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编号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3 ×3 分 =39 分)1. 对于0℃的水和0 ℃的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0 ℃的水比0℃的冰热B. 0 ℃的冰比0℃的水冷C. 0 ℃的水和0℃的冰凉热程度相同D.没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2.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繁忙顶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半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
相关三人的真切体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B. 甲的体温必定是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 以以下图的是海波的融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海波在 CD 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 48℃C.海波在 BC 段不汲取热量D.海波融化经历了12 min4.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所有的固体都有必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同C.晶体在融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D.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5. 玻璃在200 ℃时开始融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融化完。
由此可知()A.玻璃难融化B.玻璃太大了C.玻璃是晶体D.玻璃是非晶体6.以以下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数融化时,试管中的冰()A.融化一部分B.所有融化C.一点儿也不融化D.没法判断7. 对于沸腾和蒸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沸腾时需要汲取热量,蒸发时不需要汲取热量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没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相关C.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高升D.蒸发和沸腾都能够在液体表面进行8.很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季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严寒的冬季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以下对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甲房间“水雾”在表面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表面面9.在洗手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楚起来。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3.下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凝固D.熔化4.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5.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6.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8.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9.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10.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1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 120℃B. 100℃C. 90℃D. 80℃12.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13.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14.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1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露的形成1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17.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锅内有盐,与焊锡会发生化学反应B.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2.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3.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杯子加上杯盖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D.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4.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熔化放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吸热5.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6.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A. 12摄氏度B. 32摄氏度C. 40摄氏度D. 100摄氏度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二、填空题8.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__ 和________,当地人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9.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10.妈妈为小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小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填物态变化),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1)“白气”是______ (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 ______ .12.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有“白气”生成,但“白气”离壶嘴总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高,从而使水蒸气不易 ______.13.夏天,吃雪糕可解热是因为冰____________,在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不容易冻坏是因为水____________在严寒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里的水结冰,司机会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加了防冻剂的混合液不易结冰是因为混合液____________.14.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三、实验题15.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像;(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波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16.小张同学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17.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四、计算题18.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19.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五、作图题20.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21.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2.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锡的熔点是232℃.炒菜铁锅的温度与炉火的温度900℃相差不大,高于焊锡的熔点,锡容易熔化.但铁壶烧水,内部是水,温度达到100℃左右,锡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2.【答案】B【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3.【答案】B【解析】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给墨水瓶加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减慢了蒸发,不合题意.4.【答案】C【解析】化雪时,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5.【答案】C【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6.【答案】B【解析】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32℃.7.【答案】B【解析】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8.【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即减小蒸发;坎儿井也有管道,也减少了水的渗漏.9.【答案】40【解析】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10.【答案】升华【解析】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由固态变成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答案】(1)壶嘴喷出、液化;(2)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解析】(1)烧水时,壶内冒出的水蒸气的温度比室温高,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看到在壶嘴的远端看到“白气”;(2)在水壶口处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水壶口处的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12.【答案】液化【解析】烧开水时,离壶远一些的地方冒的“白气”是小液滴.因为离壶嘴近一些的地方温度高,不能形成液化现象,在离壶嘴远一些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13.【答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固点低【解析】冰糕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可以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对外放热,可以使菜窖内的气温不致降太低,把菜冻坏;严寒的冬天,水箱中注入防冻剂,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14.【答案】乙【解析】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可以进行读数了.15.【答案】(1);(2)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晶体;(4)48.【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线段分别连接起来即可,(2)由表中数据和曲线图可知海波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结束,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因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为晶体;(4)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故海波的熔点为48℃.16.【答案】(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2)AB;(3)温度;(4)表面积;液体的种类.【解析】(1)比较A、D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表面积相同,不同的是空气流动速度,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水的表面积相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可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4)如果让水和酒精的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相同,发现酒精蒸发的快,所以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7.【答案】找一温度计,找一棉花球沾上酒精,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室温,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解析】这是一道实验设计题,我们要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蒸发,我们可以拿一个温度计,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些酒精,若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18.【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19.【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0.【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1.【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2.【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第3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凤凰县期末)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2022•北京模拟)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3.(2021秋•渭城区期末)小明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师傅制作棉花糖的过程如下:先将白糖倒入机器中加热,使白糖粒变成糖浆,然后经过出丝口的高速旋转将糖浆甩出,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马上就凝聚成长长的糖丝,用竹签绕在一起就制成了棉花糖。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先汽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B.先熔化后升华,先放热后吸热C.先熔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D.先升华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4.(2022•苍溪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B.初夏,晨雾弥漫C.深秋,树枝凝霜D.寒冬,湖水结冰5.(2021秋•江达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2021秋•常州期末)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时()A.27℃B.30℃C.32℃D.37℃7.(2021秋•渠县期末)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变多了B.冰变少了C.冰的多少没变化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2022•凤山县模拟)“秋荷一滴流,清夜坠玄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C.- 265℃时,氢气是固态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3.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 . (2)(4) C. (1)(3) D . (3)(4)4. 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6.“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 --- 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A. “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
“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D.产生“烟气”的液体不容易液化和汽化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外侧出出现雾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8.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流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液化C. 凝固D. 升华9.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1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11.图中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12.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如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凝华 C .汽化 D .升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9分)13.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210℃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4.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冰箱的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6.一支正在点燃的蜡烛 , 会有蜡油从燃烧处流下 , 在蜡油下流的过程中 , 又变成固体的小蜡块, 随着在蜡烛上 , 在这一过程中 , 蜡先 ______, 后又 ______, 但是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 , 所以说蜡是 _____。
17.家庭用的液体石油气体是用 ________ 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 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 , 有水珠从盖上流下 , 这是用 _________ 的办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18.上海世博会举办期横跨春、夏、秋三季,为应对高温,世博园区的控温降温技术也是新招奇招迭出。
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喷雾降温和冰块降温。
( 1)烈日炎炎,世博会利用晶莹剔透的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在(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
( 2)喷雾降温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吸热19.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______现象,后者属于 _______现象。
当把西红柿放在冷水中后,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西红柿的温度_____。
20.面条应放在水中煮,而面放在油中炸则炸成油条,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不同,无论是炸和煮的过程中,食物都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1.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汽”,这是_________ 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 现象。
22.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 _________ ( 填“内”或“外” ) 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现象,它要 _________ ( 填“吸热”或“放热” ) ;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 现象,它要_________ ( 填“吸热”或“放热” ) 。
23.下面流程图中的方框内 A.C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和。
四、分析简答题(24题4分,25题4分,26题8分,共 16分)24.“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 ?为什么 ?( 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5.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 .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 .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26. 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人们常将茶叶包装例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 2 年之多)肖敏家来客人了,当她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包装盒时,出现了下图的一幕.试回答:(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盒?为什么?五、实验探究题(27题 8分、28题 10分,共 18分)27.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烧瓶(开水)、火柴、.(2)组装实验装置时,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固定,放上石棉网;再将烧瓶用铁夹固定.(3)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观察到液态的水变成从烧瓶口冒出时生成的白雾.(4)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握金属盘手的感觉是.( 5)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8.在做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 __________ ,认清它的 __________ ,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时间( min)12345678温度(o C)92 94 96 97 98 98 98 98从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o C,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小亮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装置,如果想节约一些酒精燃料,并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行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
当烧瓶内的水沸腾后把酒精灯移开,水将不现沸腾,请写出两种使瓶内水再沸腾起来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阅读与理解题(12 分)29.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水的循环地球是一个大水球.由于地球上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入江河湖海,洒向茫茫大地,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部分)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2)上述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①;②.◆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B3.C4.C5.C6A7.D8.B9.D10.D11.D12.B二、多选题13AD 14BC 15ABC三、填空题16.熔化;凝固;非晶体 17 .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18. 熔化;吸收;汽化 19. 液化;凝华;升高 20.沸点;吸收21.液化升华22.内凝华放热液化放热23. A.凝华C液化四、简答题24.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