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池塘水变的应急处理
水产养殖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产养殖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水产养殖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环节中,因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生物灾害等因素导致的水产养殖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二、事故分类与分级2.1 事故分类水产养殖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事故:如洪水、台风、地震、干旱等;(2)人为事故:如养殖设施损坏、投喂不当、用药不当等;(3)生物灾害事故:如病害、寄生虫、生物入侵等。
2.2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和危害范围,水产养殖事故分为以下四级:(1)特别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2)重大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3)较大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4)一般事故: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3.1 应急组织成立水产养殖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工作;(2)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的技术分析、鉴定和评估工作;(3)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的宣传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4)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保障、人员调配和后勤服务工作。
3.2 职责分工(1)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工作;(3)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的技术分析、鉴定和评估工作;(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的宣传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保障、人员调配和后勤服务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4.1 灾害预防(1)加强水产养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安全生产意识;(2)建立健全水产养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3)定期开展水产养殖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4)加强水产养殖生物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虾塘水变清的最简单处理方法

虾塘水变清的最简单处理方法虾塘是养殖产业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虾塘水质的清洁度对虾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虾塘水质不好,虾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加大经济损失。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简单的处理虾塘水的方法。
1.加强虾塘底质处理虾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残留物会成为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清理和处理虾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残留物变得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生物发酵剂,将发酵剂倾泼在虾塘中,促进虾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残留物的降解和转化。
2.增加虾塘的氧气含量虾塘中的氧气含量对虾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虾塘中氧气含量过低,虾将无法正常呼吸,导致虾的死亡和生长缓慢。
可以在虾塘中增加氧气含量,以改善虾塘的水质。
可以通过增加虾塘中的水流、喷雾、增氧设备等方式来增加虾塘的氧气含量。
3.使用良好的饲料虾塘饲料中的成分对虾塘的水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饲料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将导致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升高,加重虾塘水的污染。
因此,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饲料,是解决虾塘水质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4.及时更换虾塘水虾塘的水质污染也与水的更新和更换有很大的关系。
虾塘的水应该经常更换,以将虾塘的污染物清除。
建议将虾塘的水更换一次,更换一半左右的水,可以有效地解决虾塘的水质问题。
总之,虾塘水的污染是影响虾生长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虾塘水质。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有效的处理虾塘水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方式。
希望可以对水产养殖行业的从业者有所帮助。
养殖南美白对虾常见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养殖南美白对虾常见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异常现象1:放苗前,池塘经多次施肥水都肥不起来,或水色很差。
⑴原因:由于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或池内有害细菌、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或池内丝状藻、青泥苔滋生,或池塘严重老化、池底酸化、板结,池水与底泥之间物质交换停滞,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
⑵处理方法:①曝晒池底,用生石灰、茶子饼等药物彻底消毒,或干塘后池底种植牧草;②全池泼洒排毒养水宝或解毒宝等药物;③丝状藻、青泥苔滋生的池塘用螯合铜或虫藻净等药物杀灭;④投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培水。
异常现象2:虾苗生长缓慢,体色暗淡,蜕壳困难,大小不一。
⑴原因:苗种质量差或营养不良。
⑵处理方法:①定期泼洒调水王或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②选择优质饲料,科学合理投喂;在饲料中添加水产多维或水产营养元等营养添加剂;③每周补充投喂一次小杂鱼、螺、蚌、蚬肉等动物性饲料。
异常现象3:养殖前期池水呈土黄、灰白色等,且浑浊。
⑴原因:池水中易被虾消化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被消耗掉,不易被虾消化的藻类大量繁殖。
⑵处理方法:①先用含氯、含碘消毒剂全池泼洒;②换掉部分老水,加注新水,调节浮游生物种群;③适量施肥,或全池泼洒浓缩菌藻液等生态营养剂。
异常现象4:养殖中后期,池底部有死虾现象。
⑴原因:虾池底部溶解氧不足,环境恶化,积累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虾体自身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蜕壳困难。
⑵处理方法:①改善虾的生存环境,增加池水溶氧量;②用聚维酮碘、败毒汤混合稀释泼洒,24小时后适量换水,用EM菌等调节水质;③用保肝血红素、肝胃宝、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拌饲料投喂,连用5天。
异常现象5:池水黏稠滑腻,有泡沫,透明度极低,池水呈墨绿色或红棕色。
⑴原因:大量投饵后的剩渣残饵及虾的排泄物沉入池底,导致水质过肥、恶化。
⑵处理方法:①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病毒净等消毒剂;②全池泼洒芽孢杆菌、利水素等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③用净水剂、改底王等药物吸附沉淀。
异常现象6:对虾游塘,软壳,红体,并大量死亡。
池塘养殖的自然灾害应急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的自然灾害应急技术措施在梭子蟹和南美对虾池塘养虾过程中,不良天气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特别是台风、暴雨、赤潮、高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对虾的应激反应,极易使养殖虾、蟹暴发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自然灾害虽对养殖影响极大,但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也能将损失避免到最小。
下面是针对宁波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所建议采用的一些应急技术措施:1 台风和暴雨1.1 水位控制台风和暴雨来临前,应将池塘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台风前夕,首先要及时、尽量提高虾池水位,增加蓄水量。
因台风过境必定带来雨水,从盐度的整体变化来讲,池中水位越低,雨水对池水的影响就越大:而池水越深,水容量就越大,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盐度和水温的变化,就会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
1.2 水质调整在保持一定水位的同时,通过施肥和使用调水剂把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大量实践表明,浓水色和低透明度更易抵御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梭子蟹和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和稳定作用,使养殖池塘更能抵抗自然灾害。
1.3 增氧台风前后主动增氧,并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在台风到来前夕起就要不断地开足增氧机防范对虾缺氧。
台风来临前后天气变化异常,前后都会伴有3天左右的低气压天气,此时水环境变异迅速,水体中的溶氧一般都呈现低值状态。
由于台风带来大雨,虾池水体中含氧量明显降低,应不停顿地开增氧机,增加水体中的溶氧,维持虾的正常生长和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下雨时打开增氧机,可打破水体的水温和盐度的分层现象,使池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幅度减到最小,减少对虾产生应激的可能性。
1.4 排水排水方便的虾池还应排掉上层部分水,尽可能地维持水温和盐度的相对稳定。
1.5 消毒及水质恢复台风和暴雨过后,要及时对虾塘进行处理,特别是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虾塘中的生态环境均遭受重创,甚至生态环境完全失衡,致病菌快速繁殖,导致在很短时间内,甚至在1~2天内,水环境和对虾生长就可能发生异常情况,容易暴发病害。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池水pH值的调节。
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水色发红、发白、发黑的处理。
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
3、防止“转水”和“倒藻”。
在“转水”发生前,虾池水体表面暗淡,此时排水30-40厘米,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
养殖前期出现“倒藻”,主要原因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应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是因为水质老化,应先排水30-40厘米,施用益水宝,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4、怎样抑制丝状藻。
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
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5、暴雨之后的虾池管理。
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出现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现象,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暴雨过后要开启增氧机,用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正常,投饲量适当减少,也可以暂时停喂。
池塘水色泛红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池塘水色泛红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池塘水体泛红色,俗称“红水”。
“红水”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有害水质之一,如果长时间存在“红水”又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引起水质恶化。
当气温闷热时,水质泛红时,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养殖对象浮头甚至泛塘,常见的池塘水体发红多是由甲藻过多引起,甲藻还会产生毒素,对养殖品种会产生一定的毒害。
一、引起水质变红的原因引起水质变红的原因有很多,“红水”,大多数为甲藻过多所致,因为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就是红色,另外,水体营养单一,从而导致藻类生长单一,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轮虫可能过多,水质偏酸等等因素都能引起水色变红。
二、水体发红的表现水体发红的池塘多发生于高温季节,通常有如下表现:(1)大多数情况下,池塘透明度异常高,通常瞬时可以达到50厘米以上。
(2)池塘水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色。
(3)大部分时候,池塘溶解氧非常低,各水层养殖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头现象,甚至泛塘。
(4)部分情况下,绝大多数鱼丧失顶水或靠近增氧机的意识。
(5)很多时候,池塘边上通常能见到大量浮游动物(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
三、“红水”的三种类型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三种,即:由甲藻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
由于它们产生的条件与发生机理不同,所以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1、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物质多、硬度大,PH值高的水体中。
它们大量繁殖时,水呈红棕色俗称“红水”。
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
成因:池塘水发红是由于池塘营养失衡,氮和有机物的富营养造成水中多甲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等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这些藻类富含叶绿素a、叶绿素b、p一胡萝卜素、多甲藻素和硅甲藻黄素等色素,对红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养虾人必看14种虾塘水色优劣判别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

养虾人必看!14 种虾塘水色优劣判别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1、优良水色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稳定与平衡,是养殖成功基础与关键,藻相是水体重要组成之一,保持稳定与优良水色,可为对虾提供优质的生物饵料与良好水体环境。
一般优良水色应具备“活、爽,肥、嫩” ,主要可分为硅藻为主的茶色或茶褐色,绿藻类为主的淡绿色、翠绿色或浓绿色,硅、绿藻混合一起的黄绿色。
茶色茶褐色此两种水色较“肥、活” ,肥度适中。
藻类是硅藻类,如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这些藻都是幼虾的优质饵料,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对虾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比较高,尤其对于苗期的虾仔,但硅藻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南方气候变化比较频繁的时候,此种水色易发生变化。
黄绿色此种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
一般认为“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 而此水色兼备了硅藻和绿藻的的优点,多样性比较好,水质较稳定,是对虾养殖的上佳水色。
此环境的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淡绿色翠绿色此种水色“娕、爽”主要是绿藻,如小球藻,扁藻等,绿藻适应性强,在养殖环境生长稳定,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肥,净水水质效果明显,虾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浓绿水此种水色,藻种主要是绿藻,多出现于养殖中后期,水质较浓,透明度在10 公分左右。
水质较肥,但活、爽。
水中悬浮颗粒少;水质稳定。
2、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其关键点在于水体环境平衡,简单来说藻相与菌相平衡,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
养殖环境复杂性,带来许多不确定素。
天气,水源,池塘,管理细节,水体营养素等等,都会影响到水体平衡,可以说优良水色的维护,水体平衡的保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这就要经验的累积,细节的把控,综合性思考。
从养殖的实际情况和微生态制剂特性,总结以下对于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几点建议。
1)放苗前7 天,进水20 公分左右,用芽胞杆菌或光合细菌加入红糖( 2 公斤/亩)加入适量的池塘水,一起浸泡2〜 3 2)放苗 3 天,在泡塘20 公分水的基础上,再进40〜60 公分的水,用EM 菌加藻类营养素的产品,全池泼洒,切记要前期肥水不要太肥,水深不能太深,保持水色嫩,清,爽,相对的浅,一般把控透明度为水体的一半以上,有点水色便小时,全池均匀泼洒,泡塘2〜3天。
虾池水质变化原因的分析及调控措施

等) 理化 因子进 行调控 , 改善虾池水体 的生 态条件 , 使池水更适宜对虾的生长 。 在养殖生
下降。相反 , H N N增多 ,大量存 于水 N O一
中 , 害对虾。 危 3 硫 化 氢 产 生过 量 、
过负载的情况下, 有益微生物吸收氮为营养 , 大量生长 、 繁殖 , 中的 N 、 O 一 水 H,N , N会快速
子和危害对虾的病害 ;若养殖场周围发生虾 病, 没有蓄水池 , 就无新水注入虾池 , 交换用 水, 时间过长 , 就会使水质恶 化。
二、 水质调控管理措拖 养虾的水质管理是用人为的方法对虾池 的水质 ( H值 、 度 、 p 盐 水温 、 透明度 、 解氧 溶
选择用药 , 如原生动物寄生虫 的 , 可用硫酸铜
和硫 酸亚铁 合剂 ( : 0 p m浓 度全池 泼 5 2). p 7
瀹紫致富柏南 2 8 o 0
一 7 6—
维普资讯
恶化。 2 有害的氮化合物增 多 、
但 目 的养殖规划、设计对虾池的纳水系统 前 考虑很少 , 大部分养殖池塘没有蓄水池 , 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虾池塘水变的应急处理
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
水质恶化往往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
近年来,位于渤海湾南岸的山东沾化县近海水质总体质量下降,绝大多数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交换量小,有的长时间没有交换水,因此,由于水质变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不断增多。
笔者先后应急处理过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
现将应急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质由原来的高度肥水变为严重缺氧,水体中有毒有害气体急剧上升,水质严重恶化的现象称为水变。
由于水变而造成对虾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做泛塘。
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使池水由原来的浓绿、蓝绿、茶褐色急剧变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
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较弱,而且在原来有机质已很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很强烈。
另外,在水变的初期由于细菌数量大增,刺激了一些滤食性浮游动物(大多数为轮虫)的活动,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而有机质因缺氧分解的有毒产物(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浓度很高。
如果是蓝藻造成的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羟氨、硫化氢等)。
情况严重者,会造成养殖对虾的大批死亡。
3、水变前的征兆水变发生前大都有征兆,通常水变的征兆有:
①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②水体发黑或呈现红色;③开动增氧机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
另外,盐碱地水体浮
游植物多以绿藻、蓝藻为优势种群,水体PH值较高,水变的危害相应较大;④夜间开动增氧机时,对虾不群聚;⑤对虾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4、处理方案①处理水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②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
这是对没有水源的池塘所采取的措施。
海南省大部分养殖区,给、排水共用一个渠道,水源污染严重,常常出现水源中分子氨、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因子浓度比池水还高的情况,水注入池塘后,会出现大量生物增生现象。
在处理水变过程中,主要把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剂,“高能速氧”结合使用。
首先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别为2ppm~4ppm、5.6ppm~10ppm,在18小时~24小时内除去水体中有害氮可达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使用“高能速氧”是为了向水体中补氧。
“高能速氧”可降低有害因子对对虾的毒性,增加池塘对虾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分子氨、亚硝酸盐的浓度。
池塘使用6ppm的“高能速氧”48小时后对氨氮的消除率为42%~77%。
水变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2.5ppm“水清”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用“氯宝抛洒剂”抛洒,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调节水质。
其次,肥水是水变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
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肥水。
因为水变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