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I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力能扛鼎(g mg )(5)田父绐曰“左” (d d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en ) (II ) 自矜功伐(j in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罢通“疲”,疲困 )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被通“披”,穿上 )4.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面通“偭” ,以背相向 )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 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 9.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2024年上海市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小练习《项羽本纪二》含答案

①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联合)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官名),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少年杀其令(官名),相聚数千人,欲置长(长官,首领),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跟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陈婴便为王,异军苍头(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于是众从(听从)其言,以兵属(归属,隶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②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首先发难),战不利,未闻所在。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
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
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景驹走死梁地。
项梁已并(兼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
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
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还报项梁。
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地名)计事。
此时,沛公亦起沛(地名)往焉。
③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通“返”,返回),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首先发难),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项羽本纪》练习题共32页

谢谢!
《项羽本纪》练习题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 )力能扛.鼎(g Oig ) (5)田父绐曰“左”(dci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缶) (11)自矜功伐(j in )2)狱掾.( yu c i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i ) (6)项王瞋目而叱之(ch en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chu O ng )(10)舜目盖重瞳子(t mg ) 12)岂不谬.哉( mi u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 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项羽本纪》练习题

项羽本纪练习题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项王军壁.垓下(4)骑皆伏.曰(5)田父绐.曰(6)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7)地方..千里(8)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0)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1)乃.引“天亡我”(12)何兴之暴.也3、填空。
本文节选自《》,作者,字,是时期伟大的家、家、家。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全书共篇,全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记载了从到太初四年约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第一篇:《项羽本纪》练习《项羽本纪》练习班级___姓名____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梁以此奇.籍()毋妄言,族.矣()无不膝.行而前()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直夜溃围南.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令诸君知天亡.我()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马童面.之()为主死.节()豪杰蜂.起()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2.直夜溃围南出,驰走.(3.期山东..为三处()4.地方..千里()5.然羽非有尺寸..()6.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三、一词多义 1.为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项梁常为主办()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吾为若德()2.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有二十八骑()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平明,汉军乃觉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3.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4.足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5.属诸侯皆属焉()骑能属者百余人耳()6.之项梁怒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四、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⑤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⑦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⑵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⑸楚兵冠诸侯().⑹期山东为三处().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⑻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六、翻译句子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项羽的称号是什么?
A. 霸王
B. 英雄
C. 将军
D. 帝王
答案:A
2. 项羽与刘邦争霸的时期被称为什么?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楚汉争霸
D. 三国时期
答案:C
3.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最终的结果是?
A. 胜利
B. 投降
C. 自刎
D. 被俘
答案:C
二、填空题
1. 项羽的军队在_____之战中大败秦军,奠定了其霸主地位。
答案:巨鹿
2. 项羽的叔父是_____,他曾是楚国的大将。
答案:项梁
3. 项羽的最终结局是在_____自刎身亡。
答案:乌江
三、简答题
1. 简述项羽的生平事迹。
答案:项羽,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早年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成为楚国的霸主。
楚汉争霸时期,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兵败,于乌江自刎身亡。
2. 项羽为何在垓下之战中失败?
答案: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国,
兵力远超项羽。
加之项羽内部分裂,士气低落,最终导致战败。
四、论述题
1. 论述项羽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项羽是楚国的杰出军事家,他善于用兵,战术灵活多变,多
次以少胜多,如巨鹿之战就是其代表作。
在楚汉争霸中,项羽一度占
据优势,但由于政治手腕不如刘邦,加之内部分裂,最终未能统一天下。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试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12)田父绐曰(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14)地方千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3.对本文的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和秦王朝的对抗中,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了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C.《鸿门宴》中的刘邦是线索人物,故事从范增建议诛杀刘邦,记叙了刘邦如何赴宴、应对项羽和最终的逃离,井井有条,是叙述史实的典范。
D.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邦,依靠陈平的智谋,巧妙地消解了与项羽的紧张关系,并且最终清除了内奸曹无伤。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答:(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什么?答:(3)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答:7、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8、下面不属于项羽失败的原因的叙述是()A.“放逐义帝而自立”B.“自矜功伐”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D.“天亡我,非战之罪也”9、下面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逐义帝而自立”(把义帝楚怀王放逐,然后把自己立为王。
)B.“自矜功伐”(对自己的功劳、战争很是骄傲。
)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只奋发自己的智慧但是不从古人那里吸取教训。
)D.“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老天使我灭亡,并不是我战术不对的罪过。
)10、下列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C.怨王侯叛已,难矣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11、下列句子中不包含活用的一项是()A.豪杰蜂起,相与并争B.分裂天下,而封王侯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D.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2、对“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号称“霸王”,(他)这个位子虽然没有坐到底,(但)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B.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他的尊号是“霸王”,(他)这个位子虽然没有坐到底,(但)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C.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号称“霸王”,(他)这个位子即使没有坐到底,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D.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他的尊号是“霸王”,(他)这个位子即使没有坐到底,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13、下面加粗的词古今含义不一样的两项是()A.陈涉首难,豪杰蜂起B.相与并争,不可胜数C.然羽非有尺寸D.放逐义帝而自立E.欲以力征经营天下F.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4.比较阅读下面四首诗,回答问题。
(一)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三)咏项羽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期,期待。
)B.江东子弟今虽在(虽,即使。
)C.至今思项羽(思,想念。
)D.宜将剩勇追穷寇(宜,应该。
)(2)这四首诗对项羽的态度是一致的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诗歌比较说明有误的两项是()A.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这是惋惜项羽的草草自刎,正所谓“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B.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对他宁自刎也不渡江的英雄行为表示敬仰,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C.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这里作者不仅仅是分析历史,也是影射宋朝军心涣散,对外敌入侵,无力回天。
D.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以史为鉴,对敌人是绝不能同情、手软的。
E.这四首诗都是借项羽的事迹,发表议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翻蒋家王朝。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 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 应侯遂称笃笃:深厚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蔡泽听说范雎举荐的人犯了重罪,马上意识到正在鼎盛时期的范雎已开始有了隐患。
深明盛极则衰道理的他,知道自己说服权臣、飞黄腾达的机会终于来临。
B、蔡泽公开扬言要夺范雎的相位,且与范雎见面时态度傲慢,显得恃才傲物;范雎本对蔡泽一肚子恼火,但为其辩才所折服,最终举荐了蔡泽,显示出其爱才的大度。
C、蔡泽极为善辩,雄辩过程环环相扣,各种人物、事件随手拈来,他列举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的遭遇,目的是要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从而主动让出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