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人教版)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南北城市降水季节差异图,概括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明确我国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析图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故事讲述:雨伞批发商的困惑广东一雨伞批发商在当地生意兴隆,为扩大经营范围,该批发商决定把雨伞运往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一带销售,结果大量雨伞滞销,经济损失惨重。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导入新课。
2.展示图片:出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判断哪些民居分布在东部地区,哪些民居分布在西部地区,说出判断的理由,分析民居特点与降水的关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降水的空间分布师:课件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年等降水量线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分布,并指出其降水量的大小。
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师:在课本P34图2.18中,对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进行描画,并据此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
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师:观察课件图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与哪一条线大致吻合?生:秦岭-淮河一线。
师:观察课件图,说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儿。
并思考讨论其原因。
生: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回答,相互补充。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评,课件展示其原因。
师:降水特点对民居有什么影响呢?课件展示甘肃夏河县和浙江绍兴的传统民居图片。
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并简要总结,甘肃所处地区降水少,传统民居屋顶为平顶,利于粮食的晾晒;浙江所处地区降水多,屋顶为斜顶,利于降雨时的及时排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 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降水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案一、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城市降水量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分布的特点。
(3)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老师的讲解和总结为辅,让学生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对周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确立地理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读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掌握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学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两组学生展示假期旅游的照片,并且谈谈对当地降水的感受,得出我国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的结论。
〔板书〕第二节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新授〕指导学生认识年等降水量线和降水量分布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注意找出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大致说出各条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位置。
强调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秦岭-淮河。
找出广州、北京、托克逊等地点,让学生说出其降水量,判断湖南省的年降水量的情况。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活动探究〕探究影响我国降水空降分布不均与的原因。
分组讨论、小结。
结论:通过阅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对比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得出我国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
然后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解释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原因。
了解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指导学生完成连线题。
〔活动探究〕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一)季节变化: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各月分布图,完成活动题。
小结: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课时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1、引入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2.18“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西北内陆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4、干湿地区(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2)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18”,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2.22”,回答下列问题:(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的状况,以及深入了解了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好,希望大家下去后做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 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方法,记住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通过对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统计图的阅读,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通过对干湿地区分布图、景观图、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温度带图的阅读和图层叠加,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4、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采用描图的方式,特别关注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进一步观察它们分别穿过的地形区和行政区,思考通过800mm等降水量线和0℃等温线的位置关系,与温度带分布进行对比,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线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在阅读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统计图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共性和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结合教材中“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生通过读数、计算差值等方法,加深对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较深刻的认识。
3、以温度带图的阅读方法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通过对干湿地区分布图、景观图、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和温度带图的图层叠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导学生特别注意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与干湿地区界线的对应关系,发现降水与干湿状况的一般关系。
以东北地区和植被分布为例,启发学生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4、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了解,认识到只有掌握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才能让大自然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探寻原因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海陆因素(夏季风)
降水东西差异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降水时间分布
北京年降水量极值
读图思考
1.四城市降水 的季节分配均匀 吗?降水集中在 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 季长短有何差异? 3.读北京年降 水量极值图,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生产生活有何 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新课导入
猜猜植被所在地?
猜猜民居所在地?
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新课讲授
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温故知新
某地年降水柱状图
要了解中国降水量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 选择哪类地图呢?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读图思考
1.图中有几条 等降水量线? 2.说出等降水 量线的主要延 伸方向? 3.总结我国降 水的分布规律。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 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半湿润 秦岭 淮河
湿润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差异,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实例的观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2.讲述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新版新人教版

当堂小练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城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 1-2题。
1.从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可以出( C ) A.两城市冬季气温都在0°C以下 B.两城市冬季气温差异不大 C.两城市夏季气温都在20°C以上 D.两城市气温年较差都不大
当堂小练
2.从两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说明( D) A.两城市降水都集中在7-8月 B.两城市降水季节变化都不大 C.两城市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D.甲城市雨季比乙城市短
在吐鲁番,常常见到一幢幢专门晾 制葡萄干的“荫房”。在干旱少雨 的气候下,葡萄挂在通风的室内就 可以自然风干。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海陆因素(夏季风)
降水东西差异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2.降水的时间分配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1)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①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 气候
课时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 分布。 2.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 图的能力。 3.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 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 关系。
降水量与蒸发量→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 降水量 < 蒸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
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
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过渡: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又怎样呢?读图2.21“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北京各年份的降水有何特点?
学生:从图中可看出北京降水各年份不同,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年际变化也很大。
总结:由于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年际变化也很大,我国划分了干湿区。
读图讨论:读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划分干湿区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我国划分干湿区的依据是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我国划分了几个干湿区?结合图中景观图及文字资料,讨论各干湿区的特点。
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下列表格中:
干湿区
分类特点
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耕地大多是旱地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答案。
1.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建筑、饮食、民俗、农业生产、植被等许多方面。
图2.23中房顶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浙江绍兴市的砖墙斜顶屋。
甘肃夏河县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浙江绍兴市年降水量较大,斜顶屋利于排水。
2.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同。
阅读下面的资料,请你补充更多的事例。
学生: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由干湿状况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与房屋建筑、交通、体育活动的关系等。
如:房屋建筑:湿润地区为了防潮,多住高层竹楼;黄土高原地区干旱,人们多就地取材建窑洞。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年际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