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冲击

9、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冲击?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与经济发展不同,文化领域的变化对国家和民族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大众传媒的发达,日本卡通、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广大受众在了解接受外国生活状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值观,有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
《蜡笔小新》是在我国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动画,小孩子开始模仿片中主角小新那样的放肆妄为和矫揉造作。
作为于此年龄段相匹配的我国儿童传统教育“尊师长、懂礼仪”,却没有得到大力的宣传弘扬。
日本动画片《机器猫》在我国更是家喻户晓,片中对话提出“战争本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是人们强加的区分而已。
”这不仅反映出日本右翼人士至今仍没有彻底反省二战时的罪恶,更使得这样的观念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得到了传播。
与大规模高调的文化侵略不同,这种隐蔽的嵌入式观念输出对国人有更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这种影响的巨大负面效果是难以估量的。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显然部分外国文化产品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与我国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有悖的。
文化领域的开放、多元化,文化交流的独立性,并不是不需要引导的,对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是我国长远发展建设所需要,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民主法治建设发展,需要人们有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指导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
在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首的外国所营造的这种文化氛围中开展我国各方的建设,显然是不合适的。
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国。
既有西方文化,如音乐、电影、时尚和体育等,也有日韩文化、东南亚文化、非洲文化甚至是南美洲文化等。
这些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
一、社会风气的改变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颇为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社会风气的改变。
社会风气是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在一个社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随着声音、图片、视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气味、触感都更多地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以文化言之,人们对反传统或者激进的事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如音乐、舞蹈、服装、发型等与异性相关的各种文化,都在中国年轻人群中得到了广泛地接受。
同时,独立思考、自我实现等价值理念也开始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些现象都反映着中国社会的转变。
二、精神观念的转变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结构和风气改变上,而且在精神观念的方面也在逐渐地影响着中国。
比如,西方文化中追求自由、个性、多元等精神价值,这些价值观也逐渐地影响了中国,让中国人在看待自我、世界和生命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
现在很多中国人不再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而更多地考虑到了精神上的追求。
同时,中国人对东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开始感兴趣,比如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等,这些文化未所含的价值和思想也逐渐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人。
三、文化多元性的出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让中国的文化多元性得以充分地体现。
在过去,中国文化的传承主要以本土文化为主,西方文化只是外来文化。
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被打破,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的文化多元化开始得到充分地体现。
现在,在音乐、电影、时尚、美食等方面,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比如,从美国到日本、从法国到荷兰、从意大利到中国,所有来自不同地方的音乐、电影、时尚、美食等文化始终不断地推出新的艺术之作,让中国人们得以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种互动中建立起来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外来文化对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

外来文化对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复杂过程。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来文化对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外来文化的介入外来文化指的是从外部引入或迁移至本土的文化元素。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外来文化对于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如今的中国,西方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等外来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
这些外来文化元素涵盖了音乐、电影、时尚、美食等各个领域。
例如,近年来流行的Hip-hop文化通过音乐、服装等方面的表现方式吸引大量年轻人,成为了当代青年身份认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外来文化的原因外来文化的到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和资本的流动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同时,当代青年也更加开放、自由和多元化,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此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文化市场愈发繁荣,各种外来文化产品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外来文化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外来文化对于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引入使得当代青年的文化消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现代化。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形态可以满足当代青年更为多样化的追求和表达方式,增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
另一方面,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和筛选能力将使得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变得单一、同质化甚至失衡。
四、应对外来文化影响的策略针对外来文化对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加以应对。
首先,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造,使其具有更强的亲和力、现代感和权威性,从而增强当代青年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培养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批判意识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筛选和接受适合自己的文化元素。
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院:数计学院班级:1004班学号:1051030105姓名:胡小康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地碰到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个重要问题。
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持什么样的态度将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众所周知,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
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中国亦不例外。
通过网络数据得知外来文化对青少年及大学生都有重大影响。
以下为其数据显示:一、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比较重视传统节日,但是同样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十分热衷;在影视文化上,绝大多数青少年更加偏好国外的作品;在饮食文化上,中国传统食物明显占有优势。
有76.8%的青少年知道春节的来源,而知道圣诞节来源的则有80.5%,可以看出青少年对本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但同时又看出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还略小于对外国节日的关注。
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宣传不如外国,青少年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6.7%的青少年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仅有11.0%的人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而这其中仅有11.1%的女同学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
女同学大都比较感性,因此判断也比较准确,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充裕的休闲时间、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国节日的入侵、国民的春节的无所谓的态度、对春节的开发得不充分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54.9%的青少年有时过圣诞节,18.3%的青少年每年都过圣诞节。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文化虽然远不是主流文化,但是其影响却在不断地加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认为春节和圣诞节有趣的分别有22%和20.6%,而37.6%的青少年却认为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很无聊。
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浅谈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摘要]21世纪中国的文化建设,首先将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各种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
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必然构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刻挑战,并直接影响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剖析了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外来文化青少年负面影响对策1 青少年文化生活现状及文化心态特点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向往,对外来文化事物容易接受,善于模仿,从而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
所以在谈影响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方式及文化心态特点。
当代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呈现出如下特征:(1)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个性化;(2)理想趋于务实、世俗,价值观念呈多样化;(3)普遍认同大众文化,审美能力相对薄弱;(4)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低学历者持推崇态度,高学历者则失却原有激情,日趋理性成熟。
从中国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少年有一定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有机会接触网络等传播媒介,这为他们接触外来文化提供了途径。
从文化心态来看,当代青少年趋于务实,强调个人享受,这与外来文化中资本主义价值观不谋而合,加深了青少年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
2 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2.1外来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2.1.1外来文化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价值观不稳定,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青少年对事物缺乏辨别性,容易轻信,同时他们向往成功,会创造和挑战新事物,以满足心理需要。
所以,他们倾向于对各种外来文化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外来文化的侵入,强调个人主义,严重侵蚀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
一些青少年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一些青少年过度追求穿着打扮,一些学生盲目攀比外国名牌。
然而在汶川地震时,这些人却不愿意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青少年心里滋长,西方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段宏毅
【期刊名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在中国大范围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给中国青少年带来诸多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主要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轻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段宏毅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北京1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75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杂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认知 [J], 常丽丽
2.浅析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J], 巴力
3.浅谈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J], 卫梦舒;李龙
4.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J], 张利丽
5.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J], 王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_王艳霞

文学界..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外来的文化也悄然地传进国内,而在中西文化融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变期,但是却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国外文化;传统文化;青少年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2)11-0462-011青少年的特点1.1外因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必不可免地会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虽然不能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但却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如今的社会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期,文化日益多元化,中国必然脱离不了国外文化的影响,那么生活在中国的青少年也必然会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国外文化,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所需的安全的社会环境。
1.2内因外因起影响作用,但是内因却是起决定作用的,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型期,青少年的心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虽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是观察不够全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可塑性强但是稳定性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准确利用和把握这些特点,青少年才能在众多的诱惑之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避免盲从,因此,国家及学校应该注重学生正确文化意识的培养。
2国外文化的影响网络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国外文化进入中国的传播速度,国外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上:青少年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国外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在饮食方面,由于学业压力问题,大部分青少年都会选择快餐食品和日韩小零食,西方的快餐连锁店和韩国食品店在国内可谓是红红火火,青少年成为外国食品的主要追随者,但是摄入过多的快餐及零食使得很多青少年面临了肥胖等诸多健康问题;其次是衣着方面,很多大城市的青少年都喜欢让家长给自己购买国际品牌的衣服,穿着洋货才能表明自己能够跟得上世界的潮流,体现自身的时尚性;再次,青少年们喜欢像西方家庭那样住在大别墅里面,有游泳池有花园,可以在家里欣赏外国的流行音乐和好莱坞大片;最后是交通工具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很多青少年也都是喜欢坐着自家的车去上学,逐渐缺乏了应有的锻炼。
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例子

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例子以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的塑造也越来越深入。
以下是一些例子,说明了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
1. 西方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一些不适宜的歌词和行为也开始出现。
一些西方艺人的不良示范,如暴力、性暗示等,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2. 西方电影文化: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受欢迎,包括中国的青少年。
一些电影中的暴力、恐怖和色情场景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模仿电影中的行为。
3. 西方时尚文化: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是常见的。
然而,随着西方时尚文化的传入,一些不健康的审美观念也开始影响青少年。
过度关注外貌、追求瘦身、盲目跟风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身体形象不满和自卑感。
4. 韩流文化:韩国流行文化在亚洲国家非常受欢迎,包括中国的青少年。
然而,一些韩国明星的言行举止以及某些综艺节目中的暴力场景和争吵,对青少年的行为模仿产生了不良影响。
5. 日本动漫文化: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然而,一些动漫中的暴力、恶搞和色情元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6. 社交媒体文化: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然而,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不良信息和负面影响,如网络欺凌、虚拟世界沉迷、隐私泄露等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7. 西方饮食文化:西方快餐和高糖高盐食品的普及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过度摄入这些不健康食品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8. 西方体育文化:一些青少年迷恋西方体育明星,甚至放弃学业和其他兴趣爱好,只专注于追逐体育梦想。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教育和综合发展方面的失衡。
9. 西方价值观的冲击: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其他价值,如社会责任和家庭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1世纪中国的文化建设,首先将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
各种异质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必然构成对中国文化发展选择的深刻挑战,并直接作用和影响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青少年文化生活现状及文化心态特点
中国城市青少年最喜爱的六种休闲娱乐方式依次为看电视(68.4%)、听流行歌曲(53.9%)、读书(53.6%)、与朋友喝茶聊天(30.5%)、外出旅游(25%)、看电影(24.3%)。
而读书、旅游、与朋友聚会和健身已成为当代青年最集中的4项业余爱好。
电视文化改变着中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使吸纳域外文化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改造而产生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种自觉追求。
调查表明,美国影视片和香港影视片最受青少年所喜好。
高学历青少年对美国影视片更为偏好,喜爱西欧影视片的比例也明显高出其他群体。
交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访问国外非中文网站的频率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访问的频率也越高。
被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同学有90%以上接触过色情信息。
他们表示一旦上网,色情信息汹涌而至,欲避不能。
一半出于好奇,一半是为了了解一些性知识,对网上的色情信息,他们往往照单全收。
电子游戏是青少年情有独钟的文化娱乐形式。
青少年为此荒废了学业,满脑子膨胀着暴力和物欲,西方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调查显示,偏好电子游戏者中,有33.8%的人喜爱战争暴力游戏。
其游戏制作地的选择比例,一次为日本66.3%,美国18.9%,中国仅10.3%。
当代青少年的文化心态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1)中国青少年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理性化与个性化的消费与闲暇观念,兴趣爱好广泛,触角几乎伸向所有的文化活动领域;(2)价值观念呈多样化和世俗化特点,当代青少年的理想趋于务实、世俗,但较发达国家同龄人更关注社会政治与国际事务;(3)当代青少年普遍认同大众文化,审美能力相对薄弱、低俗;(4)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低学历者较多地持推崇态度,高学历者则失却原有激情,日趋理性成熟。
二、文化环境的演变
受经济力量和科技发展水平所限,各国的网上文化竞争能力极不均衡。
西方国家正凭借其信息量的绝对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覆盖。
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信息不断向人们传递的同时,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也被青少年所吸引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赏变为内在的理性追求,从而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刊物《第欧根尼》在一篇题为《大众文化和世界文化:论“美
国化”和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文章中指出:“年轻而咄咄逼人的美国文化威胁着古老欧洲的古老文化,同时蹂躏和消灭不发达世界的古怪有趣而没有自卫能力的部落文化,硬把当地人民拉进从吃椰子到喝可口可乐的个性转变期。
”美国学者弗兰克·宁柯维奇在《文化外交》一书中更毫不掩饰地指出,“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但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中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
”
美国的文化扩张不仅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忧虑,也遭到了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抵制。
这些国家以“文化例外”的主张,抵制美国在“贸易自由”名义下进行的文化扩张和渗透,同时全力加速本国因特网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维护本国的文化特性和文化主权。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使用中文者居世界首位,然而在因特网上,中文却不是强势语言。
在视听业,欧美作品更是独霸天下。
在不同地区的多项调查中,当代青少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和对美国式大众文化的热衷与痴迷。
因特网的普及及信息传递模式的转变,更使外来文化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迅速有效地同化着中国青少年。
三、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和影响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确立配套政策,扶植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第二,建立生产的良性机制,实行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增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联系与配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青少年成长;
第四,立法和宣传部门应密切关注西方和港台流行音乐、美国影视、国外电子游戏及因特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五,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第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调整和研究,对敌对势力的“西化”战略图谋保持必要的警惕。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