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温室环境原理
温室环境调控设备及工作原理

温室环境调控设备及工作原理一、引言温室环境调控设备是现代温室农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它能够模拟和调整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本文将介绍温室环境调控设备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二、温室环境调控设备的种类1. 温度调控设备温室内的温度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温室内的温度受到室外气温、日照强度、风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持温室内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常用的温度调控设备包括加温装置和通风设备。
加温装置可以通过燃烧煤、油或天然气等燃料产生热量,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通风设备则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温室的门窗,调整温室内外的气流,实现温度的调控。
2. 湿度调控设备温室内的湿度对作物生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湿度调控设备主要包括加湿装置和除湿装置。
加湿装置可以通过喷雾、蒸发等方式增加温室内的湿度,保持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而除湿装置则可以通过排除温室内的湿气,降低湿度。
3. 光照调控设备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也需要进行调控。
光照调控设备主要包括遮阳网和补光设备。
遮阳网可以通过遮挡阳光的方式,减弱光照强度,以防止日照过强对作物的伤害。
而补光设备则可以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照明方式提供足够的光照。
三、温室环境调控设备的工作原理1. 加温装置的工作原理加温装置一般采用燃烧燃料的方式产生热量。
它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然后利用热能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温室内的空气和物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加温装置通常由燃料供应系统、燃烧器和热量传递系统等组成。
2. 通风设备的工作原理通风设备主要通过开启或关闭温室的门窗,调整温室内外的气流来实现温度的调控。
当温室内的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开启门窗,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而当温室内的温度过低时,可以通过关闭门窗,减少室内外的气流交换,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通风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和气流运动规律,进行温度调控。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 (一)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 (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包括了温室设施环境、温室设施的结构形式、温室设施的气候控制、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等内容。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温室设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环境,包括温室设施的概念、种类、结构和发展潜力等。
温室设施的种类很多,如塑料薄膜温室、玻璃温室、日光温室、伸缩膜温室等。
各种温室结构形式的优点不同,应根据生产需求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第二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的结构形式,包括传统温室和异形温室。
传统温室一般是近似矩形的形状,而异形温室则包括圆形、拱形、多面体等不规则形状,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温室的采光效果、增加温室的空气对流和降低构造成本等。
第三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的气候控制,包括温室内外气象条件、温室对气象条件的影响、温室内气候要求和气候控制方式等内容。
在温室内,气候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气候影响着蔬菜、花卉和水果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气候控制包括三个方面: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最后一章节是重点,介绍了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
季节变化、温室建筑结构形式、种植作物的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温室设施内的环境,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环境调节与控制。
这种调节与控制主要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的,可以实时监控温室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
总体来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全面介绍了温室设施的各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温室设施的优缺点、结构形式、气候控制和环境调节与控制等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中的温室设施技术。
温室大棚的原理高中地理

温室大棚的原理高中地理温室大棚采用的是吸热保温原理。
一方面是大棚的材料可以采光吸热,二是其材料同时也有保持温度,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
这种透明覆盖材料不仅能够有效阻隔和反射大部分的辐射,还能够通过土壤、墙体蓄积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维持温度的目的。
· 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进入。
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这样,温室和大棚就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能不断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 因此阳光借由薄膜照射温室内,温度被薄膜牢牢的粘住,所以温度比较低。
地表本身也存有温度的,由于薄膜的抵挡,外面的冷空气就是进不去的,无法与室内的空气碰触并使之温度不能上升,薄膜的功能就是只入阳光不入空气,所以室内的温度比室外气温必须低的多。
二、温室大棚的都有哪些种类?1、玻璃温室它的全面覆盖材料大多就是以透明化的.玻璃居多,它的透光率十分不好,甚至能达至70%,骨架通常就是由镀锌钢管,或者铝合金轻型钢材形成的,成本较低,在展开加装保护的时候就是十分不便的,经济效益无法获得有效率的确保。
2、塑料棚温室在我国南方应用领域的十分广为,主要就是用作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就是以塑料薄膜做为全面覆盖材料的,它大多就是以水泥与钢筋混合柱做为骨架的,就是一种不冷却的单横跨拱形屋面温室,它的主要促进作用就是在冬季保温、夏季遮阳。
3、塑料日光温室这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温室大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的质量较重,骨架材料采用太少,而且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益较佳,对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就是十分非常大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类型的温室大棚就是很难被拒绝接受的,几乎沦为了当今发展的主流。
4、活动屋面温室这类温室大棚在气候保守、无雪的地区采用的就是比较多的,它有著一套自动控制的拉幕系统,它可以根据室外的情况展开合理掌控,能充份的减少能源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效益。
温室的工作原理优势与作用

温室的工作原理优势与作用温室的工作原理优势与作用:1. 温室效应: 温室内的过滤和吸收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但却能保留住产生长波辐射的地球表面的热量。
这种效应使得温室内的温度升高,提供了一个适宜植物生长和发展的环境。
2. 控制气候条件: 温室可以通过调节通风、加热和降温系统等设备来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气候条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这使得在不同季节或气候条件下,温室内的植物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
3. 延长植物生长季节: 温室能够增加太阳辐射的利用效率,进而延长植物的生长季节。
这意味着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植物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和热量,为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更长的时间窗口。
4. 提供保护和防虫功能: 温室能够提供保护作物免受外界恶劣天气(如风暴、冰雹等)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侵袭。
这种保护功能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5. 支持多样化种植和高密度种植: 温室可以容纳更多的植物,并且可以根据个体的需要调整灌溉、施肥和光照等因素。
这使得温室能够支持多样化的种植和高密度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6. 提高作物质量: 温室环境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生长条件,使得作物的质量更加稳定和可控。
温室内的植物生长更快、更健壮,产生的作物更加一致和优质。
7. 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 温室可以通过采用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温室的工作原理优势与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条件,延长植物生长季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提供保护和防虫功能,支持多样化种植和高密度种植,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
温室大棚的原理

温室大棚的原理
温室大棚利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建筑物的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这种结构可以捕获和保留太阳光的热量,使温室内的温度较室外更高。
当太阳光照射到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上时,部分光线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
这些热能无法从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中逃逸,导致内部空气和表面温度升高。
这称为温室效应,类似于温室内的情况。
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通常是透明的,这意味着太阳光可以穿过材料进入温室内。
在温室内,太阳光的能量被转化为热能,并暖化了大棚内的空气和土壤。
温室大棚通常配备了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由于温室内部的温度较高,植物在温室中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生长和发育,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可以提供更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此外,温室大棚还可以保护植物免受有害昆虫和病菌的侵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起来,温室大棚的原理是利用透明的覆盖材料吸收和保留太阳光的热量,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在室内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提供保护作物的功能。
温室的原理

温室的原理温室,又称温室大棚,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的设施,用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农业生产设施。
温室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穿透和热量的吸收,以及温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微气候环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首先,温室的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穿透和热量的吸收。
太阳辐射穿过温室覆盖材料,如玻璃、塑料等,进入温室内部,植物和土壤吸收了这些太阳辐射后会产生热量,使温室内部的温度升高。
而温室覆盖材料的选择和搭建方式会影响太阳辐射的透过率和热量的吸收效果,从而影响温室内部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其次,温室的原理还涉及到温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和辐射传热。
温室内部的热量会使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会向上升起,形成对流。
同时,温室内部的热量也会通过辐射传热的方式向四周传播,使温室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这种对流和辐射传热的方式,使得温室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温室的原理还包括了温室内部的通风和遮荫控制。
在温室内部,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和遮荫设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需求。
通风可以带走温室内部过热的空气,遮荫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直射,从而调节温室内部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为植物提供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
总的来说,温室的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穿透和热量的吸收,以及温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和辐射传热,形成一种特殊的微气候环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通过合理选择温室覆盖材料、搭建方式、通风和遮荫控制,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室内部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增效和优质化。
温室的应用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科学研究、植物培育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温室大棚和温室效应的原理

温室大棚和温室效应的原理温室大棚(greenhouse)是一种人工创造并模拟温室环境的结构。
它通常由透明材料覆盖,例如玻璃或塑料,以便允许阳光进入,但阻止部分热量散出。
温室大棚在农业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气候条件,从而改善植物生长和产量。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一些气体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并散发出长波辐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这些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1.温室大棚原理:温室大棚的原理是光线透过表面材料如玻璃或塑料,进入大棚内部。
这些材料对于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使得太阳光线可以进入大棚内部。
一旦光线进入大棚,它会与内部的物体(如土壤、植物等)相互作用,转化为热量。
这些物体会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长波辐射(红外辐射)。
然而,由于大棚表面的透明材料可以阻止大部分长波辐射的散失,因此热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困”在了大棚内部,使得内部温度相对较高。
这种机制类似于太阳能吸热板,即通过透明材料捕获太阳的热量,并将其转化为温室内的热能。
2.温室效应原理:温室效应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自然现象。
地球大气中存在着一些被称为温室气体的组分。
当太阳的短波辐射射入地球大气层时,一部分被地面吸收,然后被转化为热辐射。
这些热辐射的一部分被地球表面散发出去,但还有一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所吸收。
这些温室气体具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散失。
被吸收的热辐射会使得温室气体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增加,进而使温室气体分子发出长波辐射。
一部分长波辐射回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的本质。
温室大棚和温室效应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能够通过温室效应的原理使得环境温度升高。
然而,温室效应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地球的大气中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加剧,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加强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加剧。
温室的原理

温室的原理温室效应是指地球的大气层中的某些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而不允许大部分太阳辐射直接传递进入大气层之外,从而导致大气层的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是由温室气体,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
这些物质能够通过太阳热量来吸收热量,使得环境温度达到适宜的水平,这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理。
温室效应的另一个原理是,温室气体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导致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在空气中的细微悬浮物,如水汽,也可以通过太阳辐射来发射和散射热量,这样就可以阻挡直接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之外。
温室效应的第三个原理是,温室气体可以反射太阳辐射,这样就可以阻挡太阳辐射的部分进入大气层,从而使大气层的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而温室气体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而不允许它们进入大气层之外。
温室效应在大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地球免受严酷的环境。
正是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才能保持有适宜的气温,使得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下去;正是温室效应,使得地球上的海洋和冰川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正是温室效应,使得大地上的农作物可以得到足够的照射,也是由于温室效应,才能保护地球上的森林免受雌激素的损害。
虽然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地球温室效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水汽及其他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大气层的温度不断升高,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现象。
由于温室气体的积累,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洪水和洪灾也越来越频繁。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现象,一些国家和政府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开发绿色能源,节约水资源等。
通过加强保护环境意识,推动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全球变暖现象,保护好地球的家园,让地球永远保持安宁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变化规律:与温度变化相反;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
大;随植株的长高而增大。
• 特点:空气湿度大,在80-90%左右,有时达100%的饱
和状态;高温季节相对较低、低温季节相对较高;夜晚湿 度高,白天湿度低;晴天低、阴天高;湿度分布不均匀, 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所致。
三、温室湿度环境调节与控制
(一)空气湿度调节 (二)土壤湿度调节
(一)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生 长 率 %
莴 苣
番 茄
黄 瓜
温度/℃ 图1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田崎忠良,1978)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 耐寒性作物 半耐寒性作物
不耐寒性作物
三、温度的生物学效应
(二)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的温度有昼夜周期性变化,一般, 作物在夜间生长比白天快,这是由于白天 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积累后供给夜间细胞 伸长和新细胞的形成,这种因昼夜变化影 响到生长反应的情况即温周期现象。 影响 种子萌发、花芽分化、作物产量品质
℃℃
(二)温室内温度环境
1. 温室效应 温室蓄热的原因 温室密闭性(72%) 覆盖材料导致的辐射收支差(28%)
(二)温室内温度环境
2. 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 不加温温室 加温温室
逆温现象
气
逆温现象
温
微风
冬春季节凌晨,有风的晴天夜晚
温度低于外界
(二)温室内温度环境
3. 温室内温度的空间分布 不均匀 原因 (1)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2)采暖系统和降温系统的 设备布置位置 (3)室外气象
设施土壤环境特点
气体条件
CO2 浓度高
土壤较疏松 土壤板结
设施土壤环境特点
营养条件
设施土壤(聚积型) 水分蒸发
露地土壤(淋溶型) 降雨
聚积各种成分 淋溶各种成分
设施土壤环境特点
生物条件
病菌虫卵多
病菌虫卵少
五、温室土壤环境调节
• • • • • 平衡施肥 增施有机肥 采用微灌方式 土壤消毒 轮作栽培或无土栽培
500
波长(nm)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太阳辐射光谱分布图
二、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一)光照强度及其分布
温室栽培床平面内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即 为温室的光照强度。
• 研究表明,无论是单栋温室还是连栋温室, 东西走向的温室的透光率均好于南北走向 的温室。 • 新的透明覆盖材料透过率一般为80%—— 90%,但覆盖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材料的 污染和老化,透光率会有所下降。因此选 用性能优良的透光覆盖材料和定期对其表 面进行清洁是提高温空透光率的有效手段。
10-4
10-2
1
太阳辐射 热射线
102
104
电磁波谱
106 波长( mm )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8
300~780nm —— 对植物生理产生作用的光辐射波长范围 400~720nm —— 产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 能量的50%。
一、土壤物理性质
1.土壤质地与结构 • 沙土类 • 黏土类 • 壤土类
一、土壤物理性质 2. 土壤水分
3. 土壤空气
二、土壤化学性质
• 酸碱度 • 有机质 • 矿质元素
三、土壤生物环境
四、温室中土壤环境特点
• • • • • • CO2含量高 表层盐分浓度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酸化 连作障碍 土壤生物环境发生变化
光 照 度
下 午
上 午
西
东
南北延长大棚光照分布
光 照 度
南
北
东西延长棚光照分布
光 照 度
日光温室光照分布
(二)光照时数
曙暮
光照时数
草苫
(三)光谱分布
• 玻璃对可见光部分及近红外和2500 nm以内的红外线 透光率高,而对紫外线和4500 nm以上的长波红外线 基本不透过。 • FRP板与玻璃类似,紫外线透光率低。 • FRA板对紫外线的透光率相当高,但对其他波段的 透射性能与玻璃类似。 • PVC膜和PE膜对可见光的透射率相近,均在90%左 右,而对紫外线部分PE膜的透射率高一些。对 2500——5000 nm的远红外线,PE膜远比PVC膜透 射率高。 • EVA膜的透光特性介于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 之间。
A
B
C
)
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二)地表光照条件的变化
• 光照强度
• 日照长度 • 光质光谱分布
光照强度
• • • • • 地理纬度 海拔 坡向 季节 一天中的时刻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光质光谱分布
2. 2500 辐射能(W/m mm)
2000
大气层外缘
1500
海平面
1000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向外放 射的能量。
太阳的空间位置
• 太阳高度角指地球表面某点和太阳之 间的连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与地面上某点的连 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向(当地子午线) 的夹角。
2. 太阳辐射光谱
g 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10-8
10-6
有害气体
气体总类
危害浓度 (mg/L )
表现症状
敏感蔬菜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0.2
中部叶片叶脉间出棘 浸状褪绿斑, 严重时变白,干枯死亡
茄子、番茄、菜豆、 莴苣
氯气
乙烯
0.1
0.1
叶绿素分解、叶片黄化
中部叶片变黄,重时叶片脱落, 植株矮化,侧枝生长快,易落
萝卜、白菜
番茄、茄子、辣椒、 豌豆
氨气
5
下部叶片叶缘先水渍状,后变褐, 转白,严重时会全叶干枯
• 根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成
以下三种类型:短日照作物 、长日照作物 、 日中性作物
短日照作物
• 菜豆、茼蒿、苋菜等。
长日照作物
• 白菜、甘蓝、芥菜、萝卜 等。
日中性作物
• 番茄、黄瓜、四季豆等。
(三)光质的生物学效应
• 红、橙光最具光合活性,加速长日照植物 生长,抑制短日照植物生长,促进植物茎 的生长 • 绿光在光合作用中吸收最少 • 蓝紫光加速短日照植物生长,抑制植物伸 长使之形成矮小形态,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 紫外线促进花青素的合成,抑制作物徒长 • 红外线不引发生化效应,只有增热效应
• 光照分布主要受温室方位、屋面角度、覆 盖材料的散射特性及作物的群体结构决定。 • 据模型计算,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温室平均 透光率排序依次为;东西单栋>东西连栋 >南北单栋>南北连栋; • 东西走向温室直射光日总量平均透过率较 南北走向温室高5%一20%,且温室越长, 纬度越高,差异越显著。春秋季这种差异 减少。但东西走向温室屋脊、天沟等主要 水平结构在温室内会造成阴影。
三、温度的生物学效应
(四)地温对作物的影响
大多数作物以根区温度17—23℃时 生长旺盛,最适地温范围为15—20℃。 地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 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及块茎 块根的形成等。
三、温度的生物学效应 (五)极端温度的危害
1.低温的危害 2.高温的危害
第四节
温室湿度环境
一、湿度环境对作物的影响 根据作物对水分要求的不同 • 旱生作物 • 湿生作物 • 中生作物
设施农业工程学
王旭 wangxu968@
参 考 书 目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温室环境原理
作物与环境 温室光环境 温室温度环境 温室湿度环境 温室气体环境 温室土壤环境
第一节 作物与环境
一、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
岩石圈和土壤圈
水圈
地球生物圈
环境因子
• • • • • 光照 温度 水肥 土壤 大气因子
二、作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一)作物产量与环境因子
1 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作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二)作物品质与环境因子
着色 维生素
糖分积累
第二节 温室光环境
一、太阳辐射原理
太阳辐射强度 日照时间长短
光谱成分
(一)大阳辐射基本原理
三、温度的生物学效应
(三)作物的差温现象
差温与温度日较差的区别 • 差温是指温室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夜间平均 温度的差值 • 温度日较差指环境中昼夜最高温度与最低 温度的差值。
• 研究表明,差温影响作物的株高及叶 面积、花器性别分化等性状。大多数 花卉和一些蔬菜对差温反应敏感。 • 差温与作物株高存在正相关关系。差 温升高会导致作物叶面积增大。 • 正差(昼温高于夜温)环境中作物雌花 多于雄花,而负差环境中正好相反, 雄花多于雌花。
湿度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湿度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肥料
的吸收,影响作物的产量、色泽及风味等
空气湿度:多数蔬菜 60 % -85%
多数花卉 60 % -90%
二、温室湿度环境特点
• 空气湿度
• 土壤湿度
设施湿度环境特点
蒸腾
蒸发
水分
• 水分来源:地面水分蒸发、作物叶面散失、棚膜表
面露珠蒸发、叶面喷施农药和叶面肥。
三、光照的生物学效应
photoperiodism
photosynthesis
photomorphogenesis
(一)光照强度的生物学效应
(二)光周期的生物学效应
• 白天与昼夜的长短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给
作物,诱导作物一系列生育期。如开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