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规划格局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公示(图)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战略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第一节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10第三节市域交通运输规划13第四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5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第六节都市区发展规划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38第一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规模38第二节中心城区村镇发展规划39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41第四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5第五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48第六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52第七节中心城区住房保障规划53第八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规划55第九节中心城区综合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59第十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8第十一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68第十二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70第五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72第一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72第二节县(市、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75附表: 79(注:文本中加【】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与作用邯郸市曾进行过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邯郸的历版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特定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完成的,针对当时城市发展的需求,或对重大项目选址,或对行政区划调整等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对指导当时的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邯郸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人口与用地规模均已突破了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
本次规划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的发展形势,对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城镇体系结构以及城市化格局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邯郸和谐社会的能力。
邯郸四期规划

绘就幸福家园新蓝图——解读第四期邯郸城市总规(上)2012年03月26日邯郸日报我要评论十年弹指一挥间。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古赵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那么,邯郸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2011至2020年我们要打造一个怎样的邯郸?第四期《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那就是“致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09平方公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100亿元,人均GDP将达到72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8%。
”届时,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基础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宜居的新邯郸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关键词】:城乡布局、农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生态安全据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同志介绍,新一轮城市总规的修编中,“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规划理念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规划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主城区将重点向东扩展,马头城区重点向南扩展。
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在市域范围内通盘考虑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统筹区域交通、供水、电力、燃气、热力、垃圾处理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处理好京广客专、京港澳高速(扩建)、青兰高速、南水北调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城乡布局。
二是,农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
在环中心城区30公里半径范围内,着力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互动发展,构筑都市区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充分考虑市县同城、城区偏小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
三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加强对湿地、河流、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及基本农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绿色通廊等保护,对市域范围的开发建设提出空间管制要求,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模式和行为。
邯郸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概要

2004年12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56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與發展戰略框架*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劉軍**摘要: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
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
根據城市定位,我們提出把“基地戰略”作爲邯鄲市21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幷形成以科强體的工業高度化、以工帶農的城鄉一體化、以商促工的經貿互動化和以內聯外的開放圈層化的“四大主導戰略”框架。
關鍵詞:城市定位新型製造葉基地區域經貿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
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
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
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
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
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一、城市整体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实施一项全新的城市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将分为城市中心区、生态保护区、工业区、居民区四个主要部分。
城市中心区邯郸市中心区将进行全面改造,强调提升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功能。
新建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市中心的代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热点。
同时,城市中心区将注重绿化和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商的城市中心。
生态保护区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邯郸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区域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区将建设各种公园、湿地和绿地,提高城市绿化率,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
工业区邯郸市将继续推动工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区将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居民区居民区规划将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活便利性。
规划内将建设多种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居民区也将注重交通便利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享受便捷的生活。
二、交通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继续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规划中将着重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同时将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旅游规划邯郸市旅游规划将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规划中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四、教育规划邯郸市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规划中将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五、医疗规划邯郸市将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规划中将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市民的健康。
结语2024年邯郸市的新规划将带来全新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机遇。
城市将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更美好的环境回馈给市民,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邯郸冀南新区规划方案

邯郸冀南新区规划方案邯郸冀南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南部,是国家级新区,也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
为了有效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邯郸冀南新区制定了全面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规划方案的内容。
一、总体规划邯郸冀南新区的总体规划分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四个方面。
1. 城市规划新区的城市规划旨在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居住和商业区。
通过合理布局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高品质的城市基础设施。
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传承邯郸地区的文化特色。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区将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
此外,还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便于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
3. 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区将发展现代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建设相应的产业园区。
同时,注重保护生态资源,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是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新区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二、重点项目为了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规划方案中特别提出了一些重点项目。
1. 邯冀高速铁路邯冀高速铁路是新区规划的重要交通项目,它将连接新区与周边城市,提高交通效率。
该项目将采用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缩短新区和北京、石家庄等城市之间的距离。
2. 知识产权创新中心为了推动新区产业的创新发展,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创新中心的项目。
该中心将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的服务,支持新区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开发。
3. 生态湿地公园为了打造宜居环境,规划方案中规划了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
该公园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的场所。
三、社会效益邯郸冀南新区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
邯郸市规划草案

第三小节 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72条 都市区产业布局总体目标
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互动的以新兴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为主体,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新型都市区产业功能空间,打造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带,实现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相互契合的联动效应,以达到协同集成、综合互济的整体功效,从而构建和谐、现代化的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七纵:京珠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邢峰高速、107国道、106国道、邢都公路、曲魏公路构成的南北向主要公路。
第23条 铁路运输
1.高速铁路
京郑高速客运专线在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控制走向,在人民路以北,设置铁路客运站。
2.国家铁路
新增邯黄铁路(邯郸至黄骅港),承担货运功能,线路从邯郸南站出线,在曲魏公路与309国道交叉前形成会让站;原邯济铁路、邯长铁路增加客运功能,以原线改建为主;保留邯郸站、峰峰(临水)站的客运功能,以满足东西邯长、邯济铁路客车接入;提升峰峰(临水)站作为东西向铁路客运区间站。
环城高速将进一步拉近主城区与8个卫星城的时空距离,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8个卫星城协调分布的格局,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驱车沿邯郸市区中华大街北行,15分钟就直达永年县城。这一路线使人们不必再绕行107国道,永年作为距邯郸最近的卫星城也由此融入大邯郸范围。
都市区内的交通规划甚至还考虑到预留轻轨线路。一号线向西与武安连接。二号线可以接通峰峰城区。“新的都市区域规划,要求有新的公交体系来适应。”据邯郸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波介绍,《邯郸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规划》已经明确,将以构建区域公交中心为目标,重建公交运营机制,统一公交客运主体,推进公交向主城区外延伸,逐步形成主城区——卫星城——各县城及连通周边城市的公交网络。
邯郸华东城规划方案-最新版

邯郸华东城规划方案概述邯郸市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新华东城是邯郸市的一个新兴住宅区,规划面积达到1200公顷,预计将有40万人在这里居住。
为了保证新华东城的可持续发展,邯郸市政府委托一家规划公司为其制定了华东城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总体规划思路新华东城规划方案的总体规划思路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四合一,打造一个集合生态环保、文化休闲、商业服务、住宅生活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建筑物区分根据新华东城的不同职能需求,规划设计将新华东城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城市中心区、城市工业区和城市居住区。
城市中心区位于新华东城中央,是新华东城的核心区域,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以商贸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规划中心区为高层建筑物,包括商务办公、金融保险、酒店住宅等功能,其中位于中央的地段为城市公园,公园内有绿地、文化休闲、公共活动场地以及季节性景观等等,使城市中心区变成了一个繁华的社会活动中心。
城市工业区位于新华东城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物流配送等功能,同时也为来自各个区域的企业提供商业服务。
在城市工业区内,规划将河道、公路、铁路的交通节点与产业项目坐拥的区域互相联系,打造一个高效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城市居住区位于新华东城的北部和西部,是整个区域最大的部分。
为了满足居住需求,规划设计配置了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高层数、具有独立院落的花园洋房、多层住宅等,同时,配置多种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停车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环境绿化新华东城规划方案重视生态环保与节能降耗,大量分布于区域内的广场、公园绿地、沿街绿化带、树池等多种绿化景观,彰显自然、健康、休闲的生态氛围,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环境。
交通规划新华东城规划方案的交通规划主要是立足于现代化城市交通的准则:优先发展绿色出行、安全、快捷、便捷的城市交通。
规划设计中,新华东城与周边的交通枢纽相连。
邯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第一节总则 (7)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区 (21)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引 (24)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7)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第二节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第三节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第四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第五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第三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第二节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第四节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第十一章附则 (56)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推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向纵深开展,更好更快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邯郸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1至2013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镇建设上水平工作。
到2013年,邯郸市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60万以上。
建设宜居城市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据了解,根据规划邯郸市将推进城镇污染减排工程,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市、县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并稳定保持在320天以上,好于一级标准天数明显增加;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湖泊、水库型水源地暂不考虑总氮指标);建成区段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完成升级改造任务,并实现联网在线监控。
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分别达到95%和35%以上,县(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省级重点镇和现状人口1万以上的镇建成污水处理厂。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县级市和50%的其它县建立“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成3个以上省级精品公园,重点部位绿化养护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服务标准,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47%和50%以上,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
每个县建成1个以上精品公园,所有县城建成省级园林县城,30—40%的县城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争创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建保税区建大交通提升邯郸实力邯郸市将启动建设冀南新区,推进邯钢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
积极创建一批出口区,新增出口企业100家以上,力争申报保税区成功。
每个县都要建成1个省级工业聚集区。
邯郸市还将以会展中心提档升级改造为带动,建设一批高标准星级宾馆等接待设施,提高承办国际性及全国性会展能力,建设会展中心城市。
高标准星级宾馆要建成4个以上。
加强风景名胜区建设,新创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邯郸市还将完成机场二期扩建、石武高客、邯黄铁路、邯长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以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点,现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打通第二条出海高速通道(邯大高速公路),完成京港澳高速扩容,加快构建“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实现主城区到所辖任意县、区(市)不超过1小时的交通经济圈,推动邯郸整体经济发展;以拉大城市框架为着眼点,启动主城区外二环路建设,市区内6条连接线和广府古城旅游专线,完成107国道、309国道改造,逐步打造“环城+轻轨”的现代化交通;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创建交通通畅城市;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进一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服务;完善城市道路布局,完成三期总规中尚未建设的86条总长133公里的城区道路。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 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13公里/平方公里。
完成5座既有立交桥改造,启动建设4座立交桥;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全部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达到17标台以上,公交线路300米服务半径站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自行车道设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创建交通模范管理城市。
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邯郸市将继续实施住房保障安居工程,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为主的保障体系,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每年建设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套数达到上年度城镇家庭户数的2%以上,其中主城区不低于2.5%,县(市)不低于1%。
政府拥有产权的住房达到当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的1/3以上。
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集体宿舍。
推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
调整市区行政中心布局撤县移区邯郸市按照城市发展定位要求和上水平的目标,按照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总体战略和城市建设上水平的需要,调整市、区行政中心布局,以行政中心的重新定位,带动各类发展要素的重新布局和调整,加速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发展框架的重构。
撤销邯郸县,成立滏东区;行政中心东移至京港澳高速以东,驱动东部新城的开发与建设;丛台区政府北移至黄粱梦或北环周边,驱动北部梦都新城的建设和发展;邯山区南移至赵都新城或南湖片区,驱动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复兴区政府向西北移至联纺路以北,驱动西部幸福西城开发、建设和发展;经济开发区向东北新区转移,驱动经济开发区新城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永年县政府南移至县城南部,带动县城向南发展,加快与主城区对接。
开发“四大新区”邯郸市将开发“四大新区:中央商务区:以人民路为轴线,以东庄区域、红楼区域拆迁改造、国际商务中心、新世纪商场、国贸中心,丛台广场改造、文化艺术中心对面地块建设为契机,投资20亿元,建设80—100栋百米以上高层建筑,改造新建一批大体量、超高型、多功能商务建筑群,引进一大批金融、保险、证券、咨询、创意产业等各类公司总部和高端酒店、品牌商业、娱乐休闲等高档业态入住,真正把中央商务区建成四省交界中心城市的亮点。
商业步行街区:以老邯北商业聚集区改造为主体,投资16亿元,对邯山商场、第三医院、西南庄等进行改造,加快旧城更新,突出购物休闲繁荣特色,打造中部“商业步行街区”,带动旧城面貌升级,建成全省最大商业综合体。
化工整治区:位于主城区西北角,砖窑路以北、京广铁路以西、北环路以南、聂庄村以东的区域。
占地约4750亩,投资10亿元,以化工区搬迁为契机,大力开展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功能,大搞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等整治活动,完成搬迁后建设园林景观项目,涵养水土,改善环境,改变主城区西部长期化工污染现状,为新区建设奠定基础,推进化工整治区建设。
滨河景观区:以“五河”治理为契机,大力提高沿河景观带品位。
投资6.5亿元,治理外环水系及沿线公园绿地,重点打造支漳河滨水景观,提升沁河和滏阳河全程滨河景观,打造重要节点水系景观。
建成“五个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位于人民路与滏东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占地250亩,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于一体,2011年竣工投用,建成充分展示邯郸文化特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益性地标性建筑。
体育中心:市级体育中心规划位于东部新区,新城大街以西、纬一路以南、经三街以东、纬三路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00亩,一期建设约600亩。
拟建项目有:5万人主体育场、1万人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训练场、草坪足球场、综合训练馆、专项训练馆、体育综合大楼、室外球场以及广场、运动员宿舍楼、道路绿化、附属设施等。
传媒中心:占地120亩,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由报业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两个子项目组成,建成后将成为东部新区的标志性建筑。
科技中心:占地90亩,总投资3.5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 95亿元,二期投资0 6亿元;采取财政投入为主,吸收民间资本介入的方式。
一期拟于2011年6月开工,2013年6月竣工。
建设高端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五个专业孵化器,配套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展示中心(科技馆)、技术交易中心、科技投融资服务中心和京津专家创业中心。
建设专利成果转化中心、国际企业孵化中心、京津专家创业园、科技创业服务综合平台。
青少年活动中心:规划位于东部新区,选址位于东部新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范围内。
集学习培训、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吸引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
启动“六大新城”东部新城:按照城市四期规划,启动以高铁东站建设为中心,以人民路东延为中轴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迈出东部新城建设的第一步,推动城市东扩、中心东移,拓展发展新空间。
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为西起站前路、东至经三路、北起高开区、南至309国道,总规划范围29 平方公里。
投资约150亿元,利用城市广场、景观道路、水上景观标志,形成视线通廊。
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及行政中心沿东西向景观轴线集中布局。
打造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东部“门户新区”,引领东部新区发展。
赵都新城:位于主城区西南部,总占地面积5847亩,总投资150亿元。
项目共有19个地块,由住宅和商业区构成,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2万平方米,商业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集住宅、办公、金融、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小区及其他配套设施,建成后拥有100多幢高层,容纳居民13万人,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
新城建设将以赵都新城建设为主体,与赵王城遗址公园相呼应,突出低碳滨水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高水平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打造,建设舒适宜居的西南部新城区。
南湖新城:以南湖景区为中心,积极推进中华路两侧和南湖水系周边区域整体开发,投资约100亿元,规划建设南湖新城,以商贸、服务、教育、金融、居住、休闲为特色,高标准打造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南湖新城,引领城市南部扩建性发展。
梦都新城,位置在北环路以北、西跨中华北大街、青兰高速以南、滏东大街以西,占地面积15.6平方公里。
总投资100亿元。
以北湖建设为依托,借助黄粱梦文化景观,建设梦都新城,高标准建设以文化产业为主体,集文化创意、传媒制作、梦想剧院、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北部梦城,拓展北部发展空间。
主要建设梦园生态休闲区、CBD 总部经济带、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
丛台新城:位于中华北大街以西,北仓路以北,107国道以东、北环路以南,以丛台区工业园区改造为契机,高标准建设丛台新城,总投资50亿元,占地2800余亩,建设集大型商业、商务办公、超五星级酒店、高尚居住生活区、精品商业街、特色文化商区、主题休闲娱乐、品牌教育以及各项完善的现代城市生活配套等六大板块于一体的超大型现代城市综合体项目。
北部新城:在联纺路以北,鑫港以西、以北,电厂以东、北环路以南区域,在完成旧城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的基础上,投资100亿元,高标准打造商住一体、功能完备的城市综合体,重点建设苏曹公园、商业中心区、高层住宅区。
建设“九大展馆”“九馆”,即高标准修建体现邯郸不同历史文化内涵的博展馆,建设兰陵王纪念馆、冀南民俗博物馆、磁州窑观台遗址博物馆、大名历史博物馆、邺城博物馆、邺城地下城门遗址博物馆、临漳邺城朱明门遗址博物馆、磁州窑陶瓷艺术馆、冀晋鲁豫边区纪念馆等九大博展馆,改造提升磁州窑博展馆,促进邯郸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