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设计洪水计算
第四章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

4、资料独立性的审查
要求同一系列中的样本,必须相互独立
第四章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桥涵水文
频率计算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1、特大洪水的处理 (1)什么是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是指实测系列和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 历史上的一般洪水是没有文字记载和留下洪水 痕迹,只有特大洪水才有文献记载和洪水痕迹可供查 证,所以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一般就是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可以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以 发生在实测流量期之外,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 者称资料外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P
1949年
P
M 1 2
2 0.0282 70 1
M 1 2
0.0282 (1 0.0282) 21 0.042 70 1 1 0.0282 (1 0.0282) 2 0.0559 70
1903年
P
M 1 3
P 3 0.0423 70 1
将实测系列与特大值系列共同组成一个不连序系列, 作为代表总体的一个样本,不连序系列各项可在 历史调查期N年内统一排位。 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仍采用下式
(n-l)项实测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第四章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桥涵水文
Q(m3/s)
a项特大洪水 M=1,2,...,a
实测期内特大洪水,l项
x
N a
x
a j 1
n l
n i l 1
N a
n l
1 N a 则可导出: x x n j x N 1 1 N a C x x n l x x x N 1
j i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2020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2020
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GB50012-2020)》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技术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标准旨在统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要求,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风景类工程、水文工程、大型地下水利工程、河流整治、治沙工程、灌溉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洪水计算,不适用于水库水安全设计中的大洪水校核计算。
标准分为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洪水计算基础和第三部分洪水计算的四个部分。
总则部分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洪水计算的准备工作、洪水参数和安全系数作出规定,要求洪水计算设计应在综合考虑洪水统计学特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上进行。
第二部分洪水计算基础共分为四章,依次讨论了洪水模型与校核技术、计算水位分布、选取计算洪水和计算洪水特征数据等。
第三部分洪水计算包括大洪水计算、极端洪水计算和暴雨洪水计算。
洪水计算应当在综合考虑洪水统计学特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上进行,本标准要求洪水计算的结果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的依据,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标准规定了洪水计算技术要求,依照标准计算,可以发现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的洪水可能性,并初步评估洪水对工程的影响,从而基本实现洪水的安全管理。
因此,本标准将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洪水计算技术要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行安全系数,降低工程灾害风险,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发挥在水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水文水利计算

1. 水文水利计算(1) 设计暴雨推求有资料地区,设计暴雨的推求采用实测雨量进行分析;缺资料地区采用2003年颁布的《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
(2) 设计排涝流量设计排涝流量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也可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
当涝区内有较大的蓄涝区时,一般需要采用产、汇流方法推求设计排涝流量过程线,供排涝演算使用。
1) 平均排除法广东省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水流量,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小的涝区排水设计。
平均排除法按涝区积水总量和设计排涝历时计算排水流量和排涝模数,其计算公式为:4321321)(1000q q q q T W W W h E R A C Q i i p i i ++++-----⨯=∑ (5-1)F Q q =式中:Q ——设计排水流量(m 3/s); Ci ——各地类径流系数,参考值:水稻田、鱼塘和河涌采用1.0;山岗、坡地、经济作物地类采用0.7;村庄、道路采用0.7~0.9;城镇不透水地面采用0.95;Ai ——各地类面积(km 2);Rp ——设计暴雨量(mm);Ei ——各地蒸发量(mm ),一般可采用4mm/d ;hi ——各地类暂存水量(mm ),水稻田采用40mm ,鱼塘采用50mm ~100mm,河涌采用100mm;W1——水闸排水量(m3);W2——截洪渠截流水量(m3);W3——水库、坑塘蓄滞水量(m3);T——排涝历时(s);q1——堤围渗漏量(m3/s)q2——涵闸渗漏量(m3/s)q3——涝区引入水量,对灌溉是指回归水量(m3/s)q4——废污水量(m3/s)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F——控制排水面积(km2)。
治涝区内有水闸、泵站联合运用的情况下,一般先用水闸抢排,再电排。
在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泵站排涝流量时,应扣除水闸排水量和相应排水时间。
2) 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需求出最大排涝流量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nm F=(5-2)⨯q⨯RK=Q⨯Fq式中:K——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的关系)。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概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是水文学和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洪水频率分析、防洪工程设计和水资源规划等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地评估洪水地区组成对于防洪工程的设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二、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1. 历史回顾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水文学发展阶段,但随着统计学、水文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关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包括概率分布、频率分析和模拟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2. 计算方法比较概率分布方法是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洪水过程进行概率建模,来评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
频率分析方法则是基于历史洪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常用的频率分布包括Gumbel分布、Log-PearsonⅢ分布等。
而模拟方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洪水过程,通过多次模拟得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应用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在防洪工程设计、水电站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防洪工程设计中,准确地评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可以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在水电站规划中,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合理评估可以确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在水资源管理中,利用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可以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是水文学和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工程和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套用某一种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另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结本文通过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全面评估,探讨了其应用的重要性和价值。
工程水文学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同倍比放大法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
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
反之如按KW 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设计洪峰值。
故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为使放大后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可用下述的同频率放大法。
工程水文学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doc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同倍比放大法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 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 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 (KQm KW )造成的。
如按 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
反之如按 KW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设计洪峰值。
故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为使放大后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可用下述的同频率放大法。
工程水文学公式范文

工程水文学公式范文1.降雨量计算公式:- 平均降雨强度(Ia):Ia = P / T,其中P是降雨量(mm),T是降雨时间(h)。
- 年最大降雨量(Pmax):Pmax = (P / T) * 365,其中P是降雨量(mm),T是降雨时间(h)。
2.面雨量计算公式:- 面平均降雨强度(Im):Im = P / A,其中P是降雨量(mm),A 是面积(km^2)。
- 面平均降雨量(Ia):Ia = (P / A) * 1000,其中P是降雨量(mm),A是面积(km^2)。
3.洪水频率计算公式:- 洪峰流量计算公式(Qp):Qp = C * A^B,其中Qp是洪峰流量(m^3/s),C和B是常数,A是汇流面积(km^2)。
-设计频率计算公式:P=1/(1-(1/T)),其中P是设计频率(%),T 是重现期(年)。
4.壁面径流计算公式:- 尼曼公式:Q = C * A * I * S,其中Q是径流流量(m^3/s),C 是径流系数,A是壁面面积(km^2),I是坡度(m/m),S是单位面积平均降雨量(mm/h)。
-基因斯特拉法(GIUH)公式:Q(t)=K*R(t)*h(t)*I(t),其中Q(t)是时刻t的径流量(m^3/s),K是单位过滤时间和流速的关系系数,R(t)是径流生成函数,h(t)是单位面积的历时洪流函数,I(t)是引起径流的均匀坡度过程。
5.土壤水分计算公式:-含水量计算公式:θ=(Vw/Vt)*100,其中θ是土壤含水量(%),Vw是土壤含水量体积(m^3),Vt是土壤总体积(m^3)。
- 不透水面积计算公式:A = (Pi - θ) * At,其中A是不透水面积(m^2),Pi是降雨量强度(mm/h),θ是土壤含水量(%),At是雨滴时间(h)。
6.蒸发计算公式:- 定性方法公式:E = C * P,其中E是蒸发量(mm),C是蒸发系数,P是降雨量(mm)。
- 量化方法公式:E = K * (Ts - T),其中E是蒸发量(mm),K是蒸发系数,Ts是水面表温度(℃),T是空气温度(℃)。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

P=00
1.32
33.93
1.80
67.87
2.40
135.74
2.94
271.48
3.78
407.21
4.80
542.95
5.93
644.76
7.19
678.69
8.39
644.76
9.77
542.95
11.81
407.21
14.81
271.48
19.66
135.74
25.18
1.998 2.121 2.305 2.734 2.118 2.212 2.335
499.41 411.02 320.79 194.33 489.36 405.92 317.23
Qm
4.73 4.50 4.23 3.73 4.70 4.49 4.22
验算
ψ
τ
τn3
Qp
0.045936341 0.052548381 0.061999459 0.086334157 0.046416195 0.052274533 0.061536412
Htp
380.79 306.67 232.49 137.59 335.79 281.41 225.67
t=1-6h
Qp
499.41 411.02 320.79 194.33 489.36 405.92 317.23
Wp(万m ³)
1376.06 1094.70 819.68 479.04 1154.25 954.94 755.85
-0.274557823 3.0716779 -0.275104022 3.1915656 -0.275803928 3.3439505 -0.278095567 3.6870571 -0.276682603 3.065531 -0.276322519 3.1814113 -0.277180269 3.36358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指导教师:韩娜娜
教研室主任:王仰仁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天津农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
设计时间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般应包括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设计体会、参考文献等,不同专业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计题目的特点,自行规定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
整理设计成果说明书提纲示例:
封面
目录
第一章流域概况
第一节流域自然地理及经济社会概况
第二节工程概况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流域参数
第二节气象资料
第三节水文资料
第三章具有足够径流资料情况下的水文计算
第一节设计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
第二节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