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选择比较
仪器分析完整版(详细)

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机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是、速度快、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3.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仪器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法两类。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0.9
1 1.5 5 0.328
1.2
1 1.5 5 0.468
1.5
1 1.5 5 0.573
5.0
1 1.5 5 0.428
混匀后放置3-5 min
定容至50mL,放置10 min后于510 nm处测定A
解:求出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
cFe/mgL-1 A 0.6 0.112 1.2 0.227 1.8 0.328 2.4 0.468 3.0 0.573
吸附
分配 吸附 光、电、 质谱等
分配
静电 筛分 亲和
Signal
Time
1-4 分析仪器(1)
1-4 分析仪器(2)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多变、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相差很大,但一般都是以下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输出 信号
信号 发生器
分析 信号
检测器
输入 信号
信号 处理器
信号 显示装置
仪器校正灵敏度与所选标准物和测定条件有关!
有些仪器方法有习惯使用的表示方式。
1-4-2 检出限(1)
检出限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对应的待测组分的浓 度或质量。最小有效信号如何确定?这就需要了解一下试样及 测量信号的组成。 试样:待测组分+基体 待测液:待测组分+基体+相关试剂+溶剂 理想空白:基体+相关试剂+溶剂(不含待测组分) 试剂空白:相关试剂+溶剂(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或前处理方
能消除,但可通过仪器的改善或适当的数据处理而减小,是影
响测量精密度的原因,也是决定检出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所 测信号过小时,就难以区分是由待测组分产生还是仪器的自身 噪音,因此最小有效信号应大于本底信号一定倍数。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异同及关系-分析化学论文-化学论文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异同及关系-分析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是高校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开设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化学仪器以及操作原理,又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1 世纪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学校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适应性人才,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简述分析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化学组成的测量学科,其宗旨就是判断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以及构成。
而化学分析是一种方法,其使用原理为: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成分构成判断化学物质的成分计量。
一般情况下,化学分析需要使用到的仪器为测量玻璃器皿、各类化学试剂以及称量工具。
2 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简述仪器分析同样是一种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之上的,例如,仪器分析可以分析光、电、热、磁、音波等的物理量,通过分析结果达到测量的目的。
仪器分析所要使用的器械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例如,显微镜。
仪器分析除了测量物理量与物理性之外,还可用于物质的状态分析,物质的价态或者微区、超痕等的分析。
仪器分析成为化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异同点(1)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相同点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同属于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都可以作为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式。
化学分析具有精确性,一般用于高含量或者高常量的分化组合分析,例如,化学分析的误差值可控制在千分之几之内。
一般的化学分析仪器误差值都会超过5%,没有办法分析高含量或者高常量的物质。
另一个相同点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在使用原理上具有一致性。
(2)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不同点①二者的使用界限明显,适用范围差异大。
化学分析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主要用于分析物质含量为半微量或常量的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的精确度比较高,是一种高精准的分析方法,但在精密度方面精确性却很低。
分析化学第十次、十一次课 吸光光度法

光区
4、检测器:接收透射光,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 转换成电流讯号。 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检测器
h Au,Ag Ag、Au
半导体
Se
硒光电池
光电管
h Ni环(片)
碱金属 光敏阴极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光电倍增管
160-700 nm
待扫描
1个光电子可产生106~107个电子
一般通过试验确定
显色剂用量(c(M)、pH一定)
拐点
c(R)
Mo(SCN)32+ 浅红 Mo(SCN)5 橙红 Mo(SCN)6- 浅红
c(R)
c(R)
Fe(SCN)n3-n
当生成不太稳定的有色配合物时, 必须加入相当过量的试剂,以保证 获得足够的有色配合物并有可观的 吸光度。 有时显色剂的用量过大,反而会 引起副反应,对光度测定不利。应 严格控制显色剂的用量,以保证得 到正确的结果。通常,显色剂的用 量是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的。
标准曲线法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保持 液层厚度,入射光波长和其它测 量条件也不变,则在一定浓度范 围内,所测得吸光度与溶液中待 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配 制一系列已知的具有不同浓度的 标准溶液,分别在选定波长处测 其吸光度A,然后以标准溶液的 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 度A为纵坐标,绘制出A-c关系 曲线。如果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则可获得一条直线,称为标准曲 线或称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 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浓度。
显色条件
1.显色剂的用量
被测物质与显色剂的反应可用下列一般式表 示: M 十 R = MR (被测物) (显色剂) (有色配合物) 为了使显色反应尽可能完全,一般应加 入过量的显色剂。如果配合物稳定度高,而 且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稳定,显色剂不必大 量过量。在分析实践中,由于待测物质的浓 度未知,稍过量的显色剂是必要的。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比较与测定

能级跃迁
紫外-可见光谱属于电子跃 迁光谱。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 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 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 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 呈现宽谱带。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 析方法比较和测定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S3
重量法 m(Fe2O3)≈0.14mg, 称不准 V(K2Cr2O7)≈0.02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 析方法比较和测定
基于物质光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之为光化学 分析法。 分为: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指在光(或其它能量)的作用下,通过 测量物质产生的发射光、吸收光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 进行分析的方法。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 析方法比较和测定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 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与物质作用
电场向量 Y
Z 磁场向量
X 传播方向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 析方法比较和测定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真空紫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750 nm 2.5 m
50 m
~400nm ~ 750nm ~ 2.5 m ~ 50 m ~300 m
仪器分析中常用定量方法的特点对比和选用

仪器分析中常用定量方法的特点对比和选用【摘要】定量是仪器分析的目的,可以准确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但是影响定量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检测条件和目的,选择出正确的定量方法,就可以排除或减少这些因素带来的误差。
文章将各种定量方法的特点进行对比来方便我们的选择。
【关键词】定量方法;定量误差;面积归一法;外标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1.引言在实验室仪器分析中,定量是我们主要目的之一,仪器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装置把待分析对象以特定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是定量的依据。
例如通常光谱、色谱分析就是根据比尔定律将样品的含量和吸光度、峰高、峰面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常用的面积归一法、校正面积归一法、外标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等定量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来处理仪器检测到的数据,就能把需要检测的组份含量计算出来。
然而,在实际分析中有时我们得到的结果自以为很正确的,但实际上与真正的结果却相差很远,这就产生了定量误差。
2.影响定量结果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定量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仪器方面问题外,还有样品本身的问题(如:杂质干扰、溶剂选择、样品的稳定性、配制过程)、进样问题(如:进样方式、准确度、精密度)、积分参数设定问题(半峰宽、斜率)、检测峰形问题(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等。
还有一个就是定量方法的选择问题。
3.定量方法的特点、特性和选择范围定量的依据来源于检测器的响应机理和塔板理论,线性关系是满足两者之间重要的纽带,是形成各种定量方法的基础。
当然,这些方法的建立又是在各自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了解他们的特性,才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就可以抵消其它问题带来的影响。
下面表1把几种定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对比,这样根据自己的仪器状况、样品情况、实验条件等,选用适合的方法。
1.无需做校正(标准曲线),简便、快捷。
2.对进样量不严格要求,可以有误差。
3.要求所有组分都被检测到。
4.要求仪器对所有组分的检测灵敏度相当。
5.结果不是真实的定量值,是相对的百分含量。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 特点:灵敏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精 确度高
• 举例: ⑴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设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 CuSO4·xH2O,则一摩尔晶体的质量为: 160+18x 克,失去结晶水后质量为:160 克, 结晶水的质量为:18x 克。实验时若称取 W1 克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后质量为 W2 克,则(160+18x)÷18x=W1÷(W1- W2) 由此可以计算出 x 的数值。
⑵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待测NaOH溶液 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原理:假设HCl标准溶液浓度为C1,消耗体 积为V1,待测液体积为V2,则可待测液的 浓度为:C2=C1V1/V2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 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 分类: ⑴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 ⑵电化学分析法 :伏安法,电导分析法 等 ⑶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 管电泳 ⑷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 分类:
(一)重量分析: 沉淀法 电解法 气化法 (二)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 • 配位滴定 • 氧化学分析主要用于高含量和中含量组 分的测定。重量分析准确度很高,但操作 繁琐,速度较慢;滴定分析操作简单,易 于控制,速度较快且精度高。
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仪器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和色谱法(GC、HPLC)。
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许多金属元素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然而,AAS 只适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物质。
2.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量物质的吸光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分析,可以测量样品的浓度、化学键的结构和化合物的稳定性。
UV-Vis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3.红外光谱法(IR)可以用来确定化学物质的功能基团和结构。
这种方法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因为每个化学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峰,所以可以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IR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4.质谱法(MS)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子结构分析方法之一、质谱仪可以测量化合物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化学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质谱法适用于分析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5.色谱法(GC、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用于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GC)适用于分析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化合物,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分析非挥发性化合物。
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综上所述,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对于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选择AAS;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测定,可以选择UV-Vis或HPLC;对于化合物结构的确定,可以选择IR或MS。
此外,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固定相红色担体适合涂非极性固定液,分析非极性和弱极性样品白色担体适合涂渍极性固定液,分析极性样品。
适合制备低含量的固定相。
聚四氟乙烯担体表面惰性,耐腐蚀,适合于分离强极性化合物、腐蚀性化合物玻璃微球担体表面积小,适合于低固定液含量,适合分离高沸点、强极性化合物毛细管色谱柱特点•由于渗透性好,可使用长的色谱柱。
•相比(β)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离。
应用范围广。
•柱容量小,允许进样量小。
•操作条件严格,要求柱外死体积小。
总柱效高,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能力大为提高液相色谱检测系统名称响应特性灵敏度梯度洗脱高适合紫外选择性检测器,如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对温度及流动相的改变不敏感示差折光通用性检测器低不适合荧光选择性检测器。
如PAH,蛋白质高适合电导对离子型化合物有响应高不受温度影响HPLC主要类型及选择1.化学键合相色谱: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适用于分离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极性或强极性化合物。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和离子性化合物。
应用最广泛2.液固色谱竞争吸附形成不同溶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解吸平衡。
平衡常数的不同导致不同溶质得以分离3.离子对色谱将一种或数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子(B-)(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入到色谱系统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中性缔合物)的分离方法。
多为反相离子对色谱4.离子色谱不同的离子与树脂离子的交换能力(亲和能力)不同,亲和力越大,离子越难洗脱,从而得以分离5.凝胶排阻色谱以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精确控制的凝胶孔径,使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得以分离选择性电极种类:(1) 玻璃电极(刚性基质电极)(2) 活动载体电极(液膜电极)(3) 晶体膜电极(4) 敏化电极: a 气敏电极b 酶电极玻璃膜电极玻璃膜液膜电极溶解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的活性物质构成的憎水性薄膜带电荷的载体电极和中性载体电极晶体膜电极难溶盐加压或拉制成的单晶、多晶或混晶对形成难溶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产生响应敏化电极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①标准曲线法:缺点:适合于离子强度小或样品简单的测试,采用加入TISAB或标准加入法测定可克服。
②标准加入法:优点:只需一种标准溶液,可减少离子强度变化引起的误差(γ恒定)。
③格化作图法(连续标准加入法)TISAB的作用:①保持较大、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②维持溶液适宜的pH范围,满足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电位滴定•准确度较直接电位法高。
•能用于难以用指示剂判断终点的浑浊或有色溶液的滴定。
•用于非水溶液的滴定。
•能用于连续滴定和自动滴定,并适用于微量分析。
应用:酸碱络合氧化还原沉淀电位分析特点:电位分析法特点: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10-4-10-8mol/L可用于在线检测仪器简单,可实现自动化库伦分析减少浓差极化:a.减小电流,增加电极面积; b.搅拌,有利于扩散各种物质的还原电位不仅和物质本身的种类有关,而且和它的浓度有关。
要控制物质的还原,必须控制电位。
控制电位可以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和测定。
100%电流效率: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恒电流库仑滴定采用库仑计银库仑计(重量库仑计)滴定库仑计气体库仑计:直接读数,适合常规分析电流积分库仑计:电子式,常规分析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的特点无需基准物质选择性好,可用于几种离子的同时测定可用于无法析出的物质的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可达%恒电流库仑滴定:防止溶剂电极反应的发生,可使电流效率近100%库仑滴定的特点分析结果是客观的通过测量电量得到,可用于基准物质纯度的测定。
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快速。
滴定剂来自于电解时的电极产物,产生后立即与溶液中待测物质反应;滴定剂可以是不稳定的。
测量准确%),精密度高(%)。
灵敏度较高(10-5-10-9 g/mL)。
可实现自动滴定极谱分析伏安分析法定量依据:扩散电流方程式尤考维奇方程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伏安分析法,是伏安分析的一个特例浓差极化及形成条件极化电极A小,反应离子数/单位面积大,Cs→0 C低静止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面积小,电解时电流密度大,容易发生浓差极化,这样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汞电极。
面积大,电解时电流密度小,不会发生浓差极化,这样的电极称之为去极化电极,如甘汞电极或大面积汞层。
滴汞电极:滴汞电极:电极毛细管口处的汞滴很小,易形成浓差极化;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复性好;氢在汞上还原的超电位较大,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测定;金属与汞生成汞齐,降低其析出电位,使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分析。
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被测物质的性质及浓度毛细管特性的影响温度的影响基质的影响扩散电流方程:i d= 607nD 1/2 m 2/3 t 1/6 C0(尤考维奇公式)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的特例)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1) 什么是半波电位当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的一半时的电位,该电位与浓度无关,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lg 059.0'iii nE d -+极谱分析方程式 i =1/2i d 时的电位为半波电位E=E ’即电极电位与浓度无关故可利用半波电位进行定性分析残余电流 微量杂质等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电容电流(充电电流):影响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试剂提纯、预电解、除氧等方波极谱 脉冲极谱 迁移电流 带电荷的被测离子(或带极性的分子)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电极表面所形成的电流 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极谱极大 溪流运动表面张力大小不一 加入极大抑制剂,即表面活性剂 氧波通惰性气体如N 2,碱性溶液中可加亚硫酸钠氢波在碱性溶液中测定极谱分析特点灵敏度,10-2~10-4mol/L 可同时测4-5种物质 对同一份溶液可多次测量 可用于电极活性物质的测定3.局限灵敏度低、检出限高(电容电流的影响)分辨率低(半波电位差>100mv ,可逆波极谱分析发展:单扫描极谱(循环伏安法)灵敏度高() 峰高易于测量扫描速度快,一个汞滴上可完成测试分辨率高(半波电位相差35mv 即可分开) 不可逆波无法测量,无需除氧方波极谱 在线形变化的直流电压上叠加一个振幅较小的交流方波形电压在方波电压的后期记录,基本可消除电容电流灵敏度高,约10-8 - 10-9 mol/L,比经典极谱高3-4个数量级。
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对测定的灵敏度影响大。
需要高浓度支持电解质,不利于痕量测定。
毛细管噪声影响灵敏度的提高脉冲极谱对方波极谱法的改进在滴汞周期的末端加矩形脉冲电压,一滴汞上记录一次脉冲电解电流值大;消除了电容电流的影响;消除了毛细管噪声的影响;不用加大量支持电解质,可用于痕量分析;是目前最灵敏的极谱方法。
对不可逆电极反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可用于一些有机物的测定。
溶出伏安法汞膜电极灵敏度很高,一般可达10-8 - 10-9 mol/L;电流信号呈峰型,便于测量,可同时测量多种金属离子。
极谱催化波催化电流大,灵敏度高,10-8-10-11mol/L选择性好催化电流与汞高无关温度影响较大应用微量至超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AES共振线:原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一般也叫做第一共振线离子线:由离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发射谱线发射谱线强度I正比于激发态原子数N i,即正比于基态原子N0,这就是定量分析依据。
常用光源光谱定量分析依据:罗马金公式被测元素的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即试样中该元素浓度成正比I=ac b, lgI=blgc+lga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一般光源10~,ICP达ppb级准确度较高,ICP高试样消耗少AAS 火焰原子化装置的火焰选择石墨炉原子化法的特点优点:灵敏度高3-4个数量级,why样品用量少可测元素多缺点:共存化合物干扰大重现性比火焰法差准确度比火焰法差干扰及消除1.光源干扰2.背景干扰——来自原子化器产生原因:分子吸收与光散射解决办法:背景扣除 Zeeman背景校正邻近非共振线校正3.基体干扰:(物理干扰)试样与标准样品物理性质有差别产生的干扰,如基体的黏度,表面张力等配制与试样组成相近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等4.化学干扰被测元素原子与共存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影响被测元素的原子化选择合适的原子化方法加入释放剂用来释放被测元素加入保护剂与被测元素生成以分解的稳定络合物加入基体改进剂以改善被测元素的挥发性等5.电源干扰a)高温下原子电离引起基态原子数量减少b)加入电离电位更小的消电离剂分析线:通常选元素的共振线作分析线原子荧光特点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 ng/ml)(2)谱线比较简单,干扰少(3)仪器结构简单(4)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5)多元素同时测定AES-AAS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