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中,质量的守恒计算题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和说明这类题目的考点,并给出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质量的守恒计算题:【例1】一根木棍质量为100克,点燃后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为80克,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这是一个典型的燃烧反应题目,考察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题目已经明确给出,反应物是木棍,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2.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反应物木棍的质量为100克,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80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因此,反应物木棍的质量减去生成物水的质量,即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

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00克 - 80克 = 20克。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例2】一瓶饮料质量为200克,其中含有20克的葡萄糖。

将饮料完全蒸发,葡萄糖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这个例子考察的是物质的分解反应,并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到葡萄糖的质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且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题目已经明确给出,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反应物葡萄糖的质量为20克。

根据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生成6摩尔的二氧化碳。

根据摩尔质量的关系,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克/摩尔,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克/摩尔。

所以,20克的葡萄糖可以生成20克/180克/摩尔 × 6摩尔 × 44克/摩尔 = 14.67克的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解答演示

高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解答演示

高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解答演示高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

它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在解题中经常被考察,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这些考点,并给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题目一:铁与硫反应生成二硫化二铁,如果反应中铁的质量为5g,硫的质量为10g,求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即铁的质量加上硫的质量等于二硫化二铁的质量。

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5g + 10g = 15g。

题目二: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如果反应中氢气的质量为4g,氧气的质量为32g,求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思路:同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4g和32g,根据反应的化学式H2 + O2 → H2O,可以知道生成物水的质量等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即4g + 32g = 36g。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题型的解答思路是一致的,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它们的化学式,这样可以明确它们的质量关系。

第二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它们的质量总和。

第三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所以可以通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减去已知的反应物质量,得到生成物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是简单的整数关系,或者有多个反应物和生成物。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计算方法,如摩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解决。

总结起来,解答质量守恒定律题型的关键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考点例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考点例析

《质量守恒定律》考点例析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基本定律中的重点。

此定律无论是在概念辨析,还是在计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本节考点要求例析如下:1. 概念理解例1.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是( ),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

A. 原子种类B. 原子个数C. 元素种类D. 分子种类E. 分子个数F. 物质质量G. 质子数H. 物质种类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及种类均无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构成分子。

因此,可能改变的是E ,,一定不变的是A 、B 、C 、F 、G ,一定改变的是D 、H 。

2. 解释现象例2. 请解释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镁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因此燃烧后的质量肯定比镁带质量大。

3. 判断生成物质量例3. 判断3克碳与10克氧气反应是否生成13克二氧化碳。

分析:C O CO +22点燃12 32 443 8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3份质量的碳与8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1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3克碳只能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1克二氧化碳,还剩余2克氧气,不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

4. 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4. 在2323A B C D +=+反应中,27克A 和147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71克C ,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则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 的质量为:271471713g g g g +-= 设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2323A B C D +=+2×27 3x27g 3g列比例解之:x=2答: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5.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例5. 根据化学方程式A 3B 4+4CB=3A+4X ,则X 的化学式为( )A. CBB. CB 2C. C 2BD. C 2B 3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典型题解法例析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典型题解法例析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典型题解法例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到唯一的一个定律,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主要考查以下几种题型,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解的题目。

一、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答题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题思路】分别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写出表达式,推断其它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1.(2012年广东广州)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02 B.N02 C.NH3 D.N2【解法指导】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AgN03→,观察反应前有Ag、N、O三种元素,那么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必须有这三种元素,而答案A含S元素、答案C含H元素,故A、C均错。

氮气是无色无味,故D也错。

因而正确答案为B。

二、推断某物质的化学式【答题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答题思路】1.分别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种类;2.数对应元素的原子个数,依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补充足够的对应原子个数。

3.组成化学式。

化学式中表示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碳氢化合物一般碳元素写在前面,接着到氢元素,氧元素写在最后面,其它化合物元素化合价显正价写在前面,显负价写在后面。

例2. (2012年甘肃兰州改编)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解法指导】对该反应4HgS+4CaO=4Hg+3X+CaSO4元素种类:Hg S Ca O → Hg Ca S O原子个数: 4 4 4 4 4 1 1 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Hg 、O原子已守恒,而反应前,生成物中钙原子有1个、硫原子1个还缺钙原子有3个、硫原子3个,因而X应有钙原子有3个、硫原子3个,原本X化学式应写成Ca3S3 但X前面计量数已为3,因而X的化学式应写成CaS。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十质量守恒定律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__2H2O。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C.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D.2g氢气和l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g水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133.已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乙、丁两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7:5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5.小芳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芳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A.Fe3O4和Fe的混合物B.Fe3O4和FeO的混合物C.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D.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6.有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泰,可能含有氧元素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D.由碳、氢、氧三种元组成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B.水的电解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氧气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8.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守恒”。

首先我们要清楚有哪些守恒:宏观上:1、物质的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是“质量总和”,不是单个的某些物质的质量2、元素的守恒——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微观上:原子的守恒——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另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定律除了这些守恒之外,还表现为,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比。

例如:4 P + 5O2点燃 2P2O5化学计量数(也就是配平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31 5*32 2*142124 160 284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磷与氧气的反应中,磷与氧气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都是124:160:284。

比如用31克的磷燃烧,需要消耗多少氧气呢?我们可以利用“比恒定”列出数学式子:124:160=31g:x 求出氧气质量所以,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为:“和相等,比恒定”[例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A、B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例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例析质量守恒定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例析质量守恒定律

例析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律,也是考查的一大热点,下面为同学们展示几例常见的考查方式。

一、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例1 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检测仪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C2H5OH+4CrO3(橙红色)+6H2SO4=2X(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 Cr2(SO4)3B. CrSO4C. Cr2O3D. CrSO3解析本题以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为载体,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变的。

通过观察发现反应前共有4个铬原子,反应后也应该有4个,又因为在X前面有化学计量数2,所以X的化学式中含有2个铬原子;反应前有6个硫原子,则X中应含有3个硫原子;反应前有37个氧原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9个水分子中共含有13个氧原子,则X中还应含有12个氧原子,结合化学式书写的规则可知,X的化学式为Cr2(SO4)3。

参考答案 A二、确定物质的质量比例2 现将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解析本题的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C和D的质量总和为8 g+4 g=12 g,因此参加反应的A 和B的质量总和也应为12 g,现已知10 g A全部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 g-10 g=2 g,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 g︰2 g=5︰1。

参考答案 D三、确定物质的质量例3 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A.6.8 g B.9.6 g C.8.8 g D.4.4 g解析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则7︰3×8=2.8 g︰x,解得x=9.6 g。

质量守恒定律例题

质量守恒定律例题

课堂例题讲解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 CuSO4 = Fe SO4 + Cu △m56 64 8X (8.4-8)g56/8=x/0.4g x =2.8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Fe + 2HC1 = FeC12 +H2↑△m CaCO3 + 2HC1 = Ca C12 +H2O + CO2↑△m56 2 54 100 44 562.8 g x y 2.7 g56/54=2.8 g/ x x =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 + H2Cu + H2O △m80 64 16x (8-7.2) g80/16= x/0.8 g x = 4g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4、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2HC1 + CaCO3 = Ca C12 + H2O + CO2↑△m73 129 56100gx (114-100)g73/56=100gx/14 gx = 18.25%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二、考点清单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 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1、从宏观上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仍是原物质,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2、从微观上讲,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典型例题】例: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析与答案: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选项正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 选项正确。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选项正确。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2:质量守恒定律1、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1)白磷燃烧实验目的:在密闭容器中,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步骤:A、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薄细沙;B、在细沙上放一火柴头大小的白磷,用塞子塞紧锥形瓶;C、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取反应前各种物质质量;D、取下锥形瓶,注入热水浴或用聚光灯照射锥形瓶,使白磷自燃;E、冷却后称量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A、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抓住几个关键词语:①参加化学反应的;②各物质;③质量总和;④等于;⑤反应后生成的;⑥各物质的;⑦质量总和。

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例1.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分析:这个化学反应的事实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合反应,即:它也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反应前的镁条质量增大了。

答案:增大。

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与镁条的质量相比,是增大了。

例2.若24.5gKClO3和2gMnO2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则反应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多少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多少?分析:在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所以m(KCl)=16.9g -2g =14.9g 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KClO3)= m(KCl)+ m(O2)所以,氧气的质量为24.5g-14.9g=9.6g。

答:氧气质量为9.6g,氯化钾质量为14.9g.例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A、B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知识点3: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为:分子新物质聚集成分子重新组合原子分裂−−−→−−−−−→−−−→− 2、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3、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典型例题】例1.某化合物A 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CO 2和H 2O ,试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分析:产物中含有C ,H ,O 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C ,H 两种元素一定来源于A ,而氧元素可能来源于A ,也可能来源于O 2.答案: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例2.中世纪,在我国及至世界上普遍流行着一种炼丹术.一些巫师,术士们认为可以用硫磺,硝酸钾,木炭等物质用一定的方法炼出金子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近年来,社会上也广泛流传着"水变原油"的说法.试用质量守恒的观点来驳斥这些谎言.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而术士们所设想的方法中,C ,S ,KNO 3中均没有金元素,因而根本无法做到炼出金来.原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而水中根本无碳元素,所以"水变原油"也是不可能的,综上所述,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例3.在化学变化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本身或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本身或种类⑧原子的质量分析与解答:从宏观的量的方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④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从微观的方面去理解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③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原子的种类不变,①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⑧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因此,⑤物质本身或种类,⑦分子本身或种类肯定会发生变化。

在下面的两个化学反应中:2H2+O2=2H2O,C2H4+3O2=2CO2+2H2O,有的分子数目改变,有的分子数目不变,所以,②分子的数目可能会发生变化。

答案:①③④⑥⑧;⑤⑦;②四、本讲小结1、化学反应的实质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3、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应考锦囊对本讲知识将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如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和质量守恒的原因等。

常见题型基本涉及到初中常见的各种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用A+B=C表示)。

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用A=B+C表示),当一定量的A物质受热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是()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小于镁条的质量B、大于镁条的质量C、等于镁条的质量D、无法确定5、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A、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B、已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C、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D、反应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6、在化学反应A+B=C+D中,6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

则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A、8gB、4gC、2gD、5g7、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

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 Cu、O、H C. O、H D. Cu、H8、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9、动物脂肪通过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热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则动物脂肪中()A.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水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10、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是H2和CO1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 ___。

*12、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填“密闭”或“敞开”)体系中进行。

13、早在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其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

(1)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简析原因。

(2)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碘的某种氧化物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

已知该氧化物的1个分子可将5个CO分子氧化为5个CO2分子,同时生成1个I2分子。

则该碘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11.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造成MgO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一层白色粉末(MgO)也会造成MgO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