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战略的内涵与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探讨价值,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其核心是传播中国的价值观、道德观、艺术及文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首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鼓励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佛教哲学等。

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精神内涵,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和谐、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推广这些传统文化,中国可以为世界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其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具有丰富多样的现代文化资源,如电影、音乐、文学、时尚等。

这些文化形式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创造力,通过将其推广到国际舞台上,可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对话。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基础。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弘扬互尊互鉴的理念,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模式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模式主要包括文化输出、交流合作与海外传媒资源掌握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输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产品,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和独特性。

例如,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或演出,并将中国优秀的电影、音乐、艺术品等作品推广到国际市场。

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建立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其次,交流合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节、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和学习。

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

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
【 摘
要 】当今 世界 ,国家间的斗争
已 不仅 仅 局 限 于经 济 、科 技 或 是 军 事 。 文 化 作为一种软 实力,在 国际竞争 中的地位 愈 发 重 要 。 推 广 中 国 文化 ,推 动 中 国文 化 走 出 去 , 已成 为 提 高 国 际 竞 争 力 、 增 强 综 合 国力 的 重要 手 段 。
l 9世 纪 以前 , 中 国 丰
富 的 历 史 文 化 一 直 是 日本 学 习 的 对象 , 1 3 本 的文 字 、 服侍 、饮食等方 面都受 到
了中国文化 的影响 ,他们 学 习借鉴汉 族文化 ,然后 吸收改进 ,发展 成为适 合 一 本 国人的传 统加 以继承。 山 日本 人 重 视 文 化 的保 护 , 尽 管 明 治 维 新 后 , 日本 走 上“ 脱亚人欧” 的道路,“ 汉 。 文”课 程和 中国典籍仍是 杨 中小 学生 的必修。韩 国的 文化 也受到 了中国文化 的 影 响 , 如 今 ,和 中 华 民族 传 统 文 化 有 许 多 相 似 性 的 “ 大 韩 ” 文 化 成 为 了凝 聚 韩 国人民的一股 不可或缺 的力 量 。 他 们 对 文 化 的 渴 求 以及 重视甚至 超过 了文 化发 源地 ,在今 天将许 多 属于中国的文化纳为己有 , 申遗 建档。韩 国人 将与本 国有关 的任何信息看 的很 重 ,视为本土并 加 以改 造输 出。 这 为 中国 人敲 响 了 警钟 。 当 今 中 国 国 内 ,各 种 文 化 之 风 交 错 , 把 中 国 本 土 的 文 化 挤 到 了 边 缘 地 带 。好 莱 坞 重 磅 影 片 、 韩 国 日本 流 行 文 化 、 美 剧 英 剧 韩 剧 泰 剧 令 人 眼 花 缭 乱 ,情 人 节 圣 诞 节 万 圣 节 浇 灭 了 传 统 节 日的 热 情 ,四 书 五 经 国学经典 躺在书架上少有 人问津 :文化多 样化确 实丰富 了人们 的生 活,但 是也给我 国 的传统 文化带来不小 的挑 战,国人 自己 尚且不重视的经典 ,将凭何推向世 界呢? 在今天这个 全球化各个方 向渗透的世 界 中,主流思想 仍然围绕着 欧美 等西方大 国 的利益传播 ,媒 体的话语权在很 大程度 上掌握少数媒 体手 中,国际舆论仍 然会 受 到 西方 大 国的影 响 。 C C T V的知 名 度 在上 升 , 但 还远 远 不 够 。 “ 中国威 胁 论 ”尘 嚣甚 上 , 世 界 范 围 内 反 华 的 声 音 层 出 不 穷 ,而 美 国 扮演 的 “ 世界警 察”的身份在很 多国家却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

然而,虽然中国文化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相较于全面性和深度性,中国文化在国际化进程中仍有待提高。

因此,本文将从思路与策略两个方面来对中国文化走进国际市场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文化之一,其走向世界的历程自然而然地被重视。

实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首先,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是推动中国文化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日俱减。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可以带动中国文化在国内的复兴与升华,使其在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两国之间的人民友谊,这也是增进国际间理解与和谐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哲学思想在深受国际社会的追捧,因此增强文化交流无疑是中外友谊发展的重要现实。

三、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思路分析要想成功的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要的是制定良好的走出去思路,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1、借助国际传媒打造良好形象在当下社会,传媒已成为各国之间彼此了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利用国际传媒打造良好形象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为此,中国需要以独特的文化视觉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趋势的吸引力。

2、原汁原味与融合创新相结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繁多,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学艺术。

在走向世界时,我们需要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原则性地推向世界,并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口味,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策略分析在制定好走出去的思路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化走向国际市场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1、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同于国际传媒一把万能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建设则需要我们精细化的分析市场需求,并将其量身定制为一个能够反映国家文化价值的产业体系,以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深度,使中国文化向世界更好地演绎自我。

申论文化走出去1000字

申论文化走出去1000字

申论文化走出去10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引领国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论作为考试科目的一部分,也离不开与此相关的命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申论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方法和挑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际间进行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桥梁。

文化走出去,能够带动经济、推进交流、增进友谊、提高影响力,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而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明确对于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对于相应人才的考察。

二、文化走出去的方法1.借助国家的平台和机遇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国际活动都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比如中国主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北京世园会等,都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绝佳机遇。

2.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互联网,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宣传,已经成为一种网络普及和舆论导向的方式。

各级文化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可以将自己的文化作品进行短视频、微博、微信、直播等宣传方式,进而将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全世界。

3.加强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是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对于文化交流与合作,各级文化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举办文化展览、演出、论坛和研讨会等,派遣艺术家、学者、文化使者等进行海外交流等。

三、文化走出去的挑战1.语言障碍中国的文化体系是独特的,中文也是独具特色的语言。

在海外宣传推广中,普及汉语成为一大难题。

不利于传播普及的语言会造成交流障碍,阻碍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2.文化认知差异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认知差异也成为海外文化传播的一种难题。

要想真正将中国文化正确而清晰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必须先解决这种文化差异,进行更好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深厚底蕴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并深入分析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即中国积极推动自身文化传播以及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思路。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强调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中医药等,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独特的软实力。

通过走出去战略,中国希望将这些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

2.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强调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文化交流使者的派遣等。

中国希望通过走出去战略,与各国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吸纳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交融、互鉴共赢的目标。

3. 增强国际话语权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目标之一是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通过推广中国文化,中国希望在国际上建立更多的话语权,为国际事务的决策和规则的制定提供中国的智慧和声音。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模式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模式可以分为软实力输出、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文交流三个方面。

1. 软实力输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所形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通过输出自身的软实力,如儒学、文化艺术、电影、音乐、体育、语言等,来影响和吸引其他国家。

举例来说,中国的功夫电影、京剧、中国菜等都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符号,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之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

回首这五年,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我们在取得一些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仍需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政策助力文化“走出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文化不仅是展示一个国家形象和内涵的载体,而且作为一种产业,会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文化竞争正在全面升级,文化版图正在重构。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寻求如何实现更好的文化输出。

我国也不例外,自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出促进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空前加大。

二、三大领域领跑文化“走出去”1、文学作品国外受追捧无论是当代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近年来,我国文学领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曾几何时,汉学家蓝诗玲感叹过去中国文学在海外出版的窘境——2009年,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然而近些年这一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外文学交流愈加深化、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中国作协共组织出访团130多个、近700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逾70个;组织参加国际文学节、书展等活动近30次;主办和参与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推动中华文化与国际接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坚持文化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差异
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路径
章节副标题
04
推动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加强文化交流: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展览、演出等
推广中华文化: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加强教育合作: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推广中华文化教育
推动文化产业合作: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剧等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保障措施
章节副标题
制定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经费保障,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加强中华文化研究,提高文化传播的专业水平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05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协调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加大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资金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建立健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未来展望
章节副标题
06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国内“文化走出去”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文化走出去”研究综述

039Email :jiaoyuluntan@根据杨利英对建国六十年来中国文化的开放历程回顾,建国初期的“两用”原则和“双百”方针是文化开放的萌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适用于精神文明”是文化开放的探索,改革开放新阶段“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文化开放的完善,新的战略机遇期文化“走出去”是文化开放格局形成的标志。

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回顾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进经济和文化的走出去。

在2006年之前主要是宏观的层面指引发展方向,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2006年之后进入到更为详细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规划和实施阶段。

2011年前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走出去逐步迈入新格局。

伴随着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发展过程,以“文化走出去”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也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无论是从论文数量还是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都呈现出较大的转型(见图1)。

笔者在这里使用的文献检索平台为CNKI知网,主题词为“文化走出去”。

第一阶段是2006年之前的萌芽期。

该阶段的研究数量少,内容主要围绕出版贸易这一主题,研究方法为文献法等非实证性研究和新闻报道。

2005年发表的四篇论文中除了一篇是关于区域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报道之外,其余三篇均是关于版权贸易和图书输出的。

图1 “文化走出去”文献年度数量分布2006年至2010年是第二阶段,也是蓬勃发展阶段,论文数量逐年递增,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总量近120篇,是萌芽期的30倍,年均论文24篇。

内容上也更加多样,主要包括“走出去”战略、模式、途径和道路研究,区域文化建设和传播研究,文化贸易文化企业研究,影视动漫业研究,文艺体育等走出去研究,出版走近十年来国内“文化走出去”研究综述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 立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处 何克勇出去研究,孔子学院研究,其他国家文化走出去研究,从语言学、翻译学等角度分析文化走出去的研究,回顾综述类以及名人访谈等(见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去,天地更宽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本报记者李舫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02 版)8月13日,中央芭蕾舞团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在英国爱丁堡上演。

作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盛典演出,舞剧受到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苏格兰芭蕾舞团团长辛迪·萨格鲁感慨:“行云流水的舞蹈编排、惟妙惟肖的音乐与舞蹈的配合、美妙绝伦的布景和服装本身就是完整艺术品。


中央芭蕾舞团以高水平的表演和近乎完美的舞蹈作品让西方世界惊艳,这是我国积极促进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
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强。

“像芭蕾舞剧《牡丹亭》这种经典文化艺术通过商业渠道走向世界舞台,是近年来我国文化走进西方主流社会最成功的案例。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说。

她认为,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体现六大趋势: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日趋结合,对外文化贸易开始成为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不断创新;中外文化产业合作方兴未艾,通过合作,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实力;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各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性不断增强,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开发并在国际市场营销外向型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创造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协助文化团体提高知名度、培育国际市场,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
年、中意文化年以及“欢乐春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中,多次选派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等国家级优秀文化院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各地政府还通过商业渠道积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黑龙江冰灯驰名中外,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奇葩。

为做大做强冰雪文化产业,黑龙江省从运营较为成熟的冰灯雪雕项目入手,从2004年起至2010年,连续7年与美国企业合作,在美国举办冰雕展,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当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0年8月,云南文化投资集团公司与柬埔寨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作项目公司,联合打造《吴哥的微笑》,于2010年11月28日在柬埔寨著名的旅游胜地吴哥窟公演试营业,开始了持续性驻场演出。

该剧弥补了柬埔寨高品位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

直接出口升级为海外运营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已探索出三种主要模式:其一,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服务外包和人才输出;其二,通过各种海外代理渠道,实现产品出口;其三,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文化产品出口,实现企业“走出去”。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文化出口是以前两种为主。

“目前,我国一些‘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开始通过收购海外文化资产,建立海外制作和营销基地,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企业‘走出去’,实现落地经营,通过高附加值贸易提升出口模式,带动文化产品出口。

”赵少华说。

天创国际演艺制作有限公司参照国际一流文化企业经验,经过12年的努力,制作了舞台剧《功夫传奇》,实现了一个剧目、多种演出方式同步进行,即一个剧目在国内驻演,同时在国外驻演、巡演的产业化模式。

2009年底,天创公司在美国密苏里布兰森市购买了白宫剧场,并于2010年7月至11月顺利完成第一个在美驻场演出季,深受观众喜爱和当地媒体的广
泛关注。

目前正在进行第二个演出季的演出。

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视传播、影视拍摄、音像制作发行、原创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中国文化传媒企业。

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经过8个月的努力,俏佳人完成了对美国国际卫视的并购,并正式更名为美国ICN(International Chinese Network国际中文电视网)电视联播网。

收购后的第一年,俏佳人完成了在美落地经营。

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方式也从直接出口开始升级为海外直接运营,向多元出口模式转换,这意味着中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贸易代替单一节目引入
展会平台打通对外文化贸易渠道
以展会的形式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形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深圳文博会为主,包括综合展会和各类专业展会的文化产业展示和推广平台。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重点展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

深圳文博会迄今已举办了7届。

与此同时,我国文化部门还积极与世界一流文化企业合作,提升我国文化企业实力、文化产业规模,进而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通过与太阳马戏团的长期合作,面向国际市场制作的《武林时空》,11年来全球巡演260多个城市,累计演出近千场。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上海文广以引进版权的方式,并严格按照原剧的国际标准,联合打
造世界知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北京两地的演出已超过80场,观众超过11万人次。

这部音乐剧的成功拓展了国内演艺市场格局,开辟了以版权贸易引入代替单一节目引入的进口贸易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