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蛋白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浆细胞瘤描述

浆细胞瘤描述

14
免疫球蛋白
15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
16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7
◆ 免疫球蛋白、M蛋白、M成分是相同概念吗?区别和联系 ?
◆ M蛋白又叫做monoclonal Protein,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myeloma protein, or M- spike。
◆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 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 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 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开头的疾病, 故称为“M蛋白”。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继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原发于骨骼) 髓外浆细胞瘤(原发于髓外)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淀粉样变性
◆ 反应性浆细浆胞细增胞多增症生:程度有限(骨髓浆细胞<10%),且分化良好,免疫 球蛋白多为多克隆性,仅少数为单克隆性且增多程度有限。本身不引起临床 症状。原发病治愈后,浆细胞增多症状消失。
◆ 很少发生脏器扩散:肝、肺、胸腺、乳腺、子宫、膀 胱、前列腺、甲状腺、腮腺、牙龈、心脏等处扩散极 少见报道。
◆ 罕见报道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
◆ 一般不伴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当发生广泛扩散 时,血和尿中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多。
38
治疗
◆ EMP对放疗高度敏感,首选放射治疗。特殊情况也可考虑 手术切除。原发灶在头颈部时,单用放疗,避免手术治疗 ;原发灶在头颈部以外,可考虑手术完全切除。
正常 少见 少见
36

运用血清法综合诊断M蛋白的重要性及相关思考

运用血清法综合诊断M蛋白的重要性及相关思考

运用血清法综合诊断M蛋白的重要性及相关思考卢伟;李畅;王淇泓;耿红莲【摘要】目的:通过对 M 蛋白阳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诊断 M 蛋白的指导意义,防止误诊和漏诊,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3年1244例 M 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清 IgG、IgA、IgM 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IFE 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相互关联及在诊断 M 蛋白中的重要价值。

结果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 M 蛋白单峰的有944例(76%);出现 M 蛋白双峰的有27例(2%);未出现 M 蛋白峰的有273例(22%)。

在未出现 M 蛋白峰的273例患者中,IgA 型102例,IgG 型44例,IgM 型3例,κ游离轻链型41例,λ游离轻链型55例,IgD 型28例。

M 蛋白类型:IgG型644例(51.8%);IgA 型288例(23.2%);IgM 型85例(6.8%);轻链型131例(10.5%);IgD 型69例(5.5%);双克隆型27例(2.2%)。

κ游离轻链型的κ在正常范围(2.69±1.81),相比正常对照组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κ/λ相比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IgA、IgM、λ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IgGκ、IgGλ、IgAκ、IgAλ、IgMκ、IgMλ、λ游离轻链型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 IgG、IgA、IgM及κ、λ轻链定量测定、SPE 和IFE 在诊断M 蛋白方面不可缺少,不能相互替代,但能相互补充,只有综合分析其结果才能给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Objective By?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ncluding IgG,IgA,IgM,κ and λ,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and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of M protein positivepatients,Investigat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diagnosis of Mprotein,avoid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st and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Methods Make a statistics of the result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nclu-ding IgG,IgA,IgM,κandλ,SPE and IFE of M protein positive patients in 2013,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and significant value of the diagnosis of M protein.Results M protein single bands seen by using SPE include 944 cases(76%),M protein double bands include 27 cases(2%),M protein bands being not seen include 273 cases(22%). In 273 cases of patients of M protein bands being not seen,there were 102 cases of IgA type,44 cases of IgG type,3 ca-ses of IgM type,41 cases ofκfree light chain type,55 cases ofλfree light chain type,28 cases of IgD type.The type of M protein:there were 644 cases of IgG type(51.8%),288 cases of IgA type(23.2%),85 cases of IgMtype(6.8%), 131 cases of light chain type(10.5%),69 cases of IgDtype(5.5%),27 cases of double-clonal type(2.2%).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κofκfree light chain type was w ithin the normalrange(2.69±1.81)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butκ/λ was higher and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01),IgG,IgA, IgM,λwere lower and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01).IgGκ,IgGλ,IgAκ,IgAλ,IgMκ,IgMλ,λfree light chain type wer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test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and light chain, SPE and IFE in the diagnosis of M protein are indispensiable,cannot replace each other,but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on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758-761)【关键词】血清法;M蛋白;重要性【作者】卢伟;李畅;王淇泓;耿红莲【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61 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10;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 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M蛋白是指由单克隆浆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结构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片段,临床上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1]。

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早期临床诊断价值目的血清蛋白电泳联合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症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对98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结果与血清蛋白电泳阳性率(87.25%)相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100%)明显增高,P<005。

结论血清蛋白电泳作为临床筛查,进一步测定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可提高M蛋白阳性疾病的诊断;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对M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更具有诊断价值。

标签:免疫球蛋白症M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是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

M 蛋白阳性是诊断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但M蛋白阳性患者大多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

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

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可对M蛋白阳性疾病进行初步筛选,而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对M蛋白阳性疾病进行较明确的判断,免疫固定电泳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诊断准确率高,并可直接进行分型确认。

M蛋白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各科医生均有必要提高对M蛋白血症的认识。

尤其对于血清蛋白电泳出M蛋白的非MM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应密切随访。

本文通过对98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收集在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送检的血清标本检出M蛋白阳性患者98例。

二、仪器与试剂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均采用法国SIBIA 公司CAPILLARYS-2 型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分析仪,试剂、抗体均为原装配套。

三、实验方法按操作规程采用电泳分析仪自动完成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电泳得到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和5个血清免疫电泳图谱。

四、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对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诊断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1杜鹃

1杜鹃

病例3——相关检查项目
脑脊液相关检测:

CSF常规检测:压力正常, 蛋白 1686mg/L ,潘氏实验 +++ CSF涂片:可见淋样浆细胞及异常形态的淋巴细胞。 CSF 流式:存在9.275%的异常成熟B淋巴细胞,该细胞群表 达 CD19,cKappa, CD20,少部分表达CD10 。 CSF M蛋白: IgG κ (+) 和 IgM κ (+) 双克隆
MYD88基因:L265P突变阳性;CXCR4突变阴性
BM
FCM:骨髓可见到0.175%的异常浆细表和16.218的异常成 熟B细胞。 PET-CT:双侧腋下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短径 1.1cm, 未 见代谢增高。甲状腺肿大并代谢增高,建议MRI。 抗MAG抗体阴性(北京协和)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的脱髓鞘&轴索损害 皮下组织活检:活检病理结果阴性,刚果红阴性。
RD 维持治疗2年,PFS 26个月 后复发
sCR
VD 维持治疗 5 cycle
PD
sCR
RD 维持6个月复发
VT-DECP等多个方案后仍进展(中枢侵犯)
CAR-T治疗 稳定 3个月 2018.3死亡
PFS1 26个月 PFS2 12个月 OS 50个月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WM)

REAL、WHO(01、08、16)分类:

与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PL)合称为LPL/WM


WM多见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63-68岁,55-70%的患者为男性
WM患者生存期差异很大,与肿瘤负荷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平均36-120个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临床表现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综合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和活动性MM(active multiple myeloma,aMM)的诊断标准如表2。

如无特殊标注,下文简称的MM 是指需要治疗的aMM。

其中高危SMM是指SMM中符合以下3条中2 条及以上:血清单克隆M 蛋白≥20 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0%;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20者。

(三)分型依照M 蛋白类型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进一步可根据M 蛋白的轻链型别分为kappa(κ)型和lamda(λ)型。

其中部分罕见类型临床特点如下:1.IgD型骨髓瘤:1%~8%,我国患者发病率略高于国外报道,具有发病年龄轻、起病重,合并髓外浸润、肾功能不全、淀粉样变性等临床特征,95% 为IgD lamda型。

M蛋白的鉴定及实验分析

M蛋白的鉴定及实验分析

M蛋白的鉴定及实验分析【关键词】 M蛋白;免疫球蛋白;分析Identif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 ProteinKey words:M protein; Immune globin; AnalysisM蛋白(骨髓瘤蛋白)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结构的免疫球蛋白(Ig)分子或其片段,临床上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1]。

M蛋白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缩写,也称副蛋白、骨髓瘤蛋白、M成份。

对此病只有采取较好实验室方式与正确实验分析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靠得住依据。

1 血清区带电泳技术是临床实验室对蛋白质进行的一种剖析技术。

它能够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异样蛋白质进行挑选。

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适合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

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要紧依照其所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各类片段。

正常人血清的区带电泳结果和扫描图像从左至右的5个区带依次为白蛋白及α一、α二、β和γ球蛋白区。

有时在慢电泳时β球蛋白可分为β1球蛋白和β2球蛋白。

白蛋白区的成份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和部份α1脂蛋白;α1区包括α1抗胰酶蛋白、α1脂蛋白、Gc球蛋白;α2区包括触珠蛋白、铜蓝蛋白、α2巨球蛋白等;β1区包括转铁蛋白、补体C3c、IgA、血结素等;β2区包括C3b、IgA;γ区包括IgG、IgM、CRP等。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性疾病各类Ig均增加,相应的其他区带会减少,多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β和γ区大量增殖,致使两区之间的间隙消失,成为γβ桥,亦称γβ联,扫描时β消失,显现一高而宽的γ峰。

免疫缺点症时会显现无γ峰或低β峰。

M蛋白血症特点是区带窄而浓,扫描峰高而尖,基底部窄,在γ区高与宽的比例≥2,β区那么≥1(正常时小于此比例),其他区带明显减少。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最低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下列二项)
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 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 +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低于主要诊断标 准);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单 克隆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
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
有症状或无症状MM诊断标准
有症状MM诊断标准: ①血清和(或)尿中M蛋白无
治疗原则
无症状骨髓瘤或D-S分期I期患者予观察,每3月复查1次。 有症状的MM或没有症状但已出现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能衰
竭的骨髓瘤患者应早治疗。 年轻骨髓瘤患者(≤ 65 岁) 首选自体干细胞移植者,诱导
治疗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老年骨髓瘤患者(> 65岁) 不建议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庆云县人民医院 胡玉彬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 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 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 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 瘤的范围。目前WHO将其归为B细胞淋 巴瘤的一种,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 瘤。
鉴别诊断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骨转移性癌、骨结核的溶 骨性病变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WM MGUS 淀粉样变性 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 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 Castleman病 CLL POEMS 某些反应性浆细胞增多 重链病 浆细胞白血病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 但低于上述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已达2/10万左右,低于西方国家(约5/10万)。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

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病有关。

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MM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MM是一种由复杂的基因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异常所驱动的恶性肿瘤。

遗传学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同时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的发生。

临床表现1.骨骼损害骨痛为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部和下肢。

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MM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所致。

2.贫血贫血为本病的另一常见表现。

因贫血发生缓慢,贫血症状多不明显,多为轻、中度贫血。

贫血的发生主要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肾功能不全等有关。

3.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因脱水、感染、静脉肾盂造影等引起。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功能受损,如蛋白管型阻塞,则导致肾小管扩张;②高钙血症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损害;③尿酸过多,沉积在肾小管,导致尿酸性肾病;④肾脏淀粉样变性,高黏滞综合征和骨髓瘤细胞浸润等。

4.高钙血症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和便秘等,主要由广泛溶骨性改变和肾功能不全所致。

5.感染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皮肤表现-坏疽性脓皮病
F61, 发现M蛋白5年,皮肤破溃 2.5年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2009年:IgAλ+, IgA 20.1g/L 2011年:皮肤破溃,活检提示坏
疽性脓皮病 BM:10.5%为成熟浆细胞,偶见
双核浆细胞。 无CRAB M蛋白稳定无治疗 应用Thal+Dex后皮损好转
– 慢性病贫血 – 造血空间抑制 – 肾性贫血
MM继发淀粉样变
约20%发生 不影响生存 心脏淀粉样变,NT-BNP对疾病
预后有影响
MM合并淀粉样变-病例1
M45, 活动后气喘1年余,腹痛伴黑便11月,呕血1天 IgGλ型,BM 5%异常浆细胞 受累器官
✓ 骨髓:刚果红阳性 ✓ 反复消化道出血,FX 6.9% ✓ 心衰:LVEF 70%,室壁厚度15mm ✓ 肝大,肝酶升高
皮肤改变-皮肤松弛症
F32, IgGk型 反复水肿8年,皮肤松弛6年,喘
憋1年
面容苍老,皮肤松弛,吸气三凹 征
BM: 14~26%骨髓瘤细胞 FISH:14q32(IGH)易位率71.5% 肾病综合征:肾穿刺刚果红(-) 胸部HRCT:肺气肿,闭塞性细支
气管炎
无骨质破坏
Thal+Dex+克拉霉素
Normal bone remodeling
MM骨病MyΒιβλιοθήκη lomaCell1
Tumour
4
Derived
Factors
Tumour
2
3 Growth
Factors
Osteoclast
• 表现:
– 骨痛 – 病理性骨折 – 脊柱压缩
• 机制:
– 破骨细胞活性增加 – 成骨细胞活性降低
骨扫描低估了溶骨病变的范围(MGH提供)
M蛋白的鉴别诊断
免疫球蛋白
• 血清总Ig和总轻链(包括游 离和结合)定量,不能对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游离 轻链进行定量。若无单克 隆成分,κ/λ应约为2/1。
M蛋白的检测
• 蛋白电泳 • 免疫固定电泳 • 血清游离轻链
血清(尿)蛋白电泳
阳性率约80%,可对M蛋白进行半定量
正常SPE
M蛋白阳性SPE 尿蛋白电泳
– 淋巴瘤:边缘带淋巴瘤等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 风湿免疫病:SS,RA – 肾病
浆细胞病分类
• 常见浆细胞病
– 多发性骨髓瘤 – 巨球蛋白血症 –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 –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轻链沉积病(LCDD)
• 少见浆细胞病
– 范可尼综合征 – POEMS综合征 – IgM型MM – 冷凝集素病 – IgM型淀粉样变 – 硬性粘液性水肿
• 具备下列两条
– 骨髓中浆细胞增多(未规定具体比例)或组织 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包括流式检测)
– 血或尿中出现M蛋白(未规定具体量)
• 具备CRAB中至少一条
其他表现包括反复感染,继发淀粉样变,高粘滞血症,低丙种球蛋白血 症
PC
MM
MM
MM
临床表现
Calcium elevation (hypercalcemia) Renal failure/Repeated infections Anemia/Amyloidosis Bone disease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 定性,阳性率约90%,可分型。
练习一下
练习一下
血清游离轻链(FLC)检测
血清游离轻链:
κ 3~19mg/L λ 6~26mg/L κ/λ 0.26~1.65
检测敏感性增加 疗效判断更为严格 亦会出现假阴性
造血细胞分化示意图
浆细胞
M蛋白阳性见于哪些疾病
• 浆细胞病 • 非浆细胞病
MM肾病
• 表现:
– 蛋白尿 – 夜尿增多 – 肌酐升高
• 机制:
– 瘤细胞浸润 – 高钙血症 – 管型肾病和间质性肾炎 – 肾小球肾炎 – 淀粉样变性
MM的管型肾病
高钙血症
• 表现:
– 急性肾功能不全 – 心律失常 – 头痛、昏迷
• 机制:
– 骨钙大量动员
贫血
• 表现
– 苍白 – 乏力
• 机制
TCD化疗2次,反复消化道出血,心衰,半年内死亡
MM合并淀粉样变-病例2
F46, IgGλISS III 下肢DVT,PE 肾病综合征:24h尿蛋白 10g 心脏淀粉样变 肝肿大 Ig均下降 骨髓:29%瘤细胞 无骨质破坏 Vel+Dex,一次感染后肾功能不
全 2年后复发:Len+Dex有效 OS46个月,死于PD和CRF并发症
其他临床表现
继发感染: 呼吸道 泌尿道及其他部位
神经病变 出血 髓外浆细胞瘤 肺动脉高压
MM的皮肤表现-隆起性红斑
F48, IgAk型 皮肤结节4年,发现M蛋白2年 皮肤病理: 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下结节,
多量血管、淋巴细胞、纤维素、组织 细胞等。考虑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门诊查M蛋白48g/L,重度贫血, 多发骨破坏 BM: 53%骨髓瘤细胞 FISH:1q21+, RB1-,13q Vel+CTX+DEX 5疗程达VGPR 疾病进展至浆细胞白血病,总OS约10 个月
随访24个月,高血压, 肾衰,呼衰
无症状性或冒烟型骨髓瘤 (Smoldering Myeloma, SMM)的诊断
标准(WHO)
• 血清M蛋白≥30g/L 和/或 • 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 无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无症状
MGUS,SMM和MM的鉴别
骨髓浆细胞
MGUS
SMM
MM
<10% 形态正常 >10% 克隆性浆 >10% 幼稚浆细
Spectrum of plasma cell dyscrasia ASH educational program 2012
POEMS 综合征
浆细胞病的转化
WM
IgM
Anemia Renal insufficiency
Amyloidosis Hyperviscosity
PC克隆演变
活动性MM诊断标准 (WHO)
细胞

M蛋白
M蛋白<30g/L
正常免疫球蛋 白
MM相关症状 (CRAB)
正常 无
M蛋白≥30g/L 正常或减少 无
M蛋白没有最 低要求
减少

MGUS, SMM进展为MM
Kyle RA, et al. NEJM 2007 mayo clinic
MGUS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50y以上3%,70y以上5% • 老龄,男性,杀虫剂和亲属中MGUS/MM为易患因素 • 黑人发生率2-3倍于其他人种, M蛋白类型和FLC亦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