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表 1
2月份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表(PDCA)

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表(PDCA)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员:P:问题、计划 1.危急值护理记录未体现。
2.无菌换药包放置不规范。
3.医疗垃圾混放。
4.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阳性体征掌握不好。
5.护士对创优内容掌握欠缺。
6.出院患者未及时回访。
7.饮食标识落实不到位。
8.多功能护理车物品摆放乱。
9.喉镜为及时消毒。
10.血糖仪盒子少棉签,有血迹。
11.毒麻药登记本登记不规范。
D;原因分析 1.危急值护记未体现,未统一规定。
2.对无菌包放置要求不了解。
3.医疗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4.个别管床护士未深入了解病情。
5.对回访未养成习惯。
6.护士未意识到饮食标识的重要性。
7.未定时整理多功能护理车、血糖仪盒子。
8.喉镜使用少,督促不到位。
9.毒麻药使用少,对新的填写规定不熟悉。
C:改进实施 1.统一规定,危急值必须在护理记录上体现。
2.重新按规定摆放换药包。
3.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从细节抓起,从习惯上养成垃圾分类放好。
护士可以相互监督。
4.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要定时提问病人的阳性体征,促使护士去了解患者的病情。
5.管床护士要对自己所管的出院病人做好记录,保证定时回访。
也可查看出院登记本和回访登记本。
6.饮食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起重要的作用,管床护士必须了解并掌握所管患者的饮食。
7.按规定每周五整理多功能护理车,每天整理血糖盒子。
8.对使用少的物品,要重点检查。
9.把毒麻药的填写规定,附注在登记本后面,不懂得人可以及时查看。
A:效果追综。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表 1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表 1
XXX产科进行了危急值自查管理及持续改进,针对危急值上报流程及处理流程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对危急值上报流程不完全了解,个别医生不能及时书写危急值处理记录。
原因分析是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的具体内容未认真研究全面掌握,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认真。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科室制定了PDCA计划,加强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能知晓相关危急值范围,掌握危急值处理流程。
在科主任监管下进行危急值的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定期科内人员相互检查。
改进后,科室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及其他危急值的内容全面了解,提高了危急值落实。
医院医务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反馈和改进机制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

处理(Action)
1.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后,需书写病程录。这一点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各科主任,要求传达执行,并在周会上强调学习危急值制度相关内容,做到病程录记录。
2.将“接报医师接获危急值后,不管是否有处理,均应做好病历记录。”写入制度,替代“并做好病历记录。”,以完善制度,更为明确(见《规则制度集-医疗分册》)。
检查(Check)
1.质管科、医务科利用每周两次职能科主任下科室参加晨会时间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情况。发现辅助及临床科室均能较好报告登记“危急值”处理情况。
2.10月,市“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组针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处理制度进行检查,对制度流程及登记本形式给予肯定,并作为亮点给予表扬。我院各科能做好记录工作。但也查出:要求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后,不管有无处理意见,均应在病程录内体现,但少部分医师没有书写。
2.检验科电脑内有“危急值”红色标记,有向临床报告,但未登记在册。
3.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有报告,基本未做登记。
4.原因分析
1.医院制度未规定医技部门需造册登记记录。
2.医技科室及人员未重视记录工作。
3.没有统一的登记本。
5.整改计划
1.制度完善修订时,制作登记本。
2.布置医技、临床各科重视记录登记工作。
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
年度:科室:医务科编号:
计划(Plan)
1.监测目标
“危急值”报告管理反馈和改进机制
2.预期目标
保存对所有“危急值”处理的记录,有反馈和改进机制,并有记录
3.监测结果
问题叙述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1. 确定危急值的修改: ? 血钾危急值上限由6.0—6.5mmol/L ? 空腹血糖危急值上限15—22.2mmol/L ? 血钠危急值上限由155—160mmol/L….
? 2.增订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像(图)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循环中去解决。
? 第二个PDCA循环: ? ……修订危急值,增加心电、放射、B超危
急像 ? ……简化临床接获报告记录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2009年8月医务科组织召开了临床相关科室 医务人员座谈会,商谈检验危急的修订事 宜。
? 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首次提出了我国 “患者安全目标”,并首次提出“检验危 急值”管理。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回顾发生在我院的不安全事件: ? 急诊科某病人,神志由清醒渐至昏迷,全
院大会诊时发现病人已低钠数日,拟诊为 “低钠性脑病”…... ? 给予积极、恰当的补钠治疗,患者病情逐 渐好转。
? LIS红色预警发现危急值,HIS自动报告, 临床发现“报告”后点击确认并处置,如5 分钟内科室无“确认”,检验中心再电话 通知。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危急值(像)处理流程图
LIS系统红色报警 检验人员发现危急值
检验科
检查标本是否合乎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检测试剂是否有效 有无电磁干扰 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LIS系统红色报警
危急值处理流程图
检验人员发现危急值
检查标本是否合乎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检测试剂是否有效 有无电磁干扰 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4、患者无上当受骗现象发生。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第二周:病区内野广告见多,存在上当受骗的不安全隐患。
第三周:部分患者输液滴数与输液卡勾签不符,多组液体的输液卡勾签欠规范。
第四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清洁,不整齐。
第五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科室:脾胃二科检查日期:年月检查者
项目
内容
存在问题
第一周: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
第二周:查5位病人胡须长。
第三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第三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整齐、不清洁。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2、由于护士配置不足,治疗性工作较多,忽视了基础工作。
3、对晨间护理不够重视,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后果。
4、常规物品消毒未按要求落实。
整改措施
1、减少探视人员,加强管理、应协助整理好物品。应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患者家属整理好物品。
2、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清洁。
3、对为重患者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4、学习常规物品消毒制度。
跟踪评价
1、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每位护士从主观上有正确认识。
2、常规物品消毒制度落实到位。
3、病房管理质量有所提高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PDCA一、检查问题:“危急值”(Critical Values)就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从其定义即可瞧出危急值的重要性。
我院 2016年9月20日制定《云安区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从10月份开始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及处置管理,逐渐严格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较多的漏登记、未处理,再到仅部分的遗漏。
2016年11月与12月医务科进行二次督查时仍有部分科室有漏报告、漏登记、未处理、无记录、登记不规范等情况。
二、成立专项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对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PDCA过程(一)、制定时间表 2017年1月5日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并制定计划如下:时间表内容时间备注专项小组会议 2017年1月5日(下午)现场调查2017年1月6、9、10日制定新的调查表2017年1月10日自查自检2017年1月10日至2月10日效果检查2017年2月13日总结会议2017年2月16日(下午)(二)、现场调查通过1月6、9、10日多个临床科室现场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临床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与及时处理;而医技科室的医生对危急值不重视,存在漏报告、迟报告。
上述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
现场检查结果如下:类型分布情况科室分布情况(三)、原因分析通过与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以现场督查过2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也未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仅口头要求科室整改。
持续改进记录表

持续改进记录表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妇产科9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2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3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4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5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6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7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8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9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10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11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急诊科12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目录1.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2)1.1 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优化 (3)1.2 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 (3)1.3 危急值报告信息化建设 (4)1.4 危急值报告培训与宣传 (5)1.5 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评估 (7)2. 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优化 (8)2.1 流程目标与原则 (10)2.2 流程优化措施 (11)2.3 流程优化效果评估 (12)3. 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 (13)3.1 质量控制标准 (14)3.2 质量控制方法 (14)3.3 质量控制效果评估 (16)4. 危急值报告信息化建设 (16)4.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原则 (17)4.2 信息化建设措施 (18)4.3 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 (20)5. 危急值报告培训与宣传 (21)5.1 培训内容与方式 (23)5.2 宣传渠道与手段 (23)5.3 培训与宣传效果评估 (24)6. 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评估 (26)6.1 评估指标体系 (27)6.2 评估方法与工具 (28)6.3 评估结果分析与总结 (29)1.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在这个部分,记录本阐述了危急值报告管理的初始状态、改进的目标和成效。
初始状态部分可能包括危急值定义、报告流程、监测工具、培训活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这些内容是评价和管理改进的起点。
初始状态下,本机构对于危急值的管理遵循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情况的识别、报告和响应。
危急值定义如急性肾损伤的指标、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指标等,清晰地被标准化的操作说明所界定。
医院配备有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实时监测危急值指标。
监督小组负责验证报告的准确性,并确保及时响应。
为了消除安全漏洞,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本机构设定了以下几个持续改进的目标: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定期的危急值报告培训,包括最新的SOP更新和实际病例模拟。
实施了危急值报告的实时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报告进行及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次加强学习培训后,科室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及其他危急值的内容面了解,提高危急值落实。
科主任签字:
5、改进措施PDCA
计划(Plan)
加强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能知晓相关危急值范围,掌握危急值处理流程
实施(Do)
在科主任监管下进行危急值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定期检查。
总结、再优化(Action)
对上报流程及相关内容的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检查(Check)
不定期抽查和定期科内人员相互检查
三原县医院产科
危急值自查管理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2017年1月 科室:产科
1、检查内容:危急值上报流程及处理流程
2、预期目标:医护人员对危急值上报流程全面了解
3、检查结果
存在缺陷:1、医护人员对危急值上报流程不完全了解。
2、个别医生不能及时书写危急值处理记录。
4、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的具体内容未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