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图片案例.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案例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案例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xx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案例一、基本情况张某,男,1982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已婚,妻子姚某,住商丘市xxxxxxx小区,案发前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商丘分公司理赔中心xxx理赔部负责人。
2013年11月19日张某因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 5年。
二、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蔡某和妻子姚某还有女儿一家三口,女儿还在上小学,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及主要社会关系:张某自幼上学,商丘师范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分公司工作,参加工作后结婚生子,人生轨迹比较平稳。
案发时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商丘分公司理赔中心夏邑县理赔分部负责人,张彦民身为理赔负责人,具体负责理赔案件的材料整理、审查工作,其为了完成公司的投保任务,伙同他人,在农业险投保工作中,弄虚作假,搞虚假投保、垫付保费,不认真审查理赔资料、查验理赔现场,反而参与制作虚假理赔材料,进行虚假理赔,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三、存在问题1、社会适应情况张某的性格内向,老实本分不善言辞,容易被人利用。
因此,张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2、思想观念问题由于受到了法律制裁,经历了这些后使张某越发趋于沉闷,思想负担过重。
纳入社区矫正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张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好友交流。
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四、风险评估张某的犯罪性质,应属法律意识淡薄犯罪行为。
现能够被判缓刑,说明张某的悔罪态度较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张某,接纳他,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
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张某是能够矫正好的。
五、矫正介入与方案1、介入理念张某犯罪属职务犯罪,且文化水平较高,性格内向,案发前做为单位部门主管,案发后无业在家,这个地位差距张某短时间难以适应,我们要有针对的对张某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xx年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成都东部新区在依法依规监管基础上,关注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脆弱敏感、情绪反复波动等共性问题,因人 施矫,注重心理干预,把“从心开始’贯穿于社区矫正全过程,探索“以心会心,以心化心”,从人格重塑、情感支撑、社 会认同、就业帮扶等多维度,为女性社区矫正教育改造难题提供了一份有温度、有实效的“东部新区答案”。
案例点评
都江堰市以“三坚持两强化”模式为基依法落实监管措施,秉承“挽救为主,教育攻心”理念,汇集社会力量给予矫正 对象经济资助渡过难关,整合教育资源多维发力,帮助矫正对象塑造敬法遵法守法意识,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收监事 实,为防范暂予监外执行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踩点怀孕”提供了借鉴意义。
案例四
打开封闭心灵挽回灰色人生
案例点评
彭州市秉承“正人先正德,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创新使用“三位一体管控教育模式破除部门间合作壁垒,编织了
集人文关怀、医疗救治、法治教育、再犯罪防范于一体的矫治关怀网,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社区矫正对象的康 复、教育、矫正、回归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七
身在异乡陷迷途心系蓉城归正道
——郸都区李某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被实行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詹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詹某入矫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所 犯罪
行严重后果没有足够认知,心理脆弱且敏感,存在爱慕虚荣等不良价值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其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情感经历,综合评估分析后为其制定出“从心开始,自爱自立”的针对性专属矫正方案,帮助其走出情 感创伤阴影,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借助亲情力量强化矫正效果,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服务,融入社会,通过人社部门 资源链接,协助詹某参加美容行业就业培训。通过工作人员不懈努力,詹某走出情感创伤,结束混乱纠缠感情,参 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自食其力合伙创业。
大羊司法所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社区服刑人员魏小峰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魏小峰,性别:男;年龄:33岁;文化程度:初中;婚姻状况:已婚;家庭成员:妻子,丁平平,东平县大羊镇东三旺村务农。
犯罪事实:2014年5月27日,被告人魏小峰驾驶普通型火车,沿湖王路由南向北行驶至肥城市湖屯振西杨庄村南时与由东详细骑电动三轮车左转弯的张某碰撞肇事,致乘坐张某车的姜某死亡。
罪名:交通肇事罪原判刑期: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矫正类型及时间:缓刑二年社区矫正期限:自2015年1月17日至2017年1月16日二、背景资料(一)家庭背景社区服刑人员现居住大羊镇东三旺村,家庭成员包括母亲、妻子及其一个儿子。
魏小峰一直从事运输行业,现在在县城摆夜市。
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在东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就读。
魏小峰家经济条件一般,家庭基本上靠其摆摊支撑及产品推销。
(二)生活经历社区服刑人员魏小峰并无严暴力倾向,魏小峰在此次交通肇事前无其他犯罪记录,通过矫正小组的走访了解到社区服刑人员魏小峰与事故受害者进行了积极沟通和赔偿,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谅解。
(三)人际交往魏小峰被判刑后一直对家人、亲朋好友及周围邻居隐瞒了这一事实。
在一段时间里,魏小峰不敢面对妻子与孩子,惶惶不可终日,害怕万一家里人知道了实情,原来幸福美满的家庭会发生解体。
同时魏小峰似乎感受到了来自周围邻居异样的眼光和背地里的窃窃私语。
魏小峰一下子从原来的热情开朗变得郁郁寡欢,失魂落魄,终日不敢出门。
三、存在问题(一)社会适应情况魏小峰被判刑后变得一蹶不振,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与勇气,开始逃避现实,害怕社交,整日闷在家中郁郁寡欢,表现出了明显的社会退缩性的症状。
(二)求职或求学意识魏小峰自接受社区矫正以来,就停止了原来的工作,精神状态一直比较抑郁,求职欲望几乎丧失。
(三)思想观念问题1、矫正对象对刑罚结果和社区矫正的认识:魏小峰刚开始被判刑后,一直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首先他认为变成了现在的罪犯,真是运气不好。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
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
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
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
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
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
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
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
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
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
2020年度深圳社工行业评优十佳案例

2020年度深圳社工行业评优十佳案例摘要:1.2020 年度深圳社工行业评优十佳案例简介2.案例一: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案例二:社会救助服务项目4.案例三:社区矫正服务项目5.案例四:青少年服务项目6.案例五:婚姻家庭服务项目7.案例六:残疾人服务项目8.案例七:志愿服务项目9.案例八:社区教育服务项目10.案例九:企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1.案例十:社会工作行政管理项目12.总结:深圳社工行业评优十佳案例的意义和启示正文:一、2020 年度深圳社工行业评优十佳案例简介2020 年度深圳社工行业评优活动旨在表彰在社会工作领域表现突出的案例,以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经过严格评选,最终选出了十佳案例,涵盖了养老、救助、矫正、青少年、婚姻家庭、残疾人、志愿服务、社区教育、企业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这十佳案例的详细介绍。
二、案例一: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该案例以社区为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关爱等多元化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在家养老,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案例二:社会救助服务项目该案例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救助、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等服务,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四、案例三:社区矫正服务项目该案例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服务,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率。
五、案例四:青少年服务项目该案例针对青少年群体,提供心理健康、职业指导、家庭教育等服务,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六、案例五:婚姻家庭服务项目该案例通过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调适、家庭教育等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减少家庭矛盾。
七、案例六:残疾人服务项目该案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立生活。
八、案例七:志愿服务项目该案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推动社区互助共治。
九、案例八:社区教育服务项目该案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区和谐。
社区矫正实务ppt课件

社区矫正的评估和监督
社区矫正的评估和监督是指对罪犯或 潜在罪犯的社区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和 监督。
社区矫正的监督包括对罪犯或潜在罪 犯的行动监督、定期报告等措施。
社区矫正的评估包括对罪犯或潜在罪 犯的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犯罪 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统计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和矫正后的犯罪率,评估社 区矫正的效果。
通过评估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风险,确定社区矫正措施的有效 性。
通过评估社区矫正对象在改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遵守法律 、是否积极改造等,衡量社区矫正的效果。
通过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中的融入情况,如就业、家庭关 系等,评估社区矫正的效果。
案例三:某县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治疗案例
背景介绍
某县司法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问题,开展了家庭治疗工作。
开展过程
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成员进行访谈和评估,针对每个家 庭的问题制定了家庭治疗方案。
实施效果
通过家庭治疗,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更加深 入,同时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意识和行为也得到了更好的纠正。
社会融入
通过社会融入,帮助罪犯重新融入 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 会责任感,减少再犯罪率。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辅导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倾听与关注
与罪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了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特 征,为后续的心理辅导打下
基础。
认真倾听罪犯的陈述,关注 其情感变化,给予情感支持
和鼓励。
分析问题
实施辅导
在。
家庭成员沟通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缓解 家庭矛盾,增强家庭凝聚力,提
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是一种针对犯罪分子的一种非监禁的惩罚方式,旨在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罪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社区矫正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社区矫正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小明是一名初犯的青少年犯罪分子,他因为盗窃被判处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小明接受了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参与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在矫正期间,他还需要每周定期向社区矫正员报告自己的行踪和生活情况,接受监督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他在心理辅导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并学会了如何应对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小明学会了一门手艺,并且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在社区矫正的监督下,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重新融入社会。
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始独立生活,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通过社区矫正,小明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社区矫正,犯罪分子得到了改造和教育,重新融入社会,减少了再犯罪的可能性。
同时,社区矫正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社区矫正是一种积极的惩罚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罪的可能性。
通过社区矫正,犯罪分子可以得到改造和教育,重新树立信心,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社区矫正工作,为犯罪分子提供更多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