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麦的生长周期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一、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
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着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一种主要在寒冷地区种植的小型谷物作物,因其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生长而得名。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主要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冬小麦的生长过程。
一、播种期冬小麦的播种期通常在秋季开始,当气温降低至适宜的范围时,农民们会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
冬小麦的播种种子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处理,以提高生长率和产量。
播种前,农民会根据土壤状况施肥,并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耕地上,然后用耙子轻轻覆盖。
二、萌芽期播种后的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
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后的冬小麦种子会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发芽。
种子的萌芽需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以及适宜的温度。
在冬季,种子发芽的速度较慢,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三、生长期一旦种子成功发芽,冬小麦进入生长期。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会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冬小麦的茎和根也会不断生长,并逐渐形成株型。
四、开花期冬小麦的开花期通常在生长期的后期,当气温逐渐升高时,冬小麦的花蕾会逐渐形成并开放。
冬小麦的花朵通常为小型穗状花序,呈淡黄色。
在开花期间,冬小麦需要适量的阳光和水分,以保证花朵的正常生长和授粉。
五、结实期在授粉成功后,冬小麦的花朵会逐渐凋谢,而受精卵则会发育成种子。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结实期。
冬小麦的种子会逐渐形成于穗中,并逐渐变硬。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支撑种子的发育和成熟。
六、成熟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冬小麦进入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的种子完全发育成熟,脱粒度达到最佳状态。
此时,农民们会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割。
成熟的冬小麦种子可以用于面粉的生产或种植下一季的作物。
总结: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冬小麦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
了解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对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进行农事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冬小麦的良好产量和质量。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二)小麦各生育期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
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 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 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扬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 花药散粉时。(5月上中旬,3-4天)
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 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 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 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纹枯病
防治:
• 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 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 病比较严重。 •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 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 2、病后防治:亩用12.5%特谱唑(速保利、禾果利)1530g+50%多菌灵80-100g;20%三唑酮50ml+50%多菌灵80100g;5%井冈霉素100-150g;40%杜邦福星4ml+50%多菌灵 80-100g
根腐病
防治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 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 连作。 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有 25%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小麦的生长过程

小麦的生长过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
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
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
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
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
抽穗后2~6天后开花。
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华北平原一般种植冬小麦,都是在十一之后种植,然后生长到大概10公分左右,会经历冬季,这期间不会生长,来年春季温度上升之后会有一个返青的过程,然后就开始生长,每年大概六一之后收割。
一般冬小麦都是每年一熟的。
小麦生长周期

1.小麦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需水量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4月高峰期最关键适中与气候的关系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
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
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
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
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
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
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
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
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小麦生长发育图

第10.1-10.5阶段
抽穗: 穗子刚刚露出时对应第10.1阶 段,穗子全部露出时对应10.5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需要3-5天;低温会对 穗子的发育造成损伤。 栽培措施:注意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可适当喷施农药以保护籽粒免受赤霉 病的侵害,但要避免收获期的农药残 留。
璀㲳周 苚周
呭㕇䲃偢⫰術䧶脢勲輮⯮茤㝉劔侞 뀔ꮑ僃劻溸洡㵭䧶輮㵭㐃瑽㳌乨璀 劻燛⟛,H☎溸宿良偢氠ꓪ蝄⢳ ╬귱鯻뇾倣⮯괛⟛駩,H ☎溸宿良偢 氠ꓪ䩜茤ꁒ⯒,H☎溸귱鯻☋ ꓪն
呭㕇䲃偢┧☎溸㕈勔蜧基 本苗数量与䌑ꮴ寊ꓪ劔关 锢峜䟩㏸㛫╚溸瑽㳌穙輮 GBMMBSNZ XPSN
䧶脢⪼㴋僃劻㵭輮ն
術 叻㝧
睘ꮕ嫙
⮕蹚
螜溸⛞ꪍ
⮕蹚气⮕蹚气◟⮕蹚虹┪⮕ 蹚溸睘⺳╬┯㴟⪢⺳ 蹚깨
鱎⟛䫞 ✑氠⮕蹚┞薮鱎㢽◟⺳劻▇⻑ ◟睘┞曩⺳溸㕈ꌄ气╭周笡䐷㢽 芍ն 呭㕇䲃偢귱鯻㸰뫘䍎生长至⺳劻 ⻑䐷㢽侒末婟僓溸周笡嬠鿲朤㎷ն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and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K-Stat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provider and employer. Issued in furtherance of Cooperative Extension Work, Acts of May 8 and June 30, 1914, as amended.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unty Extension Councils, Extension Districts, and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Cooperating, John D. Floros, Director. May 2018 | MF3300
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2.影响分蘖成穗(有效分蘖) 的因素
• 内部因素:足够的光合面
积和根系,有利形成健苗,
进而形成有效分蘖;早出
现的低位大蘖 ,有利形成 有效分蘖。春小麦因叶龄 小,苗期短,有效分蘖少, 1-1.5个。
• 外部因素:小密度、早播, 以及良好的土壤、水分、
温度、环境、光照等条件, 有利形成有效分蘖。
观察小麦分蘖
㈢穗分化
Ⅰ、叶原基分化期(初生期、圆锥期)
1 Ⅱ、伸长期
幼
· 穗 分
Ⅲ、单棱期(穗轴分化期) 穗 Ⅳ、二棱期
化 Ⅴ、小花分化期
过 Ⅵ、雌雄蕊分化期 程 Ⅶ、药隔分化期
Ⅷ、四分体形成期
小麦穗分化过程
穗分化的进度
• 同田小麦群体,主茎 穗分化时期和速度 较为接近。
• 主茎与分蘖差异较 大,表现为分蘖分化 晚,时间短,但发育快。
开花传粉期的小麦
㈤小麦籽粒形成
和成熟
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
受精卵
开花后 一天的胚 三天
五天
• 受精:花粉落在柱头上,适 宜条件下约1-2h可发芽并形 成两个精细胞,通过羽状柱 头通向胚珠,一枚精子+卵 细胞→受精卵。一枚精子+ 两个极核→初生胚乳核。受 精过程经24-36h完成。
十天
十一天
九天 八天
• 籽粒形成:冬小麦受精后1015天,春小麦22天,籽粒外 形基本形成,胚已具发芽能 十五天 力(受精卵→胚,初生胚乳 核→胚乳)。30多天后内容 物充实籽粒,完全成熟。
(二)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春化开始时间 ①种子萌动
麦苗 春化阶段茎秆伸长
②幼苗
麦苗+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穗 分 化
形成各种器官
弱冬性
强
小麦的一生

.
19
二、生育阶段
籽粒形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灌浆时间也 较长,如果条件合适则籽粒饱满,千粒重较高。特点 是西藏和青海一些地区,后期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 高,加之气温较低,温度的日较差大,有利于增强光 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样的小麦品种,比其它 地区籽粒更大一些,对获得高产有利。
.
20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
1
一、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该 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到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
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 同阶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变化。
粒数,并为形成饱满的籽粒打好基础。
.
17
二、生育阶段
器官建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结实器官分 化的时间较长,一般分化出的小穗和小花数目较多, 结实的粒数也较多。平均每穗粒数比较容易达到30粒 以上。特点是西藏的一些地方,不但穗分化的时间长, 而且光照充足,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平均每穗 常有20多个小穗,结粒40多个。在这些地区,使用大 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增产潜力。其他一些地区这个 阶段时间较短,一般结实粒数较少。如果能够针对这 个特点,加强麦田管理,采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 蘖成穗率等办法,使群体不过分郁蔽,改善田间光照 条件,也可以显著地增加结实粒数。
新乡、北京和拉萨三个地区,虽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但 分蘖出现和两极分化还有不同。新乡地区,气温较高,使用的 品种为多为春性或弱冬性,早春返青后很快就开始起身,进入 小穗分化期,春季分蘖少,也难以成穗,所以基本上靠冬前分 蘖成穗。北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如果冬前分蘖不足,还可 以增加春季分蘖并争取部分成穗。至于拉萨地区,春季气温较 低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冬前无分蘖的,春季不但可以生 出大量分蘖,也可以达到和冬前同样高的成穗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
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
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
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
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
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
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
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
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
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
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
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
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
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
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
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天津市一般在10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
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小的、弱的逐渐死去。
(四)叶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的形状象带子,有平行脉。
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
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叶舌;两旁还有叶耳紧包着茎秆。
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
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没有光合作用,小麦和其他作物都不能生活。
生产实践中常用到叶面积系数.什么是叶面积系数呢?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根据天津市大面积调查证明,丰产小麦不同阶段叶面积系数的指标大体如下:冬前为l,返青时为0.5,起身期为2,拔节期为4,孕穗期(即最大叶面积系数)为5—6,灌浆期为4。
通俗地讲,就是要求小麦叶子最大时(孕穗后),一亩地小麦叶子平铺起来要有五六亩地那么大。
但也不能使时面积系数过大,若叶子太大,互相遮荫,制造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减少,还会使茎部节间软化,易引起倒伏。
(五)穗每个麦穗由许多小穗组成。
小穗一般分左右两排。
一个麦穗有12—20个小穗.因此,一个麦穗是一个复穗状花序。
通常情况下,麦穗上的小穗数目越多,产量就越高.旱薄地上每个麦穗只有几个穗码,群众叫“蝇头小穗”,这种麦田产量不高。
(六)花每个小穗可以生长3—7朵花.每朵花外面包着两个硬壳,扣在外面的叫外颖,套在里面的叫内颖.轻轻地剥掉外颖, 就露出两个鳞被(也叫浆片),里面还有3个雄蕊和一个雌蕊。
雌蕊经授粉受精后,子房就结成果实,这就是小麦的子粒。
(七)种子小麦的种子表面有果皮和种皮联合在一起。
这样的种子叫颖果。
麦粒里面绝大部分是白色粉状的东西,叫胚乳,是小麦的主要贮藏物质. 小麦种子成熟后,有一段休眠期.一般白皮种子休眠期短,红皮种子休眠期长,这是红皮小麦遇雨不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在休眠期里种子要完成后熟过程,以后在适宜的温度, 水分和氧气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
三、冬小麦的阶段发育麦收时掉在麦地里的种子遇雨后迅速发芽出苗,长成一簇簇的麦苗,尽管温高、雨多,但它不能拔节,更不能抽穗结粒。
为什么?这是因为冬小麦一生中要经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最后产生种子。
这就叫做阶段发育。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是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一)春化阶段冬小麦在种子吸水萌动后或幼苗期,需要度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个体发育所需经历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叫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一段时间叫春化阶段.根据冬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和时间的长短,把它们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1.冬性温度为0—3℃,天数为35天以上.2.半冬性温度为0—7℃,天数为15-35天。
3.春性温度为0一12℃,天数为5一15天。
目前天津市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多数是冬性的,半冬性的很少。
在天津市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在越冬前都可以完成春化阶段.由于当时气温较低,不能进入下一阶段,所以冬小麦可以忍受零下20℃或更低的温度。
如果秋播春性品种,冬前会很快通过春化阶段,由于气温尚高麦苗开始拔节,抗寒力降低,冬天易受冻害死苗。
所以在天津市选用品种时不能用春性品种,南部地区若选用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晚播。
(二)光照阶段冬小麦幼苗通过春化阶段后,温度达4℃以上就开始进入光照阶段.在光照阶段要求以长日照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
根据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和反应,也分为三种类型.1.反应敏感型要求光照每日在12小时以上,天数为30-40天。
2.反应中等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一12小时,天数为24天左右.3.反应迟钝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小时以上,天数为16 天左右。
天津市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多属敏感型.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在春季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时,每日光照都在12小时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四、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和空气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环境条件。
要取得小麦高产,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土壤农谚有“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
”说明广大农民都非常重视创造一个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丰产环境。
一般认为,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应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
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排灌自如,使小麦生长均匀—致,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二)水分水分在小麦的—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每生产l千克小麦约需1000一1200千克水,其中有30%一40%是由地面蒸发掉的.天津市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只有需水量的l/4左右。
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验表明,冬小麦备生育时期的耗水情况有如下特点:1.播种后至拔节前,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平均耗水量为0.4立方米左右。
2.拔节到抽穗,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
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为2.2-3.4立方米。
此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抽穗到成熟,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日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耗水量约4立方米.(三)养分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锰、铜、锌、钼等。
氮、磷、钾在小麦体内含量多,很重要,被称为“三要素”。
天津市中低产麦田一般缺氮少磷,生产中必须注意补充,而钾素除高产田、沙土地外,一般不缺。
氮素是构成蛋白质、叶绿素、各种酶和维生素不可缺少的成分。
氮素能够促进小麦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增加植株绿色面积,加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合理增施氮肥能显著增产。
磷素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磷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促使早分蘖,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还能加快灌浆过程,使小麦粒多、粒饱,提早成熟.目前,天津市已大面积推广氮磷混施,配方施肥,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钾素能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提高小麦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此外还能提高小麦的品质。
因此在缺钾的土壤上或高产田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其他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不足时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如缺钙会使根系生长停止;缺镁造成生育期推迟;缺铁会使叶片失绿;缺硼会使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缺锌、铜、钼则植株矮小、白化甚至死亡.但小麦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比上述三要素少得多。
每生产100千克小麦子粒,究竟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氮、磷、钾呢?试验证明,一般约需吸收氮3千克、磷1.5千克、钾2—4千克。
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养分的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是苗期的吸收量都比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量逐渐增大,拔节到扬花期吸收最多,速度最快。
钾在扬花以前吸收量达最大值,氮和磷在扬花以后还能继续吸收,直到成熟才达最大值。
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按照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才能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
(四)温度小麦的生长发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时,生长最快、发育最好。
那么,不同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有什么区别呢? 小麦种子发芽出苗的最适温度是15—20℃;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最低温度为2℃,超过30℃则受到抑制。
温度是影响小麦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2-4℃时,开始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高于18℃分蘖生长减慢。
小麦茎秆一般在10℃以上开始伸长,在12一16℃形成短矮粗壮的茎,高于20℃易徒长,茎秆软弱,容易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