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类型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2010尿特定蛋白(临检中心)

2010尿特定蛋白(临检中心)

RBP4造成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脂肪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敲除后小鼠脂肪组织 RBP4 mRNA表达↑ →全身胰岛素抵抗
GluT4 表达↑ →RBP4表达↓ →提示脂肪细胞合成、分泌 RBP4
RBP4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Nature,2005,436(7049):356
Yang Q,et al. Nature 2005,436(7049):356
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
Ⅰ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初期病变与 高血糖水平一致,可逆,经治疗可完全或部分恢复
Ⅱ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200μg/ min,
病人的血压轻度升高,开始出现肾小球的荒废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特点是大量白蛋白
zRBP4表达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尿特定蛋白在早期肾功能 损害诊断中的意义
上海市东方医院检验科 范列英
特定蛋白概念
所谓特定蛋白是指机体内具有某种生理功能,当 疾病状态时又起着重要病理意义的那些特殊蛋白 质。
用于:冠心病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预警危险因子 免疫功能评价和免疫疾病诊断 急性感染和炎症诊断 肾脏病诊断(尿液检查) 评价血脂水平 风湿病诊断
恶性高血压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者病情迅速发展,大量蛋白 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四、重要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
-----胱抑素C(CysC)
¾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¾生物学特性:
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属于“看家基因” 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 小分子(13KD),携带正电荷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排泄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炎症、感染、血脂水平和肝脏疾病的干扰

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精)

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精)
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武汉市临床检验中心 武汉市普爱医院检验科 甄燕
尿液分析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项目, 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消化系 统、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 以及对人群健康保健均有重要价值。 尿液分析因标本易得、检测简便、结 果客观而成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检验 项目之一。
“蛋白尿”: 尿液中白蛋白、其他特定蛋白或 总蛋白分泌增加 尿液中白蛋白的分泌增加 尿液中白蛋白的分泌超过正常范 围但低于尿液总蛋白测定的检测 水平
NKF指南(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
“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 (KDIGO:肾脏损伤的标志物)
• 白蛋白 = 首选的筛查尿液蛋白 蛋白测定的首选项目是白蛋白 • 白蛋白检测应该溯源到CRM 470 • 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才接受使用传统的试纸条法 • 可以使用随机不定时的尿液样本, 最好使用第一次的晨尿样本 • 结果应该表示为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以便校正水和作用的影响 • 3次重复测定中2 次为阳性可以进行诊断 • 用试纸条排除感染或月经血的干扰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 24 h 尿蛋白的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24 h 尿蛋白定量法是较准确而传统的测定尿蛋白的方法, 但常 常存在定时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 者依从性差等问题,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美国NKF K/DOQI 目前推荐用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法 ( urinary protein /creatitine,Pro/Cr)。 • 由于尿蛋白和肌酐在水中溶解性都很好, 因而它们在尿中 的稀释程度是相似或相同的。如果1 天中肌酐的排泄率相 对恒定且个体差异不大, 那么随机尿样中的尿Pro/Cr 比 值将反映尿蛋白的排泄。尽管肌酐的排泄因年龄、性别、 体重和人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无论对于成人和儿童, 其相关性仍然很强。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左肾静脉受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高压综合征,以血尿、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86%的患儿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31
精选版课件ppt
胡桃夹现象超声诊断标准
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部位内径 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其扩张部位内径比 狭窄部位内径宽4倍以上,取两个体位即可诊断。或者平 卧在3倍以上。
9
精选版课件ppt
非血尿性红色尿的常见原因
1.食物和添加剂:甜菜、果浆、食用色素 2.药物:利福平、磺胺类、呋喃坦丁、水杨酸盐 3.代谢性物质:胆红素、尿酸盐、卟啉 4.血红蛋白尿:各种溶血 5.肌红蛋白尿:酮症酸中毒、肌炎、挤压伤
10
精选版课件ppt
各种红颜色尿
血尿
芦荟
蕃泻叶
11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有多种分类
一、 根据尿蛋白量分为 ➢肾病水平的蛋白尿
(≥3.5g/d,也称大量蛋白尿)
➢非肾病水平的蛋白尿
45
精选版课件ppt
二、根据蛋白尿的性质可以分为
“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 前者指在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患者的肾
脏无器质性病变
➢ 而病理性蛋白尿则是肾脏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蛋白尿,一般
发病机制 膀胱粘膜损伤 肾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性损伤 肾盏—静脉通路(穹隆部出血) 肾血管压力增加、通透性升高
34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
35
精选版课件ppt

36
精选版课件ppt
37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38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 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9万Da,带有负电荷,占血浆 总蛋白的60%。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少,使蛋白从尿中排出减少,此时出现肾小球功能明显减 退。
.

.
①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坏转、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规则治疗8周无效 ③无症状性血尿,或持续性蛋白尿:诊断不清
.
肾活检指征:
• 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临床无法确诊时,指导治疗或判 断预后。
• 急性肾功能衰竭:确定病因 • 移植肾: • ①肾功能明显减退原因不清时; • ②严重排异反应决定是否切除移植肾; • ③怀疑原有肾脏病在移植肾中复发。
白蛋白为主
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 大多在1g/24h左右
β2-微球蛋白,溶 菌酶等
多发性骨髓瘤、重链 病及轻链病

泌尿道炎症及间质性 肾炎

血红蛋白、肌红蛋 白,单克隆免疫球 蛋白轻链
TH蛋白,IgA球蛋 白,碱性磷酸酶
.
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炎综合征 肾衰竭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无症状性尿异常
分类
急性 急进性 慢性 急性 急进性 原发性 继发性
定位及定量
尿蛋白电泳 大致推断尿蛋白的来源(肾小球/肾小管);
了解肾功能受损情况;
低分子量蛋白尿 中、高分子量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分泌性蛋白尿 小球及小管均有损害
.
病理诊断-肾穿刺活检
• 明确诊断 • 指导治疗 • 评估预后
.
肾活检指征:原发性肾脏疾病
.
首次尿液检查蛋白阳性该如何做?
复查1~2次
阴性
阳性
24小时尿蛋 白定量
假性蛋白尿 混入血液,脓液,月经, 精液,前列腺液等; 尿液放置时间长; 淋巴尿; 药物影响。
小于150mg 假阳性

尿蛋白 检测方法

尿蛋白 检测方法

尿蛋白检测方法
尿蛋白的检测主要有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尿蛋白电泳分析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1. 尿蛋白定性试验:通常指普通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一试管的晨尿,晨尿要保证空腹6-8个小时,晨起第一次排尿时取中段尿。

然后用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或试纸法检查,如果有尿蛋白即报告阳性,但不能测出尿蛋白的量。

2. 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将24小时的尿液完全留下后混合,记录尿量,选取部分标本通过化验检查尿蛋白的浓度,再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的总量。

可以帮助诊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尿蛋白量过大,可能需要做肾穿刺活检。

3. 尿蛋白电泳分析:也需要取晨尿,取样本尿液,使尿液中的蛋白做电泳,确定是大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还是小分子蛋白。

根据蛋白成分的不同,确定肾脏受累部位。

4.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建议在空腹6-8个小时以后,留取晨起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尿液,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要完善一些血液相关检查,确定有没有其他继发性因素参与,引起尿蛋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可能还需要做肾穿刺活检,加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检测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 功能。
肾功能检查
检测24小时内尿液中蛋白质的总量,有助于 判断蛋白尿的程度。
其他相关检查
如免疫学检查、血液生化等,有助于鉴别蛋 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的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观察肾脏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有助于发 现肾脏器质性病变。
CT和MRI检查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01
02
03
04
患者年龄:中年男性
症状表现:蛋白尿、血尿、水 肿、高血压
诊断依据:肾活检病理诊断
治疗建议: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治疗,控制血压和蛋白尿
病例二:糖尿病肾病
患者年龄:老年男性
诊断依据:长期糖尿病病史,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检 查
症状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02
蛋白尿的病理生理机制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总结词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是导致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肾小球滤过膜和电荷屏障组成,当其受到损伤时,蛋白质会通 过滤过膜进入尿液,导致蛋白尿的出现。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炎症、免疫反应、 缺血等。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总结词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也会导致蛋白 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较长,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病 情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逐渐恶化 。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性肾炎
有过敏史或过敏原接触史,全身 多处出现皮疹、关节痛、消化道 症状等,可伴有血尿、蛋白尿等 症状。
狼疮性肾炎
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可表现 为全身多系统受累,如关节痛、 蝶形红斑、发热等,肾脏受累时 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尿量、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蛋白、酸碱性等尿常规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尿量(VOL)参考值: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体重)。

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②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颜色(COL)参考值: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相对密度(SG)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液为1.003~1.035。

晨尿:>1.020。

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临床意义:(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

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

(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

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

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

尿蛋白(PRO)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

尿蛋白质定量检验

尿蛋白质定量检验

尿蛋白质定量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56-021 尿总蛋白质1.1方法及参考值①双缩脲法;②邻苯三酚钼络合显色法。

40~80(20~120)mg/d。

1.2临床意义1.2.1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分子筛和负电荷屏障作用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正常尿只有极微量血浆白蛋白和微量肾组织糖蛋白、分泌型IgA。

尿蛋白排泌超过150 mg/24 h即为蛋白尿。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

1.2.2病理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尿内持续出现蛋白,可分为5种。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以白蛋白增加为主,也可含有一些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以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特点,可有白蛋白轻度增多。

(3)混合性蛋白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是血循环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或本-周氏蛋白时,尿中蛋白相应增加。

主要见于骨髓瘤、骨骼肌严重创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

(5)组织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如Tamm-Horsfall糖蛋白等)、组织细胞渗漏的酶及炎症局部的蛋白质排出增多。

1.2.3生理性蛋白尿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尿蛋白含量增多,可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和摄食性蛋白尿。

2 尿微量白蛋白(MA)2.1方法及参考值①免疫比浊法;②放射免疫分析法;③酶免疫测定法。

参考值:晨尿6.5±5.1 mg/L;随机尿4.8±2.6 mg/gCr;24 h尿5.7±2.6 mg/d。

2.2临床意义是早期肾损伤监测和随访的重要生化指标。

主要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如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3 尿转铁蛋白(TRF)3.1方法及参考值①免疫比浊分析法;②单向免疫扩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ske P,et al.J AmSoc Nephml,2003,14:918
1.3.2 a-actinin-4异常与蛋白尿
a-actinin-4与肌动蛋白微丝交联,同时和大量细胞骨架、细胞 表面及信号传导分子相互作用,具有调节机械动力的作用。它 的结构变异,可增强其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引起足细胞骨架改 变,影响足突的完整性和滤过屏障的作用。 检测17位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发现:a-actinin-4 mRNA 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和a-actinin-4蛋白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与蛋白 尿严重程度成反比。
非肾性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 生理性病因:
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应激、高温、发热、 寒冷、运动、腰椎前凸、体位改变、左肾静脉压迫
• 肾前性病因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排泄、血管内溶 血、横纹肌溶解、溶菌酶相关的单核细 胞性白血病
• 肾后性病因
尿路感染、肿瘤、结核、结石、外伤、 阴道分泌物、人为假性蛋白尿
内容提要
Kaplam JM,et al.Nature Genet,2000,24:251
15 30
ESRD
Hazard ratio
10
Hazard ratio
20
5
10
0 <0.5 2.0 2.95 4.4 5.25 Baseline Albuminuria (g/d)
0 <0.5 2.0 2.95 4.4 5.25
Baseline Albuminuria (g/d) De Zeeuw,et al. Kidney Int, 2004; 92: s2-6

Mundd P,et al.J Am Soc Nephrol,2002,13:300
1.3.1 nephrin异常与蛋白尿
nephrin是1998年确定的第一个裂孔膜蛋白分子, 具有肾脏特异性,是一种跨膜的黏附蛋白。
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是由编码 nephrin的NPHS1基因的两种突变所致, 包括外显子2上两个碱基的缺失突变 (Fin-major)和外显子26的无义突变 (Fin-minor),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 性增高,产生大量蛋白尿。
定性
+/+ ++ +++ ++++
半定量
<0.1 g/L 0.1-0.3 g/L 0.3-1.0 g/L 1.0-3.0 g/L 3.0-8.0 g/L >8.0 g/L
试纸法测定不同标志性蛋白的低限
白蛋白 转铁蛋白 IgG β2-微球蛋白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 150 200 500 600 >1000
肾脏病。
潘晓霞,等.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10:201
1.2.2 层粘蛋白与蛋白聚糖
层粘蛋白(laminin)是仅次于胶原的GBM结构成分,由 a、β、γ3个亚单位组成。其中含有β2的laminin 11是维持GBM功能不可缺少的糖蛋白。动物实验证明, 敲除β2 laminin基因的小鼠不能形成GBM所必需的结 构成分,在出生后7天出现大量蛋白尿。 蛋白聚糖也是GBM机械屏障的成分,与胶原和层粘蛋 白相结合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
Patrakka J,et al.Kidney Int. 2000,58:972
nephrin表达下降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Nephrin分子在裂孔区两个邻近足突间彼此相对 延伸,和足细胞内与紧密连接及细胞骨架相关的 蛋白质如Z0-1,肌动蛋白、辅肌动蛋白等相互作 用,维持足细胞正常的形态及功能。 当nephrin表达下降时,影响了它们之间的作用, 导致细胞骨架的重排和足突的消失,滤过屏障被 破坏,引起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的概念及意义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
蛋白尿的分类 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蛋白尿检测及结果分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一)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异常
(二)肾小管结构和功能异常
(三)蛋白质大量溢出 (四)肾和尿路排泌增加 (五)组织大量破坏
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一项平均随访8年的研究显示,尿IL-6 >2.5 ng/d的肾
功能正常的IgA肾病患者比IL-6 <1.0 ng/d的患者疾病 进展的危险性高7.8倍,>2.5ng/d的患者预后不良.
Harada K, et al. Nephron, 2002, 92: 824
尿IL-6和尿EGF
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升高和EGF水平降低的程度与 肾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高血压、血肌酐水平相关
其主要成分包括
Ⅳ型胶原 层粘蛋白 蛋白聚糖
1.2.1 Ⅳ型胶原
Ⅳ型胶原是GBM主要结构蛋白,有6种不同基因编码的异构链, 即a1-a6,其中a1-a5链是维持GBM通透功能的主要成分。
Alport综合征:COL4A5基因异常, GBM则出现不规则肥厚、多层化和网 状结构。临床上发生以进行性血尿、 蛋白尿、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遗传性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

尿蛋白定性检查

干化学试纸法、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等。
双缩脲比色法、丽春红S法、考马斯亮蓝法等。 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浊度法、折射法、竞争酶联 免疫吸附法(ELIS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免疫电泳、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尿蛋白质组学、 尿多肽组学等。
基底膜
SD
足细胞足突
内皮细胞
SD
与蛋白尿相关的足细胞结构分子
与蛋白尿相关的足细胞结构分子分为4类
以Nephrin为代表的SD膜蛋白 以a-actinin-4为代表的足细 胞骨架蛋白 以a3β1 integrin为代表的基 底膜-足细胞连接膜蛋白 以Podocalyxin为代表的足细 胞顶端膜蛋白
特殊类型的蛋白尿
蛋白尿的分类—来源
• 功能性蛋白尿 (生理性) • 肾前性蛋白尿 (溢出性) • 肾性蛋白尿 (病理性)
肾小球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 肾后性蛋白尿 (组织性)
• 直立性蛋白尿
– 患者晨起排空膀胱留尿送检。然后直立位 30min后再留尿送检。直立时后枕及足部靠墙, 腰部垫一个小枕头使其腰部挺直。 – 若直立前尿蛋白阴性,直立后阳性则称为直立 试验阳性。 – 可能与体位改变后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 关,如胡桃夹现象。
蛋白尿的概念

正常尿中只有很微量的蛋白质,健康成人尿 蛋白排泄量<150mg/24h,尿蛋白成分包
括白蛋白、糖蛋白、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酶类等,常规的检查方法一般检查不出来
(即阴性)。

临床上通常将尿蛋白质定性检查为阳性或定 量检查大于150mg/24h时称为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与大量白蛋白尿
单位:mg/L
尿蛋白定量

准确留取、记录24小时尿量
(当日7AM排尿,不要; 次日7AM排尿,要);


将尿液尿混匀(不要只留晨尿或尿沉渣);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浓度(g/L) × 尿量(L/24h)

可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小时定量。 1g尿蛋白/g尿肌酐,相当于尿蛋白1g/24h。
的正确诊断率。
尿白蛋白/总蛋白比值在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病(血尿)中的价值
Ohisa H,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8; 52: 235-241
内容提要

蛋白尿的概念及意义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
蛋白尿的分类 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蛋白尿检测及结果分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IL-6/EGF<1
IL-6/EGF>1
随访36个月后血清肌酐的变化趋势
Ranieri E,et al.Kidney Int,1996,50:1990

文献及我们的研究均显示,尿NGAL 、IL-6、 IL-8、IL-18、KIM-1以及TGF-β的检测,可以
一定程度反映肾脏的病理改变。

IL-6和KIM-1等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
N:健康对照 NPGN:非增殖性肾炎
G1-G2:I-II级IgAN
G3-G4:III-IV级IgAN
G5:V级IgAN
Ranieri E,et al.Kidney Int,1996,50:1990
尿IL-6和IL-6/EGF比值
尿IL-6/EGF比值高的患者3年随访后肾损伤进展明显, IL-6/EGF比值也可作为IgA肾病进展的预后指标
1.1 内皮细胞结构异常
有孔的内皮细胞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第一
道防线。
内皮细胞结构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在
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影响窗孔状结构的孔径, 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引起蛋白 尿。
Satchell SC,et al.J Nephml,2003,16:16
1.2 基底膜结构异常
肾小球基底膜(GBM)的结构异常 是引起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在预测预后方面,EGF/MCP-1比值比单纯EGF、MCP-1、 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和组织学分级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
Torres DD,et al. Kidney Int,2008,73:327
尿IL-6
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生机
理和促进肾脏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在尿中的水平被认 为是系膜增殖和小管间质损伤的标志物。
Erickson AC,et al.J Histochem Cytochem,2000,48:1291 Miner JH,et al.Development,2006,133:967
1.3 足细胞裂隙膜结构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