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跟着教材学写作之二:以小见大,叙写文章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以小见大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潜山三中王余良【知识和能力】结合《散步》、《背影》等课文指导学生了解、掌握“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并学以致用。

【过程和方法】1、赏析课文精彩选材,提高学生利用课本资源的意识。

2、师生合作探究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2、学生在欣赏课文以小见大的技巧的同时感受美德、感受亲情、感悟事理。

【教学对象分析】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总有人抱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平淡不过,没什么可写的。

诚然,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生活小事,缺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很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材料好像都不典型,都不深刻。

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得深刻,写出新意,也都可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视线,照亮读者的心灵。

【教学设想】这是一节写作技巧指导课。

本人试图利用课本资源,结合《散步》、《背影》等课文指导学生了解、掌握“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以小见大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把今天作文课要用的书带来了吗?很好!注意生活中的小事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能以小见大。

今天我就一起探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二、感知:什么是“以小见大”1、回忆《散步》A 师问:《散步》记叙了什么“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什么“大”的主题?B 指名回答,多媒体展示。

2、讨论:A 何谓“以小见大” ?(运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技巧)。

B 何谓小?(小事、小物、小细节、小人物……)C 何谓“大”?(优良的品德、真挚的情感、深刻的道理……)3、打开课本,翻翻目录,回忆哪些课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技巧,想想用了什么小题材表现了什么大主题。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以小见大”作文指导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以小见大”作文指导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以小见大”写法指导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姓名:林丽梅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第四单元自读课文,讲述一个男孩到悬崖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本文几乎包涵了记叙文的所有知识点,例如: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事一议的写法等等,很值得认真研读。

2.本节课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对初一的学生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课。

(二)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写记叙文的能力,但这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适当的引导,特别是就一事一议的写作训练还要加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欣赏例文,感受、学会“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和思路。

(二)能力目标: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难点: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策略:赏析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六、教学过程七、本节课教学模式的提炼明确目标——指导技法——研讨题目——限时训练——反馈总结八、附件:(如学案、习题等)《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以小见大”写法指导课内练笔1(第副图画)课内练笔2 那天之后我才明白那天晚上,爸妈因为有事一起出门了。

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

晚上一人在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

听见爸妈开门的声音,我的心顿时轻松了下来。

原来,一个人在家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友情提示:我觉得怕,那时侯:1.我的眼睛看到什么﹖ ( 看 )2.我的耳朵听到什么﹖ ( 听 )3.我的心里感到什么﹖ ( 感 )4.我的脑里想到什么﹖ ( 想 )5.我有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做)补充细节:我和自行车亲密接触岁月的涟漪在时间的河面上荡漾,那与自行车亲密接触的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拨动了我的心弦,将我的思绪拉回高中时……那天,我一进教室,小佳她们就围了过来,一脸兴奋:“周末的计划已经商量好了——骑车去郊游!”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合作审题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生甲:题目中的“那一次”告知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 件或两件以上。 生乙: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 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第一,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笑了、 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为难、后悔、冒失、激动、生气、畏 惧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环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 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领会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 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 认真视察、体验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 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写作的素材来 源于生活,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赞扬;一些事情却让人留下深刻的 教训。我们把这些事情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 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记事的作文。(揭示课题)
八、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点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应客观事物、表达 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 教学要常教常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备课。教学结束后,反 思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已 基本完成。
通过这堂课,学生到达了学会视察,感受生活;提炼有意义 的素材,写最熟悉的生活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写作与生活的关 系,知道了视察、感受、提炼生活的重要性。所有的学生都敞 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写作还算成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文指导(二)灵活叙事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文指导(二)灵活叙事课件
果然,二伯大大地夸了我几句,就郑重地把梨 送到我手中。我迫不及待,想赶快尝尝“鲜”……
拆封后,我傻了眼,怎么……怎么全是又小 又破的梨呢!拿起一个尝尝看,酸得真是不敢恭 维。
不是说好是最好的梨吗?失落之后更多的还 是不解。
“这梨酸吗?哈哈,牙都软了吧!”这二伯 还在幸灾乐祸,真是气死我了。
说着,二伯拿过我手中的梨,咬了一大口, 说:“甜的固然好吃,但又能让人记住多少呢? 酸涩的梨肉,带给人的是久久不能忘却的酸楚。 只有尝过酸的人,才知道甜的珍贵。想想吧!” 说完,狡猾地拧了拧我的耳朵。
6.事情的结果。事件结果的内涵包括两个部 分:一是事件本身的结局;二是事件对他 人他物产生的影响。叙事时,视角要开阔, 不能只盯着事件本身生成的直接结果,更 要关注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使文章 的主题得到升华。比如,同样是写“钓 鱼”,有的表达“钓鱼开心”的主题,有 的表达“感受美好的大自然”的主题,有 的就能“钓”出“心静才能成功”的感悟。 哪一个主题更深远,得到了升华?当然是 “心静才能成功”。
太阳渐落山了,有气无力地发出微弱的光芒。我躺在离 家不远的公园草坪上,望着天上飘浮的几朵白云,心中 不停地骂着妈妈。黑夜的冷风向我袭来,如同刺般扎着 我的皮肤。饥饿卷席着我,不禁在肚子里唱起“空城 计”。太阳的最后一缕光,终抵挡不住黑夜的到来。我 闭了眼,忍受着饥饿与寒冷,赌气不回家。
“萍儿,萍儿……”温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 睁开眼睛,母亲已在我眼前,手里提着一双崭新的鞋子, 眼角泪汪汪,“你本来就应该有一双新鞋子,你本该有 的!”我望着那双鞋:白色中点缀着一只只粉红的小蝴 蝶,正在向远处翱翔,纯白的鞋带在灯的照耀下显得更 显眼、更明亮了。
最好的奖赏
“啊,是二哥呀!” “大家生活都挺好 的……哎呀,您就别操劳自己了,孩子们都心领 了……好,那您就赶快歇歇吧,来的时候打个电 话,我来帮帮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跟着教材学写作之二:以小见大,叙写文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跟着教材学写作之二:以小见大,叙写文章课件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 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迷恋, 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
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 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 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 给我们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产生争夺红薯的“战 争”……
“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等“以 小见大”的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主题变得更更 重大、深刻,也可以使文章的构思更新颖、独到、奇 妙,为文章增添亮点,吸引眼球,打动心灵。
平时写作中,要养成留意视察、善于视 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 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意视察这些 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思考,深入发掘,就 能够发掘出蕴含在“小”中“大”的思想内容 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显示不平凡,于无奇中 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写作训练
过往的学校生活,一定有过令你记忆深刻 的小物件。它或者令你爱不释手,或者令你深 恶痛绝,但不管怎样,它都会成为你记忆的一 部分,请你以“我的XX”为题写一篇作文。 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②500字左右
退出
模仿达人 忧伤的周末 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
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 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 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 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 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 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
跟着教材学写作

以小见大,小中藏有大乾坤——读《散步》学“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小中藏有大乾坤——读《散步》学“以小见大”

们就以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为例,来学习这种写作技法。
[课文 品读]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选取的 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散步小事,然而通过这样的小事,反 映出来的却是尊老爱幼、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主 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看——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 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 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 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 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 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整个世界。
大的主题,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想一下,如果作者不出此高超的一 招,仅写一家人散步的事实,文章又怎能 如此含蓄蕴藉?如果作者通过英雄人物或 感动中国人物来表现这一主题,又怎能让 人眼前一亮,感叹作品手法的智慧?正是 因为作者巧用“以小见大的这种写作技 法,文章才能小中有大,见微知著。
[技法 讲解] 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 而环绕我们的多是平凡小事。特别是初中 学生,不读书、不看报,只知道穷于应付 海一样的作业,又哪里有那么多的惊天动 地的大事可写?所以,“以小见大”这种 写作技法,可以让我们生出一双慧眼,从 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同 样能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融聚重大 主题的文章来。想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 下几点: 一、小事中要挖掘出大主题 生活小事,组成轰轰烈烈的社会洪流 向前不断发展,因而小事中也会映照出时 代的影子。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 法,就是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出时代 主题。仍以《散步》为例:生活中,哪一 个人没有同家人一起散过步?哪一个人没 有过这样的平凡的经历?但作者能够往事 件深处去开掘,并与时代相联系,联系到 尊老爱幼,联系到中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的 责任,更挖掘出这一代中年人在整个民族 进程中起到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 用。这样,小事件上就附着了时代的影 子,小事件也就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 二、用“小人物”表现大主题 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 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 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 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 面,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普通人的 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 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散 步》一文,文中写的是一家普通的人: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5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5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5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篇1每当想起父亲的背影时,我的泪水就会不由得流的腮边。

清楚地记得那年秋天,因父亲没有找到工作,没事可干,我便误以为父亲很懒惰,看不起父亲,常和他作对。

只要没有学习用品了,我就嚷着跟父亲要,有时父亲拿我没办法,就自己一个人躲着。

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忽然下起雨来了,和我同行的伙伴都撑起漂亮的雨伞,我却缩在后面,不是我没伞,而是我那藏在书包里多日的雨伞,已发黄得不成样子,我怕别人看见笑话我。

一回到家,父亲看到我的样子,就跑过来问原因。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他说过的,我知道他也无能为力,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了,我也就都对他说了。

这时父亲的脸忽然地沉下来了,我以为又要挨骂了,谁知父亲只是叹了口气:“孩子,你就凑合着用吧,我也是没办法,我种地又种不出钱。

”不等他说完,我便一挥手走出了家门。

第二天,天依旧下着大雨,父亲叫我带上雨伞,我连脸也没转就走了。

当走到一半时,从身后传来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愈来愈近,我回头一看,朦胧中感觉仿佛是父亲的身影。

父亲?我睁大眼睛,真的是父亲,他同头戴一顶烂草帽,那遮不住的雨一点一点滴在了他干枯的嘴唇和那短短的胡子尖上。

那水珠好像是父亲苦涩的泪,每滴中都有父亲当年严肃的面孔。

他做到我面前,将新的雨伞递到我手里,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父亲说:“带上吧!孩子我走了。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不禁簌簌地流下了泪,泪水到了我的两腿边,它好像有千斤重,压得我抬不起头来。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篇2刚进入初中,爸爸妈妈就作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为了保证我的学习时间,让我去学校住宿。

唉,再见了,那好看的电视剧,那吃不完的零食,那温暖的被窝……住到学校的第一个星期,感觉是那样的长。

早自习、上课、晚自习,没完没了的作业……终于熬到了星期六下午。

回到家,把书包朝旁边一丢,人往沙发上一靠,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真是舒服啊!“女儿,吃饭啦,吃饭啦!”“哦,来啦……”我故意拉长声音回答道。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旁批 ①点题。开门见山,简 洁明快。同时也制造悬 念,引发思考—“一抹 新绿”是什么?
记忆的风将我的思绪吹回到 那年初夏。我坐在钢琴前,心烦 意乱地按着琴键,一串刺耳的音 符涌入耳中,狠命地撞击着我的 耳膜。我移开双手,重重地叹了 一口气。②
旁批 ②抓住生活中的小 事—练琴,深入挖 掘。
窗外的砖墙上,一株柔嫩的藤蔓沾着许多泥土,在暗淡 的光线里试着伸出它的触角。“弹琴只知道炫弄技巧,真情 实感在哪儿?琴曲的灵魂在哪儿?”老师的批评言犹在耳。 琴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也似一个个淘气鬼般嘲笑着我。我眼 中的光悄然散去,天空也变得更加阴沉了。不一会儿,雨珠 落下,由小到大,密密层层。
写作实践
生命中,有很多事,本应该忘记,却被我们深深地 记在脑海中;也有很多事,本不该忘记,却淡忘在成长 的岁月里。
请以《那本该忘记的事》或《不该忘记的事》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 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①想一想你要写的是什么事,本(不)该忘记 的原因是什么;②注意叙事要完整、具体、有细节,在叙述 中突出触动你的部分。
我怎么能被这一点挫折打败?于是,我鼓 起勇气,重拾信心,再次坐到钢琴前弹奏 起来。此刻,我的双手仿佛变成了长矛, 在黑白交织的战场冲锋陷阵。我忘记了时 间,头上布满一层细密的汗珠,指尖的酸 痛感顺着手臂爬上来。可我心中只有一个 信念:我要改变!理解、感悟、代入、融 情,因为那抹新绿,我一次次在琴房里亲 吻第一束阳光,告别最后一缕余晖。④
旁批 ⑤描写细腻,句式整 齐。运用叠词“袅 袅”“徐徐”,生动 地写出了琴声的悠 扬。“如……似…… 像……”的句式,写 出了“我”用心弹 琴、身心俱在曲中的 美妙境界。
从那以后,那抹新绿始终 与我相伴,像是一剂良药,陪 我渡过一个个难关,助我解决 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推动我前 行。⑥一路成长,披荆斩棘; 一抹新绿,永不散去。那抹新 绿,真的挺管用!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 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 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 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中考满分作文》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 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作者的心 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 真和亲情。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 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 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
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 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 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 给我们漫漫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 “战争”……
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 向了我,妈妈湿了;又是一个下雨天,和妈妈一 样高的我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向了妈妈,妈 妈哭了。
雨、伞、歪了、湿了、哭了,温馨的画面让 人感动,也体现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在写作中将这些含“情”的小事转换成文字, 或一句普通的话语,或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个 真挚的眼神……都能体现出友情、亲情的伟大。
二.以小见德
马路“甜屎”——口香糖多了,马路上的井盖不 翼而飞;装满垃圾的塑料袋从天而降;候车室里烟 雾缭绕……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就这些现象展开 议论,如这些行为表明某些人缺乏公德心不仅体 现了个人道德素质高低,还能反映出我们整个国 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借助“以小见德”,能让读 者从日常生活的小事、细节中感受美德的魅力, 也能让读者对缺乏道德的行为产生厌恶之情。
“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等“以 小见大”的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主题变得更更 重大、深刻,也可以使文章的构思更新颖、独到、巧 妙,为文章增添亮点,吸引眼球,打动心灵。
平时写作中,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 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 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心观察这些 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思考,深入挖掘,就 能够挖掘出蕴含在“小”中“大”的思想内容 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显示不平凡,于无奇中 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写作训练
过往的学校生活,一定有过令你记忆深刻 的小物件。它或者令你爱不释手,或者令你深 恶痛绝,但不管怎样,它都会成为你记忆的一 部分,请你以“我的XX”为题写一篇作文。 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②500字左右
退出
谢谢观赏
荷叶 母亲
莲花本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作者细致的观察 生活,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的雨荷图,这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作者由荷叶护莲联想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亲对 儿女的呵护。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 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技法点拨
一.以小见情
跟着教材学写作
以小见大,叙写文章
目录原技模源自写文法仿









原文导入
《散步》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生活中一家 人去散步这件小事,反映了尊老爱幼的这一的主题。
文章透过平凡的事物写出了生活的本质,有着 深刻的思想内涵。母亲熬过了寒冬,对老人来说是 生命的凯歌;一家人同着战胜了寒冬的母亲去散步, 又是全家合奏的生命进行曲;大自然的景色也让人
三.以小见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它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 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 要好好地活着。
俗话常说:“事儿虽小,理儿却大。” 的确,有些事情看似不大,却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文段描写的是蝉,蝉的生命历程引发 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无论生命短暂是否都要 好好地活着。
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 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了许多。
到老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年没有见她 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 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 可奶奶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 开。
一、本文感情真挚,可谓是有感而发。对奶奶的陌生感, 源自于紧张的学习使得无暇去看望奶奶,也源自于与奶奶 两地相隔。作者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引发读者的感叹与思考。
二、在描写中注意到了外貌、神态的描写,这就使得情感 的抒发有了基础。开头结尾的对比也突出了周末的忧伤。
三、在描写中最能触动作者反思的不是因为两地相隔而应 是奶奶的苍老与对孙儿的想念,因此在这方面作应大写特 写,而本文处理得不好。
处处想到生命。前面的妈妈和儿子和后面的妈妈和 儿子都充满了希望和爱。“我”为了慰藉老人决定 委屈儿子,而老人为了满足孙子“变了主意”。这 种互相体谅、互相照顾的气氛多么和谐、多么融洽。
作者描写的是细微小事,但带给读者的以整体和 全局的认识。家中的一老一小在走哪条路上发生了分 歧,作者突出地描写了此时“我”的责任,也就是整 个中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一对中年夫妻,背起一老一小两代人,“慢慢地,稳 稳地,走着很仔细,”这正体现了中年一代甘当重担、 尊老爱幼的可贵精神。
模仿达人 忧伤的周末 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
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 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 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 别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 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 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 得又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