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危急值是指在患者的检验结果中发现的可能会危及生命或健康的异常数值。
及时、准确的危急值报告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评估分析和持续改进进行探讨。
一、危急值报告的评估与分析1. 数据收集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有效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等方面。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
2. 定量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危急值报告的相关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危急值报告的比例、平均报告时间、误报率、漏报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医院的危急值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
3. 质量评估除了定量指标的分析外,还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主要从技术操作、报告内容准确性、报告传递方式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医学检验质控指标标准来评估危急值报告的质量。
二、持续改进的方法与措施1. 系统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危急值报告管理系统,包括规范操作流程、设定报告优先级、建立报告审批机制等。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引入自动化仪器和信息传输系统。
2. 培训与教育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危急值报告的培训与教育,包括危急值报告的认知、操作规范、报告传递技巧等。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误报和漏报。
3. 团队合作建立协作机制,促进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医学检验科应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共同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4. 持续监测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检查危急值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保证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5. 患者参与引入患者参与机制,鼓励患者了解自己的危急值报告,提高患者的意识和主动性。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在医学检验中,当项检验结果明显异常,可能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时,立即向医生报告的临床价值非常高的结果。
危急值的准确传达和处理对于医疗事故的避免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持续改进危急值传达和处理的流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危急值持续改进的记录。
1.背景危急值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医院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危急值管理流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我们制定了改进计划,目的是提高危急值传达的准确性和速度,减少误报或延误,提高医患安全。
2.目标改进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危急值的标准化传达流程,降低危急值的误报率,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通过对流程进行改进,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医疗事故发生。
3.改进计划(1)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针对不同检验项目,明确危急值的阈值,并进行标准化指导。
定期审核并调整标准,确保其符合最新的医学标准。
(2)建立危急值报告系统:引入电子危急值报告系统,实现危急值结果的快速录入和传递。
同时,该系统应具备自动验证机制,避免人为错误。
(3)危急值传达培训:针对所有参与危急值传达的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传达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危急值传达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4)建立危急值传达的反馈机制:建立一个匿名反馈系统,以便医务人员可以报告和反馈危急值传达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4.实施与结果我们按照改进计划逐步进行实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1)明确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建立危急值报告系统。
我们与临床科室合作,制定了不同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标准,并进行了合理调整。
同时,我们引入了电子危急值报告系统,实现了危急值结果的快速录入和传递。
这大大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速度。
(2)危急值传达培训和反馈机制。
我们组织了危急值传达培训,并建立了匿名反馈机制。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对危急值传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加强了流程操作的标准化。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目的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进行持续改进。
方法将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过程按PDCA循环法分为P(计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和A(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按照管理目标和改进计划开展工作,通过提问、查阅信息系统和危急值登记本的方法,了解工作人员对危急值的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知晓率和书写合格率,并分析实施效果。
结果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从2016年上半年至2016年下半年,检验科工作人员危急值的报告率由89.1%上升到96.4%,报告及时率由81.6%上升到98.3%,书写合格率由86.1%上升到98.7%,知晓率由46.7%上升到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仍未达到目标管理值,有待通过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 in clinical laboratory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 Method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P (planning stage),D(doing stage),C(checking stage)and A(action stage)according to PDCA cycle method.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improvement plans. Through the questioning,access to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ecord sheet of critical value,the reporting rate of critical value,the timeliness rate of reporting,th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writing qualification rate were understood in staf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16 to the second half of 2016,the reporting rate of the critical value in the staff of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increased from 89.1% to 96.4%. The report timeli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1.6% to 98.3%. The writing qualification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6.1% to 98.7%. Th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46.7% to 96.7%.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s greatly improved. But it still has not reached the target management value,which i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e next PDCA cycle.[Key words] PDCA cycle;Continuous improvement;Critical value;Management level危急值是患者生命危急狀态的检验结果,“危急值”的概念由美国学者Lundberg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1],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差异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结果时,可能患者已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予患者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挽救其生命,否则患者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失去生命[2]。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分析原因
问题三:职能部门未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等问题。
管理要求:制度建设、宣教培训、评价管理路径、结果应用并持续改进。
思考: 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是否完善?制度中的管理要素是否—齐—全来?自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是否对临床医技科室有教育培训,大家需遵守的要素是什么? 职能部门分工是否明确,由哪个部门监管?是否有专人负责? 是否制定有评估标准(表)? 是否对职能检查人员有同质化的培训,检查人员需检查的要点是什么?
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目录
C O N TA N T S
01 发现问题 Identify problems
03 分析原因 Analyze the cause
02 梳理流程 Sort out the process
04 解决方案
Solution
01 发现问题 Identify problems
发现问题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危急值管理没有形成闭环
02 梳理流程 Sort out the process
梳理流程
定义: 《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
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危急值,是指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临床医护
上
——《当获快师记来危临危或录的自急床险值报速值时科值班告度于接间室时医信报《获。是,师息告医登护应,和经记士以并报治疗本接最在告医质》量安全床若值时必核科临与,要检心室床患医时查制共科者技可、同室病科以度检查发情室重验要找现不应新。点原危相与进因急符临行释,义》
核实
通知
记录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医学检验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策略。
而在医学检验中,有一类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即危急值(Critical Values)。
危急值是指与患者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迅速影响临床意义的检验结果。
正确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危急值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至关重要。
1. 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危急值是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检验结果,具有临床重要性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结果。
危急值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的异常指标或严重感染标志物的异常升高。
正确、及时地报告危急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2. 危急值报告的评估分析为了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流程和质控措施。
首先,需要定义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根据相关的疾病指南和专家共识,明确何种检验结果被归为危急值。
其次,建立起报告危急值的机制和流程,明确报告人员、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等细节。
同时,要保证报告人员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危急值情况。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和监督体系,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持续改进的措施为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持续改进的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其次,建立危急值的电子化报告系统,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设立危急值的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的审核和评估。
最后,开展危急值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报告流程。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危急值的管理和评估分析,并不断持续改进报告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对于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危急值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重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异常结果或急需干预的情况,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危急值的准确、及时报告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危急值报告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
1.准确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既不能漏报,也不能误报。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报告错误。
2.及时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及时传达给医疗团队,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传递系统,缩短报告的传达时间,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3.完整性:危急值报告应提供全面的患者信息,包括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医疗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干预决策。
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4.可追溯性:危急值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追溯路径,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报告人和接收人,以便能够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等内容,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优化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系统,提高危急值报告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引入电子报告系统,实现报告的自动化传递和接收,并通过数据接口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制度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追溯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危急值报告的质量。
4.强化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

d e p a r t me n t s a n d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Pa n i c Va l u e Re p o t r S y s t e m d u in r g J a n u a r y, 2 01 0 一De c e mb e r , 20 1 2 wa s c o n d u c t e d .Re s u l t s F o r mo s t
Me c a 1 Ma n a g e me n t
检验危 急值  ̄ g i l S 床应用 管理及持续 改进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Co n t i n u a l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h e s y s t e m. Me t ho ds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p o te r d p a n i c v a l u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e x a mi n a t i o n i t e m, s p e c i me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mo n g t h e
危急值持续改进成效

危急值持续改进成效
为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与步骤,确保患者安全,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监督与改进。
具体成效如下:
一、加强了与临床的沟通增强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
当危急值出现时,检验人员会按制度认真分析检验结果,并及时主动与临床联系,加强了检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责任心,密切了和临床的关系,减少了矛盾,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和临床的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二、提高了检验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危急值检验结果出来后,我们要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全面提高我们的检验诊断水平,参与临床诊治的意识,也间接提高了我们检验人员在临床医务人员心中的地位,增加了临床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
三、危急值的出现说明患者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制定制度后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使病情得到改善,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经过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检查、整改、再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不足的情况,如:在繁忙的情况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不能得到保证,有待于进一步维持与提高。
在新的一年里将存在问题及不足的地方要重点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水平,达到危急值持续改进的目的。
开原市中心医院医务科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1. 确定危急值的修改: ? 血钾危急值上限由6.0—6.5mmol/L ? 空腹血糖危急值上限15—22.2mmol/L ? 血钠危急值上限由155—160mmol/L….
? 2.增订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像(图)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循环中去解决。
? 第二个PDCA循环: ? ……修订危急值,增加心电、放射、B超危
急像 ? ……简化临床接获报告记录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2009年8月医务科组织召开了临床相关科室 医务人员座谈会,商谈检验危急的修订事 宜。
? 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首次提出了我国 “患者安全目标”,并首次提出“检验危 急值”管理。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回顾发生在我院的不安全事件: ? 急诊科某病人,神志由清醒渐至昏迷,全
院大会诊时发现病人已低钠数日,拟诊为 “低钠性脑病”…... ? 给予积极、恰当的补钠治疗,患者病情逐 渐好转。
? LIS红色预警发现危急值,HIS自动报告, 临床发现“报告”后点击确认并处置,如5 分钟内科室无“确认”,检验中心再电话 通知。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危急值(像)处理流程图
LIS系统红色报警 检验人员发现危急值
检验科
检查标本是否合乎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检测试剂是否有效 有无电磁干扰 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LIS系统红色报警
危急值处理流程图
检验人员发现危急值
检查标本是否合乎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检测试剂是否有效 有无电磁干扰 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纠正标本采集运送方法 否 重新调试仪器
更换试剂 排除干扰 严格质量控制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是 否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儿科“气喘原因待查”病人,外院治疗后 转入,正好是下班交接班时,夜班医师发 现患儿血糖28mmol/h……
? 经积极降糖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出院。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2、分析问题中各种因素影响: ? 对于上述医疗不安全事件,究其原因,是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首诊负责制等……,医院的多项管理制度落 实不到位。
复查是否符合
按复查核对结果报告
是
电话通知临床《临床联系册》
接电话护士随手记录相关内容
立即向抽血护士核查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无疑问后 报告主管或值班医生,并向检验中心反馈
记录报告医生姓名、工号和时间
否
临床医生分析病情符合与否
立即医嘱(免费复查原化验室)
是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是 报告上级医师,并及时治疗处理
临床科室获检验中心的报告后,负责即刻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知悉后尽 快处置—复查或治疗。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4)由谁负责执行? ? 检验中心各专项当日值班组长负责确认与
报告,病区主班护士接悉电话后负责通知 医生,医生负责下达处置医嘱,责任护士 负责即刻执行医嘱,并记录。
Hale Waihona Puke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2009年9月4日医院以文件形式下发《危急 值(像报告制度(修订稿)》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危急值(像)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列入 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9、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循环中去解决。
? 第三个PDCA循环: ? ……HIS系统自动报告及延误处置提醒 ? ……简化临床接获报告记录 ? ……修订危急值(像)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对检验危急值的管理,在施行过程中发现两 大问题:
? 1.电话报告繁琐,延误报告时间、浪费报告 人力。
? 通过调研发现:我院现行的HIS系统,可以 完成检验危急值的自动报告。
? 2.修订危急像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2010年7月,我院通过系统改造,完成检验 危急值HIS自动报告。
纠正标本采集运送方法 否 重新调试仪器
更换试剂 排除干扰 严格质量控制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是 否
复查是否符合 是
? (5)什么时候完成? ? 在检验危急值初次检验1小时内完成复查或
治疗处置。 ? (6)怎样执行? ? 根据拟定的复核、确认、报告、处置流程
执行。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5、执行,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 2008年3月我院下发“临床检验危急值处置
程序”,随后组织了相关的培训,明确了 措施落实的相关问题。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 ? 保障患者安全的需要,创建百姓放心医院
的需要,积极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倡导的需 要。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2)达到目标? ? 规范什么是检验危急值,规范检查危急值
的确认、报告与处置流程,切实保障患者 安全。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3)在何处执行? ? 检验中心负责检验危急值的确认与报告,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3、分析影响过程的主要原因: ? 最关键的是在检验出患者严重的低血钠、
高血糖之后,没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没 有一个完善的报告、处置流程……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4、针对主要原因,制度解决的措施: ? 2008年3月份,我院响应中国医院协会的倡
议,启动“检验危急值管理”,并着手制定 相关的管理制度、处置流程……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P-计划: ? 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据文献报告,发
达国家医院的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率达3.5%至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 件导致暂时性失能、14%导致死亡。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我国没有这方面翔实的数据,但不可争辩 的事实是,我国的“医疗不安全事件”更 多。
复核结果反馈
治疗后及时复查,并在病 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对 比。将“检验危急值”纳入对检验中心和 临床一线的常规考核,质控科每月常规检 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 相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