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内科诊治进展-于庆功

合集下载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_李克桑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_李克桑

propraaolol and puerarln in rabbits[J].J Cerebral Blood Flow andMe-tabolism,1995,15(1):528.[6]王玮,邓庚,陈利达.大秦艽汤对脑缺血大鼠凝血及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16-117.[7]李敬孝,张岩.侯氏黑散对ICVD兔血流变及脂质过氧化物影响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7,25(1):20-21.[8]石汉基,涂晋文,胡家才.愈风汤天麻汤防治缺血性中风机理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1995,17(2):51.[9]刘会田,文均,王祥,等.川芎嗪对4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7):489-490.[10]华一俐,张融瑞,仇健明,等.桑寄生的降脂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1):40-41.[11]何晶.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5(23):31-32.[12]王东吉,尚改萍,连卫民.葛根素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5):299-230.[13]汪涛.菊花水提液对心脑组织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J].中药材,2001,24(2):122-123.[14]胡京红,司银楚,洪庆涛,等.天麻素对体外模拟脑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2):124-126.[15]Zadecola C,Zhang F,Casey R,et al.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expressionin vascular cells aftertransientfocal cerebral ischemia收稿日期:2011-1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3404);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10140902600);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专项(09DZ19755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ZR1427400);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S30302)作者简介:李克桑(1985-),男,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道肿瘤。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精品文档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精品文档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王金万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医院
直肠 56%-70% 大

乙状结肠 12%-14%

盲肠及升结肠 7%-9.5%
结肠
降结肠 3.4% 脾区 0.6%-3%
横结肠 3% 肝区 0.7%-2.7%
流行病学
发病有增高趋势
全球第3 西方第2 我国第4
死亡不见下降
M1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晚期大肠癌的治疗 辅助化疗
诊断时分期
IV期 :20-25% I期:15%
III期:30-40%
II期:20-30%
大肠癌内科治疗的演变
50~60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
90年代后
以5-FU 为主单药
RR10~15% MST 10M
联合化 疗,疗 效并未 提高
5-FU由推注改 为持续点滴与CF 联合(生化调节) RR20~30%, QOL
Colon & rectum 10% Prostate 29%
Urinary bladder 6% Leukemia 3%
Non-Hodgkin’s lymphoma 5% All others 19%
死亡率
3% Esophagus
33% Lung & bronchus
5% Pancreas 3% Liver & intrahepatic bile duct 3% Stomach 10% Colon & rectum 11% Prostate 3% Urinary bladder 4% Leukemia 5% Non-Hodgkin’s lymphoma 22% All others

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进展

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进展

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进展。

一、癌症治疗技术的进展癌症一直是内科疾病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然而,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技术也得到了革新。

其中,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靶向治疗通过选择性的抑制恶性肿瘤细胞自身分子的功能,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另外,免疫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二、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多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经导管技术,医生可以在血管内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性和恢复期长的缺点。

同时,药物治疗和心脏移植等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技术的进展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支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等设备的发展和改进,也大大促进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技术的进展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肝炎、胃癌等。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的引导,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治疗病变部位,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愈率。

同时,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结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老年大肠癌内镜诊治进展

老年大肠癌内镜诊治进展

高 _ 。 大色 素 内镜 可 显著 提 高 3 。放 4 平坦型 和 凹 陷型 病 变 的检 出率 。 用放大 电子肠 镜评价腺 管开 口形态
( ip t r ) 以对 肿 瘤 性 病 变 和 pt a e 可 tn

是否为 黏膜癌 或黏膜 下癌作 出大致
作者单位:10 0 上海市 , 20 2 复旦 大学附属华 东
( 稿 日期 :0 8 1 -3 收 2 0 .02 )
老 年 大 肠 癌 内 镜 诊 治 进 展
项 平
[ 中图分类号] R7 53 3 .4 [ 文献标识码】 A d i1.9 9 ji n 10 -182 0 . 10 3 o:0 3 6/.s .0 399 .09 0 .0 s
成, 腺体结构破坏 , 巨噬细胞内有含 情的发展, 包括禁食 、 补液 、 纠正低 发作菌血症的慢性节段性肠炎 ; ② 铁血黄 素 。慢性 期黏膜萎 缩伴纤 维 血容量 , 可用血 浆 、 分子右 旋糖酐 有肠段 狭窄症 状者 。 低
组织 及 肉芽 组 织 增 生 和 再 生 上 皮 和葡萄糖 降低 血液黏 度 , 维持 水 、 电
改变 , 可见黏膜 下 出血 和水肿 , 上皮 严重程 度 而进 行 治 疗 , 般 为非 手 经上 述治疗后 , 一 病人症 状很快 缓解 , 细胞 表面 的 黏液 消 失 , 固有 层 炎 性 术治疗 。因病 情 难 于 预测 , 必须 住 大 约 7~1 愈 。极 少数 患 者需 0d痊 细胞浸 润 , 可见 黏 膜 隐窝 脓 肿 形 院治疗 , 时 的 内科 治疗 能缓 解 病 要手术切除肠段, 亦 及 适应证是 : ①反复

旦耋生医堂
午2月第 2 卷第 1 3 期 P c Grt Fb a 0 ,o 2 ,o1 r t ea ,er r2 9V 1 3N . a ir u y 0 .

大肠癌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进展

大肠癌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进展
获得 2 0 m、2 0 . 和 10 / 黏膜 深度 的图 4 p 0 u m 7 a m 认 为放 大 染 色 内镜 可与组 织病 理 学 相 媲 美 。 谱 光源 , Hu ltn rso e等 研 究 也 发 现 , 大 染 色 内 像 , 放 并由于 血红蛋 白在 4 n 处 的最大 吸收值 使黏膜 血管 网 1 m 5
型为 圆形隐窝 , 列 比较 整齐 , 排 无异 型 陛 , 般 为正常腺管 开 凹陷 、黏 膜 表 面 凹 凸不 整 等 征 象 时 , 进 一 需 口而非病变 ; 型 呈星芒状 或乳头状 , I I 排列 尚整 齐 , 无异 型 陛 ,

步 进 行 肠 道 黏 膜 染 色 , 后 采用 放 大 内 然
重庆维普
[oec。s- 内 堂 D s ue 国 讲 】 ai r tC r
大肠癌 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进展
项 平 方颖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上海 .000 204
XI ANG ng F Pi ANG Yig n
大 肠 癌 是 目前最 常见 和 致 死率 高的 恶 性 肿瘤 之一 , 年 此 型高度 异 型增生 的腺瘤 发 生率 较高 , 每 也可 约 50 0 0 5 0 人死 于该 病。在 欧 美 国家大 肠癌 的发病 率居 恶 性 见于黏 膜癌 (83 )I 2 .% ; V型为 分支及脑 回样 , 肿 瘤 第 二位 。 在我 国 , 肠 癌 发病 率 的上 升 趋 势 十 分显 著 , 此 型 隐 窝 为 隆 起 性 病 变 I、I 、I 多见 , 大 p s s p 20 02年的新 发病例 约为 1 万例 、死亡 89 5 . 万例 , 别居 常见 类 似珊瑚 样改变 是 绒毛状 腺瘤 特征 所见 , 分 黏 恶 性 肿 瘤发病 率 和 死亡 率 的第 五 和第 六位 Ⅲ 。然而 , 近年 来 膜 内癌可 占3 .%。 72 V型包括 V 不规 则型 ) A( 随 着 内镜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 大肠 癌 的诊 断 和治疗 得 以不 断 或 V 无结 构 型 )此型 隐窝形态 紊 乱 或结 使 N( ,

手术加超早期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手术加超早期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手术加超早期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刘全德;杨秀丽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2006(012)009
【摘要】目的提高大肠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生存率.方法研究组采取标准根治手术并于术中术后应用热低渗液加抗癌药物进行腹腔灌注并行门脉腹腔"双路化疗"治疗大肠癌69例,设对照组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脱落癌细胞检查阳性率灌注前对比两组无差异,P>0.05,灌注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同一组灌注前后比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灌注后明显低于灌注前差异显著,P<0.005.随访1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3、5、10年生存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手术治疗大肠癌术中用42~43℃的热低渗液加抗癌药物反复灌洗,术后早期行腹腔门脉"双路化疗"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可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总页数】3页(P984-986)
【作者】刘全德;杨秀丽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平舆,463400;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平舆,46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手术加顺铂腹腔灌注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J], 朱丹;王杨;李楷槟;张春玉;冯莉
2.术中术后热低渗液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J], 刘全德
3.术中术后热低渗液腹腔灌注并门脉化疗治疗大肠癌 [J], 刘全德
4.手术加吡柔比星腹腔灌注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J], 吉庆春
5.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J], 钟君;汪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肠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肠癌的微创治疗进展陈维;嵇振岭【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0(5)1【摘要】传统的大肠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肠道功能恢复慢,应用微创技术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微创技术已成为当前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对大肠癌的微创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

1 大肠癌内窥镜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大肠癌,也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姑息性治疗,以前者为主,内镜包括直肠镜和纤维结肠镜。

传统的经内镜切除术包括圈套器热凝切除、热活检钳切除及电凝器凝除等,但易造成出血、穿孔及肿瘤残留,特别是对于较大、基底宽广、扁平无蒂及凹陷型的大肠癌,更易发生。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创了一些新的经内镜切除大肠癌的技术。

1.1 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主要针对基底宽广的无蒂息肉,及扁平或凹陷的病灶。

在内镜下先在病灶部位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原来低平的病灶隆起,明显高于粘膜平面,同时肌层与病灶间距离也增大,这样便于圈套器完整地套住肿块根部,减少了肿瘤残留的可能性,同时热凝时圈套器离肌层较远而减少了肌层的损伤,因而减少了肠壁穿孔的发生。

对于直径较大的肿块,Kanamori等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六边形圈套器,这种圈套器顶端有一针头,当粘膜下注射完成后,针头可刺入肿块远端的粘膜,使圈套器顶端固定,然后将圈套丝从操作通道向前推入即可扩大圈?【总页数】2页(P74-74)【关键词】大肠癌;微创治疗;内窥镜切除术【作者】陈维;嵇振岭【作者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0.5【相关文献】1.经肛门微创系统治疗45例直肠肿瘤的临床分析以及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的进展[J], 郭校锡;邓建中;林义办;李朝阳;梁姗姗;冯结兰;伍巧玲2.《2006腹壁疝微创治疗国际论坛》暨第三届《腹壁疝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J],3.早期大肠癌微创治疗进展 [J], 周岩冰4.《2006腹壁疝微创治疗国际论坛》暨第三届《腹壁疝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J],5.《2006腹壁疝微创治疗国际论坛》暨第三届《腹壁疝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大肠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老年人大肠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 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 9 —9 . 3 :1 5 1 8
老年人大肠癌 的内镜诊治进展
吕 衣华 郭贵海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 在老年人大 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 占整个大肠癌 约
腺管开 口更明显。腺管开 口的分型 目前多采用 日本工 滕进英 的分型方法 ( i p tr ) 共分 5型。 I pt a e , — t n 型: 圆点形 ,见于正常肠黏膜 。 Ⅱ型 :星形或乳头状 ,多 见于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 肉。 Ⅲ型又分为 Ⅲs ⅢL两 和 型 ,IS I 型呈管状或圆盘状 ,比 I I 型形态小 ,见于 Ic I
相 比,上皮表 面结构更清晰 , 可发现普通内镜不易发 现 的病灶 ; 根据腺管开 口区分肿瘤性病变 , 并定 向活 检 ,提高结肠平 坦性病 变及早癌 的发现率 11 2 ̄有研 , 3
了很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进 , 先后问世了染色 内镜和共聚焦显微 内 镜等 ,使大肠癌 的早期诊 断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而 内
参考文献
5 Ch n e gCY, Ch nGH , Ch n e a gCS, e 1 S lr tea yo v r t . ceoh r p nl e a i
crh sswi s p g a a ie l le n : eg t e r fe p r i o i t e o ha e l rc a edig r h v b ih a so x e— y
老年 医学与保健 2 0 08年第 1 4卷第 6 G r tH at C r,0 8V l1. o6 期 e a el ae20 , o,4N . ir h
二囊管压迫止血 , 为转诊后 内镜或采用放射介人治疗 、 乃至采用手术治疗等方法赢得宝贵的时间也不失为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K-ras、p53、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PC)、cmyc、错配修复基因(MMR)等基因的突变,也被证实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率高,而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 5直肠指诊
结肠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最基本
的诊断手段,也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国人结肠镜筛查的目标人群为50-74岁。国外建议 不必将76以上纳入筛查人群。 • CRC的高危人群包括:FOBT阳性;一级亲属有CRC 病史;本人有CRA病史;本人有癌症史当这类人出 现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 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 抑郁。 • 伺机性筛查是我国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筛查方式。
进展性腺瘤或称高危腺瘤的危险性较高,具备下列3 项条件之一者即为进展性腺瘤,息肉或病变直径大于 1cm;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状结构大于25%; 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 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 • 随着癌肿的增大与并发症的发生才出现症状。主要症
状有: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最早出现 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或腹 泻与便秘交替;有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 粪便变细等。2、腹痛:由于癌肿糜烂、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刺激肠道,表现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 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3、腹部肿块:大肠癌腹 部肿块以右腹多见,肿块质硬,条索状或结节状。4、 肠梗阻症状:一般为大肠癌晚期症状,多表现为低位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出现腹胀、腹痛和便秘。5、全 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疡、感染、毒素吸收 等,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结直肠癌的筛查
• 1 大便隐血试验是结肠癌常用的筛查方法,操作简便、 无创,主要缺点是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 2 结直肠癌脱落细胞DNA能够在粪便内稳定存在,采用 PCR技术可以检测粪便内的微量DNA,有较高的灵敏度 和特异度,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 3 癌胚抗原(CEA)、CA19-9和CA242等肿瘤标志物也可 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但阳性率低,且缺乏特异性。
• 切除的方法有:EMR/EPMR/ESD
随访
• 进展性结肠腺瘤患者应在切除后3-6个月再 次行结肠镜检查。国内报道,进展性腺瘤 摘除后1年再发率高达59.46%,5年再发率 78.07%
• 结肠癌的患者应在术后1年内再次行结肠镜 检查,其他息肉患者应在1-3年后再次行结 肠镜检查。
• 早期癌行内镜下治疗后应在第一年的3、6 、12个月行结肠镜随访。
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 福建为大肠癌高发区、并且发病率迅速上升
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红肉,饮 酒过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西化,我国 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进一步增加。
大肠肿瘤流行病学
我国结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正在上升,随着国率 上升为男性32.5/10万,女性26.7/10万。
• 放大结肠镜能够使图像放大1000倍,从而 在活体情况下看到亚细胞结构,还可进行 三维重建,进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其与活 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5%。使用NBI或BLI 成像技术时无需染色剂就能获得与内镜下 染色相同的视觉效果,能对早期结直肠癌 作出实时、准确的诊断。
• 采用染色放大结肠镜技术结合腺管开口分 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浸润深度,做 出与病理较为一致的诊断,从而决定可否 行结肠镜的治疗。
• 腺管开口分型广泛采用日本工藤分型法, 分为Ⅰ-Ⅴ型
放大激光内镜
• BLI病例的广岛分类
影像学检查
• 气钡双重造影 • CT结肠成像 • CT平扫加增强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治疗
• 早期CRC的内镜下治疗适应症包括:浸润深 度局限于粘膜层的粘膜内癌(SM1)
• 对切除的粘膜需行严格的组织病理学评估 ,达到SM2,须追加手术治疗。
大肠癌的内科诊治进展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于庆功
大肠癌的慨况
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包括结肠癌和直 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发病率高 达35-50/10万。但近年来发病率无明显上升。
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日中国、亚洲大 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