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的变异现象

合集下载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变异的原因和分类,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导学内容: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什么?1. 定义:生物的变异是指在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出现的与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性状或特征。

2. 举例:比如同一个物种中有些个体身体颜色较深,有些较浅;有些个体体型较大,有些较小等。

二、变异的原因和分类1. 变异的原因:a. 遗传因素:基因的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外界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物发生变异,比如气候、食物等因素。

2. 变异的分类:a. 有益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能够增加其生存的机缘。

b. 有害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害,可能导致其生存能力减弱。

c. 中性变异:对生物个体既不利也不害。

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使得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别,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 适者生存:有益变异使得生物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生存的机缘。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有害变异则会被淘汰。

导学任务: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分类。

2. 思考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讨论有益变异和有害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角色。

3. 完成教室作业,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变异现象的理解。

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闻名的生物变异案例,如达尔文的雀儿喜案例等。

2. 探讨变异现象与基因突变的干系,思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如气候、食物等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本次导学案结束,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其原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祝大家进修愉快!。

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及解释
1.变异现象:生物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着差异或变异。

这是由于基因的变异、基因突变、环境对基因的影响等原因所引起的。

2.进化现象: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由
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环境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

3.生长现象:生物个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积、质量、形态等
方面发生增加或改变。

生长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4.繁殖现象:生物个体通过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结合,产生新的
个体。

这是生物种群保存和传承基因的方式。

5.代谢现象: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维持了
生命活动的进行。

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能量的利用等过程。

6.行为现象:生物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包括求偶、觅食、逃避等行为。

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7.适应现象:生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结构、生理、
行为等方面的适应。

通过适应,生物能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8.激素调节现象:生物体内的激素分泌和作用,调节生物体的
生理功能、发育和行为。

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9.光合作用现象: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并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这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能量的来源。

10.免疫现象:生物体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这是生物体防御疾病的机制。

这些生物学现象都是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反应和调节机制,揭示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进化的奥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活动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用课件介绍变异的种类。内容如下:
(1)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教学内容
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汇报交流。
5.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谚语中说“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指的就是变异现象。人们对生物的变异现象还有一些有趣的利用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
2.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了解什么是生物变异。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观察生活中生物遗传或变异的现象,写出一份观察体会。

观察生活中生物遗传或变异的现象,写出一份观察体会。

观察生活中生物遗传或变异的现象,写出一份观察体会。

遗传现象的实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小猫的后代还是小猫。

父母的血型是什么样的血型,子女的血型与父母的一致。

小狗的后代还是小狗。

变异现象的实例: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父母肤色正常,生了白化病的孩子。

在自然界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

花生果实有大果和小果。

遗传现象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性状的一种现象。

遗传学是研究这一现象的学科。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在这些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这是从古到今所有进化论者毋庸置疑的共识。

但是,关于变异的来源以及如何交织于成种过程(渐变—突变)。

2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实例遗传现象实例: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呈显性遗传。

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一般父母其中一方有酒窝的,剩下来的孩子一般都有酒窝。

红绿色盲,由X连锁隐性基因引起,男性发生率大约为10%,而女性则不常见。

在男性,引起色盲的基因来自母亲,母亲是色盲患者或者是具有正常视力的色盲基因携带者。

色盲基因不来自父亲,因为父亲提供Y染色体。

色盲父亲的女儿极少是色盲,但常常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等显性遗传,两个基因均表达。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假如一个人有一个正常基因,同时又有一个异常基因,就可能产生正常和异常两种血红蛋白。

V形发际线,一般来讲父母其中一方有V形发际线,他们的小孩也会有V 形发际线。

变异现象实例: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1《生物的变异现象》l 粤教版(共29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1《生物的变异现象》l 粤教版(共29张PPT)
这是因为生物 为了满足生长 的需要而发生 了变异。变异 使物种的个体 形成差异。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不同植物的叶子形态各异。(√ ) 2、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 ) 3、变异是生物的一种特殊现象。( ✘ ) 4、环境的不同也可以使生物发生变异。( √ ) 5、近视眼是一种变异现象。( √ ) 6、遗传是生物保持物种的大致特征,变异使生物个体各具特色。( √ )
颜色等特征
大大叶葉脈脉
长長度度
闊阔度 度
新知讲解
长度(mm) 阔度(mm) 大叶脉数 形状 颜色
观察记录
叶片 X
3.1 2.3 12 卵型
叶片Y
2.2 1 10 卵型
较深
较浅
叶片Z
1.7 0.8 6 卵型 深
我发现
在同一株植 物的落叶中 ,找不到完 全一样的两 片叶子。
新知讲解
为什么找不到两片 相同的叶子?
拓展提高
有关变异的谚语
1.一母生九子,有愚有贤。 2.一棵之果,有苦有甜。 3.一母养九子,九子九个样。 4.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拓展提高
三叶草
三叶草通常都有三片叶 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 片的,大概在10万株三 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 生变异,从而长出四片 叶子。
拓展提高
四叶草
因为珍惜难求,所以四叶草 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幸运的 象征,人们相信它的叶子中 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 :爱、健康、名誉、财富。 商人们抓住了这一商机,四 叶草为主题,制作了多种纪 念品出售。
变异的双胞胎
一对鹦鹉的四个子女
新知讲解
引起生物变异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枳 生长环境不同
新知讲解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要点总结大全文章摘要:一、遗传和变异现象;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四、人的性别遗传及遗传病;五、生物的变异。

一、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举例:种瓜得瓜。

2.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举例: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3.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4.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基本单位。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

3.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

4.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四、人的性别遗传,遗传病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人的染色体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

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性精子分两种:22条+X 或22条+Y;女性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 百态、丰富多彩,就是 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课后拓展
查找资料,探索一下 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谢谢大家!
谚语、俗语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第一章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的形式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 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 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
谚语、俗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遗传)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变异)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2、生物的变异现象
认识生物的变异
找一找:
这对孪 生姐妹之间 以及她们与 父母之间在 外形上有哪 些不同?
认识生物的变异
有耳垂
无耳垂
认识生物的变异
下颌中央有沟 下颌中央无沟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思考:金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这些形态各异的金鱼是利用野生鲫鱼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思考:康乃馨、玉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这些康乃馨和玉米是利用 生物变异的特性培育而成的。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同遗传现象一样, 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 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生物的变异
直发
卷发
认识生物的变异
单眼皮
双眼皮
认识生物的变异
用“√”表示你或家人的外形特征
特征 1 有(√)
特征 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是得益于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
法的学习,在它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在大量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具体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引领下,课堂上我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息----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本课的概念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这是为什么?但是,有的却很难被认出,这又是为什么呢?
2.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寻求答案,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遗传与变异联系起来。


二、学习新课
(一)子代父代之间的差异
1. 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有哪些不同特征,同学们完成的怎样?
2.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子代和父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二)同学间的差异
1. 选定调查项目,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等;
2. 分组活动,把调查的结果填在调查表上;
3. 分组汇报,教师汇总;
4.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新的发现吗?
5. 小结:同一物种之间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三)总结概念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生物的变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同学之间差异的观察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同中有异,世界的不同正是变异的结果。


二、认识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1. 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 汇报交流。

5. 小结: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轻易的发现动物、植物之间的变异现象,从而认识到变异和遗传一样,也是生物普遍存在的。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2. 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四、课后活动
1. 阅读教材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2. 制作一枚四叶草的作品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