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讲义八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二)(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句子翻译题【答题技巧】一、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二、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例题精析】例:文言文阅读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2)囊__________(3)博学____________(4)练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____________(2)以照书_______________以夜继日焉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谨慎的意思用袋子装知识丰富名词作动词,用白绢做2.用袋子装袋子以便用来3.(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4.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遇到困难便解决困难,不要害怕困难。

【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小古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小古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小古文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恭勤不倦.:疲倦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C.过是.溪:这D.还.卒业:归还【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选项A意思“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这里“倦”意思是“疲倦”。

选项B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这里“通”意思是“通晓、明白”。

选项C意思是“(他)路过这一条小溪”,这里“是”意思是“这”。

选项D意思是“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这里“还”意思是“回去”。

故答案为D。

2.(2021春·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天刚亮B.过是.溪是:这C.博学多通.通:明白D.未成,弃.去弃:丢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C解释正确。

D.“未成,弃去”句意为:没读完,就抛下书离开了。

弃:离开。

二、诗文阅读(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遇到)C.问之.,曰:“欲作针。

”(这里指李太白)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5.“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我还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三)(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内容理解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回答;第三,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

【例题精析】例: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_______(2)今也则亡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2)门人益.亲_________(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4)不贰过.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蚤同早亡同无2.哀痛到了极点更谁过失,错误3.(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4.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的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通假字的识别,只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无误理解句中通假字。

“发尽白,蚤死”意思是头发全都花白了,死得很早。

由此可得出“蚤”同“早”。

此外,“亡”在文言文中通常作通假字,再结合句子的意思,我们就能得出“亡”同“无”,是没有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3篇(一)后羿射日尧①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②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③死,堕④其羽翼,故⑤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注文)【注释】①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②命:命令。

③皆:都。

④堕:掉下。

⑤故:故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十日并.出。

______________ (2)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2.后羿为什么要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神话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书飞禽走兽①,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选择《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注释】①飞禽走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禽,鸟。

兽:野兽。

1.“惟不知读书”中“惟”的意思是()。

A.维护B.唯一C.只是D.但是2.“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不读书,也比禽兽聪明B.人不读书,禽兽是不知道的C.人不读书,与禽兽是没有关系的D.人不读书,和禽类兽类没什么区别3.为什么说“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二媪让路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二媪相与让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集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求学(节选)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2]翻译句子。

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

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

其子曰:“不筑②,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③亦云。

暮④而果⑤大亡其财,其家甚⑥智⑦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雨:下雨。

②筑:修补。

③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指邻居家的老人。

④暮:晚上。

⑤果:果然。

⑥甚:很。

⑦智:认为……聪明。

1.读一读,用“/”标出朗读节奏。

(共两处)暮而果大亡其财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邻人之父亦云②暮而果大亡其财③而疑邻人之父3.请写出文中两个表示“说”的意思的字。

____________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 。

5.文中富人家墙坏了,“邻人之父”说了什么?请你联系文中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 。

6.你觉得文中的富人做得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 。

课外阅读。

月中无物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如果。

②物:指人和事物。

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7.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尝月下戏()A.嘲弄,开玩笑B.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艺术C.指具体剧种D.玩耍②不然()A.这样,如此B.然而C.表示一种语气D.同“燃”8.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人语之曰。

____________ 。

②无此必不明。

____________ 。

9.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①于洛②,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程颐:宋代著名学者。

②洛:洛阳。

③游酢:宋代学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时盖年四十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11.文中的“瞑坐”是指,“瞑”应解释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阅读训练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我国古代保留下来大量典籍、文章,都是用文言写成的,这样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在平常的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由于文言文写成的年代比较久远,语言发展到今天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现代人阅读起来困难很多。

阅读此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速浏览题目。

文言文阅读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暗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二、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不能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也不要停下来,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三、解答问题要“对症下药”。

文言文阅读设题通常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不同的题目可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熟练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

3.内容理解题。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
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 )
(2)众皆弃去 ( )
(3)光持石击瓮破之 ( )
【答案】(1)庭院 (2)全,都 (3)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与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

“庭”译作“庭院”。

“众皆弃去”的意思是别的孩子都吓跑了。

“皆”译作“全,都”。

“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却镇定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

“持”译作“拿”。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答案】一个小孩登上水缸,一不小心,失足跌了下去,淹没在水缸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文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文疏通句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答案】(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语句的断句能力。

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

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左右的虚词。

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
句末。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

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含的精神或品质。

【参考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

处请为说癝食以百人等。

宣齐百人。

南郭士王吹竽,宣王之,
宣王使人吹竽,必三

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士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 )
好一一听之( )
2.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_______
(2)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青岛嘉峪关小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买椟还珠
卖郑为兰柜缀饰缉郑楚人有某珠于者。

木之,熏以桂椒,以珠玉,以玫瑰,以翡翠。

谓卖椟谓鬻
人其而其珠。

买椟还此可善者,未可善珠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饰以玫瑰( )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2.翻译下列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跑 (2)于是 (3)希望
2.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

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

【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人在田里耕作,一只兔子跑过去,恰好撞到了田里的树桩,折
断颈骨而死。

农人扔下工具,把兔子捡回家去。

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捡到,地地却荒芜了,他的行为成为宋国人谈笑的话题。

二、1.让喜欢,爱好
2.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3.本文的主人公是南郭处士,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要有真才实学,不要
混水摸鱼。

【参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三、1.(1)过 (2)雕刻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参考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装饰归还
2.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3.楚国人装饰匣子意在抬高珠宝价值,可结果是郑人只要了匣子,而退还了珠宝。

今天用“买椟还珠”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参考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