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1. 引言水质采样是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样方案的设计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水质数据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质采样方案设计的技术规定,以确保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采样目的和原则2.1 采样目的水质采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代表性样品,以便进行水质分析和评价,从而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2.2 采样原则在设计水质采样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代表性:采样点位应能够代表该区域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
•周期性:采样应定期进行,以便获取水体的时变信息。
•一致性:采样方法和参数应与历史数据保持一致,以便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可控性:采样操作应简单可行,能够在实际条件下实施。
•可追溯性:采样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采样日期、时间、地点、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
3. 采样点位选择3.1 定点采样定点采样是基于水体特性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特定地点进行采样。
在选择定点采样点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水体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污染源分布: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择采样点位,以确保获取受污染程度较高的样本。
•水体流动性:考虑水体流动情况,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水体流域的采样点位。
•生态环境:避免选择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点,以免影响到采样的代表性。
3.2 划分网格采样划分网格采样是将采样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采样点进行采样。
划分网格采样的优点在于能够覆盖采样区域的整体情况,并对不同网格内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
4. 采样方法4.1 表层采样表层采样是指采取水表面一定深度的水样进行分析。
表层采样方法主要有:•用采样瓶采集水样:用采样瓶在水体表层采集水样,避免污染物沉积的影响。
•用浮标系列器具采样:利用浮标系列器具,在水体表层附近进行采样,避免受底泥污染的影响。
•用管道或泵抽取水样:通过管道或泵将水体表层的水样抽取到采样容器中。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一、引言水质采样是评估水体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有效的采样方案设计能够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旨在制定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采样目标1. 确定采样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采样的目标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水质主要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2. 确定采样地点:根据水体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站点。
三、采样设备和容器1. 采样器具: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保证采样设备不对水样造成污染,并满足采样参数的要求。
2. 采样容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容器,确保不对水质产生影响。
四、采样频次和时间1. 采样频次: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源活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样频次。
2. 采样时间: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五、采样方法1. 表面水采样方法:根据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倾倒法、真空法等。
2. 底泥采样方法:根据底泥特性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管状采样器、铲斗采样器等。
3. 悬浮物采样方法: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悬浮物收集器、网状采样器等。
六、现场质控1. 现场质控程序:制定现场质控程序,包括现场质控人员、设备检验等环节,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现场记录:现场人员需记录采样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确保数据溯源和可追溯性。
七、样品保存和运输1. 样品保存:根据不同的分析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低温冷藏、防光等。
2. 样品运输: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要求,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冷链运输、封闭式运输等,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八、质量控制1. 内标物质: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内标物质,用于质量控制和结果校准。
2. 平行样品:在采样过程中设置平行样品,进行实验室质量验证。
九、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水样的采集

采集后的质量控制
样品标记与记录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详细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深度等信息 ,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样品保存与运输
确保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和变质,保持其原有状 态。
样品交接
确保样品及时、安全地交接给实验室分析人员,并完成相关交接手 续。
质量控制的措施
定期校准
对采样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 靠性。
辅助工具
准备一些辅助工具,如标签、笔 、手套等,以便在采集过程中进 行标识和记录。
采集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
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 水样的采集方法、采集标准、采集注 意事项等。
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 式,使采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水样的 采集技术。
采集计划制定
采样点选择
根据监测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采样点,并确保采样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人员培训
对采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 责任心。
外部审核
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审核,对采样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05
CATALOGUE
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安全注意事项
1 2
防护措施
采集水样时应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水服、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手套,以防止意外接触 有害物质。
安全操作
采样时间确定
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时间, 并确保采样时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频率设定
根据监测需求和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采样 频率,并确保采样频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03
CATALOGUE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水样的采集
如何正确进行水质样品采集的方式

如何正确进行水质样品采集的方式水质样品的采集是水质监测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水资源、评估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进行水质样品采集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水质样品采集的方式。
一、确定采样点位1. 根据需要确定采样的水体类型,比如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等,然后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2. 采样点位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
选择采样点位时需考虑水体流动情况、污染源分布、地理位置等因素。
3. 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位的数量。
一般来说,对于大面积水域需要进行分区采样,对于小范围的污染源需要进行局部采样。
二、准备采样工具和器材1. 选择合适的水样采集瓶或容器,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容量。
2. 采样瓶或容器应提前消毒并清洗干净,以避免样品污染。
3. 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室所需的辅助器材,如PH试纸、温度计等。
三、采样前的准备工作1. 采样前,需要查看相关资料了解采样区域的水质特征,熟悉采样站点的地理环境。
2.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以免被有害物质污染或感染。
3. 根据采样点位的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方式,如站点采样、漂流采样等。
四、水样采集过程1. 在到达采样点位后,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深度。
一般来说,采样点位要远离明显的污染源。
2. 将采样瓶或容器的盖子打开,迅速将瓶口完全浸入水体中,以避免在表面形成气泡。
3. 水样采集时,要确保不沾染到外界物质,避免污染。
4. 采样时需要注意水温、气温、天气等因素,记录在采样记录表中,以便后期数据分析。
五、水样采集后的处理1. 采样完毕后,将采样瓶或容器立即封口,并进行标识,写明采样时间、地点、深度等必要信息。
2. 将采样瓶或容器放置在阴凉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温度变化,以免影响样品质量。
3. 若无法立即进行样品分析,需将样品冷藏或者添加适当的保存剂,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原有特征。
六、样品运输与储存1.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需避免暴露在高温和阳光下,以免样品质量受到影响。
水质采样实施方案范本

水质采样实施方案范本一、引言。
水质采样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水质安全、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质采样实施方案范本,以便相关单位或个人在进行水质采样时能够规范操作、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前准备。
1. 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监测要求和水体特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确保采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2. 准备采样设备,包括采样瓶、采样器具、标签、记录表等。
3. 检查采样设备,检查采样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采样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或数据失真。
4. 制定采样计划,根据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时间、采样点位、采样深度等。
三、采样操作。
1. 采样前准备,到达采样点位后,先进行现场勘察,了解水体特征和周围环境情况,然后根据采样计划做好采样准备工作。
2.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表层水采样、底层水采样、沉积物采样等。
3.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方法进行采样操作,注意避免污染和气泡的产生,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4. 采样记录,在采样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信息。
四、采样后处理。
1. 样品保存,采样完成后,要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确保样品的保存条件符合监测要求。
2. 样品运输,对于需要送样的样品,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变质或损坏。
3. 数据整理,对采样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
1. 采样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流程,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在样品分析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加标回收率、平行样品等。
3. 数据质量控制,对于获得的监测数据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比对、数据验证等。
六、总结。
水质采样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档提供的水质采样实施方案范本能够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在进行水质采样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护水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水质采样实施方案模板

水质采样实施方案模板一、引言。
水质采样是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工作,对于保障水质安全、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质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水质采样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水质采样实施方案模板,以供相关单位和个人参考使用。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对各类水体进行采样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江河湖泊、地下水、饮用水源、工业废水等水体的采样工作。
三、采样计划。
1. 采样目的,明确本次采样的目的,例如是为了监测水质状况、评估环境影响还是其他目的。
2. 采样地点,确定采样地点,应充分考虑水体的特性和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
3. 采样时间,根据水体的季节性变化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采样时间,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采样人员,确定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名单,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5. 采样设备,准备好各类采样设备,包括采样瓶、采样器具、标本袋等,保证采样过程的规范和准确。
6. 采样方法,根据水体的特性和监测要求,确定采样方法,包括表层水、底层水、沉积物等的采样方式。
7. 采样频次,根据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四、采样过程。
1. 采样前准备,在采样前,对采样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采样过程不受外界污染。
2.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计划,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操作,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记录和标识,在采样过程中,及时记录采样地点、时间、深度等信息,并对采样瓶等标本进行标识。
4. 保管和运输,采样结束后,将采样标本妥善保存,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运输,确保采样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质量控制。
1. 现场质控,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质控,包括采样设备的校准和质量验证等工作。
2. 样品分析,对采样标本进行分析前,进行必要的样品预处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评价,对采样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重复采样、平行样品等工作,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校园水质监测实验方案

校园水质监测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校园内水源的采样和检测,了解校园水质状况,分析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提高师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水质采样工具:玻璃瓶、采样勺、采样袋等。
2. 实验室设备:PH计、色谱仪、溶解氧测定仪等。
3. 水质检测试剂:PH试纸、溶解氧试剂、硝酸银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选择样本点:校园内各自然水源(如水龙头、湖泊等)作为采样点。
2. 采样准备:清洗采样工具,避免污染样本。
同时,将相关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准备好所需试剂。
3. 采样操作:用玻璃瓶准确采集校园内各水源的水样,确保采样量充分且不受外界污染影响。
并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4. 实验操作:a. PH值检测:将水样倒入PH计,记录测得的PH值。
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b. 溶解氧测定:根据溶解氧测定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记录测得的溶解氧含量。
c. 其他指标检测: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检测水样中的其他指标,如总氮、总磷等。
四、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数据比较和评估: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校园水质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标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校园水质状况。
五、实验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2. 采样时避免向水源中投放任何污染物,确保采样的水源真实可靠。
3.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废液和废弃物,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六、实验应用和意义本次校园水质监测实验的数据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关校园水质管理的参考,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七、总结通过这次校园水质监测实验,我们得以全面了解了校园水质状况,并进一步加深了师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一、引言环境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测定的过程,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基础。
为了准确监测环境水质,采样方案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采样方法、采样点位、采样频率和样品保存等方面,制定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二、采样方法1. 表层采样:表层采样是根据水体水平分布规律、水体混合程度和环境目标要求,选取水体表层进行采样。
采用直接取水或用浮标采样器等设备将水流中心静置1-3 min,摇匀后用瓶子收集样品。
2.底泥采样:底泥是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质的重要储存库,采集底泥样品可以获得沉积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底泥采样方法有长杆锨、抽样器、潜水泵等工具。
3.悬浮颗粒物采样:悬浮颗粒物是水体中的重要吸附载体,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可以评估水体胶体溶质迁移转移过程。
常用的悬浮颗粒物采样方法有袋式滤器、吸附膜、膨胀胶体等。
三、采样点位1.主要污染源周边:根据主要污染源周边的水体类型和特点,选取距离主要污染源较近的点位进行监测,以了解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程度。
2.水体流动路径:选取河流、湖泊等水体流动路径上的点位,可反映水体的污染扩散和传播情况。
3.水质变化敏感区:选取水质变化敏感的点位,包括距离气候气象影响较远、水质敏感的地区,以监测水质的季节性和气候影响。
四、采样频率1.根据不同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监测目标,制定不同的采样频率。
一般来说,经污染较重的水体需提高采样频率,以获得准确的污染情况;2.利用历史监测数据和相关的水文气象信息,确定需要监测的采样时间点,以便充分了解水体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五、样品保存1.样品保存前,应记录样品采集时间、地点、水体性质和现场测量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结果;2.在采样后的24小时内,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
如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应将样品置于冰箱保存;3.样品需要进行多项测试,应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合理选择样品保存条件,如酸碱度、温度等。
六、结论该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主要包括采样方法、采样点位、采样频率和样品保存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一、采样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x河x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1)检测点位确定
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x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1、表2。
表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2)采样方法
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
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BOD5、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
(1)采样工具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
**低温(0~4℃)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
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04。
(4)I,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
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
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
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5)经160℃干热灭菌2h的微生物、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
细菌监测项目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后2h内送实验室分析。
(2)采样方法
a、采样器
直立式采水器
b、采样数量
所需采水量按表3采集。
c、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中,立即按表3要求加入保护剂。
d、注意事项
(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
必须使用定位仪(GPS)定位。
(3)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
记录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整。
(4)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5)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6)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并将此现场情况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7)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并且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8) 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9)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
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
测定水温、pH、DO、电导率、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10) 测定湖库水的COD、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总氮、总磷时,水样静置30min后,用吸管一次或几次移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50mm以下位置,再加保存剂保存。
(11) 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3)水质采样记录表
在“水质采样记录表”中包括采样现场描述与现场测定项目两部分内容,均应认真填写。
①水温
用经检定的温度计直接插入采样点测量。
深水温度用电阻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
温度计应在测点放置5~7min,待测得的水温恒定不变后读数。
②pH值
用测量精度为的pH计测定。
测定前应清洗和校正仪器。
③溶解氧
用膜电极法(注意防止膜上附着微小气泡) 测定。
④透明度
用塞氏盘法测定。
⑤电导率
用电导率仪测定。
⑥氧化还原电位
用铂电极和甘汞电极以mV计或pH计测定。
⑦浊度
用目视比色法或浊度仪测定。
⑧水样感官指标的描述
颜色:用相同的比色管,分取等体积的水样和蒸馏水作比较,进行定性描述。
水的气味(嗅)、水面有无油膜等均应作现场记录。
⑨水文参数
水文测量应按GB 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进行。
⑩气象参数
气象参数有: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等。
(4)水样保存及运输
凡能做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
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
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
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
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
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
水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
(5)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1)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水样固定、保存、运输条件。
(2)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志物,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
(3)采样时,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DO、BOD、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2~3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应使用正规的不干胶标签。
(4)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5)每次分析结束后,除必要的留存样品外,样品瓶应及时清洗。
水环境例行监测水样容器和污染源监测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
各类采样容器应按测定项目与采样点位,分类编号,固定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