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馒头发霉实验报告

馒头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及过程。

2. 探讨防止馒头发霉的有效方法。

二、实验原理馒头发霉主要是由于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所致。

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迅速,其代谢产物会破坏馒头的营养成分,产生异味,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实验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分析馒头发霉的原因,为防止馒头发霉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新鲜馒头若干个2. 湿布3. 温度计4. 保鲜膜5. 食品级酒精6. 纸巾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馒头分别放置在三个容器中,每个容器放置5个馒头。

2. 将三个容器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分别为室温(约25℃)、低温(约10℃)和高温(约35℃)。

3. 将湿布分别覆盖在三个容器上,模拟馒头在潮湿环境中的状态。

4. 每隔一天观察馒头的状态,记录馒头发霉的情况。

5. 将发霉的馒头进行清洗,用食品级酒精消毒,然后用纸巾吸干水分。

6. 对发霉的馒头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分析馒头发霉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温环境下的馒头在第3天开始出现发霉现象,馒头表面出现白色菌丝,第5天发霉面积扩大至整个馒头。

2. 低温环境下的馒头在第7天才出现发霉现象,发霉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馒头表面。

3. 高温环境下的馒头在第4天开始出现发霉现象,但发霉速度较室温环境下的馒头慢,第5天发霉面积扩大至整个馒头。

通过对馒头发霉过程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馒头发霉的主要原因是霉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

(2)室温环境下的馒头最易发霉,其次是高温环境下的馒头,低温环境下的馒头发霉速度较慢。

六、实验结论1. 馒头发霉的原因是霉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

2. 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有:(1)将馒头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2)在馒头上覆盖保鲜膜,减少馒头与空气的接触;(3)定期检查馒头的状态,发现发霉及时处理。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馒头发霉的原因及过程,掌握了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

科学比赛论文(馒头发霉实验)

科学比赛论文(馒头发霉实验)

实验引子
前几天,妈妈买回来了几个馒头,可是当天没有吃完,过了几天后我发现馒头上长出了绿毛,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馒头发霉了,于是我就想调查一馒头为什么会发霉?
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
馒头2个,
食品袋2个,
水若干,
注射器针管1个
注意事项
1、请选择同样大小的馒头。

2、一个馒头请放在潮湿的环境下,另一个放在干燥的环境下。

3、请每天都要检查两个馒头,并做好记录。

实验步骤
1、将两个馒头放在盘子上
2、用注射器针管将其中一个馒头的内部挤一点水
3、将两个馒头装入食品袋
4、三天后查看实验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_作文25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_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_作文25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_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两个馒头,两个塑料袋。

实验条件;1.干燥的环境下(干馒头)2.阴凉的环境下(湿馒头)实验猜测:阴凉的环境下的湿馒头会很快发霉。

实验步骤:取两个馒头,将其中一个滴上水,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中,再分别放到干燥环境和阴凉环境。

放把其中一个碗滴一些水实验结果:湿馒头比干馒头要容易发霉
实验结论:我在网上查找了食物变质的原因:微生物作怪。

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

只要温度正好,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

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要使再吃的话,就容易导致疾病。

探究食物发霉实验报告(3篇)

探究食物发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食物发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探究食物发霉的原因以及影响发霉程度的因素,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食物的发霉情况,分析食物发霉的原理和预防措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 探究温度、湿度、食物水分含量等因素对食物发霉程度的影响。

3. 寻找有效预防食物发霉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面包、馒头、水果、蔬菜等易发霉的食物。

2. 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微波炉、冰箱、保鲜膜、塑料袋等。

四、实验方法1. 温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常温(25℃)、低温(4℃)和高温(35℃)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温度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2. 湿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干燥、潮湿和非常潮湿的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湿度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3. 食物水分含量对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微波炉烤干、正常放置和保持湿润处理。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水分含量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4. 对比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常温潮湿环境中,另一组放置在常温干燥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结果:高温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最快,其次是常温,低温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最慢。

- 分析:温度是影响食物发霉的重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速食物发霉。

2. 湿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结果:潮湿环境中面包发霉速度最快,其次是干燥,非常潮湿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较慢。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试验题一、探究馒头发霉的试验试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试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暖和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暖和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暖和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试验结论:暖和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试验试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试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试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需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试验试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试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试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试验材料:地球仪、蜡烛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渐渐旋转,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试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试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试验材料:蜡烛、地球仪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试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试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6、将4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实验现象
A、B瓶中铁钉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C瓶既有水也有氧气,但没有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对比D瓶,其铁钉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钉生锈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
实验结论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3、保持原有的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
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实验现象
“日食”是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是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现象
蚯蚓都爬到暗处,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结论
蚯蚓都爬到暗处,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 级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指导教师
实验材料
捕捉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实验方案
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上干土,盒右边放上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实验方案

馒头 发霉对比实验报告

馒头 发霉对比实验报告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馒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霉情况,并比较不同条件下馒头的发霉程度和时间,以确定馒头发霉的最佳存储条件。

2. 实验材料- 白馒头:10个,新鲜出炉- 透明塑料袋:5个- 实验室温度计:1个- 手套、口罩、实验皿等实验用具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1. 将实验室温度计放置在实验室中,等待温度稳定在23左右。

2. 打开塑料袋,将其置于实验台上,待用。

步骤2:分组和标注1. 将10个馒头均匀分成5组,每组两个,用数字1至5标记每组的塑料袋。

2. 确保每组馒头的大小、形状和重量相似,以尽量减少实验误差。

步骤3:控制组1. 将2个馒头放置在标记为“控制组”的塑料袋中。

2. 将塑料袋封口,确保内部空气不流通。

3. 将塑料袋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为23的地方。

步骤4:湿度组1. 将2个馒头放置在标记为“湿度组”的塑料袋中。

2. 在塑料袋中添加适量的水蒸汽,然后封口。

3. 将塑料袋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为23的地方。

步骤5:温度组1. 将2个馒头放置在标记为“温度组”的塑料袋中。

2. 将塑料袋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为35的地方。

3. 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步骤6:光照组1. 将2个馒头放置在标记为“光照组”的塑料袋中。

2. 将塑料袋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为23的地方,确保有适量的自然光照射。

步骤7:对照组1. 将2个馒头放置在标记为“对照组”的塑料袋中。

2. 将塑料袋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为23的地方,并确保每天检查塑料袋内的馒头。

4. 实验观察将所有馒头放置在各自的塑料袋中后,每日观察并记录以下的数据:1. 每个组内馒头的发霉情况;2. 每个组内馒头发霉的时间点;3. 每个组内馒头发霉的程度和形态。

5. 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控制组:在23的温度下,馒头开始出现轻微发霉的迹象需要大约2天,且发霉程度较轻,霉斑分布较广。

- 湿度组:在23与湿度适中的环境下,馒头开始出现发霉现象大约需要3天,发霉程度较控制组稍重,霉斑集中于馒头表面局部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两个馒头,两个塑料袋。

实验条件;1.干燥的环境下(干馒头)2.阴凉的环境下(湿馒头)实验猜测:阴凉的环境下的湿馒头会很快发霉。

实验步骤:取两个馒头,将其中一个滴上水,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中,再分别放到干燥环境和阴凉环境。

放把其中一个碗滴一些水实验结果:湿馒头比干馒头要容易发霉
实验结论:我在网上查找了食物变质的原因:微生物作怪。

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

只要温度正好,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

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
要使再吃的话,就容易导致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