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出货检验标准
模具验收检验标准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
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8、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9、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
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0、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1、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2、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
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精密模具来料检验标准

一、目的
确定原材料入库前检验其品质合乎要求与否之客观依据,尽可能避免主观判定,保证产品品质.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性原材料之进料检验与测试.
三、定义:无
四、抽样标准
全检,“合格”允收,“不合格”拒收
五、检验标准
5.1模具配件(导轴、定位环、定位针、防水圈、导套、加热管、码铁、水管头、弹簧、进出气管、滑块、顶针、保温针、气缸、风管、水管、喉箍等)Leabharlann 32011
2
281-500
50
1
2
1
2
501-1200
80
1
2
2
3
1201-3200
125
2
3
3
4
3201-10000
200
3
4
5
6
10001-35000
315
5
6
7
8
35001-150000
500
7
8
10
11
150001-500000
800
10
11
14
15
500000以上
1250
14
15
21
22
使用说明: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
目测
MI
4.螺丝孔要求最少2D深,螺丝头要求0.040″
目测
MA
5.模坑是否符合图纸,吊模孔是否符合图纸
目测
MA
6.字唛在模胚上位置是否正确,高度是否适当,字唛是否美观,模板编号是否齐全.
目测
MA
2
配合
2.边钉,边司与模胚紧配,合模时边钉与边司要求原配;
大众模具质量检验标准解读

目录1、模具验收要求 (2)1.1 标准件选用 (2)1.2 模具外观要求 (2)1.3 导向机构要求 (4)1.4 间隙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研合要求 (5)1.6. 刻印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其他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板件验收要求 (7)2.1 符合率要求 (7)2.2 验收前需提供资料 (7)2.3 零件验收 (7)2.4 冲压制件 (8)2.5 预验收尺寸 (8)2.6 AUDIT (8)1、模具验收要求1.1标准件选用1)WDX标准、MISUMMI、SANKYO OILLESS、DAYTON、KALLER、FESTO(供应商要求见附图)1.2模具外观要求1)出气孔:排气孔应在凹处不影响制件外观,确保气体排除顺畅,防尘管紧固可靠,通畅(参照WDX标准-wdx1251-page14)2)上下模底板厚度:上、下模底板厚度均为50mm(参照wdx1240)3)压板槽是否铸出:上、下模压板槽需要机械加工出来,注意倒角C3,高度(60+0.5)4)吊耳:吊耳间距100mm。
模具工件检验规范

XXX有限公司模具工件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MJ-481 版本/版次:A/2页次:1 / 41.目的为了控制和规范模具工件的检测工作,确保模具工件的来料检测品质,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模具工件的检测。
3.职责3.1模具负责选择合格的来料供应商、提出来料购买申请、审核供应商厂家和价格、跟进来料的进度;3.2采购工程师负责来料商务合同和支付款项等工作;3.3模具部模具检测负责模具工件来料的检验。
4.检测组基本操作流程:4.1作业流程图:4.2模芯的检测规范4.2.1 模芯材料、外发热处理工件的检测:模芯材料主要参照材料请购单,分别对其长宽高、直角度、硬度进行检测;外发热处理工件主要对每批回厂的热处理工件进行抽检硬度。
同时检测的实际尺寸、硬度填写在《模具零件来料检验报告》中。
4.2.2 铣床和CNC粗加工模芯主要检测模芯运水孔加工、虎口开粗以及螺丝孔加工。
前模模芯细水口进胶的进胶点开粗检测要特别注意,此位经常漏加工;后模芯的顶针避空位加工,以及穿线孔加工,现定义直径2.5毫米以下的顶针或镶针孔由EDB加工穿线孔,直径大于或等于2.5毫米的孔铣床加工穿线孔;4.2.2.1 磨床加工模芯的最大外形,以及模芯的直角成形,此工序加工需要三次元检测,检测员将检测数据记录在图纸上以供线割加工时分中使用;4.2.2.2 CNC、线割前需先将模芯与模具设计资料中的3D图档核对,火花机加工模芯直接送三次元检测,检测检查有无漏加工或外观缺陷。
其次是在3D图档上装入产品分析模芯的主要成型位如:插穿、碰穿、分型面等。
然后将该模芯的3D图档转入三次元做对比测量,测量完数据打印并保存PDF格式在三次元电脑上;。
模具质量检验标准及规定

模具质量检查原则及规定为保证生产流程旳流畅性,安全快捷旳完毕模具生产任务,到达本厂质量规定,完毕厂部生产任务,特制定如下有关原则及惩罚规定:一、锯床:1、下料工在动工前必须检查棒料外径,钢材表面与否有裂纹,凸凹不平等缺陷。
2、锯料材不得倾斜,斜角不得不小于1mm,加工余量为2.5-3.0,达不到规定者,惩罚3元/件。
二、车床:1、粗车材料达不到图纸规定旳,要及时更换材料或退还。
粗车外圆时要检查表面与否有裂纹。
2、车工在加工外圆淬火前必须按图纸尺寸留余量0.2-0.4mm,厚度尺寸按上下模组合留0.5-0.7mm余量给后工序加工,所有倒角部位必须按图纸规定倒角。
3、后止口粗车时不能有直角、尖角,必须R角过渡。
4、车好后旳模具一定要自检,导致模具厚薄,超过公差范围旳,惩罚3元/件。
尤其严重旳按原规则惩罚。
5、精车,止口配合要精确;由其他工种导致要返修旳,必须及时返修,不得推诿。
(返修量大/多旳可由厂部予以一定赔偿);精车外圆要及时,以配合发送模具,迟延时间旳要惩罚5元/件。
三、划线:1、划线工必须根据图纸对后工序需要加工旳线条、线段及廓形必须精确清晰划出来,洋冲位置必须在线中间,洋冲眼不要太大,线形廓形误差和对称度必须保证在正负0.2mm内。
2、字码要精确、清晰、整洁,工艺孔中心位置要精确。
违反惩罚5元/件。
3、图纸有问题找设计处理。
四、钻床:钻分流孔角度一定要准,孔要尽量够大。
控制好定位销深度±0.5。
五、铣床(CNC):1、上模精铣时,注意与否要铣下空刀和下空刀深浅,高度。
2、桥位与公头旳角度位置与否合理。
如有疑问找设计沟通。
3、控制下模焊合室深浅和筋位防弹变量旳深浅(约50C);阻流块避空位一定不能不小于50C~0.8mm,需直角(微圆弧)。
4、下模焊合室角部圆弧不能太大,接入要顺畅,不能凸起太大。
5、模具上下模粗铣偏心在0.2mm之内。
六、平面磨1、必须保证工件旳平面度、垂直度、光洁以及两端面平行度,粗糙度求到达0.6。
模具检验标准

1.0 目的:通过规定模具检验标准,保证模具制作质量及模具加工精度,提高一次试模合格率;使生产过程受控,达到确保品质的目的。
2.0 适用范围:本公司的模具检验。
3.0 各部门职责:PDM部:负责制定内部质量工艺管理方案的编写、落实,负责制确定模具的关键尺寸;针对QA提出的问题点进行改进;QA部:负责对模具加工过程的关键尺寸进行检验,并针对问题点提出相关改进方案。
4.0 检验范围:模具材料、外协加工件、试模样品来料、铣床加工、磨床加工、CNC加工、线割加工、火花加工、产品。
4.1.1 工件的检测要求1、检验前要检查加工图纸、清楚工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情况;2、检验时要确定工件相对图纸的基准方向,清楚工件的加工基准;3、工件的外观检测:是否有变形、塌角、碰伤、划痕、表面粗糙度等异常情况。
4.1.2 工件各工序检验项目模具零件代码及配件图如附图一,检验公差以附表公差为准。
加工工艺以《工艺排程单》为准,工艺单未注明的以《模具设计和制作规范》为准。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CNC加工火花加工螺丝孔、穿丝孔、运水、弹簧孔、穿丝孔、进胶孔的位置和数量;外形尺寸、垂直度、位置尺寸;外形尺寸、型腔尺寸、孔尺寸、位置尺寸;外形尺寸、型腔尺寸、孔尺寸、位置尺寸、进胶尺寸(注意积碳);工件/工序模具材料外协加工件试模样品来料检验项目尺寸、硬度和成分含量(1季度1次)尺寸和外观外形尺寸、垂直度、位置尺寸、外观;QA1部标题模具检验标准及考核规定使用部门QA/PDM 1/4页 码编制部门4.1.3 测量工具的选择4.1.4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1、质检员能够熟练使用现有检测工具,清楚每个工具的量程、精度、使用方法;2、检测工具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时刻保持表面清洁;3、工具用完后仔细检查灵活度、数量等,确认无异常后即时放到工具柜内;4、定期对检测工具进行精度测试、涂防锈油,以保证检验精度和使用寿命。
5.0 目标与考核1、一次抽检合格率为:96%(按件数计算);2、质检员每月错漏检≤2次;3、检验不合格返工或报废损失在300元以下扣除绩效奖金20元/次;4、检验不合格返工或报废损在300元以上扣除绩效奖金50-300元/次;5、违规单按15-50元/次;(违规单)6、对外加工及来料进行检验,出现异常进行通报考核,扣罚100-300元/次注意事项:进入车间必须穿上防护鞋;检验重工件、有尖角工件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保持检验区域工作台面整洁,工件、工具、图纸、文件摆放整齐;工具检测不到尺寸/精度直角尺角度尺高度尺卡尺(未注公差)、千分尺(有注公差)块规(方孔)、针规(圆孔)卡尺或高度尺投影仪高度、深度尺寸外型尺寸孔尺寸位置尺寸垂直度项目检验工具角度标题模具检验标准及考核规定页 码2/4使用部门QA/PDM 编制部门QA1部附表一:图纸尺寸有公差的尺寸图纸为准检验;未注公差的尺寸以下标准为准检验火花位以放电图纸为准外形公差 +0.05 +0.02mm深度公差 -0.05mm孔公差 +0.01mm同轴度+0.01 -0.01mm镶件配合位公差 -0.01mm,胶位面公差 +0.01 -0.01mm位置公差 +0.01 -0.01mm,尺寸公差 +0.01 -0.04mm孔、槽、型腔公差 -0.02 -0.05mm位置公差 +0.02 -0.02mm镶件配合位公差 -0.02mm,胶位面公差 +0.02 -0.02mm孔公差 +0.02mm位置公差 +0.01 -0.01mm镶件配合位公差 -0.01mm,胶位面公差 +0.01 -0.01mm外形公差 +0.02 -0.02mm位置公差 +0.02 -0.02mm孔、槽、型腔、外形、深度公差 +0.02 -0.02mm位置公差 +0.02 -0.02mm淬火工件的放0.15mm/s余量,尺寸公差 +0.03 -0.03mm位置公差 +0.02 -0.02mm;同轴度 +0.02 -0.02mm镶件配合位公差 -0.02mm,胶位面公差 -0.01 +0.03mm,碰穿、插穿面公差 +0.03 +0.05mm位置公差 +0.03 -0.03mm孔尺寸公差 +0.02 -0.02mm外形需要磨床加工的面放0.12\s余量直接抛光的面放0.03mm\s余量慢走丝加工工件数控车加工工件铜公火花加工工件快走丝加工工件磨床加工工件CNC加工工件中走丝加工工件3/4使用部门QA/PDM编制部门QA1部标题模具检验标准及考核规定页 码。
模具检验标准

分发号
3of6
版本状态
B
备注
相应检测 工具
详见线割加工纹样板 ±0.01MM.
目视合格即可
目视
目视合格即可 目视合格即可
硬度计 目视 相应检测 工具
目视
硬度计
目视合格即可 HRC±3度
目视合格即可 ±0.01MM ±0.03MM.
目视合格即可 目视合格即可
HRC±1度
此文件属本公司之高层管理文件,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复印
目视
尺寸 全检 依据产品图检测带公差尺寸
卡尺
2006/10/15
分发号
5of6
BSM-3-QA019
版本状态
B
公差范围
备注
±0.02
-0.03
相符即可
严格控制在公差内
0.1
封胶位不可有僮伤
详见EDM加工纹板
0.05
±0.05
严格控制在公差内
此文件属本公司之高层管理文件,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复印
无变形 相符即可 严格控制在公差内 ±0.05
2.工件表面无明显撞伤
0.05
外观 铣床加工
3.工件R位应平滑接顺 全检
此文件属本公司之高层管理文件,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复印
目视
±0.03MM.
锦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页数
三级文件
生效日期
文件名 模具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材料名称 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车床工件 外观
全检
2.无披锋. 3.无崩裂.
外观 车床工件
尺寸
外观 热处理
硬度
全检 全检 全检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一、模具制造检验要求
1、模具制造检验应按现行《模具技术标准》、《模具检验规程》及有关设计图纸要求的规定进行。
2、模具制造须按有关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原材料、零部件、夹具和模具本体的检验。
3、机加工工艺检验:定位精度、形体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技术指标等,应按现行行业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验。
4、焊接检验:焊接质量(焊接结构、焊接强度、焊接间隙及焊接良好状态的检验)应按现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5、表面处理检验:表面处理应按现行行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热处理、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及技术要求等。
6、组合检验:应根据模具的复杂性、规格尺寸、结构、加工工艺及使用要求等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互换检验、整体性检验、模具性能检验等。
7、其他检验:应按行业标准规定检验,其中包括模具包装检验、夹具和木模安全检验等。
二、模具制造检验结论
1、模具检验结论应按照《模具技术标准》和《模具检验规程》的要求确定,可以分为“合格”、“不合格”或“改进后合格”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A/QE 制造部意见: 品质部意见:
特采
签名:
签名: 共 3 页 第 3 页
检测者/日期
核准者/日期
共 3 页 第 1 页Biblioteka 浇 注 系 统珠海精模有限公司
模具试产/出货检验标准
模号
序号
作业者
品质
项目
模具名称
日期
检测项目
客户
客户验收标准
有
无
BG/QAD- 37B
合格 可接受 不合格
检测结果描述
顶出时应该顺畅、无卡滞、无异响。 斜顶表面需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0.1—0.15mm。 顶杆端面应高于型芯面0-0.1mm。 非平面顶杆需有止转定位。 顶针板复位是否到底。 顶出距离需用限位块进行限位,限位材料为45#钢,不能用螺丝代替,底面 须平整。 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两端不打磨、割断。 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应该为平底,安装孔直径比弹簧大2mm 直径超过¢40的弹簧内部需加导向杆,导向杆比弹簧长10—15mm。 顶 出 、 复 位 系 统 弹簧是否有预压缩量,预压缩量为弹簧总长的10%—15%。 若制品有粘前模的趋势,后模侧壁是否加皮纹或保留火花纹,不允许手工打 磨加倒扣筋或扣点。 若顶杆上加倒钩,倒钩的方向需保持一致,且倒钩易于从制品上去除。 顶杆胚头的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是否私自改动,或垫垫片。 顶杆孔与顶杆的配合间隙、封胶段长度、顶杆孔的光洁度应按企业标准加工 。 顶杆不允许有上下窜动。 制品顶出跟着斜顶走时,顶杆上可加槽或蚀纹,但不能影响制品外观。 有推板顶出的情况,顶杆可设计为延迟顶出,防止顶白。 回程杆端面平整,无点焊,胚头底部无垫垫片、点焊。 固定在顶杆上的顶块是否可靠固定,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度的斜度, 下部周边倒角。 三板模水口板应该导向滑动顺利,水口板易拉开。 导套底部需加排气口。 定位销安装不能有间隙。 滑块/斜顶滑动部分应该要有油槽。 行位压板螺丝上紧后,行位要能活动自如,而且上下不能晃动。 滑块、抽芯应该有行程限位,小滑块限位用弹簧,在弹簧不便安装的情况下 可用波仔螺丝或滑块夹子。 抽 芯 系 统 如油缸抽芯成型部分有壁厚,油缸需加自锁机构。 斜顶、滑块中若有筋位、柱等难脱模的结构,是否加反顶机构。 大的滑块如设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上下方,需安装有滑块夹子 宽度超过250mm的滑块,在下面中间部位需要增加一至数个导向块 滑块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抽芯距2-3mm,斜顶类似。 大滑块(宽度超过100mm)锁紧面需要有耐磨板,面应高出0.3-0.5mm,上面 加油槽。 冷却水道是否充分、畅通 密封/堵头是否可靠,无漏水,易于检修 冷 却 系 统 是否进行了通水试验 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需按企业标准加工尺寸和形状, 密封圈安放时需涂抹黄油 水道隔水片应固定可靠 水孔,喉牙是否按图纸要求尺寸加工 模板扩孔与喉牙孔同心度应保证在<0.8mm的范围内
共 3 页 第 2 页
珠海精模有限公司
模具试产/出货检验标准
模号
序号
作业者
品质
项目
模具名称
日期
检测项目
客户
客户验收标准
有
无
BG/QAD- 37B
合格 可接受 不合格
检测结果描述
前后模表面是否有不平整、凹坑、锈迹等其他影响外观的缺陷。 分型面保持干净、整洁,无手提砂轮打磨避空,封胶部分无凹陷。 排气槽深度应小于塑料的溢边值,排气槽由机床加工,无手工打磨机打磨痕 迹。 镶块、镶芯等是否可靠定位固定,圆形件应有止转。镶块下面不能垫铜片、 铁片,如烧焊垫起,烧焊处形成大面接触并磨平。 成 型 部 分 、 分 型 面 、 排 气 槽 后模筋位、柱表面,司筒孔表面无火花纹、刀痕,并尽量抛光 前模按客户要求进行抛光或蚀纹处理 后模正面需用油石去除所有纹路,刀痕,火花纹,如未破坏可保留。 模具各零部件是需要有编号。 前后模成型部位应无倒扣、抛光塌角等缺陷。 模架锁紧面研配是否到位,70%以上面积需碰到。 对于相同的制件需注明编号1、2、3等(打印方式同上)。 型腔、分型面是否擦拭干净。 各碰穿面、插穿面、分型面是否研配到位。 分型面封胶部分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中型以下模具10-20mm,大型模具3050mm其余部分机加工避空)。 斜顶、滑块上的镶芯应有可靠的固定方式 前模插入后模或后模插入前模,四周应用机加工避空0.1-0.2MM。 撑头应比模脚高出0.05—0.15mm,并不与顶出孔干涉。 是否打上专用号、日期码、材料号、标志、商标等字符。(日期码按客户要 求,如无要求则用标准件)。 透明件前后模是否抛光至镜面。 模具型腔需要喷进口防锈油。滑动部件需要涂黄油。 模具材料包括型号和处理状态是否按订单要求 浇口套进料口需用黄油堵死。 模具需安装锁模片(三板模脱料板与后模固定)至少两片。 包 装 模具产品图纸、结构图纸、水路图纸、零配件及模具材料供应商明细、使用 说明书、装箱单、电子文档需齐全,并需附明细表。 备品、备件,易损件需齐全,并附明细表。 模具需用薄膜包装。 木箱需固定牢靠。 用木箱包装是否有客户提供的麦头或箱号。 其 它 综合判定: 是否符合客户提供的质量标准
珠海精模有限公司
模具试产/出货检验标准
模号
序号
作业者
品质
项目
模具名称
日期
检测项目
客户
客户验收标准
有
无
BG/QAD- 37B
合格 可接受 不合格
检测结果描述
铭牌内容是否有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mm),字符均用1/8 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 离),用四个铆钉固定,固定应可靠,不易剥落。 冷却水孔,喉牙,密封圈是否按图纸要求加工,有无遗漏。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 IN1、OUT1。 标识英文字符和数字应用大写(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清晰 、整齐、间距均匀。 进出油嘴、气嘴是否同冷却水嘴,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 (油) 无法内置的油嘴或水嘴下方应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各模板应有基准角符号,用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 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模 具 外 观 配件是否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 应有支撑腿保护。 顶出孔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长/宽尺寸有一个大于400mm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定位圈安装孔必须为沉孔,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顶面上。 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 有“UP”字样。 模架表面是否有凹坑、锈迹,多余不用的吊环、进出水、气、油孔等及其他 影响外观的缺陷。 模架各板及内模镶件都应该有大于1.5mm的倒角。 模具是否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油缸除外需单独包 装)。吊环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时可更改吊环孔位置。 吊环是否能旋到底,吊装是否平衡。 螺丝沉头孔底面应该为平面。孔口需有大于1.0mm的倒角。 模具组装完成后,是否有遗漏的顶针,镶件/针,螺钉等零件未装 如注塑机采用延伸喷嘴,定位圈内部应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标准的注塑 机加长喷嘴带加热圈可以伸入。 所有连接螺丝须锁紧。 面板和水口板间应有10-12mm左右开距。 水口板和前模板之间的开距是否适于取料把,开距=料把长度+20~30。 三板模前模板限位需用限位拉杆。 浇口、流道是否按图纸尺寸用机床(CNC、铣床、EDM)加工,不允许手工 用打磨机加工。 点浇口浇口处是否按浇口规范加工。 点浇口处前模有一小凸起,后模相应有一凹坑。 分流道前端应有一段延长部分作为冷料穴。 分型面上的分流道截面应为圆形,前后模无错位。 热流道接线用扎线捆扎后放入线槽内,并用压板盖住。 热嘴或集流板与模板配合是否密封,无溢胶现象。 热流道铭牌,接线盒,说明书等配件是否齐全且安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