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基础知识点
高一历史课件: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3.阅读教材P157“学思之窗”。 思考: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提示:从民主自由的理念出发,呼吁建立一个“自由自主的国家”。这既 体现了当时国民向往和平民主的心声和努力,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 主张是民心所向。
返回导航
4.阅读教材P158“思考点”。 思考: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 提示: 国统区经济崩溃和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反 动派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国统区进行经济掠夺、政治独裁。
返回导航
3.战略决战 (1)概况
战役名称
时间
军队
辽沈战役 1948年9至11月 东北野战军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 __华__东__野战军和 1949年1月 中原野战军
1948年11月至 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 北军区第二、三 兵团
歼敌数 解放地区
47万 余人
_东__北___全境发的必然性 (1)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 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未改变。 (3)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必须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扶蒋反共是美 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返回导航
2.表现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 代表会谈纪要》,即“__双__十__协__定__”。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 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 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3)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4)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 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1947 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战无不胜刘伯承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收拾金瓯一片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 解析 B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 B )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理解升华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1)由于国民党兵力主要集结在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 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中原地区战略 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 。(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3)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①辽沈战役:解放 东北 全境。 全境。 辽沈战役: (4)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 淮海战役: 为中心展开, 战 和杜聿明集团军。 和杜聿明集团军。 略 平津战役: 决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 战 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 和平解放。 ④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 意义: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1945年 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精细梳理
意义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强硬派在蒋介石的默认与支持下,实 际上推翻了政协决议,改取对共强硬政策。其余波延至会后,使战后 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 化进程,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战火再起。邓野《东北问题与四平决战 》
梁漱溟: “一觉醒来, 和平已经死 了!”
3.58 23.8% 76.2%
28.6% 71.4%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 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提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 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 失。” ——《毛泽东选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46 年7-10月歼敌30万, 粉碎了全面进攻。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1947年3-5 月
3.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向 哪里发起了重点进攻?原因何 在?
①陕甘宁(陕北解放区):
陕北
山东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②华东(山东解放区):
南京是国民党统治中心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知识清单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一个在东北被俘虏的国 民党军官曾说:你们打 不赢,我们连驴子都是 用飞机空运过来的! --王树增《解放战争
敌强我弱 敌攻我守
理知识 固基础
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项别
兵力
地区 面积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思考:共产党为什么胜?国民党为什么负?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31张)

课堂小结
(2)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 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论从史出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来看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民主,国民党违反民意,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遭到全国人民 的一致反对。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国民党军队的厌战情绪严重,临阵 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 涂地。
(3)渡江战役 ①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 线崩溃;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②过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 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思想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 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 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继续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
课标定位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人民的支持、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中国共产 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素养阐释
1.运用史料,分析国共两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外政策, 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 阶段特点,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和时空观念。 3.运用史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解 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 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大 发“劫收”财。他们还利用政治特权横征暴敛,搜刮人民,造成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考点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考点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②扩大:先后占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大片领土。
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抗战初期 ①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②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并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④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比较辨析]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3.相持阶段(1)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4.国外战场: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

第17 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课重点:(由理解课标得来)1、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高考大纲: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课知识梳理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矛盾(一)、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二、抗日战争后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背景(原因)(1)、国民党方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毛泽东等人于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
2、时间:1945.8----1945.10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又称《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内容①、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初2、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三、人民解放战争(国共第2次内战)时间(1946——1949)(一)、内战爆发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材料: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感悟历史:“和平已经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了政协协议。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一)中华民族抗日开端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是14年抗战起点。
2. 1935年,华北事变的一连串事件。
3. 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也叫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上海。
3.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陕北)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合为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
3.武汉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皖南事变",是第二次国民党反共高潮。
4.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国民党牺性的最高将领。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1.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1937年9月,林彪,平型关大捷,这是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这是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投降书。
二、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位要》,共持续了43天。
(二)战争进程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出发,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要使中国社会回到战前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谈判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_______、____ 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5、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 _,又称_______ _。
6、经过40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 _其内容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内政全面爆发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__月。
其标志是国民党对____________发动进攻。
9、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先是进行了_______进攻然后又进行了________进攻。
10、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点是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1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的鼓舞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军队在________的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①的重点进攻。
主要战术是_____________。
12、解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事件)他们率领的军队是____________主力。
1、1946年是年,1947年是年,1948年是年,1949年是年。
2、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间是_____年_____月____ 日
3、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是_______,战线西起______ 东到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____路强渡长江。
结果:
4、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宣告结束的时间是_____年___月
5、在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中人民解放军采取了“________战术”,_________(军队)在________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胜利。
6、刘邓大军千里跃大别山的时间是_________年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辽沈战役采取的作战方法是_____________。
8、国民党统治灭亡是在__________战役之后
9、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斗争的焦点是__________ _。
10、由于_________________中共中央主动暂时放弃延安。
1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947年6月30日_______、_______率_____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_______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13、三大战役从作战时间上先后是___ _、_ _____ _ ___。
14、三大战役从歼敌数量上排列是__ __ _ ____、____ __
15、三大战役从南至北排列是_ ____ ___ ___、______ _。
16、鸦片战争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_____年—_____年。
17、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年。
1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年。
1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太平天国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5、第一个全国统一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26、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