出血,是门脉高 压症最凶险(重点)的并发症
3.腹水
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细菌性腹膜炎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内阻力增加,导致肝门部或下腹区静脉压力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状。

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伴有症状疏松,常继发于肝硬化或门脉栓塞等基础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发展前景。

传统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选择性门-体侧支血管的分流术,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结扎或切断脾静脉,通过创建脾肝、脾肾、肝肾侧支血管通路或Shunt等手术方式将门静脉血流转移至侧支循环。

与保守疗法相比,门体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或减轻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手术创伤大,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都非常严格。

此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容易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合并胃肠出血、腹水、脑病、营养不良等情况较为常见,同时手术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不适合所有患者。

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治疗也逐渐成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和经皮肝门体血管介入治疗。

其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高龄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经肝内动脉或门静脉颈静脉等途径,将自制或商用的Shunt管插入至门静脉分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通路,降低门静脉压力。

在患者的门静脉分支内,通过植入支架和阀门,既保障了侧支通路的稳定,又避免了正常血管系统未受影响的部分出现圆转流,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将愈加多样化和完善化。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人们对微创手术治疗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将会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科超声导引下的经皮肝内Shunt置入技术中,支架型Shunt系统和无支架型Shunt系统的运用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脉系统受阻或功能异常引起的门静脉系统内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下面以700字为例,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是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门静脉及其分支组成。

门静脉起源于消化道器官、脾脏等,将这些器官中的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引流至肝脏,经肝脏代谢处理后再通过肝静脉回流至体循环。

门静脉系统对于调节消化道血液供应、代谢物质的吸收和肝脏的排毒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其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等。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肝内、肝外血管扩张、壁面增厚、血流剧烈搅拌等,严重时可引发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3.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修复,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的疾病。

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肝硬化导致了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4.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门脉高压反应使得食管内的静脉血管扩张、血管壁薄弱,从而出现食管静脉曲张。

这些食管静脉呈曲张、扩张状,很容易破裂引发食管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大量出血威胁生命。

5. 腹水: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的病理现象。

在门静脉高压症中,肝脏的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腹腔内。

腹水可以导致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或洗腹手术。

以上是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的简要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其相关名词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应结合相关医学文献和医生的诊断建议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2.套扎术:比硬化剂疗法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方法:经内 镜将要结扎的曲张静脉吸入到结扎器中,用橡皮圈套扎在 曲张静脉基底部。
3.硬化剂疗法和套扎术对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无效。
治疗措施---介入治疗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O) 经皮经肝穿刺置导管入门静脉并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
和胃短静脉,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及栓塞剂,阻断门静脉血 流达到止血目的。用于常用治疗方法无效而又不能紧急作 外科手术的病人。方法:用特别细针(长27cm、内径 3mm)自右腋中线第7~8肋间进针,经肝刺入门静脉抽 回血并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针在门静脉内[经皮经肝门静 脉造影(PTP)],再插导管至胃冠状静脉注射造影剂,待 破裂出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显影后,即可注入栓塞物质(无 水酒精等)。
2.外科治疗以抢救静脉曲张大出血、纠正脾亢、 治疗顽固性腹水为目的。
3.抢救静脉曲张大出血时,child A、 B级患者 短时准备尽快手术,child C患者尽量非手术 治疗。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
1.初步处理:输液、输血、防治休克。
2.血管加压素:使内脏小动脉收缩,门静脉血流量 减少。常用剂量:每分钟0.2~0.4U持续静脉滴注, 出血停止后减至每分钟0.1U,维持24小时。使门 静脉压力下降约35%,一半以上的病人可控制出 血。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可以减轻血管加压素的 副作用。
病史特点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上消化道出血 3.腹水 4.体格检查:(肝硬化表现)肝病面容,蜘蛛
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黄疸,浮肿, 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表面质地坚硬,边缘 较薄,可触及结节。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脾功能亢进)血细胞计数减少, 以白细胞计数<3×109/L和血小板计数< (70~80)×109/L,最为明显。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解剖构造 ⒉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有四个交通支:
病理生理
⒈门静脉高压症分型:
肝内型

肝前型
肝后型
①窦前阻塞 ②窦后阻塞
①先天性畸形 ②新生儿脐静脉炎 ③门静脉主干血栓 形成
①Budd-Chiari (布-加)综合症 ②缩窄性心包炎 ③严重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⒉ 门脉高压症形成后,能够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收缩内脏小动 脉,进而降低 门静脉血流量
治疗
(4)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治疗
(5)内镜治疗
① 硬化剂注射 急诊内镜下硬
化剂术止血治疗及 术后复查情况
治疗
② 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多连发套扎器 进行食道静脉 曲张套扎术
治疗
(6)中药止血 可选用白芨、三七、侧柏叶、地榆、仙鹤草等,若配
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则效果更加好。
诊疗
⒉ 肝功能分级
诊疗
3. B超检验及多普勒测定
诊疗
4. 食管X线吞钡检验
诊疗
5. 纤维胃镜检验
诊疗
6. 螺旋CT
诊疗
7. 门静脉造影及压力旳测定
鉴别诊疗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B
胃癌出血
A
出血旳鉴别
C 胆道出血
M—W综合征
E
D 急性胃黏膜病变
鉴别诊疗
心源性腹水 肾源性腹水 腹腔内肿瘤
1
2
3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交通支扩张
腹水
病理生理
脾肿大
病理生理
交通支开放
病理生理
腹水
临床体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呕血或柏油样便 腹水
诊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