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拟实现(z)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拟实现(z)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拟实现(z)

生产者-消费者实验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操作系统的基本控制和管理控制都围绕着进程展开,其中的复杂性是由于支持并发和并发机制而引起的。自从操作系统中引入并发程序设计后,程序的执行不再是顺序的,一个程序未执行完而另一个程序便已开始执行,程序外部的顺序特性消失,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并发进程可能是无关的,也可能是交互的。然而,交互的进程共享某些变量,一个进程的执行可能会影响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交互的并发进程之间具有制约关系、同步关系。其中典型模型便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本实验通过编写和调试生产者-消费者模拟程序,进一步认识进程并发执行的实质,加深对进程竞争关系,协作关系的理解,掌握使用信号量机制与P、V操作来实现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实验要求

1.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程序,模拟多个生产者进程和多个消费者进程并发执行,并采用信号量机制与P、V操作实现进程间同步与互斥。

2.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含以下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容;

(3)设计思路;

(4)程序流程图;

(5)程序中主要数据结构和函数说明;

(6)带注释的源程序代码;

(7)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8)实验收获与体会。

1.2预备知识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表述如下:如图3.1所示,有n个生产者和m个消费者,连接在具

有k个单位缓冲区的有界环状缓冲上,故又称有界缓冲问题。生产者不断生成产品,只要缓冲区未满,生产者进程pi所生产的产品就可投入缓冲区;类似的,只要缓冲区非空,消费者进程cj就可以从缓冲区取走并消耗产品。

图 3.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示意图

著名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producer-consumer problem)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并发进程在关系的一种抽象,是典型的进程同步问题。在操作系统中,生产者进程可以是计算进程、发送进程,而消费者进程可以是打印进程、接收进程等,解决好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就解决了一类并发进程的同步问题。

操作系统实现进程同步的机制称为同步机制,它通常由同步原语组成。不同的同步机制采用不同的同步方法,迄今已设计出多种同步机制,本实验采用最常用的同步机制:信号量及PV操作。

信号量与PV操作

1965年,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新的同步工具——信号量和PV操作,他将交通管制中多种颜色的信号灯管理方法引入操作系统,让多个进程通过特殊变量展开交互。一个进程在某一关键点上被迫停止直至接收到对应的特殊变量值,通过这一措施任何复杂的进程交互要求均可得到满足,这种特殊变量就是信号量(semaphore)。为了通过信号量传送信号,进程可利用P和V两个特殊操作来发送和接收信号,如果协作进程的相应信号仍未到达,则进程被挂起直至信号到达为止。

在操作系统中用信号量表示物理资源的实体,它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具体实现时,信号量是一种变量类型,用一个记录型数据结构表示,有两个分量:一个是信号量的值,另一个是信号量队列的指针。信号量在操作系统中主要用于封锁临界区、进程同步及维护资源计数。除了赋初值之外,信号量仅能由同步原语PV对其操作,不存在其他方法可以检查或操作信号量,PV操作的不可分割性确保执行的原子性及信号量值的完整性。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即可解决并发进程竞争问题,又可解决并发进程协作问题。

信号量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种:公用信号量,联系一组并发进程,相关进程均可在此信号量上执行PV操作,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私有信号量,联系一组并发进程,仅允许此信号量所拥有的进程执行P操作,而其他相关进程可在其上执行V操作,初值往往为0或正整数,多用于并发进程同步。

信号量的定义为如下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semaphore

{

int value; //信号量的值

struct pcb *list; //信号量队列的指针

}

信号量说明:semaphore s;

P、V操作原语描述如下:

(1)P(s):s.value--;若s.value≥0,则执行P(s)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value<0,则执行P(s)的进程被阻塞,并把它插入到等待信号量s的阻塞队列中。

(2)V(s):s.value++;若s.value≤0,则执行V(s)的进程从等待信号量s的阻塞队列中唤醒头一个进程,然后自己继续执行。若s.value>0 ,则执行V(s)的进

程继续执行;

信号量实现互斥

信号量和PV操作可用来解决进程互斥问题。为使多个进程能互斥地访问某临界资源,只需为该资源设置一互斥信号量mutex,并置初值为1,然后将各进程访问该资源的临界区置于P(mutex)和V(mutex)操作之间即可。

用信号量和PV操作管理并发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的一般形式为:

semaphore mutex;

mutex = 1;

cobegin

process Pi() /*i = 1,2, …,n */

{

P(mutex);

/*临界区*/

V(mutex);

}

coend

当有进程在临界区中时,mutex的值为0或负值,否则mutex值为1,因为只有一个进程,可用P操作把mutex减至0,故可保证互斥操作,这时试图进入临界区的其它进程会因执行P(mutex)而被迫等待。mutex的取值围是1~-(n-1),表明有一个进程在临界区执行,最多有n-1个进程在信号量队列中等待。

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信号量和PV操作不仅可以解决进程互斥问题,而且是实现进程同步的有力工具。在协作进程之间,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于协作进程的信息或消息,在尚未得到来自协作进程的信号或消息时等待,直至信号或消息到达时才被唤醒。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典型的进程同步问题,对于生产者进程:生产一个产品,当要送入缓冲区时,要检查是否有空缓冲区,若有,则可将产品送入缓冲区,并通知消费者进程;否则,等待;对于消费者进程:当它去取产品时,要看缓冲区中是否有产品可取,若有则取走一个产品,并通知生产者进程,否则,等待。这种相互等待,并互通信息就是典型的进程同步。

因此应该设两个同步信号量:信号量empty表示可用的空缓冲区的数目,初值为k;信号量full表示可以使用产品的数目,初值为0。

缓冲区是一个临界资源,必须互斥使用,所以另外还需要设置一个互斥信号量mutex,其初值为1。

用信号量机制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描述如下:

item B[k];

semaphore empty;empty=k; //可以使用的空缓冲区数

semaphore full; full=0; //缓冲区可以使用的产品数

semaphore mutex;mutex=1; //互斥信号量

int in=0;//放入缓冲区指针

int out=0; //取出缓冲区指针

cobegin

process producer_i() process consumer()

{ {

While(true)While(true)

{ {

produce();P(full);

P(empty);P(mutex);

P(mutex);take from B[out];

append to B[in];out = (out+1)%k;

in = (in+1)%k;V(mutex);

V(mutex);V(empty);

V(full);consume();

}}

} }

Coend

程序中的P(mutex)和V(mutex)必须成对出现,夹在两者之间的代码段是临界区;施加于信号量empty和full上的PV操作也必须成对出现,但分别位于不同的程序中。在生产者消

费者问题中,P操作的次序是很重要的,如果把生产者进程中的两个P操作交换次序,那么,当缓冲区中存满k件产品时,生产者又生产一件产品,在它欲向缓冲区存放时,将在P(empty)上等待,由于此时mutex=0,它已经占有缓冲区,这时消费者预取产品时将停留在P(mutex)上而得不到使用缓冲区的权力。这就导致生产者等待消费者取走产品,而消费者却在等待生产者释放缓冲区的占有权,这种互相之间的等待永远不可能结束。所以,在使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时,特别要当心P操作的次序,而V操作的次序无关紧要。一般来说,用于互斥的信号量上的P操作总是在后面执行。

1.3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拟实现

实验容

考虑一个系统中有n个进程,其中部分进程为生产者进程,部分进程为消费者进程,共享具有k个单位的缓冲区。

现要求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程序,模拟多个生产者进程和多个消费者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并采用信号量机制与P、V操作实现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间同步以及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利用信号量机制解决此问题的算法见3.2.4所示。

实验指导

1.设计提示

(1)本实验并不需要真正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PCB数据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Process//进程PCB

{

char name[10];//进程名

int roleFlag;//进程类型(1:生产者0: 消费者)

int currentState;//进程状态(1: 可运行态0: 阻塞态)

int currentStep;//断点

int data;//临时数据

int code;//进程编号

}Process;

(2)程序中应指定缓冲区的数目,进程总个数等,现考虑共有4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缓冲区数目是两个,定义如下所示:

#define dataBufferSize 2//缓冲区数目

#define processNum 4//进程数量(生产者、消费者进程总数目)

struct DataBuffer //缓冲区

{

int buffer[dataBufferSize];

int count;//当前产品数量

} dataBuffer;

(3)为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需设两个同步信号量:信号量empty表示可用的空缓冲区的数目,初值为缓冲区数目;信号量full表示可以使用产品的数目,初值为0。缓冲区是一个临界资源,必须互斥使用,所以另外还需要设置一个互斥信号量mutex,其初值为1。信号量定义和说明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Seamphore //信号量

{

int value;//信号量的值

int *pcq;//信号量队列指针

} Seamphore;

int producerCongestionQueue[processNum];//等待信号量empty的阻塞队列

int consumerCongestionQueue[processNum];//等待信号量full的阻塞队列

int shareCongestionQueue[processNum];//等待信号量mutex的阻塞队列

Seamphore empty={dataBufferSize,producerCongestionQueue};

Seamphore full={0,consumerCongestionQueue};

Seamphore mutex={1,shareCongestionQueue};

(4)为模拟多个生产者和多个消费者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首先根据进程总个数产生若干生产者和若干消费者进程,然后随机调度一个处于就绪态的进程,判断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然后执行不同的代码,为模拟并发执行,进程每执行一步操作就中断执行,再调度其他进程运行,在被中断进程的PCB中记录了中断的位置,等到下次被调度执行时则从此位置继续执行。

(5)生产者进程执行时分为6步,如下所示:

void produce(Process *p) //生产者进程执行代码

{

switch (p->currentStep) {

case 1://1 生产产品

p->data = rand()%1000;

printf("%20s: 生产一个产品%d!\n", p->name, p->data);

p->currentStep++;

break;

case 2://2 申请空缓冲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DOC 33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DOC 33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 专业:工商管理类 班级: 姓名: 学号: 88888888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概念 二. 著名的激励理论 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四.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 第三章案例分析 一.富士康公司:“N连跳” 二.联想集团:业绩为重 第四章南通大学教育超市员工激励机制调查报告及问卷第五章结论 附: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个人感受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是企业中最可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或超额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运用,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建立系统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对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Java)

package Table; public class Message { public static int id; public String content;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Message.id = id; } } package Tabl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Queue { List queue = new ArrayList(); /** 队列中message对象的最大值,默认为10 */ int maxMessageNum = 1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roduce(Message message) { /**synchronized为关键字,表示在任何一个线程要访问缓冲区时都会 检查有无其他线程访问此段内容,有的话则等待,无的话则直接访问**/ this.notifyAll(); while (queue.size() == maxMessageNum)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the desk is full, and the chef want to relax");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选题背景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研究多线程程序时绕不开的经典问题之一,它描述是有一块缓冲区作为仓库,生产者可以将产品放入仓库,消费者则可以从仓库中取走产品。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方法可分为两类:(1)采用某种机制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2)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管道。第一种方式有较高的效率,并且易于实现,代码的可控制性较好,属于常用的模式。第二种管道缓冲区不易控制,被传输数据对象不易于封装等,实用性不强。因此本文只介绍同步机制实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同步问题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同一资源被多个线程并发访问时的完整性。常用的同步方法是采用信号或加锁机制,保证资源在任意时刻至多被一个线程访问。Java语言在多线程编程上实现了完全对象化,提供了对同步机制的良好支持。在Java中一共有四种方法支持同步,其中前三个是同步方法,一个是管道方法。 2.设计思路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种同步问题的抽象描述。 计算机系统中的每个进程都可以消费或生产某类资源。当系统中某一进程使用某一资源时,可以看作是消耗,且该进程称为消费者。 而当某个进程释放资源时,则它就相当一个生产者 3.过程论述 首先,生产者和消费者可能同时进入缓冲区,甚至可能同时读/写一个存储单元,将导致执行结果不确定。这显然是不允许的。所以,必须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互斥进入缓冲区。即某时刻只允许一个实体(生产者或消费者)访问缓冲区,生产者互斥消费者和其他任何生产者。 其次,生产者不能向满的缓冲区写数据,消费者也不能在空缓冲区中取数据,即生产者与消费者必须同步。当生产者产生出数据,需要将其存入缓冲区之前,首先检查缓冲区中是否有“空”存储单元,若缓冲区存储单元全部用完,则生产者必须阻塞等待,直到消费者取走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唤醒它。若缓冲区内有“空”存储单元,生产者需要判断此时是否有别的生产者或消费者正在使用缓冲区,若是有,则阻塞等待,否则,获得缓冲区的使用权,将数据存入缓冲区,释放缓冲区的使用权。消费者取数据之前,首先检查缓冲区中是否存在装有数据的存储单元,若缓冲区为“空”,则阻塞等待,否则,判断缓冲区是否正在被使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用多进程同步方法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用多进程同步方法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系别:计科系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04 级 4 班 学号:0410******* 姓名:苏德洪 时间:2006-7-7—2006-7-14

目录 一、题目: (3) 二、设计目的: (3) 三、总体设计思想概述: (3) 四、说明: (3) 五、设计要求: (3) 六、设计方案: (3) 七、流程图: (5) 八、运行结果 (7) 九、源程序 (11) 十、总结 (18) 十一、参考文献 (20)

一、题目: 用多进程同步方法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二、设计目的: 通过研究Linux 的进程机制和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并发控制。 三、总体设计思想概述: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种同步问题的抽象描述。 2、计算机系统中的每个进程都可以消费或生产某类资源。当系统中某一进程使用某一 资源时,可以看作是消耗,且该进程称为消费者。 3、而当某个进程释放资源时,则它就相当一个生产者。 四、说明: 有界缓冲区内设有20个存储单元,放入/取出的数据项设定为1-20这20个整型数。 五、设计要求: 1、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有界缓冲区进行操作后,即时显示有界缓冲区的全部内容,当前 指针位置和生产者/消费者线程的标识符。 2、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有两个以上。 3、多个生产者或多个消费者之间须有共享对缓冲区进行操作的函数代码。 六、设计方案: 通过一个有界缓冲区(用数组来实现,类似循环队列)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优先级是相同的,只要缓冲区未满,生产者就可以生产产品并将产品送入缓冲区。类似地,只要缓冲区未空,消费者就可以从缓冲区中去走产品并消费它。 应该禁止生产者向满的缓冲区送入产品,同时也应该禁止消费者从空的缓冲区中取出产品,这一机制有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之间的互斥关系来实现。 为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应该设置两个资源信号量,其中一个表示空缓冲区的数目,用g_hFullSemaphore表示,其初始值为有界缓冲区的大小SIZE_OF_BUFFER;另一个表示缓冲区中产品的数目,用g_hEmptySemaphore表示,其初始值为0。另外,由于有界缓冲区是一个临界资源,必须互斥使用,所以还需要再设置一个互斥信号量g_hMutex,起初值为1。

营销《CIS策划》设计指导书

营销《CIS策划》设计指导书 市场营销08 一、设计目的 依照教学打算进程的要求,在系统学习、熟悉、把握CIS差不多理论与操作程序的基础之上,特组织开展《CIS策划》课程设计。为此,本课程设计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开展本课程设计的要紧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治理专业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专门是《CIS策划》的理论知识,完成一篇一个组织(单位、地域等)的识别系统的策划设计工作,以凸显策划对象应有的特点、特色,进而表现出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说来,设计目的确实是: 1、进行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力争把所学到的治理知识等运用到社会组织单位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去,做到“学以至用”。 2、培养学生组织治理、和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设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规定的时刻内独立地完成一篇有关《CIS策划》的设计习作。 3、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使得本课程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完美表达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等组织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应以《CIS策划》理论为主线,探究综合运用治理理论知识、并真正反映出企业等组织单位策划工作的全貌。 4、强化学生群体意识及提高个人能力、素养与修养。进行本课程设计,要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紧密配合、积极协作,同时,也能够制造条件、提供机会,为每个人展现个人能力与才华提供空间,为今后步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5、如有可能,可将本课程设计的成果付诸实践检验,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参考、借鉴。二、设计任务要求 总体讲,以小组作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包括文字、数字、图形、图画…)完成一个组织单位的识别系统的策划手册(即CIS手册,简称“手册”)、以及其相应的配套工作资料。具体说来: (一)内容要求 1、表达出理念识别的策划过程、并所确定的理念识别内容。 2、据理念识别,策划行为识别并确定出相应的活动规范内容。 3、据理念识别,策划视觉识别并确定出其相应的应用表现形式。 4、其它方面的识别的策划。 5、相应的推广配套工作资料。 (二)组织方面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有预备、有组织、有打算、有步骤、协同地进行。具体确实是: 1、成立《CIS策划》设计工作小组。 2、对《CIS策划》设计工作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要紧工作内容、方向、职责,等。 3、编制《CIS策划》工作小组的工作打算任务书。 4、小组成员要服从领导,积极参与设计工作,以小组工作安排为大局。在强化集体感、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个人的才能和聪慧。 5、做好设计期间《CIS策划》工作小组的记录工作,及汇总总结工作。(三)程序方面要求 每个工作小组要以《CIS策划》的工作程序为主线、按照既定的《小组工作打算任务书》的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工作期间要专门注重履行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把紧进度安排的时刻关、明确工作重点、分清工作主次,表达领导与和谐的关联、适时适当做出调整,以保证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设计工作任务。具体要求:

生产者与消费者

重庆交通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计软专业 2013 级 2 班 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生产者/消费者与FCFS 所属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室(中心):语音大楼801 指导教师:刘洋 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 5 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单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指导教师:刘洋

重庆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生产者/消费者与FCFS 一、内容提要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进程同步问题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重点内容,而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进程同步问题中的经典,它是计算机中相互合作进程关系的一种抽象,该问题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使用价值。 在计算机系统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提别是在通讯和控制系统中。因此,对该类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我们把提供给某种资源的进程(线程)称之为生产者,二吧消耗资源的进程(线程)称之为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目都是多于一个的。下面以多个进程(线程)共享一有界缓冲池为例来说明。 如图,左端箭头表示生产者,右端箭头表示消费者,设P 1、P 2 、…、P K 是k 个想缓冲池装入数据的进程(线程)(生产者)C 1、C 2 、…、C m 是m个冲缓冲池 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的进程(线程)(消费者),假设对任何P i 每次向缓冲区 中申请一空白缓冲区,并把数据装入其中;而对于常见的情况是任何C i 每次都从缓冲池中取出一满缓冲区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把缓冲区清空。而每次生产者装入数据和消费者取出数据都是相同的(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针对以上进程(线程)通信,如不对生产者进程(线程)和消费者(线程)的操作进行限制,则可能破坏数据的完整性。一种情况是一个生产者进程(线程)正在装入数据到缓冲区时,另外的生产者进程(线程)可能同时把数据写入相同区域,造成数据破坏,另一种情况是一个生产者进程(线程)正在装入数据到缓冲区时,另外的消费者进程(线程)可能读入该区域数据,由于数据未写完,从而造成消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拟实现(z)

生产者-消费者实验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1.1实验目的 操作系统的基本控制和管理控制都围绕着进程展开,其中的复杂性是由于支持并发和并发机制而引起的。自从操作系统中引入并发程序设计后,程序的执行不再是顺序的,一个程序未执行完而另一个程序便已开始执行,程序外部的顺序特性消失,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并发进程可能是无关的,也可能是交互的。然而,交互的进程共享某些变量,一个进程的执行可能会影响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交互的并发进程之间具有制约关系、同步关系。其中典型模型便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本实验通过编写和调试生产者-消费者模拟程序,进一步认识进程并发执行的实质,加深对进程竞争关系,协作关系的理解,掌握使用信号量机制与P、V操作来实现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1.1.2实验要求 1.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程序,模拟多个生产者进程和多个消费者进程并发执行,并采用信号量机制与P、V操作实现进程间同步与互斥。 2.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设计思路; (4)程序流程图; (5)程序中主要数据结构和函数说明; (6)带注释的源程序代码; (7)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8)实验收获与体会。 1.2预备知识 1.2.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表述如下:如图3.1所示,有n个生产者和m个消费者,连接在具

有k个单位缓冲区的有界环状缓冲上,故又称有界缓冲问题。生产者不断生成产品,只要缓冲区未满,生产者进程pi所生产的产品就可投入缓冲区;类似的,只要缓冲区非空,消费者进程cj就可以从缓冲区取走并消耗产品。 图 3.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示意图 著名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producer-consumer problem)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并发进程内在关系的一种抽象,是典型的进程同步问题。在操作系统中,生产者进程可以是计算进程、发送进程,而消费者进程可以是打印进程、接收进程等,解决好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就解决了一类并发进程的同步问题。 操作系统实现进程同步的机制称为同步机制,它通常由同步原语组成。不同的同步机制采用不同的同步方法,迄今已设计出多种同步机制,本实验采用最常用的同步机制:信号量及PV操作。 1.2.2信号量与PV操作 1965年,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新的同步工具——信号量和PV操作,他将交通管制中多种颜色的信号灯管理方法引入操作系统,让多个进程通过特殊变量展开交互。一个进程在某一关键点上被迫停止直至接收到对应的特殊变量值,通过这一措施任何复杂的进程交互要求均可得到满足,这种特殊变量就是信号量(semaphore)。为了通过信号量传送信号,进程可利用P和V两个特殊操作来发送和接收信号,如果协作进程的相应信号仍未到达,则进程被挂起直至信号到达为止。 在操作系统中用信号量表示物理资源的实体,它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具体实现时,信号量是一种变量类型,用一个记录型数据结构表示,有两个分量:一个是信号量的值,另一个是信号量队列的指针。信号量在操作系统中主要用于封锁临界区、进程同步及维护资源计数。除了赋初值之外,信号量仅能由同步原语PV对其操作,不存在其他方法可以检查或操作信号量,PV操作的不可分割性确保执行的原子性及信号量值的完整性。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即可解决并发进程竞争问题,又可解决并发进程协作问题。 信号量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种:公用信号量,联系一组并发进程,相关进程均可在此信号量上执行PV操作,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私有信号量,联系一组并发进程,仅允许此信号量所拥有的进程执行P操作,而其他相关进程可在其上执行V操作,初值往往为0或正整数,多用于并发进程同步。

培训课程设计报告方案

新入职销售人员培训方案 ——万科集团公司

目录: 一、企业简介 二、培训需求分析 三、培训目的 四、培训对象 五、培训容 六、培训师资团队组建 七、培训教材 八、培训安排 1.培训工作时间表 2.经费预算 九、培训反馈与考核 十、附件

一、企业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1991年成为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其中市场占有率在、、天津、、、、、、9个城市排名首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同时也是国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在企业领导人王石的带领下,万科通过专注于住宅开发行业,建立起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建专业化团队,树立专业品牌,以所谓“万科化”的企业文化(一、简单不复杂;二、规不权谋;三、透明不黑箱;四、责任不放任)享誉业。 二、培训需求分析 近几年由于先跨入上中等收入地区、城市旧区改造和动拆迁拉动商品房销售、市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迫切,以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一.实验目标 完成N个生产者和M个消费者线程之间的并发控制,N、M不低于30,数据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尺寸不小于20个(每个产品占据一个)。 其中生产者线程1、3、5、7、9生产的产品供所有奇数编号的消费者线程消费,只有所有奇数编号的消费者线程都消费后,该产品才能从缓冲区中撤销。 其中生产者线程2、4、6、8、10生产的产品所有偶数编号的消费者线程都可消费,任一偶数编号消费者线程消费该消息后,该产品都可从缓冲区中撤销。 其中11-20号生产者线程生产的产品仅供对应编号的消费者线程消费。 其他编号生产者线程生产的产品可由任意的消费者线程消费。 每个生产线程生产30个消息后结束运行。如果一个消费者线程没有对应的生产者线程在运行后,也结束运行。所有生产者都停止生产后,如果消费者线程已经

没有可供消费的产品,则也退出运行。 二.实验原理 2.1原理 生产者与消费者线程采用posix互斥锁机制进行互斥进入各自的代码段,只有采用互斥锁临界区代码段才可以不被打扰的执行;同步机制采用的是posix条件变量pthread_cond_wait和pthraed_cond_signal进行同步的。 线程间的通信采用的是共享内存机制。(注:所有的共享内存块是在进程里建立的,线程只需链接上各自的共享内存块即可,每一块共享内存的大小是100). 在这里共享内存设置成一个100的数组。 具体实施:(1)为1.3.5.7.9建立一个共享内存1号,1.3.5.7.9生产者线程生产的产品都放入这块共享内存缓冲区,所有奇数的消费者线程要消费的话,只需在消费者线程中链接上这块共享内存,就可以直接消费1.3.5.7.9生产者线程生产的产品。 (2)为2.4.6.8.10建立一块共享内存2号。2.4.6.8.10生产的产品都放入2号共享内存缓冲区,所有的偶数的消费者线程只要链接上2号缓冲区,就可以消费2.4.6.8.10生产的产品。当偶数消费者线程消费产品后,产品即可从缓冲区撤销,方法是在消费线程里将消费的产品在共享内存数组里置0。 (3)为11--20的每一对生产者消费者线程建立一块共享内存,编号11--20. 11--20号的消费者线程能链接各自的共享内存缓冲区或奇数或偶数共享内存缓冲区,即11--20号的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能被对应的消费者消费而11-20的奇数消费者可以消费缓冲区1的产品,偶数消费者可消费缓冲区2的产品。 (4)为21--30号的生产者消费者线程只建立一块共享内存21号,21--30号生产者生产的产品都放入21号缓冲区,所有的消费者线程只要链接上21号共享内存,就可以消费21--30号生产者生产的产品。 用于控制线程是否结束的方法是:设置一个全局变量t,在生产者线程里进行t++,在生产者线程里当t达到10时(注:为了很好的测试程序,本应该在生产者生产30个产品时菜结束线程,这里设置成了10),就break跳出while()循环,这样线程自然就终止。同样在消费者线程里,当t达到10时,这里不用t++,就跳出while()循环,消费者线程自然就终止。这样设计满足了,当生产者生产30个产品时就终止生产者线程,生产者线程终止消费者线程也得终止的要求。 生产者从文件so.txt读取数据进行生产,这个文件里的数据是一连串的字符从a--z的组合,没有空格或其他字符。文件内容的格式没有特殊要求。

操作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同步与互斥的算法,理解基本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模型。 2.学习使用Windows 2000/XP中基本的同步对象,掌握相关的API的使用方法。 3.了解Windows 2000/XP中多线程的并发执行机制,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二、实验的内容及其要求 1.实验内容 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为根据,在Windows 2000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在改进程中创建n个线程模拟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进程(线程)的同步与互斥。 2.实验要求 ①学习并理解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及其同步/互斥规则 ②学习了解Windows同步对象及其特性 ③熟悉实验环境,掌握相关API的使用方法 ④设计程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进程(线程)的同步与互斥 ⑤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的时间安排 1.实验前,先到图书馆或上网百度了解有关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相关知识,建立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基本概念。 2.利用13周、15周、17周的上机时间编写和调试程序代码。 3.利用其他课余时间来分析实验的最终结果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的环境 1.硬件条件:普通计算机一台 2.软件条件:①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 ②开发语言:VC++ 本实验是在Windows 2000+VC6.0环境下实现的,利用Windows SDK提供的系统接口(API)完成程序的功能。实验在Windows下安装VC后进行,因为VC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其中包含了Windows SDK所有工具和定义,所以安装了VC后就不用特意安装SDK了。实验中所用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是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来进行应用程序设计的系统功能接口。要使用这些API,需要包含对这些函数进行说明的SDK 头文件,最常见的就是windows.h。一些特殊的API调用还需要包含其他的头文件。 五、正文 1.程序结构图: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标题:关于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指导老师:陈晓峰 小组成员:商学院商095班 欧梦颖0904002135 韩映洁0904002136 吴晓娅0904002138 分工:设计实践:欧梦颖 查阅资料:韩映洁 文案整理:吴晓娅 调研走访、总结分析:欧梦颖、韩映洁、吴晓娅

实践报告内容 研究专题: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研究对象: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 研究目的:了解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产生 的作用,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从而 提高企业效益。 研究及实践内容: 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激励机制? 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机制? 2 调查内容: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背景和特色文化 都可奶茶店和舞茶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下员工表现的对比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及得到的认可与赞赏 个人发展前景 3上网并对相关书籍查阅 4对都可及舞茶道奶茶店内部员工的访问(访问内容见附录) 5总结调研结果并进行分析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等,它们都是从某个方面论述了激励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地加以考虑.

都可奶茶连锁店(CoCo都可茶饮),1997年公司在台湾淡水成立,历经10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茶饮已成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具有国际视野的美食连锁集团。至2010年4月份为止,已在台湾地区及上海、北京,苏州、厦门、青岛、宁波,南通,合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无锡、昆山、常熟,常州,张家港,吴江,等主要城市设立500多家连锁直营店。公司并以稳定的脚步继续在大陆各线城市深耕发展,目前是大众化地区外带式茶饮的一品牌。 都可成为这样一家全球连锁店并且做的如此红火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制度。在都可,员工不但能享有完整的专业训练,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机会。它们拥有独具的教育训练、门市稽核系统、产品创新速度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持续经营基础、坚持“做最好的”理念,尽善创新产业的推动角色。不仅如此,都可管理还从最细微处考虑职工立场,举办“都可日”等活动,希望员工能拥有最好的心情,去进行每天的工作 都可的激励机制很健全,它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将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它根据职位等级提供多种薪酬福利项目,包括:完整的教育训练、基本薪资加奖金(年奖加季奖)、社会保险、顺畅的升迁管道、在职表现优异员工可以开会加盟和按绩效进行员工分红入股等。 其次都可的职业培训不仅包括所有的泡茶专业技术还包括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教导训练技巧和门市营运管理技巧,员工经过这些培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自信和专业水平,使得员工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都可好拥有自己的一个考试制度,使得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竞争更高的职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可员工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的低层次需要后,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逐步满足更高层次的尊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职场tw ee n s消费心理研究【摘要】: 本文首先界定当今消费者群体中的一个强大群体——职场t w e en s的涵义后,在涵义界定范围内进行职业t w e e ns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消费心理及在消费时表现出的独特的消费行为,将其行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符合职场t w e e ns这个群体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职场tw ee ns、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正文】: 随着“80后”成长为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大军,这一号称9000万人的庞大消费群,给品牌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将使其遭遇强有力的挑战。“80后”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以及他们所掌控的财富,都将刺激、迸发全新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购买能力。在“80”后中有这样的一个分支群体,他们刚刚迈入职场一、两年左右,在身份上已成为社会人,但仍具有青年的心理特征在消费的观念、态度、渴望、需求……等皆不同于以往。尽管痴迷于他们心中的偶像,却几乎没有任何品牌信仰。在他们的眼里,所有品牌只有两种:“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对那些已经有着卓然声誉的优势品牌而言,他们毫无道理的不买账。显然,要想抓住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仅靠原有品牌积累远远不够,品牌营销必须真正以这个群体专有的消费者心理为核心而做出改变。 一、职场tweens的界定及主要的心理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消费者群体同其他的消费群体有着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生理上的差别,而且也体现着行为上 的差别。为针对其行为实施企业发展的营销目的,首先要对 职场tw ee n s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人群范围近些界定,以达到进一步了解这部分青年的消费心理的目的。 (一)职场tw ee n s的涵义 职场tw ee n s是“tw ee ns”中的一部分,“tw ee ns”是英文中的一个合成词,根据不同的拆分原理及组成模式,社会 上对这个单词的界定各有不同,本文在借鉴各家之间得出本 文对“tw ee ns”以及职场“tw ee ns”的概念界定。 1、tw ee ns的界定 “tw ee ns”并非英文中本有的词汇,是根据所要的表达 的涵义而合成的词语。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有不同的界定。在《领衔时尚——职场Tw ee n s群体文化与消费特征研究报告》中对tw ee n s的界定是“源自te en s和be tw ee n的合成词,意为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的新新人类”。(注1)概念中对青少年并没有界定年龄的限制,但通常人们习惯性的将这类人群 界定为狭义的“80后”人群。在马丁?林斯壮(M ar ti n l i nd st ro m)编著的一本叫做《人小钱大吞世代》(《Br an d C h il d》)的书中,对这个词的界定为:“由te en s和we en 组成。(注2)前者指青少年,后者的原意为we e bo pp er形容穿着时髦,迷恋音乐的小孩。虽然对合成词的拆分不同,但 他们表明的含义相似大致相似,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青少年 群体。我认为tw ee n s就是指在现代发展的这个特定环境下,生理年龄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新兴群体。 2、职场t w e en s的界定

架构设计: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架构设计: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为了方便阅读,把本系列帖子的目录整理如下: 0、概述 1、如何确定数据单元 2、队列缓冲区 3、环形缓冲区 4、双缓冲区

[0]:概述 今天打算来介绍一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这玩意儿在很多开发领域都能派上用场。由于该模式很重要,打算分几个帖子来介绍。今天这个帖子先来扫盲一把。如果你对这个模式已经比较了解,请跳过本扫盲帖,直接看下一个帖子(关于该模式的具体应用)。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心中犯嘀咕了:在四人帮(GOF)的23种模式里面似乎没听说过这种嘛!其实GOF那经典的23种模式主要是基于OO的(从书名《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就可以看出来)。而Pattern实际上即可以是OO的Pattern,也可以是非OO的Pattern的。 ★简介 言归正传!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该模式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大概的结构如下图。

为了不至于太抽象,我们举一个寄信的例子(虽说这年头寄信已经不时兴,但这个例子还是比较贴切的)。假设你要寄一封平信,大致过程如下: 1、你把信写好——相当于生产者制造数据 2、你把信放入邮筒——相当于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 3、邮递员把信从邮筒取出——相当于消费者把数据取出缓冲区 4、邮递员把信拿去邮局做相应的处理——相当于消费者处理数据 ★优点 可能有同学会问了:这个缓冲区有什么用捏?为什么不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函数,直接把数据传递过去?搞出这么一个缓冲区作甚? 其实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大概有如下一些好处。 ◇解耦 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两个类。如果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那么生产者对于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也就是耦合)。将来如果消费者的代码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者。而如果两者都依赖于某个缓冲区,两者之间不直接依赖,耦合也就相应降低了。

实验报告五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

实验报告五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 姓名:丛菲学号:20100830205 班级:信息安全二班一、实习内容 ?1、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 ?2、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的算法实现 二、实习目的 ?1、熟悉临界资源、信号量及PV操作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2、了解进程通信的方法 ?3、掌握进程互斥与进程同步的相关知识 ?4、掌握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 ?5、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深刻理解进程同步问题 三、实习题目 ?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C实现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具体要求如下: (1)一个大小为10的缓冲区,初始状态为空。 (2)2个生产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往缓冲区中添加数据,若缓冲区已满,等待消 费者取走数据之后再添加,重复10次。 (3)2个消费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若缓冲区为空,等待生 产者添加数据之后再读取,重复10次。 ?提示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在系统进程并发执行异步推进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共享和进程间合作而造成进程间相互制约。进程间的相互制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间接制约。这是由于多个进程共享同一资源(如CPU、共享输入/输出设备)而引起的,即共享资源的多个进程因系统协调使用资源而相互制约。 (2)直接制约。只是由于进程合作中各个进程为完成同一任务而造成的,即并发进程各自的执行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从而限制各个进程的执行速度。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生产者不断的向缓冲区中写入数据,而消费者则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对缓冲区的操作是互斥,即当前只能有一个进程对这个缓冲区进行操作,生产者进入操作缓冲区之前,先要看缓冲区是否已满,如果缓冲区已满,则它必须等待消费者进程将数据取出才能写入数据,同样的,消费者进程从缓冲区读取数据之前,也要判断缓冲

华为智能手机的消费分析与营销策略

消费调查、分析及营销策略 专业:市场营销 年级: 2010级 班级:六班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的充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使半块砖已经成为古董,中国已经逐步进入智能化手机的时代,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手机,(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于突破了10亿户大关,达到10.07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1.44亿户)。 作为名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华为手机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投入,持续构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坚持开放合作,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公司在研发领域广泛推行集成唱片开发流程,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情况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本课程设计报告通过对我国手机用户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进行调查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出我国手机行业的现行格局。作为生产者,也不可以盲目的生产手机,而应该根据我国市场的环境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做好市场细分、定位、什么样的手机该多生产,什么样的手机少生产,均要有合理的生产计划。 为此,我们小组成员对华为国产智能手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最终获得一系列真实、宝贵的数据,并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民族品牌智能手机多功能消费水平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洛基亚传统手机王国的没落,新生代的智能手机已经以一副王者之势,强势而来,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大有井喷的局势。 现今,智能手机是现行最流行、功能最齐全、也被俗称是小型智能电脑的集通信、交流、办公以及游戏等诸多功能的现代通信工具;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了娱乐和享受,它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可以概括到时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起步较晚的国产智能手机而言,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联合课程设计报告》 专题:操作系统部分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4 年 7 月

一、设计目标 多进程/线程编程: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设置两类进程/线程,一类为生产者,一类为消费者;建立缓冲区的数据结构;随机启动生产者或消费者;显示缓冲区状况;随着进程/线程每次操作缓冲区,更新显示。 二、设计思路 1.开发平台:Visual C++6.0 2.设计思路: 若干个生产者和若干个消费者共享一个有界缓冲区,生产者生产产品,消费者消费产品。消费者进程与生产者进程随机切换。生产者将产品生产出来后,存放到缓冲区中的空闲位置并将此缓冲区的标识置为满,若此时无空缓冲区,则进行等待。消费者将标识为满的缓冲区中的产品取出,进行消费并将该缓冲区的标志位置为空,若此时无满的缓冲区,则进行等待。 由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共享缓冲区资源,且缓冲区资源属于互斥资源,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访问缓冲区,访问规则如下: (1)当一个消费者访问缓冲区时其他消费者不允许访问缓冲区,同样的,当一个生产者访问缓冲区时其他生产者也不能访问缓冲区。 (2)当消费者访问缓冲区资源时生产者不能访问,反之,当生产者访问缓冲区资源时消费者不能访问。 (3)当缓冲区中无产品时,消费者不能访问;当缓冲区已满时,生产者不能访问缓冲区。 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伪代码如下: VAR mutex, empty, full: semaphore := 1, n, 0 ; in,out: integer := 0, 0 ; Buffer: array [0..n-1] of item ; Parbegin Producer: begin repeat produce an item in nextp; wait(empty); wait(mutex); Buffer(in) := nextp; in := (in + 1) mod n; signal(mutex); signal(full); until false end Consumer: begin repeat

1实验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1实验1:生产者消费者问 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 系(教研室):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实验课程:生产者与消费者实验姓名:学号: 实验室号:1#608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一、实验目的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操作系统中经典的同步和互斥问题。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两者之间的同步信号量和互斥信号量的使用,更深刻了解临界资源、同步和互斥的概念。 二、实验要求 1.一组生产者通过一个具有N个缓冲区的缓冲池循环不断地向一组消费者提供 产品。 2.建一个队列, 队列的长度由n记录, 定义两个指针, 分别指向队列的头和尾消费 者从头指针读取数据,每读取一个数据把n--,生产者把数据写入尾指针, 每写 入一个数据就n++,当n=N的时候生产者暂停写入数据。 3.注意:缓冲池队列,用互斥锁保护。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分别画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流程图

2.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使用了哪些原语分别代表什 么意思过程如何阐述哪些进程之间存在同步,哪些进程之间存在互斥。 3.缓冲区是否为临界资源是否可以循环使用通过什么来实现举例说明(可画图) 四、实验环境 1. 硬件:PC机; 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五、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include <> #include const unsigned short SIZE_OF_BUFFER = 10; unsigned short ProductID = 0; unsigned short ConsumeID = 0; unsigned short in = 0;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题目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设计 与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5年6月23日至2015年6月29日共1周 内容及任务一、项目的目的 1.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技术; 2.理解并掌握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相关算法,以及它的实现方法; 3.掌握在eclipse环境下,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掌握在eclipse环境下,设计和开发一个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系统来模拟操作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二、项目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精读并理解和掌握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2.编写程序来模拟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实现; 3.编写应用程序测试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并显示结果。 三、项目设计(研究)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理解和掌握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然后根据理解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编程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四、具体成果形式和要求 成果: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程序语言实现;设计说明书。 要求:编写好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程序能够正确启动运行;设计说明书规范、合理。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5.6.23至2015.6.24熟悉相关内容 2015.6.25至2015.6.26 系统设计和实现 2015.6.27至2015.6.29 系统实现和撰写相关文档

主要参考资料1.《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陈宏杨忠耀主编重庆邮电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廖成崔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4.《操作系统实现与设计》陆刚望能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5.《java程序语言设计》丁振凡主编,薛清华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 意见 (签字):年月日 系(教研室) 主任意见 (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