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描绘了金字塔的雄伟壮观,以及它是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勤劳结晶的形象。

本文语言优美,既注重了知识的准确性,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节课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含义,并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还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精湛、协调、巍峨”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含义,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金字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3.课文插图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呈现(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字词的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师提问:“金字塔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迹?作者是如何观察金字塔的?”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金字塔是什么?”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来到金字塔前,你会做些什么?你想了解金字塔的哪些历史?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结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精美教案(统编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金字塔》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埃及文明以及金字塔的兴趣非常浓厚。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金字塔的构造和功能。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确实有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金字塔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时,部分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d.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认识到古代文明的辉煌,激发爱国情怀。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要重点强调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及用法,确保学生掌握。
-对于金字塔的构造与功能,教师可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金字塔的特点,使学生深入理解。
-在分析课文描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如“巍峨”、“神秘”,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5.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古代文明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生字词:金字塔、尼罗河、法老、神秘等,并能正确书写与运用。
b.理解课文中对金字塔的描绘,把握金字塔的构造、功能及其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
c.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形象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金字塔的基本概念。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建筑,它是法老陵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见证了古埃及的辉煌历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通过对金字塔的描绘,展示了它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金字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20金字塔》这篇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激发学生的文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难点: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手册及讲义;3.素材准备:提前准备好《20金字塔》的诗歌原文及相关图片;4.课堂布置:准备好课堂互动环节的设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和猜测。

第二步: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请学生朗读《20金字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讨论《20金字塔》的主题和隐含意义。

•鼓励学生就诗歌中的生活意义进行思考和交流。

第四步:整理共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诗歌赏析(10分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整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感悟,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再次进行回顾和强调。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继续阅读《20金字塔》,并就诗歌中的一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撰写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整体评估学生对于《20金字塔》的理解和表达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以上为《20金字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案

20* 金字塔教案一、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和设问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金字塔的美景和奇特。

2.自主识字,认读“译、愧”等10个生字。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阅读,运用情景交融、批注交流等方法,读懂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描述。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具体数据和例子,对比理解两篇短文的写法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视频激趣:激起学生对金字塔的兴趣。

2.交流思考: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体会?3.导读提示:(1)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2)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二)检查预习1.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预习情况:(1)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

一篇是穆青的________,第二篇是______________。

(2)第一篇短文从________角度描写了金字塔。

第二篇短文介绍了_______金字塔,它的特点是_________。

(3)两篇短文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是因为体裁的选择不同。

第一篇体裁是_______,第二篇体裁是_______________。

(4)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走近作者:穆青3.词语识记:出示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三)探究互动1.了解课文内容:(1)《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主要描写了夕阳下的金字塔。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说明文,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金字塔。

2.《金字塔夕照》导读提示:(1)短文《金字塔夕照》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3)____________的场景最令“我”难忘。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0《金字塔》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0《金字塔》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0《金字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金字塔的壮丽景象以及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让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又能激发他们对古文明的热爱和敬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可能对于古埃及文明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金字塔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金字塔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习材料:准备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等学习材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金字塔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是一篇描写埃及金字塔的说明文。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介绍了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规模。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学色彩,既能让学生了解埃及古文明,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篇文章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质疑。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规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埃及古文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规模。

2.难点:生字词的掌握;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埃及金字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分组讨论: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金字塔”这个词。

然后简要介绍金字塔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课文知识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复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完整版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来历、结构和规模,以及金字塔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魅力,增长历史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埃及金字塔的认识较为片面,局限于旅游攻略或媒体介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全面了解金字塔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来历、结构和规模,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埃及金字塔的来历、结构和规模。

2.难点:深入理解金字塔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互动展示法:学生分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卡片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金字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金字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金字塔的来历、结构、规模等。

学生边阅读边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金字塔的来历、结构和规模等方面提出问题。

各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完美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完美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完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金字塔》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来历、结构和特点,以及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历史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结构,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结构。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和难理解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营造学习金字塔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活力。

4.情感教学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文明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准备好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金字塔是什么?2)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3)金字塔在古埃及文明中有什么意义?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金字塔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
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

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

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

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

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

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

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关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

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

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愧()熠()遐()埃()
寿()魂()皆()假()挨()
非()逢()监()放()甚()
菲()缝()滥()淤()湛()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
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寿命;愧疚灵魂;熠熠生辉皆大欢喜;遐思假期;埃及挨着;非常不菲;相逢缝隙;监视泛滥;放学淤泥;甚至精湛
二、红彤彤白茫茫黑乎乎黑幽幽白花花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广大 2.赞叹 3.色彩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

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

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

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

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

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

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

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

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