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总结及检测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基础知识点

解放战争基础知识点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出发,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要使中国社会回到战前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谈判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_______、____ 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5、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 _,又称_______ _。

6、经过40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 _其内容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内政全面爆发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__月。

其标志是国民党对____________发动进攻。

9、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先是进行了_______进攻然后又进行了________进攻。

10、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点是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1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的鼓舞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军队在________的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①的重点进攻。

主要战术是_____________。

12、解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事件)他们率领的军队是____________主力。

1、1946年是年,1947年是年,1948年是年,1949年是年。

中考历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一、知识导航:1. 1.学习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 2.学习指导:本单元主要讲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军解放南京等历史知识;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二、二、热点点击例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B.商谈国内和平问题C.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选出正确的选项就必须先弄懂内战爆发的背景,即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且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压力,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因此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欺骗人民,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而并非是真心想要和平。

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2.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①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哪个历史事件?②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③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屈辱史(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时空线索1、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有何不同?内战是哪一年爆发的?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开展战略反攻,发起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单元线索:三方代表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中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 内战爆发【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速查关键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重点进攻知识点1 重庆谈判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整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整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整合【主干梳理】主干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背景:1.主要矛盾变化: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人民愿望: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们的强烈愿望。

3.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论联合政府》)。

4.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5.美国:扶蒋反共从国际战略上:遏制社会主义运动;从切身利益上:维护其在华利益。

(二)过程: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民党打出“和平建国”旗号,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3次举行和平谈判;②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决定接受邀请。

【考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及中共决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国民党蒋介石方面:①舆论压力:人民要求和平,②争取内战准备的时间;③转移发动战争的责任。

(2)中国共产党方面:①为了争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国的机遇,教育全国人民;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政治上主动权。

(2)过程: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

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产阶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协会议。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5)评价:①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与支持;②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有力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考点】解放战争时期三种建国方案(1)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级,要建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以一些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总结及检测

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总结及检测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检测【本章总结】【单元达纲检测】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A.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B.采用何种政体C.由哪个党执政问题 D.人民民主权利问题2.下列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3.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B.尽力避免内战C.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要做两手准备4.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 ( )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人民军队实行运动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是在 ( )A.粉碎蒋军的全面进攻阶段 B.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阶段C.人民军队的大反攻阶段 D.同蒋军的战略决战阶段7.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时,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其主要目的是 ( )A.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战争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C.拖住敌人兵力,援助华东野战军D.避免与强敌交锋,以便保存实力8.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伪国大是在 ( )A.孟良崮战役后 B.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之后C.强令解散民主同盟后 D.占领张家口之后9.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C.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团D.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10.“五二○”血案发生的地点有 ( )①上海②杭州③天津④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1947年,促使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民主党派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 )A.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萎缩 B.战场局势日益不利C.第二条战线作用加强 D.国民党独裁统治确立12.中国民主同盟彻底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其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B.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C.国民政府强行解散民主同盟 D.蒋介石关闭国共和谈的大门1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中没有 (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14.抗战胜利后,中共取消减租减息政策,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革命任务的变化C.地主阶级兼并土地 D.主要矛盾的变化1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说明 ( )A.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B.敌人被迫收缩兵力,实行重点防御C.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6.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其最大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C.使国民党力量由强转弱D.是人民革命战争的重大转折1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战略决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学生用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学生用
1)“三年来”从哪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件为开端?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3、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 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 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 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 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一、选择题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 前途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在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2、分别有两支解放军参加的主力决战是( )
【内战烽火】测查提纲
1、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人物、国共双方目的、结果?
背景: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蒋阴谋发动内战。时间:1945年8 月。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蒋介石。国民党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 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共产党目的:为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 的阴谋。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人民解放军选择千里跃进,直插大别山地区开始战略反攻的主 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具有丰富的山区作战经验 B、大别山地区易守难攻,容易立足 C、大别山地区敌人的兵力空虚,位置重要 D、大别山地区的人民有着悠久的拥军传统 4、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那么这里的“门”是 指( )

《解放战争》知识结构及答案

《解放战争》知识结构及答案

《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梳理一、内战的爆发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1)国-----(2)共------(3)美------2、重庆谈判(1)时间------(2)目的蒋介石_------中国共产党----(3)代表人物----、----、----(4)结果----------(5)局限-------(6)意义--------3、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时间-----(2)标志-------(4)中国共产党作战的方针----(5)结果-------二、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三、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1、时间-----2、部队-----3、指挥员------ ----4、经过------5、意义------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原因2、内容(文献)-----、-------3、作用五、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战役---------- -------- --------时间1949.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部队-------- 中原、华东解放军东北、华北解放军指挥林彪----、----- 林彪、聂荣臻成果歼敌47万,解放--------- 歼敌55万,解放---------- 歼敌52万,-------解放意义歼敌150多万,--------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2.渡江战役(1)时间------至-------(2)战线在西起江西的------,东至江苏------,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3)结果----------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2、-----------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1 、-------------------------------2、-------------------------------3 、-------------------------------4 、-------------------------------5、------------------------------九、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专题10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梳理)中考历史

专题10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梳理)中考历史

第十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梳理【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方面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考点解读】考点一内战爆发【2011】版课标·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1)时间:①1945 年8月。

(2)目的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3)成果:1945 年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②“双十协定”。

其中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 1946 年1月。

(2)地点:重庆。

(3)内容:大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3.意义:③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国民党发动内战(1)爆发: 1946 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④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重点进攻: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⑤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检测【本章总结】【单元达纲检测】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A.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B.采用何种政体C.由哪个党执政问题 D.人民民主权利问题2.下列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3.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B.尽力避免内战C.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要做两手准备4.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 ( )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人民军队实行运动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是在 ( )A.粉碎蒋军的全面进攻阶段 B.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阶段C.人民军队的大反攻阶段 D.同蒋军的战略决战阶段7.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时,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其主要目的是 ( )A.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战争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C.拖住敌人兵力,援助华东野战军D.避免与强敌交锋,以便保存实力8.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伪国大是在 ( )A.孟良崮战役后 B.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之后C.强令解散民主同盟后 D.占领张家口之后9.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C.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团D.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10.“五二○”血案发生的地点有 ( )①上海②杭州③天津④南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1947年,促使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民主党派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 )A.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萎缩 B.战场局势日益不利C.第二条战线作用加强 D.国民党独裁统治确立12.中国民主同盟彻底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其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B.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C.国民政府强行解散民主同盟 D.蒋介石关闭国共和谈的大门1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中没有 (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14.抗战胜利后,中共取消减租减息政策,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革命任务的变化C.地主阶级兼并土地 D.主要矛盾的变化1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说明 ( )A.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B.敌人被迫收缩兵力,实行重点防御C.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6.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其最大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C.使国民党力量由强转弱D.是人民革命战争的重大转折1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战略决战。

这一决战的主要成果是 ( )A.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C.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D.大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18.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因为( ) 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城市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19.下列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届二中全会召开②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③渡江作战④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20.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D.开国大典的举行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 (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摘自中共1 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材料二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三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四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自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①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材料二中的《苏维埃土地法》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②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材料三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③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材料四中的《中国上地法大纲》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④综合这些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

……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材料二我们党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毛泽东1945年11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材料三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1949年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上述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和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针对国民党的政策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有关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系列政策。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200字左右。

三、问答题1.简要归纳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各个阶段,我军的战略目标发生过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2.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进行了哪两次重要谈判?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怎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D 4.D 5.A 6.A 7.B 8.D 9.C 10.B 11.B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C 19.A 20.B二、材料解析题1.①变化:前者“没收一切土地”,后者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公有土地;前者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后者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

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革命。

②其变化是: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结果: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③变化;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

结果: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④以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目的,将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抗战胜利后初期,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这是由于其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又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所采取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前后,国民党采取一面谈判,一面进攻,边谈边打的政策,破坏和平与民主。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这是由于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陷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但最终却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说明这一和谈政策完全是为争取时间以便进行垂死挣扎的和平烟雾,完全是一场骗局。

三、问答题1.防御阶段:①目标:实行土地换力量的战略目标,如内线作战且以运动战为主,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②原因:因为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各解放区基本上处于被分割状态,形势对革命不利。

反攻阶段:①目标: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并且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②原因:敌我力量变化对我方有利,敌人兵力分散、不足、中原空虚,敌人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决战阶段:①目标:实行战略决战,并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

②原因: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国民党开始集结兵力实行重点防御,形势变化。

渡江战役后:①目标: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②原因:国民党政权企图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而治,并且伺机卷土重来。

启示:党中央根据战争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945年的重庆谈判,1949年4月的北平和谈。

(1)条件①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确立,加紧侵略亚洲,在中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独裁,阴谋发动内战,但内战准备尚未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但仍处于敌强我弱;全国人民希望和平、民主;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旗号,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并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北平和谈: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敌我力量发生根本变化;东北、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已做好渡江的准备;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扩大,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蒋介石发布“求和”声明,不久被迫下野。

(2)结果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但不久被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内战爆发。

②北平和谈:谈判达成和平协定,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国民党假和谈阴谋被揭穿;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国民政府覆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