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要严谨
公文写作要求之表述准确结构严谨

公文写作要求之表述准确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包括表达方式正确,适合公文特点;表达效果不走样,准确、标准。
结构严谨,包括各局部内容划分合理,布局安排恰当,条理清楚,注重内在联系的外部形式,使全篇首尾相应、浑然一体。
〔一〕直述不曲,表述准确一般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五种,既表达、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公文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表达和说明,也有少量的议论。
至于描写和抒情,在公文写作中那么根本不用;即使在个别事务公文中使用,如调查报告,或在讲话稿中使用,也是极为少量。
1.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表达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开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通常认为,表达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即新闻的“五个W一个H〞反套而成的要素〕。
古文中使用表达,多采用复数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表达的类别。
按语言详略分:有概括表达,也叫“简叙〞、“略叙〞;有具体表达,也叫“详叙〞、“细述〞。
按结构形式分:有纵叙,有横叙。
前者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或事件本身的开展过程来表达;后者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来表达。
按时间顺序分: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实际上是把常用的纵叙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再细分;此外,还有一种平叙,即表达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先表达一件再表达另一件,如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表达的根本要求是:主线清楚,“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交待明白,详略得当,起伏有变。
说明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
在应用文章中使用较多。
当公文中表达一件事,介绍环境和背景材料时往往用说明方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也叫“下定义〞〕、分类说明、数字说明、比照说明、类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的根本要求是:客观、准确、科学。
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议论议论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辨明是非,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
公文中较少使用;使用时也要少而精。
记叙文写作之结构严谨

记叙文写作之结构严谨【小引】“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
“结构严谨”,就是要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等。
一言以蔽之:思路有序,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方法说略】一.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线路;层次,是文章内容按排的次序,这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
记叙文层次安排的方式有:1.时间为序。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如写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写到老年;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
事情有头有尾,文章脉胳清楚。
以时间为序作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要学会彩线串珠,用一条红线把所有的材料贯串起来,做到脉胳贯通,头绪清楚。
三要巧设悬念,灵活穿插,运用先抑后扬、疏密相间、张驰结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以免落入记“流水帐”的俗套。
2.空间为序。
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对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表现的描述,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对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的描述表现一个主题。
以空间为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作者行踪的顺序来写。
二是按景物所处的空间方位来写。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写作,都要交代清楚方位,要让读者清楚人物的立足点。
3.事件为序。
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某种主题。
以事件为序行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作者要明确事件本身的含义,并能将这种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是要善于使用悬念、抑扬、渲染等艺术手段,把故事讲得跌宕多姿、曲折动人。
4.情感为序。
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中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以情感为序作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情感要有波澜。
感情跌宕,文势起伏,恰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要避免无冲突、程式化,力求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显美。
6、 结构严谨

技法一:根据文体,健全结构
结 构 严 谨 ” 三 技 法
高考作文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 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 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 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 讲、法庭审判等体式。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 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 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 确地书写在相应的位置。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如果 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 重的。 这就需要掌握常用文体记叙文与议论文的主体结构。
根据第三重关系,可以确定的立意: 7.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8.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9.把握时代脉搏,铸就精彩人生。 提示语启发考生可以针对这个材料畅所欲言,各 抒己见。但比较权衡后,依据材料句的逻辑关系判定, 第7到第9无疑是更精准的立意。 综上所述,今年上海卷作文旨在引导考生换位思 考,审视生活,提升境界,把个人的梦想、发展与时 代的梦想、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
并列式
议论文
层递式 综合式
就高考作文而言,800字的文章显 然不宜采用复杂的综合式结构,并列式、 层递式的简化也最好以“三”为常数, 并列则三个论证部分并列,层递则三个 论证部分层递,不宜太多,多则思路易 乱,也不宜太少,少则论证无力。
技法二:排列合理,分段恰当
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 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 后贯通,起伏有致。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 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空间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 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 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就成为安排结 构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 老套呆板的“三段式”。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 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结构严谨

结构严谨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最大的法则是统一的结构,无论是灵感,无论是人物设计,没有它,就会零乱。
”所谓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组织、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它要求将文章的内容按恰当的方式进行安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健壮而完整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
正因为如此,结构是否完整、严谨,向来是人们评判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的硬指标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写作支招]在中考时,怎样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一、胸怀全局,树立结构意识。
文章的结构,大致包含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线索脉络等几个大部件。
这几个方面安排妥当,能够将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得清晰连贯,中心突出,就是合格的结构;如果能安排得新颖别致、天衣无缝,那就是好的结构。
但是,一些同学没有养成重视结构的习惯,面对文题,拿起笔就写,由于缺乏预先的设计,往往想到哪就写到哪,把条理、层次全忽略了,写出来的文章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树立结构意识。
下笔之前,就要胸怀全局,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体设计: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有几段,哪段是重点段需要详写,哪段是补充段可以略写,段与段之间如何衔接过渡,前后文之间如何照应,等等。
这些问题事先都要考虑清楚,做到胸有成竹。
这样,才有可能使所写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二、因“文”制宜,进行结构创新。
对于考场作文,我们不但要达到结构严谨、完整的基本要求,还要适当追求结构的新颖、独特、巧妙,从而使文章获得更高的分数。
为此,可以根据具体文题的要求,灵活地进行结构创新。
主要方法有:①尺水兴波,跌宕起伏。
即通过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波澜,或设置悬念,或借助巧合,或运用抑扬,做到有张有弛,时起时伏,曲折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定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之表述准确结构严谨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之表述准确结构严谨
在进行公文写作时,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是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这一要求的具体内容。
首先,表述准确要求使用准确、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汇或措辞。
在公文中,要注重使用标准的、规范的词语,避免使用随意、口语化的表达,以确保读者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同时,要遵循逻辑顺序进行表述,准确地陈述事实、观点和论证。
其次,结构严谨是公文写作的重要要求之一。
公文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开头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公文的目的和背景,正文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清晰地组织论述和事实,结尾部分应该进行总结或提出建议。
此外,段落之间的过渡要流畅,段落内部的句子也应当有层次清晰、相互关联的逻辑结构。
另外,要注意避免在公文中重复使用相同的标题文字。
公文中的标题通常应当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本内容。
因此,在正文中不应再次出现与标题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文字,以免重复性和冗余性。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表述准确,即使用确切、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遵循逻辑顺序进行表述。
同时,要求结构严谨,即按照开头、正文和结尾的结构组织文本,注意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逻辑衔接。
此外,要避免在文中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如何写一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的文章。
一、明确主题(100字)要写一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的文章,首先要明确主题。
所谓主题,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议题,它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在全文中贯穿始终。
明确主题可以使我们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偏题或内容杂乱无章。
二、构建框架(200字)明确主题后,我们可以开始构建文章的框架。
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有助于有效地组织我们的思想。
一般来说,文章的框架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来引入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主体部分是详细阐述和论证我们的主题,可以分成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讨论不同的观点或论据;结论部分用来总结和回顾我们的主要观点,并给出结论或提出思考。
三、层次分明(300字)在构建框架的基础上,我们要确保文章的层次分明。
层次分明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不会迷失在复杂的论证中。
首先,我们要给每个段落定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它可以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要合理组织段落的顺序,确保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且有逻辑性;最后,我们要在段落之间使用过渡词或短语,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连贯。
四、语言流畅(400字)为了写一篇语言流畅的文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废话和冗长的句子。
其次,要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和过渡词,使得文章的句子之间流畅衔接。
此外,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糊的词汇,要确保表达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最后,要注意文章的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五、准确表达(500字)准确表达是写作的关键之一。
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实例或统计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论点,这样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可信。
论文的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精简版)

论文的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论文的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四是要有自己的感受。
写论文也好,结题报告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千万不要盲目地照搬照抄。
结题报告如果写得实在,让人读后就会感到所举例子来自自己真实的教学实践,不虚假且操作性强。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有亲切之感,才会津津有味,永读不厌。
因此,课题报告的实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
在这一点上,这两篇文章都很出色。
都列举了很多课题实施过程中真实的案例,并且还附上了照片,避免了很多课题中出现的假、大、空的毛病,这对结题报告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让人一看感受就很实在,说明这个课题的确是作者用心去做的。
又让人看了以后,有启发意义,知道以后该怎样操作,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
这就使评委觉得这是两篇既有实践性,又有应用性的好文章。
所以说,我们搞课题研究,一定不要浮在表面上,要真正做好做实,这样才能反映对教育或教学现象的一些真实的认识和感受。
只有认识深刻,感受才能新颖;是自己的感受,才能有个性,才能给人以新知。
五是论文的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
我们很多时候写的论文存在论述欠完整,层次不清,思路混乱,缺乏逻辑性等毛病。
这是撰写论文最忌讳的。
要克服这一毛病,写文章时就必须重视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
就是筹划采用怎样的结构,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有效地表达主题。
布局谋篇,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准备过程。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主题犹如人之灵魂,一篇文章的材料好比人之血肉,那么一篇文章的结构,正恰似人之骨骼。
没有灵魂只能是一个躯壳;没有血肉就只剩了一个空架子;而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
因此,布局谋篇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会思路畅通,顺理成章.否则,心中无数,边想边写,就难以写好文章。
我们可以来看这两篇文章,它们在整个结构上基本上都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格式来写。
这是结题报告最普遍也最安全的结构,给人一种清楚明白的感觉,同时,中心突出、观点明确。
保证文章结构严谨

保证文章结构严谨保证文章结构严谨是撰写一篇优质文章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个结构严谨的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保证文章结构严谨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 引言引言是文章的出发点,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清晰地阐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在引言中,可以使用故事、引用、数据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引言还应该呈现出一种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顺利过渡到正文部分。
二. 主体段落主体段落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常包含了论点、论据和论证。
为保证文章结构严谨,主体段落应该按照一种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可以从总分、因果、比较等方面进行段落的划分和组织。
在每个段落中,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论述,并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该中心思想。
三. 过渡词语过渡词语在文章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推进的顺序。
通过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如“首先”、“其次”、“然而”、“另一方面”等,可以使段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可以将读者的思维引导到下一个主题。
四. 结论结论是文章的总结和归纳,应该与引言相呼应,明确地回答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在结论中,可以简要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结论应该简洁明了,不应该引入新的观点或材料。
五. 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连接和分隔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文章的句子和段落更加有序和连贯。
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点、冒号、分号、引号等。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应该遵守相应的语法规则,并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数量。
六. 段落结构段落结构的合理运用对于文章的结构严谨性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段落应该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和支撑句,有机地组织和展开观点,并通过过渡句与其他段落相连接。
同时,段落长度应该合理,不宜过长或过短,以保证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七. 段落间的衔接段落间的衔接是保证文章结构严谨性的关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结构要严谨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文体不限,这里仅就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介绍几种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常规结构方法1.记叙文结构比较灵活,开头、结尾、过渡,都有一定的讲究。
如开头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气氛渲染式、环境描述式、结果交代式等;结尾的方式有:呼应开头式、议论抒情式、自然结束式、戛然而止式等;构思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埋下伏笔法、正反衬托法、虚实相应法、误会巧合法、设置悬念法等。
2.议论文结构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的方式有:揭示论点式、引用名言式、设问启示式、叙述事实式、对比争议式、描述靶子式等;本论的方式有:分论点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结论的方式有:卒章明志式、问题启发式、希望号召式等。
3.说明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
说明对象不同,说明展开的方式也常常不同。
如动态说明常用时间顺序,静态说明常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常用逻辑顺序,可以用因果式、分类式、比较式、层进式等方式说明。
二、创新结构方法1.片段结构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转合,平铺直叙,使写作更为便利、容易;各片段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描述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为自由灵活。
如作文《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的感慨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2.借用文体写话题作文时文体不限,这时借用一些特殊的文体表现主题,往往能出奇制胜。
这些特殊的体裁包括某些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戏剧、童话、杂文等;某些应用文体如讲演稿、书信、日记、采访录、调查报告、现场演播、新闻报道以及某些领域内所专用的文体,如医疗诊断书、说明书、广告、调查报告、判决书、招标书等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擅长来选择文体,扬长避短,取得创新的效果。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均因结构有新意,被评为满分作文或一类作文。
例如广东省一位考生以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为被评论对象,让代表社会上种种不正确名利观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主题。
作者设计的现场为“敢讲敢说”演播室,主持人为“崔人进”,主题为“猪八戒能否得2008年度感动心灵奖”,“嘉宾”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乡亲组成了亲友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还“先看大屏幕”,作为现场演播的程序都出现在文章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
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电视转播现场,被文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所深深吸引。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
如《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文,作者将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加以改造,构思颇为新颖、巧妙。
湖南考生写的《西游记后传》,作者将西游记进行了一番续写与改写,演绎了师徒四人取经的离奇故事,文章把大唐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唐玄宗没有读取回来的真经,故事新颖,立意深远,实在是一篇绝妙的佳作。
4.特殊的视角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表达主题。
特殊的视角是指普通人以外的特殊人物,或者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的事物的视角。
另外,还可以选择多主体视角,比如一个故事设几个主人公,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述这个故事。
采用特殊视角可以使文章达到新奇的效果,造成一种新鲜感,使描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广东的一位考生写的《月光下的一只孤老虎》一文,作者采用特殊视角,以一只老虎的口吻自述悲剧,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
贵州的一位考生写的《给地球人的一封公开信》一文,作者采用特殊的视角,以特殊主体——外星人的口吻叙事议论,表明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尖锐批评。
5.镜头式结构有些作文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同学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等形式来展示作文丰富的内涵。
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而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题为《生活中的亮点》的作文:文章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剪切生活中四个镜头来表现“亮”。
作者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小巷中——街头——商店中——回家路上),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镜头式结构,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更集中,节奏更明快。
6.问答式结构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
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比如,题为《挫折四问》的作文,作者以四问四答的形式布控全文结构,“挫折是什么”“挫折真的存在吗”“挫折与成功的界限在哪里”“挫折给我什么启示”四个“问”形成了一个逐层深入的议论阶梯,使得文章结构井然,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7.一线串珠式结构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一事物,可以是某一事件,也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或者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作文线索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置的线索,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是线索要有始有终,贯串到底。
三、结构安排应该注意的问题1.根据文体,健全结构高考作文考生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体式。
但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确的书写在相应的位置。
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
如果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重的。
2.排列合理,分段恰当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
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空间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就成为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
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老套呆板的“三段式”。
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3.过渡照应,紧凑严密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
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
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承上启下,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力争使结构自然、紧凑、严密;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帅局部。
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
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4.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作为叙事的开端。
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四、文章中的“照应圆合”文章中的“照应圆合”,一般分以下几种:1.首尾照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含蓄的文章中,文中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
因此行文标题起了注释和点化的作用。
3.对话照应。
就是以典型人物的语言多次重复照应。
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这句话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细节照应。
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比如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裳上的破洞出现四次,突出了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5.关键词句照应。
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为补充。
6.悬念照应。
在作品中设下悬念,并不急于解开,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比如萧乾的《枣核》。
五、快速构思方法1.主题+材料定位法确立主题,占有材料,是作文构思的关键环节。
“主题+材料定位法”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同步确立文章的主题和材料。
在具体的篇章中,主题和材料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构思时,我们可沿着主题和材料这两极作相应的发散思考。
举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主题+材料A.位置决定价值a.武则天登基实现其价值B.位置改变,价值相应改变b.刘翔通过奋斗登上冠军位置,实现人生价值C.位置不一定决定价值c.小草,清洁工……平凡也有伟大的价值D.同样的位置价值迥异d.成克杰居高位贪赃枉法,孔繁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E.立足于岗位追求自身价值e.水电工徐虎立足岗位,成就人生价值F.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f.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主题+材料”的同步发展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