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分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 学习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方法;
3. 了解萃取分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萃取分液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分配到两种溶剂中,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萃取漏
2. 漏斗
3. 烧杯
4. 实验宽口瓶
5. 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
6. 盐水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混合物充分溶解;
3. 将混合物和有机溶剂倒入漏斗中,轻轻晃动漏斗,使两种溶剂充分混合;
4. 放置漏斗,等待两种溶剂相分离;
5. 打开排液管,将两种溶剂分别收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溅出溶剂;
2. 注意溶剂的挥发性,避免有机溶剂接触到火源;
3. 实验后要对残留的溶剂进行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萃取分液实验的分配系数,可获得不同溶剂中的混合物成分,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这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萃取与分液

萃取与分液

萃取与分液;(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离子的检验(Cl-、Ag +、SO42-、CO32-、NH4+、Fe3+);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

3、不能长期存在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1、称量注意事项:(1 )使用前要调零;(2 )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3 )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4 )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5 )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2、溶解注意事项: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

而物质的溶解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

3、转移注意事项: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4、洗涤注意事项: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答: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答:必须重新配制。

6、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答:不能。

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

7、装瓶贴签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2020高一化学实验4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学案

2020高一化学实验4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学案

实验 4 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萃取分原理及操作1、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2、掌握萃取的原理3、学会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碘单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水和 CCl4 〕中溶解度的不同样,利用一种溶剂〔 CCl4〕把溶质〔碘单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

分液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分液漏斗分为球型分液漏斗、梨型和筒型等多种样式,球型分液漏斗的颈较长,多用于制气体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梨型分液漏斗的颈比较短,常用做萃取操作的仪器。

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讲解1.检漏:使用前装入水,观玻璃容器在使用从前必然要检查可否察旋塞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漏水关闭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按住磨口塞,倒立,观察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再将旋塞旋转 180°,检查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能够使用。

2.装液:用量筒量取10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CCl4不溶于水,在CCl4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密度斗,此后再注入4ml 四氯化碳,基层比水大,故在基层。

盖好玻璃塞。

3.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局部,碘水的颜色变浅,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四氯化碳和水在振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荡时混杂接触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液体分为两层,下碘单质易溶于 CCl4,不停的放气的目的是防范内部气压过高,分液时,液体冲出。

碘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解度,CCl4和水互不相容,碘在CCl4层为紫红色,上层在铁架台上,静置。

中显紫红色,上层水层还呈浅黄色说为浅黄色明萃取不完好,能够进行屡次实验。

5.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翻开,基层液体从基层流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出,上层液体从上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口倒出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基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执教人:广东华侨中学陈芸芸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分液,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掌握萃取和分液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通过粗盐提纯和自来水的蒸馏实验,学生已经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复习以及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也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改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分层→分液的定义→什么是萃取→萃取的定义和条件→萃取的原理,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萃取和分液这两个分离操作。

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分化,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本质,最后掌握原理,逐步搭建台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四、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酒精、碘水、碘单质。

五、教学过程现象和本质。

阶。

探索新知、教师讲解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本P8萃取的定义。

朗读。

回归课本。

根据实验现象概括:1、定义:用一种溶剂(CCl4)把溶质(I2)从它与另一种溶剂(H2O)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重点突出CCl4萃取碘水中的I2这一意境)。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制取蒸馏水、萃取无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无机物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掌握蒸馏、萃取、分液等实验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亲自动手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合作和探究..教学重点: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法课堂类型:分组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演示教学用具: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蒸馏常用的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2.萃取分液1原理:萃取;就是一种物质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小于溶剂B;那么;根据物质扩散原理;该物质就会从A扩散到B;且大部分都会扩散到B..分液;就是A与B互不相容;就会分成上下两层;比如说油和水;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上层和下层的液体通过分液漏斗分别从上口和下口分理出..2主要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先装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使其分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⑤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二、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自来水;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碘水;沸石器材:铁架台带铁圈;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分液漏斗;烧杯;胶皮管三、探究过程1.制取蒸馏水:1将蒸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2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3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1用量取10mL碘的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4mL;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内气体放出..3将分液放在上;静置..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板书设计:1.制取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学生实验: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绘制蒸馏操作的装置图课后反思: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弱;操作起来感觉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部分预习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的规范的做完实验..。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萃取》教学设计

《萃取》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萃取作为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新接触的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一大难点。

教材将其编排在了过滤和蒸发之后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出了新的知识“蒸馏和萃取”;同时,萃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专题2中学生将用萃取的实验方法研究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通过重温分离混合固体的方法和原理,引入分液的操作和原理,既揭示研究课题,复习旧知,又为下一环节创设情景,留下伏笔;第二个环节,利用“中药泡酒”的实例,引入固-液萃取,由此引出液-液萃取的原理。

第三个环节将理论付诸实践,以提取碘水中的碘为任务驱动,教师提供仪器和药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形成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

最后,讨论总结出萃取剂选择的原则。

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悟和提升,培养合作精神和反思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使用分液和萃取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分液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案例中感受分液和萃取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分液和萃取的差别,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以迁移教学法,挫折教学法,实验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萃取》教学设计■潘佳绚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省潮州市 521000)【中图分类号】 G64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281-0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展示】泥沙和食盐的混合物【提问】要如何将这两种固体分离出来?【展示】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提问】老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四氯化碳倒进了水里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

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

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

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

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萃取。

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萃取、分液》的教学设计
陆毅
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222341
Eimal:luyi1967314@;luyi1967314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①熟练掌握萃取分离实验操作,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设
计实验方案,解决物质分离,提纯问题。

②利用萃取的原理解释自然界中有关自然现象,设计
简单的方案处理自然界中常见的有关萃取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提
高、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
学思想。

②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化学
就在身边,化学很有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
化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我
们往往采用洗涤剂、汽油等有机物将其除去,而用普通洗
衣粉洗涤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油渍具有亲油性,抗水
性的特点,油渍的去除主要采用了有机溶剂萃取法,又如
煎煮药酒就是利用乙醇溶剂萃取法将中药材中易溶于乙
醇的物质提取出来。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操作。


么是萃取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一萃取
[教师]展示一瓶四氯化碳液体
[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闻气味
[教师设疑]如果将四氯化碳与水混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结果]出现无色液体,说明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方法确定上层、下层各是什么液体吗?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取上层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水,如果与水互溶,
证明该层是水层,否则为四氯化碳层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其推理
[汇报结果]实验证明上层是水层,下层是四氯化碳层,
说明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教师]请同学们做以下实验,并思考所展示的问题
[展示实验内容]
①取少量的固体碘于试管中,向其中倒入约2-3ml四
氯化碳,振荡。

②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倒入约4-5ml碘水,再注入
2-3ml 四氯化碳,振荡。

[展示问题] 四氯化碳层和碘水层颜色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讨论
[讨论结果]
①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
②四氯化碳层呈现紫红色,碘水层颜色变淡
四氯化碳中一定是溶解了碘,碘水中的碘分子数目减少,大部分转移到了四氯化碳中,说明,I2在中的四氯化碳溶解度比水中的大。

[教师]如果我们现在用煤油和酒精来代替四氯化碳,重做刚才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结果]
1.煤油层显紫红色,碘水层颜色变淡
2.酒精与碘水互溶不分层,
[学生]讨论原因
[讨论结果]
1.煤油比水轻,在上层,碘在煤油中的溶解度大于碘
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碘转移进入煤油,
煤油呈紫红
色。

2.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碘也易溶于酒精中。

[教师]
不同溶剂里的转移过程。

请同学们为萃取下个定义。

[总结]所谓萃取就是利用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
里溶解度的不同,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归纳总结] 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2.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4.萃取剂一般选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为什么?便于溶质与溶剂分离。


[教师]同学们能举一些生活中利用萃取原理分离物质
的例子吗?
[学生]做各种菜汤、肉汤,泡茶叶、泡药酒、人体对各
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师设疑]刚才我们用试管做了碘的萃取实验,可是要想把水层和四氯化碳层进一步分离,还需要进行分液操作,这就要用到分液漏斗 [板书]二 分液
[教师讲解]分液漏斗的类型、结构和使用方法
[展示分液操作步骤]
①将待分液的液体倒入已验过漏的分液漏斗中,右手
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它倒过来
振荡,并不时放气.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打开上端活塞,静置分层.
③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
上端倒出.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做碘的萃取实验
[展示实验内容]
实验名称: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
实验的药品与装置: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
量筒、分液漏斗、铁架台(含铁圈)、烧杯
[思考与交流]
1.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充分振荡?
3.分液前为什么要打开瓶塞?
4..分液时,如何控制上层液不流到烧杯中?
5..能否应用其它仪器代替分液漏斗?
[讨论结果]
1.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使碘
充分地转移到四氯化碳中
2.分液前,若不打开瓶塞,下层液体流不出去,大气压对液体有作用力。

3.分液时,当下层液放完时,控制液体流量,缓缓放出下层液。

4.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滴定管代替分液漏斗.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有更多更精密、更复杂的分液装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找一找。

[教师]经过一次萃取,碘水的颜色还较深,我们还可以
进行多次萃取实验。

请同学思考一下,碘与四氯化碳
又该如何分离呢?
[学生]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随堂练习]
1.现有三组溶液:①煤油和氯化钠溶液②酒精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2.观看太阳能蒸发法生产海盐的过程视频,回答下面问题:
①.利用太阳能蒸发法生产海盐的优点是什么?
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视频中太阳能蒸发原理示
意图的缺陷有哪些?如何改进?
【课后思考题】
1.
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将品红溶液中品红
提取出来?
2.收集生活中有关利用到萃取原理分离物质的例子。

3.工业利用溶剂提取种子的植物油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你能
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模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