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钟子期-列子原文

合集下载

伯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听之,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复鼓琴,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听之,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世有伯牙,然后有知音。

知音难遇,其难如登天。

古之人,或隐于市井,或隐于山林,或隐于朝堂,或隐于江湖。

然其心志,莫不欲求知己,以展其抱负。

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是以君子不器,不忧其不遇,而忧其不德。

吾观伯牙之志,志在高山流水之间。

高山者,心之所在;流水者,志之所向。

高山之志,崇高而不可攀;流水之志,浩荡而不可测。

伯牙之琴,弹高山流水,非独乐己,亦乐天下。

钟子期能听高山流水之音,知伯牙之心,故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此乃知音也。

子期既逝,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

非独琴毁,心亦毁矣。

伯牙之所以不复鼓琴,非因琴毁,实因子期已逝,知音难求。

世之伯牙,虽多,然能得子期者,寥寥无几。

是以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以寄哀思。

翻译:伯牙弹琴,心中所想的是高山。

钟子期听了,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又弹琴,心中所想的是流水。

钟子期又听,说:“好啊,浩荡的样子就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领会。

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破了自己的琴,断掉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值得他为之一弹。

有了伯牙,才有知音。

知音难觅,其难如同登天。

古代的人,有的隐居于市井之中,有的隐居于山林之间,有的隐居于朝廷之上,有的隐居于江湖之远。

然而他们的心志,无不渴望找到知己,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因此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美酒。

水过于清澈则无鱼,人过于精明则无友。

因此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不担忧自己不被遇见,而担忧自己德行不够。

我看伯牙的心志,在于高山流水的意境。

高山,是心之所向;流水,是志之所往。

高山的志向,崇高而难以攀登;流水的志向,浩荡而难以测量。

伯牙绝弦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太好了,就像洋洋江水奔流在我面前!”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再也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破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鼓琴的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善鼓琴课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课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课文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课文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内容,供参考!版本一伯牙绝弦作者:吕不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版本二原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

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字译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阴:山的北面卒(cù):通“猝”,突然。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出处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出处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出处《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接下来分享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出处。

《伯牙善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伯牙善鼓琴》出处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七年级伯牙绝弦原文

七年级伯牙绝弦原文

七年级伯牙绝弦原文七年级伯牙绝弦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附:《伯牙绝弦》有感非常有幸参加“岳林之秋”教学节,有幸聆听了三节精致的课堂教学展示,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下面,我就沈浓老师的《伯牙绝弦》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听沈浓老师讲课,很是享受,整堂课总让人沉浸在浓浓的古韵古味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是那么和谐,可谓师者善教,生者善学。

沈老师的课线条清晰,这是学生学得轻松的重要前提。

古文难读,难在句断。

古人写作,往往不用标点,因此今人读之,便觉得非常艰涩。

虽然,我们学生的课文标上了标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古文的阅读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语言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从沈老师开课时的问答中我们可以证明。

沈老师问学生第一次读古文有什么感觉,学生们的回答几乎是同一个声音:深奥、不懂、拗口……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之后的课堂中,学生的理解都是非常轻松顺畅的。

为何?正是因为沈老师在理解课文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在自己划出了停顿,范读之后,再让他们充分地读。

学生学习的毕竟是母语,他们有自己的语感,在教师帮助理清句断之后,他们的读解也便顺畅了。

这个把文章读通的过程,似乎费时挺长,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沈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为第二层面的读懂课文做的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与钟子期|列子原文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
列子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鼓:弹.
志:心意.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 啊\ .
洋洋:广大
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
念:心里所想的
得之:知道
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
操:曲调
造:奏
辄:就
逃:逃避
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
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