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信内部资料)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
虹信分布系统解决方案-网优服务事业部

次)
)
27
24
54
39
38
27
42
40
49
41
45
44
255 215
接力切换 成功率
(%)
88.89% 72.22% 71.05% 95.24% 83.67% 97.78% 84.31%
M3方案设计
问题分析
时间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16:00:00 17:00:00 6小时合计
楼宇低层:墙体隔断多,门口走廊信号好 ,房间信号差
楼宇高层:室外基站信号强,乒乓效应难 以控制、导频污染问题
现网覆盖的难点
传统室分建设方案的局限性
系统效率低: 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功率利用效率低下;传统分布系统很
难做到功率的均匀分布 物业协调,施工困难: 天线和射频电缆布放困难,物业接受度低 ;接入大量接头及
与分布式基站(BBU+RRU)对比
现网中以BBU+RRU的方式进行覆盖,虽然载频数增加了,但在很 多情形下,载频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 源的浪费
M3产品进行室分建设,不仅能很好的控制上行底噪,而且能最大 限度的利用信源的承载能力,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M3解决方案分析
产品特点
无源器件,质量难以保证 ;布同轴线缆施工难度大,工期 长 干扰与噪声: 对于高层导频污染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法;以直放站为信源的 室分系统会抬升施主基站底噪 管理与维护难: 馈线、电源线易被盗;无源节点难监控,维护排查困难
现网覆盖的难点 深度覆盖的必要性
家庭信息化对室分提出新的要求:多业务、宽带化、光纤入户/入楼 国家“三网融合”的宏观政策引导运营商为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有线宽带捆绑家庭类用户,占据竞争优势
武邮虹信产品性能指标及其故障处理

虹信公司直放站产品及其性能指标一、GZF900-I A/B型机GZF900-IA/B型机整机框图1、基本工作原理:GZF900-IA/B型机与GZF900-IA/B型机配合使用可完成“透明”传输,工作流程如下:具有一定幅度(-20 dBm)的射频信号首先进入光发送机进行光调制,传输到另一台GZF900-IA/B型机的光收端进行光解调,输出一定幅度的射频信号,因输入输出的射频信号基本相等,故名“透明”传输,反向亦然GZF900-IA/B型机与GZF900-IIIB型机配合使用与GZF900-IA/B的工作原理类似(详见IV A/B)2、接口指标:RF输入:-20 dBmRF输出:-20 dBm/2ch光输入:-16 dBm光输出:≥0 dBm2、接入方式:(1)GZF900-IA/B型机与GZF900-IA/B型机配合为有线接入方式(2)GZF900-IA/B型机与GZF900-IIIB型机配合为有线接入方式(适用于室外覆盖)3、指示与告警:(1)发端:无光告警(红灯),光源寿命告警(红灯)(2)收端:无光告警(红灯)4、电源:+12V5、功耗:12W/端二、GZF900-IIIB型机GZF900-IIIB型机框图1、接口指标:下行光输入:-16dBm下行RF输出:-20 dBm下行天线输出:+33 dBm/2ch上行天线输入:-65~-45 dBm上行RF输入:-20 dBm上行光输出:0 dBm2、功耗:≤120W3、指示与告警:(1)发端:无光告警(红灯),光源寿命告警(红灯)(2)收端:无光告警(红灯)4、覆盖范围:3~5Km三、GZF900-IV A/B型机1、接口指标:基站耦合到近端下行RF输入电平:-5~+5 dBm远端下行光输入电平:-16dBm远端下行天线输出电平:+33 dBm/2ch远端上行天线输入电平:-65~-45 dBm远端上行光输出电平:0 dBm近端上行RF输出电平:-25 dBm/2ch2、系统增益:下行增益35dB上行增益35dB(可调范围25~45 dB)3、工作原理:(1)从基站耦合的下行信号进入IV A,经双工器进入光盘进行光调制,与此同时,20M监控信号也同时进行光调制,传输到远端,经远端光盘解调后,20M监控信号进入监控单元处理,900M射频信号经滤波器,进入下行功放进行放大,再经滤波器、双工器滤波,最后通过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2)来自手机的上行信号进入远端设备后,经双工器滤波器滤波,再经低噪放放大、滤波、然后送入光盘进行光调制,20M监控信号也同时进行光调制,传输到近端,光信号传输到近端后,经光盘解调,20M监控信号进入监控单元处理,900M射频信号经合路后送入双工器,最后将900M上行射频信号送向基站4、使用要点:(1)因激光器对输入信号有较严格的要求,故下行耦合信号应严格在规定的范围内(太大则会造成互调较差,太小也会造成系统下行互调差,还会造成远端下行无法满足额定输出)(2)上行输入信号为手机信号,系统对信号的放大能力按系统增益进行计算(信号输出有上限-25dBm/2ch)(3)上行的增益对基站的工作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系统的上行输出的底部噪声与两个因素有关a、系统的噪声系数,b、系统的增益(近似成正比);基站对上行噪声有较严格的要求(≤-120 dBm),如果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底部噪声经空中衰减进入基站后仍然大于-120 dBm,那么直放站系统就会直接影响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上行干扰,导致基站各项指标的下降(如:通话质量降低,掉话率升高等),因系统的噪声系数不可调,而增益可调,故调节系统上行增益就会直接影响系统的上行底部噪声。
天线隔离度要求

天线隔离度要求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隔离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
天线隔离度要求越高,意味着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越小,系统的性能也就越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天线的隔离度通常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天线的工作频率、极化方式、安装位置和高度等。
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也越高。
此外,不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也会对隔离度产生影响,例如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通常比相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高。
安装位置和高度也会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一般来说,天线之间的距离越远,隔离度越高。
为了满足天线隔离度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具有高隔离度的天线产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来增加天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隔离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附加的抗干扰技术,例如采用跳频技术、扩频技术等来降低天线之间的干扰。
总之,天线隔离度要求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虹信通信3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建设资金,对于降低实际工程的建设难
设计的时候综合现网的情况和勘测数据
度,提高各类3G业务速率也是大有室内覆盖
目前全球商用的3G网络包括H i3G 意大 利、H i3G 英国、H i3G澳大 利亚、 日本N T T D o C o M o、日本J-P h o n e、 日本K D D I等。其中D o C o M o W C D M A 用户在2004年3月超过了300万,K D D I C D M A 20 0 0用户在20 0 4 年3月超 过了 13 5 0万。根 据3 G 运营 商的统 计,3 G 手 机 用户的 室内业务量 约占总 业务量 的 70%。但是由于现阶段3G规定使用的频 段基本都分布在2G H z,和2G相比频率 要 高了很多,所以3 G系 统 的 信号在 衰 耗 和穿透能力上都较2G系统大大下降。
目失败的可能性。在设计改造
方案之前就使用路测仪进行实
地勘测,获取第一手的现场无
线环境信息,并输入仿真软件
作为以后的校正因子。在方案
虹信通信专栏
B 14 责任编辑:李素云 lsy@ 版式设计:王群芳 2006年6月26日
虹信通信3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服务部 叶 军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现代移动通 信技术走过了第一代(模拟系统)和第二 代(窄带数字系统)两个阶段。今天,移 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如无线信 号在空间的传播能力由于受到空间链路 损耗、阻挡衰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室 内信号的网络覆盖质量不佳,人们在享 受现代移动通信服务的时候受到一定的 不利影响。为了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接入 移动通信网络,享受优质通讯服务的需 求,在2G时代,G S M和C D M A系统都 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室内覆盖系统建设 思路和标准。
多运营商共址天线隔离度的测试与分析

1研 究 目的
针对多系统 的天线隔离度 ,就 不同运营 商的天线对不 同 安装方式进行实地测试验证, 以确 定各种 网络制式 间不存在
序 号 Biblioteka 运 营商 网络 Gs 9 】 0 o GS M1 8 O 0 M
现 场测 试 内容
运 营 后 台干扰 指标
0UT BANDl OU'  ̄ AN D1
> 5 %
0S M9 0 0
穆
0S Ml 8 0 0 M > 9 d B
0U TB A ND 1
>5 %
动
m . 1 DnF
TD - S CD MA I E DD - D
WCD MA
> - 3
> - 3 > - 3 > B
) _ 1 2
1 2
2 联 通
1 D. S C D MA P
L T BT D D. D WC D MA p o w e r ),下裁 速
率。 下行
R S S I 咖 上行干扰 I 1 F U S m I T F U S m
RS s I
G S M1 8 O 0 M
2天 线 隔离度 测试 与分 析
干扰评判 的标准参考如下 :
运 营 现场测试指标干扰判断标准 网络 运昔商后 台提取指标
商
m
) 9 d B
p O C p C S 璃 B J R S R
HC
R
Q E  ̄ /  ̄ o BI
< 1 0 %
干扰指标
o盯m A NDl
干扰标准
摘要 : 随着铁塔公 司的成立 , 基站站址优先改造利用存量资源 , 在能够共享的原则上不再新建。这意味着三 家运营商的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多系统间的隔离是指在一个系统中运行多个不同的软件或服务,确保它们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干扰。
隔离度的要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首先,从计算资源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对CPU、内存和存储资源的分配上。
每个系统应该被分配到足够的计算资源,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性能不受影响。
对于CPU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CPU亲和性和CPU分配策略来实现,即将每个系统指定到不同的CPU核心上运行。
对于内存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确保每个系统只能访问分配给它的内存。
对于存储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将每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磁盘分区或存储设备上来实现。
其次,从网络资源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网络连接的分配和管理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网络连接,以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可以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如VLAN或VNET,将每个系统隔离在不同的网络上,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隔离。
此外,还可以配置网络防火墙规则,以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通信才能进行。
另外,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权限和访问控制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用户账号和权限,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操作相互隔离。
可以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来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
此外,还可以使用安全沙箱技术来限制每个系统的操作和访问,防止恶意软件或用户对其他系统进行攻击。
最后,从故障隔离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故障容错和恢复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故障隔离机制,以避免一个系统的故障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如 Docker 或Kubernetes,将每个系统隔离在不同的容器中,从而实现故障隔离。
此外,还应该配置适当的监控和日志系统,及时检测和修复系统故障。
综上所述,多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可以从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安全性和故障隔离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多制式室内分布系统干扰问题分析

Ⅳ一 r
接 收噪声 系数 (B d m)
表 3示 出的是各 系统 的干 扰容 限计算 值 。
8 6 1 Hz, 0 8 7 ~9 5M 171 -17 5 MHz T D-S DMA 19 0 2 C 0 ~19 0M Hz
= 一
3 OMHz ~1GHz l 27 ~1 . 5 GHz
-6 3 -6 3
1 Ok 0 Hz 1MHz
C MA 蜂 窝 D 发 信 机 8 6 8 1MHz 8 5 9 5MH 0 ~ 2 . 8 ~ 1 z
9 0~ 6 3 9 0 MHz 17- .2 GHz, , . 19 3 4~ . 3 GHz 35
3 MHz
日 厂__被 干扰 系统 的信道 带宽 表 2示 出 的是 根据 式 ( ) 出 的各 系统 对 其他 系 1得 统 的杂 散干扰 功率 。 12 杂散 干扰 容 限值 .. 3 不 同系统 的杂 散干 扰容 限值 取决 于该 系统 的热 噪
声、 干扰 保护及 接 收噪声 系数 , 计算公 式 为 其
的载波 功率 ,超 过 自身系 统所能 承受 的容 限会导 致接 收机过 载 , 大器 增益 被抑 制 , 备性 能下 降 。 放 设
其 他 1 1.5G ~ 27 Hz
-0 3
l z MH
出的是各 系统规 定 的杂散 干扰 。
1 . 杂散 干扰值 .2 2
各系 统对其 他 系统 的杂散 干扰 的计算 公 式为
-9 8 -3 0
1 okHz 0 1 MHz
1 . 杂散 干扰 最小 隔 离度 .4 2 根 据各 系统 的杂散 干 扰 值及 杂 散 干扰 容 限值 , 可 以得 出系统 之 间杂散 干扰 最小 隔离 度 , 计算公 式 为 其
室内分布天线隔离度要求

室内分布天线空间隔离分析跨入21世纪,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成了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格局。
两大移动运营商运营了5个不同频段的网络,加上即将建设的3G网络,那么两大运营商将至少运营7个不同频段的网络。
运营商基本独立建设兼容自己运营网络的覆盖分布系统,那么一栋楼宇里面至少会存在2套室内分布天馈系统,不同系统天线点的布放位置必须考虑最小耦合损耗能够满足规避系统共存干扰的相关要求。
多系统兼容合路时的干扰主要分为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是系统本身不完善性造成在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的无用发射,对该频谱的其他用户造成干扰。
互调干扰是系统内部有用信号在单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间相互作用而产生不需要的干扰分量。
一般干扰会造成系统接收灵敏度降低,减小系统覆盖范围,相应影响系统通信质量,严重时将阻塞系统接收,造成系统瘫痪,形成阻塞。
天线隔离间距的考虑主要分析是否达到某一系统无用发射经无源天馈和空中耦合衰耗后到达另一系统并造成干扰的空间耦合衰耗要求。
杂散干扰分析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在分析杂散干扰时我们主要考虑其它(b)系统的带外杂散落到本(a)系统带宽内的功率与本系统的底部噪声功率的比值关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a系统接收到的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P b>a=CTX-E系隔-10log(W b/W a)其中,P b>a为本系统接受到的杂散干扰电平;CTX为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E系隔为系统间的隔离度,包含合路器端口间隔离度、两基站到合路器之间的线损和分配损耗等;W b 为杂散干扰电平的测量带宽;W a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
2)、而此时的a系统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等效热噪声电平:P bts =KTB+F bts其中,KTB常温下该值与测量带宽B有关;F bts为a系统基站的噪声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0-1920和2010-2025
2010-12-4
4
2010-12-4
5
概述 隔离度计算方法 详细干扰分析 总结
2010-12-4
6
对被干扰系统来说有三种性能损失需要 考虑:接收机灵敏度降低、IMP干扰(互 调干扰)和接收机过载。 为了将这些性能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而不 修改现有的发射和接收单元,在各个发 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 隔离度。
2010-12-4
13
在多系统设计时只要保证到达接收机输入端的 强干扰信功率不超过系统指标要求的阻塞电平, 强干扰信功率不超过系统指标要求的阻塞电平, 系统就可以正常的工作。 系统就可以正常的工作。 Pb 假设接收机的阻塞电平指标为Pb,干扰发射机 的输出功率为Po,只要: Pb≥接收的干扰电平=Po-MCL 这时,强干扰信号不会阻塞接收机,这种情况 下需要的系统间隔离度为: MCL≥Po-Pb
2010-12-4 17
系统 GSM DCS180 0 WCDMA
LRX_Filter CAFF_RX
最大发射功率 Ctotal_interferin g 43 dBm
隔离度要求 (dB) 6 dB 6 dB 6 dB
60dB
-23 dBm
43 dBm 43 dBm
2010-12-4
18
3、WCDMA系统对于阻塞干扰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2010-12-4
11
互调干扰的干扰机理和杂散干扰一样都是由于干 扰信号进入被干扰信号的工作频带产生的,其所 需要的隔离度也可以由公式: MCL≥Pspu-Pn-Nf+µ - - + 来表示,此时Pspu为多路信号合路产生的互调信 号功率。
2010-12-4
12
3、大功率发射信号对接收机的阻塞影响 、 当一个较大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前端的低噪放 时,由于低噪放的放大倍数是根据放大微弱信 号所需要的整机增益来设定的,强干扰信号电 平在超出放大器的输入动态范围后可能会将放 大器推入到非线性区,导致放大器对有用的微 弱信号的放大倍数降低,甚至完全抑制,从而 严重影响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放大能力,影响系 统的正常工作。
2010-12-4
3
根据信息产业部相关频率规划的规定,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划分具体 如下所示:
频率 移动通信系统 联通CDMA系统 移动EGSM系统 联通GSM系统 移动DCS1800系统 联通DCS1800系统 电信和网通PHS系统 3G FDD系统 3G TDD系统 WLAN系统 1920-1980 2400-2483.5 使用频率范围(MHz) 上行频率 825-835 885-909 909-915 1710-1730 1745-1755 1900-1920
2010-12-4 21
1、GSM、DCS1800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200KHz,因此GSM、 DCS1800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Pn2= -174dBm+10lg(200×103Hz)=-121dBm 2、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1.23MHz,因此CDMA系统工作信 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3= -174dBm+10lg(1.23×106Hz)= -113dBm 3、PHS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300KHz,因此PHS系统工作信道带 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4= -174dBm+10lg(300×103Hz)= -119dBm 4、W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3.84×(1+α)MHz(WCDMA 系统一个频道的带宽,α为基带成型滤波器的滚降系数, α=0.22),因此W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5= -174dBm+10lg(4.6848×106Hz)= -107dBm 5、WLAN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系统工作信 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6=-174dBm+10lg(22×106Hz)=-101dBm
2010-12-4 9
此处的杂散分析结果都是完全按照各个系统协 议规定的指标计算出来的,但是测试结果表明 在杂散辐射指标上实际设备均有较大的余量。 另外对于隔离度要求过大的系统合路时,可以 考虑在干扰系统发射机后增加一级滤波器降低 干扰系统的杂散输出,再与其他系统合路。
2010-12-4
10
2、多信号合路产生的互调信号对接收机的干 、 扰计算 两个以上不同的频率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或器 件时,将有这两个频率相互调制而产生新的频 率,如果这个新的频率正好落于某一个信道而 为工作于该信道的接收机所接收,即构成对该 接收机的干扰,成为互调干扰。
-36dBm
1MHz
806MHz~821MHz
-67dBm
100kHz
885MHz~915MHz
-67dBm
100kHz
930MHz~960MHz
-47dBm
100kHz
1.7GHz~1.92GHz
-47dBm
100kHz
3.4GHz~3.53GHz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1MHz过渡带内 的噪声电平
2010-12-4
22
干扰保护比µ 干扰保护比
当两个信号叠加时将会形成一个新的信号,能量为两 个信号的能量和。
2010-12-4
23
当引入的噪声低于系统带内底噪µ时,系统底噪将抬升 ∆Pn(∆Pn=Pn-Pn2)。 不同干扰级别下根据干扰保护比µ的不同,计算出来的 隔离度也将不同,底噪将抬升∆Pn可以由下面的公式 计算:
频率(MHz) 1920-1980 1900-1920/ 1980-1920 1-1900/ 2000-12750 干扰功率(dBm) 频率(MHz) 干扰功率(dBm) -40 -40 -15 921-960 18051880 +16 dBm +16 dBm
2010-12-4
19
4、WLAN系统对于阻塞干扰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干扰信号如果没有落在正在使用的WLAN载波的 邻道中,则它对WLAN接收机的影响可以不考虑。 如果落在正在使用的WLAN载波的邻道中,则干 扰信号功率应比WLAN的发射功率小16dB以上。
2010-12-4 15
各系统的阻塞门限如下: 各系统的阻塞门限如下: 1、GSM/DCS1800系统对于阻塞干扰的要 求如下: 根据GSM标准(GSM 05.05,Section 5.1)可知当GSM的带外阻塞指标为 3MHz<│f-f0│时,阻塞干扰应小于13dBm。
2010-12-4
16
2、CDMA系统对于阻塞干扰的要求如下:
2010-12-4
28
3 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MCL≥Po-Pb 以GSM系统最大发射功率43dBm,计算对其他系统的阻 塞隔离度要求如下:
系统 阻塞干扰电平(dBm) -13 -13 37 30 16 隔离度要求(dB) 56 56 6 13 27 其他GSM DCS1800 CDMA PHS WCDMA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
工程服务部
2010-12-4
1
概述 隔离度计算方法 详细干扰分析 总结
2010-12-4
2
针对我国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状况, GSM、CDMA 、DCS1800、PHS、WLAN 与3G在未来几年内将并存的状态,同一个 服务区内将会有多个不同的系统同时工作, 或者采用共址方式或者是合路方式。
频率范围 9KHz~1GHz 890~915MHz 1GHz~12.75GHz 最大值 -36dBm -103dBm -30dBm 测试带宽 200kHz 10kHz 3MHz
2010-(KHz) (MHz) Pn
系统噪 声系 数Nf
落在其他系统 上行杂散 (转换带宽 后) Pspu -41.8 dBm -36 dBm -41.8 dBm -40.2 dBm -29 dBm -21.4 dBm
2010-12-4
20
各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各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接收 机噪声基底) 机噪声基底) 各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按照下 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来,具体计算如下: Pn=10lg(KTB) 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其值为K=1.38×1023;T为绝对温度,常温下取值为T=290K;B 为信号带宽,单位为Hz。 将常量带入公式可以简化为: Pn= -174dBm+10lg(B)
WLAN频段与GSM频段间隔较远,通过滤波器的幅频特 性完全可以避免阻塞干扰。
2010-12-4 29
2、CDMA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度 、 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度 要求分析 1 杂散干扰 CDMA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如下:
频率范围
最大值
测试带宽
30MHz~1GHz
-36dBm
100kHz
1GHz~12.75GHz
2010-12-4
8
杂散所需要的隔离度为: MCL≥Pspu-Pn-Nf+µ - - + 其中:MCL为隔离度要求 Pspu为干扰源发射的杂散信号功率,单 位为dBm Pn为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带内热噪声,单 位为dBm Nf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基站的接收机噪 声系数一般不会超过5dB µ为干扰保护比
-121 -113 -121 -119 -108 -101
8 5 8 5 4 5
2010-12-4
27
2 互调干扰 通过分析,GSM900系统与其他系统产生的互调只 可能产生以下几种: • GSM系统下行多载频互调信号落在其他GSM系统上 行,产生互调干扰。互调信号强度-97dBm,,隔离 度要求24dB。 • GSM系统与CDMA系统合路的互调信号有可能落在 CDMA上行频段内,互调信号强度-97dBm,隔离度 要求16dB。 • GSM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频段间隔都比较远,不会造 成互调干扰。