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威地源热泵方案书

合集下载

地源热泵施工方案(DOC 72页)

地源热泵施工方案(DOC 72页)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第二章、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411-2007;5、《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10、《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第三章、施工方案根据图纸暂估施工工期为60天(不包括订货时间),为保证工期请有关专业给予支持:临时用水:甲方协调把现场临时用水管道引至施工场地。

临时用电:甲方协调把现场临时电源引至施工场地。

另请甲方协调我方的库房以及工人住宿。

一、地埋管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根据设计要求,为确保施工质量,方便业主现场监督检查。

在地埋管换热器施工之前,应对现场情况、地质资料进行准确详实的勘察与调研。

1、钻探施工措施1、施工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3)《建筑地基处理规程》(JGJ79-2002)2、钻孔任务:本工程钻孔设计工程量为:按图纸及量单。

3、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别,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负责施工现场的人员与机械的指挥调动,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与竣工资料的汇集及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

钻探机组长、班长负责钻孔施工,记录员负责施工状况的记录。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拟定投入施工人员6名。

4、钻孔结构:根据最终设计的孔深、孔径要求、地层结构、钻探设备的性能,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钻孔结构设计根据试验孔设计。

地源热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源热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源热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二章施工部署在总体施工部署中,我们以“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施工进度”为指导思想,以“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创一流”为质量方针,以“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周到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认真的施工管理、可靠落实的合同责任”为行动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达到预期施工目标。

一、项目目标1.质量目标合格、优质地完成工程施工,达到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进度目标根据招标文件和工程总体安排的进度计划,在收到书面进场开工通知后的100个日历天内完成(在土建场地已交付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室内、室外同时进行的方式)。

3.成本目标在保证工程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4.安全目标重大伤亡事故为“零”,一般事故控制在1‰以内。

二、项目管理总体安排我们将本项目作为公司的重点项目来抓,成立专门的安装项目部,在业主和监理方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密切配合总包商抓好本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与其他专业单位及时联系和协调,做到配合紧密,互不影响进度,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

我们配备了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项目经理和优秀的、团结、高效务实的施工项目班子。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验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遵循国家、省、市有关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施工标准。

我们遵照公司一贯原则做到规范化、文明化施工,为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提供组织保障条件。

三、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本项目工程施工的特点是整个项目施工工期短,在土建交房后,需同时进行室内风水系统安装和室外地埋系统施工,与此同时还要确保能预留时间给园林绿化、市政等专业事故,各专业配合的地方多。

室外地埋换热器是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安装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要兼顾考虑当地的市政管网、地下管线等因素,在施工安装前应与各相关专业密切配合,统筹安排施工顺序及方式,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有效控制过程质量和进度,避免返工、浪费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方案书--地源热泵系统

方案书--地源热泵系统

目录一、地源热泵推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源热泵机组特点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源热泵机组设备选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冷热负荷的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热泵机组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选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源热泵换热器最大换热负何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地埋管换热器及管井的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土壤热平衡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源热泵技术方案书

地源热泵技术方案书

地源热泵技术方案书1、工程概况1、建设单位:;2、建设地点:。

3、本子项施工图所设计部分为一区,其中地上为m2,,地下为m2。

建筑层数、高度:地上层,地下层。

建筑高度米(室外地坪到屋顶面层标高)。

4、建筑类别、等级:公共建筑,使用功能为活动室,二级;建筑结构形式、等级: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等级:三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

建筑耐火等级:本工程地上部分为二级,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

建筑防水等级:地下室一级防水,屋顶Ⅰ级防水。

平面布局及功能:建筑地下一二层,功能为车库及机房等。

地上层,活动室。

2、地源热泵方案技术介绍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4.2.1条,浅层热能应用等级高于城市或区域热网。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这一特点进行能量转换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地源热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能量转换。

因为地源热泵只使用电力,没有燃烧过程,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排放;不需使用冷却塔,没有外挂机,不向周围环境排热,没有热岛效应,没有噪音;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所以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100千瓦地源热泵设计书

100千瓦地源热泵设计书

设定热泵工况热负荷为100KW,采用循环水冷式。

蒸发温度为80C,冷凝温度为600C。

计算假设:⒈压缩机吸排气压损分别为零。

即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分别为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⒉循环计算中蒸发器出口过热度为50C⒊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温度取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下工质所对应的饱和温度⒋冷凝器内制冷剂的流动为一维均相流动,且不考虑压降一、制冷剂的选用R22的综合性能极佳,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

运行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尽次于氨;等熵指数小;而且无毒、无燃烧及无爆炸等优点。

R22的出现并随着价格的逐渐降低,使它在空调制冷中得到广泛应用。

各制冷剂的特点比较其中,ODP是破坏臭氧层潜能值。

WGP是温室效应潜能值综上所述,从技术、环境、经济三方面考虑,R22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等熵指数较小,冷凝压力较低,它对大气臭氧层稍有破坏作用,ODP值为0.034,GWP值为1900,:R22的综合性能极佳,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

R22是最优的制冷剂,所以此制冷机组选制冷机为R22.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R12目前已限制使用,R22 的使用期限到2030 年。

二、压缩机的选用,其参数见下表压缩机工况:蒸发温度为7.2℃,冷凝温度为54.4℃。

过热度11.1℃,过冷度8.3℃三、冷凝器冷凝器型式的选择取决于水源、水温、水质、水量及气象条件,同时与热负荷大小,机房的布置要求等情况有关,由上所述,故选择卧式冷凝器。

选择水冷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因为⒈选择卧式管壳式冷凝器a).结构紧凑,体积比立式管壳式小b).传热系数比立式管壳式大c).室内布置,操作方便d).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氟利昂装置⒉计算冷凝器选择计算目的是确定冷凝器的传热面积,结构类型,以及冷却介质的流量等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可有冷凝器的热负荷,传热系数,平均传热温差确定: 1) 冷凝器的热负荷冷凝器的热负荷是冷凝器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热量。

其数值大小与一定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的制冷量有关. 30P 的压缩机制冷量为89.6KW 此工况下放热量大于100KW 2) 平均传热温差Δt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是过热蒸汽。

地源热泵安装施工方案范本

地源热泵安装施工方案范本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为[具体数值]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具体层数]。

本工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旨在实现建筑物的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施工依据1. 国家相关施工与验收规范、标准;2.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7.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10—86);8.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 13—87)。

三、施工流程1. 工程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2)准备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工具;(3)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

2. 地源热泵打井(1)钻孔前进行地质勘察,确定井位;(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确保孔位准确;(3)钻孔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防止事故发生。

3. 竖直下管(1)下管前,检查管道质量,确保管道无损坏;(2)将U型管与灌浆管捆绑在一起,按照设计要求下管;(3)下管过程中,确保管道垂直,防止窜孔。

4. 水平铺管(1)在已开挖好的沟槽底部铺上相当于管径厚度的细沙;(2)安装管道时,注意管道不应折断、扭结,转弯处应光滑,并有固定;(3)水平管连接完成后,进行水力平衡器安装。

5. 地源热泵机房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地源热泵机组;(2)连接机组与地埋管之间的管道,确保连接牢固;(3)安装控制器,调试机组运行。

6. 工程验收(1)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试运行,确保系统运行正常;(2)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确保施工质量;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3.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4. 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5. 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地源热泵方案书

地源热泵方案书

地源热泵一、地源热泵介绍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这一特点进行能量转换的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地源热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能量转换。

因为地源热泵只使用电力,没有燃烧过程,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排放;不需使用冷却塔,没有外挂机,不向周围环境排热,没有热岛效应,没有噪音;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所以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二、地源热泵系统构成与原理地源热泵(也称地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水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一种技术。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蓄热体,一年四季其地表5m以下的土壤温度十分稳定,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地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冷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热剂降低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而冬季,则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热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从而实现的热交换过程。

地源热泵方案书

地源热泵方案书

地源热泵一、地源热泵介绍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这一特点进行能量转换的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地源热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能量转换。

因为地源热泵只使用电力,没有燃烧过程,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排放;不需使用冷却塔,没有外挂机,不向周围环境排热,没有热岛效应,没有噪音;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所以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二、地源热泵系统构成与原理地源热泵(也称地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水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一种技术。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蓄热体,一年四季其地表5m以下的土壤温度十分稳定,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地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冷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热剂降低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而冬季,则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热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从而实现的热交换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威投资地源热泵系统



一、本项目对中央空调的要求
根据本项目为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和场地实际情况,要求室外地面不能有破坏环境协调的设备设施,而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必须含有室外冷却塔和加热设备,而且冷却塔必须要放置在室外空气中,不能有任何遮蔽,否则影响制冷效果,所以我们这个项目的中央空调要求必须选择无冷却塔和加热设备的中央空调系统。

根据现行的可靠的技术,只能选择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二、设计构思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首选推荐地源热泵系统。

该系统既没有室外冷却塔设施,还省去了供热锅炉设备;既排除了扰民的噪声,又省出了地下室有效使用空间。

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及地勘报告的合理结论,综合考虑采用毛细管网浅层地埋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

毛细管网埋设于地下室之下3~5米处(即476米以上);并分组立埋。

由地勘图所知,毛细管网大部分置于砂卵石层内。

这样可以利用地下水的流动提高换热效率;且还可排除换热量积累的后顾之忧。

根据各分项负荷情况,将毛细管网均匀地分设为如干单元组,且汇集到地下室主机房内构成一套完整的地热偶系统。

可以灵活的排列组合应付各分项负荷的使用,且还能作为零时排除地热偶系统故障使用。

主机设备考虑采用大螺杆式热泵机组带小涡旋式热泵机组。

各分项的室内循环水泵为专项设置,不可共用;地热偶循环水泵
采用多台相同型号,可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动。

三、设计方案比较
1、现有参数及计算参数
本项目的用地总面积为39999.83平米;建筑面积62340.92平米;空调面积37751.17平米。

计算空调冷负荷为3527.87KW;热负荷为2265KW。

2、方案的比较
地热偶系统方式有三种,⑴PE管横埋;⑵PE管竖埋;⑶毛细管网横埋;⑷毛细管网竖埋。

PE管横埋须要管长约15万米以上。

由于本项目的空调面积几乎与用地面积相当,所以PE管横埋是不可能实现的,施工占地面太大,容纳不下。

PE管竖埋须要管长约10万米左右。

采用双U型埋置,须要钻井量约2.6万米,共260个孔。

虽然施工占地面积约1万来平米,但是施工成本太高,约需钻井费520万元。

本项目毛细管网敷设量约1.3万平米;横埋敷设占地面积5.2万平米。

以上三种方案均不可行,只有采用毛细管网竖埋方式,施工占地面积约2.7万平米。

且毛细管网施工费远小于PE管竖埋,约在300万元左右。

四、投资比较
以下只对地热偶系统的结构方式作为比较,各方案室内部分及设
备完全相同,则不参与比较。

PE管竖埋施工及材料费用约近600万元;约合空调面积的158.94元/平米。

毛细管网竖埋施工及材料费用约在350万元内;约合空调面积的
92.71元/平米。

五、系统综合比较
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比较
七、结论
本项目最好采用毛细管网地热偶系统的地源热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