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形成云,关于云的组成一定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液体或固体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热水后可以立即读数C.在使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则所测热水温度偏高5.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升华B.液化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6.【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7.下列对温度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测超出量程的温度B.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C.可以测低于它量程的温度D.测量时,玻璃泡应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8.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气候差异显著,物态变化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湿手烘干D.冰雪消融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凝固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草叶上的露珠B.屋顶的白雪C.山间的白雾D.屋檐上的冰锥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凌的形成﹣﹣凝固、吸热B.雾凇的形成﹣﹣升华、吸热C.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D.湿衣服变干﹣﹣汽化、放热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山上的“白雾”B.铜水铸造青铜器C.深冬树枝上的“霜”D.冰正在减少5.《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河面7.“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有效缓解春季旱情。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干冰可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升华液化B.凝华熔化C.凝固液化D.升华熔化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冰袋中的冰变成水B.口中呼出的“白气”C.地上的水慢慢“消失”D.冰冻的衣服被晾干9.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10.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卷(解析卷)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需要的时间较短),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需要的时间较长),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以下是同学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0℃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是39.2℃C.冬天正常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D.现在考场内的室温为60℃【解答】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为﹣18℃,故A错误;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是39.2℃,故B正确;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此温度,约为40℃,故C错误;D、考场内的室温约为25℃,达不到60℃,故D错误。
故选:B。
3.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A.液化现象放热B.液化现象吸热C.汽化现象放热D.汽化现象吸热【解答】解: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选:D。
4.新冠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现在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仍需佩戴口罩。
遇到天气变冷时,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下列描述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B.在衣柜里长时间放置的樟脑丸变小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解答】解:A、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错误;B、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也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正确。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凝固后熔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是水液化形成的B.露是水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一些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人体正常体温是39℃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约70℃7.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10.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1.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 -5℃4、某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5℃ ”,读做()A .零下 5 度B .摄氏负 5 度C .零下 5 摄氏度D .摄氏零下 5 度5、 0 的水和 0 的冰,两者温度是()A . 0 的冰温度低一些B . 0 的水温度低一些C .两者温度相同D .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6、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8、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晶莹的露珠 B.林立的冰川 C.变小的干冰 D.洁白的雾凇9、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10、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 (2). < (3). 液体蒸发时吸热 (4). 小 (5). 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点睛】(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答案】A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又能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不能持续吸热沸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液体沸腾的条件。
【详解】(1)[1]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因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2]适量指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这样才能让试管中的晶体受热均匀,但水不能太多,否则试管放入后水会溢出,会影响实验的探究效果。
(3)[3][4]试管中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试管中的食用油温度达到100℃后,也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再升高,而食用油沸点的温度比100℃要高,故食用油也不能沸腾。
【点睛】液体沸腾的条件有: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2)水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_______(“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学习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华又利用图甲装置进行了“探究酒精的沸腾”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
水和酒精的比热容(c水>c 酒精),分析乙、丙两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水的质量_______酒精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98小于吸热小于【解析】【详解】(1)由图象分析可知:水在第4分钟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为98℃,水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此可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由图乙、丙可以看出,水和酒精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有c m t c m t=水水酒精酒精,因为c c>水酒精,可得m m<水酒精。
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为V A)上升至B位置(体积为V B),则V A_____V B,(选填“>”“<”或“=”下同)。
气泡在A、B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则p A_____p B。
(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89898(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解析】【详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A B V V ,>A B p p ;(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
答案:89;吸热;A ;乙;<;>;98;变小。
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同学所选用的器材和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进行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若甲乙两同学所选水的质量分别是m 1和m 2,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当时的大气压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m 1__m 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答案】偏大 98℃ 低于 小于 逆时针【解析】【分析】【详解】(1)[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即俯视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偏大。
(2)[2]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其他条件相同,水量大的沸腾所用时间要大于水量少的沸腾所用时间,由图像可知t 2>t 1,所用m 1<m 2;。
(3)[5]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7.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记录.(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答案】A 98 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解析】(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